收藏 分享(赏)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579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讲练: 第1单元 第1课 长恨歌(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长恨歌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文。2.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把握诗歌的主旨。3.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交融的表达技巧。马嵬坡唐郑畋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赏析马嵬坡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路经马嵬坡时,迫于护驾官兵的怨愤,只得缢死贵妃杨玉环。郑诗开头两句采取自对手法写成。上句以“玄宗回马”与“杨妃(缢)死”自对,下句以“云雨难忘”与“日月(光)新”自对,而彼此又形成鲜明的对照。安史之乱平定、两京收复后,成了太上皇的唐玄宗从蜀地返回长安,然而相携逃命的杨贵妃却被缢死了

2、。正是杨贵妃之“死”,方才换得了玄宗之“回”。尽管时隔已久且又收复了失土,光复了河山,但对死去的杨贵妃,玄宗怎么也不能忘怀。可见缢死杨贵妃原非玄宗本愿,只不过是在关涉自家性命时不得不“舍卒保车”。后两句又用映衬的手法,先肯定“终是圣明天子事”,玄宗处死杨贵妃终究属于“圣明”的举动;接着却以“景阳宫井又何人”相反衬:这只不过比那与宠妃张丽华躲到景阳宫井内的陈后主要显得“圣明”罢了。可见,这里表面是说玄宗圣明,实际上是对玄宗的极深嘲讽。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他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显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

3、长庆集。从白居易一生仕途来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二、背景简介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时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尉。是年十月,白居易、陈鸿、王质夫三人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有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这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部传奇小说,长诗和传奇小说相辅相成,流传后世。唐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逸,宫中多内宠。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白居易作此诗也为劝谏宪宗不要重蹈覆辙。三、相关知

4、识歌、行古体诗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体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新乐府开创这种新诗体的是杜甫,而运用得最为纯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白居易。因此,新乐府还是白居易一组组诗的名称。组诗共50首,内容十分广泛,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组诗。新乐府与古乐府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再单纯模仿汉、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歌体制,内容大多反映民间疾苦。

5、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回眸(mu)粉黛(di)骊宫(l)霓裳(n) 翡翠衾(qn) 鼙鼓(p)仙袂(mi) 衣钿(din ) 凝睇(d)钗擘(b) 萦纡(yn y) 马嵬(wi)阑干(ln) 绰约(chu) 迤逦(y)2辨形组词。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六宫粉黛无颜色:容貌,姿色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东望都门信马归:无心鞭马,任马前行耿耿星河欲曙天:天色微明的样子鸳鸯瓦冷霜华重:浓重,厚重为感君王辗转思:翻来覆去,失眠状遂教方士殷勤觅:尽心尽力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含情凝睇谢君王:注视着云鬓半偏新睡觉:刚刚醒来4文学文化知识。(1)文学常识填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

6、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一书。长恨歌与琵琶行是白居易七言长篇叙事诗中写得最成功的作品。早在作者生前,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说法。(2)名句填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5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1)临别殷勤重寄词古义:情意深厚诚挚今义:热情而周到(2)雪肤花貌参差是古义:差不多今义:长短、高低

7、、大小不齐;大约;错过,蹉跎一、整体把握1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_答案分段起止段意第一部分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宠。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二、细部探微2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答案“日高起”“不早

8、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3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答:_答案(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

9、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像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答:_答案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

10、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一、中心主旨长恨歌是一首代表白居易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是诗歌的主题,作者的本意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从写杨贵妃入宫到安史之乱,都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对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这一意图并没有贯穿到底。白居易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有同情的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这样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的现象。这首诗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的感动。二、写作特色1艺术构思巧妙曲折。诗

11、人开篇便极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间如胶似漆的甜蜜爱情与杨氏全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荣耀,从而为写爱情的悲剧作了有力的反衬。接着反复描绘唐玄宗因失去爱妃而泪流销魂、五内俱摧的痛苦心情,最后写杨贵妃置身仙境的寂寞憔悴与一往情深。情节起落有致,一波三折。2刻画人物形象细腻传神。全诗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不仅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其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心理活动,或借助动作表现,或通过景物烘托,或直接描写,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更传神。3融叙事、抒情、描写于一体。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

12、合在一起,抒情成分浓厚,使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白居易诗歌名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断邻里纠纷白居易小时候就特别聪明懂事。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玩耍,忽然听到门外的街上有人在争吵,乳母带他到门外看个究竟,原来是两个女邻居,抱着一只芦花老母鸡争执不下,双方都说母鸡是自家的。可是用什么办法来确认呢?这时,小居易说话了:“你们别吵了,先把母鸡放在地上

13、。母鸡念旧窝,它会自己回家的,它进了谁家的门,自然就是谁家的了。”众人一听,都说这个办法好。两人把母鸡放在地上,那母鸡一挣脱了束缚,一溜小跑就进了东家的门。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西家的女邻居脸色通红地低头走了。大家都夸奖5岁的白居易聪明,小小年纪就能明断邻里纠纷。顾况戏白居易白居易刚考中进士,名声不大,他用歌诗投送顾况。顾况戏弄他说:“长安物价很高的,居住在这里很不容易。”到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居住在这里又有什么难的。我前面的话只是戏弄你罢了。”“元白”情深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

14、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两个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白居易在船上经常反复吟咏好友元稹的诗卷,来慰藉孤独的心情,一直看到眼睛痛为止。被贬途中写下这样一首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

15、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来到通州,就染上疟疾,久治不愈。他十分懊恼,以致神思混乱,写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因此世人称他们为“元白”。白居易的春天春天来了,一冬的郁闷一扫而光,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大大张开,心胸开阔,心情畅快,望着从脚下一直绵延到远处的芳草,不禁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白居易,字乐天,是和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被尊为“诗王”,他对春天情有独钟,有很多诗都写到春天,题目中

16、出现“早春”的就有几十首。写早春、仲春、晚春,写浔阳春、扬州春、钱塘春、庐山春、长安春、开元春、曲江春、昆明春以及溪间春、池上春,写春眠、春寝、春行、春忆。春花春草春鸟,春风春雨春情,春来春去春游,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好像春天是专门为白乐天而来的。白居易最早写春天的诗应该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白居易十六岁参加科举考试所写的命题作文,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描绘,借绵绵不尽的春草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章法谨严,对仗工整,语言自然流畅,情与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在

17、科举考试限定题目限定时间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佳作堪称千古绝唱,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名句。白居易长庆二年十月到杭州任刺史,期间写下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的是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春光明媚,诗人登上孤山游览西湖。只见湖面春水新生,水天一色,天上舒卷的白云和湖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鸣叫婉转的黄莺,嬉戏追逐,争先恐后地飞上向阳的树梢,不知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路边春草刚绿,正好遮住马蹄,草地

18、里繁花东一簇,西一丛,让人眼花缭乱。诗人修整的白堤已经绿杨成荫,在自己种植的林荫下闲逛,别提多悠闲自在了。白居易在杭州只做了短短一年零七个月的刺史,就修筑了著名的白堤,与苏堤共同成就了西湖的美丽。白居易于长庆四年五月就离开杭州赴洛阳了,离任之前,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他饱含深情,又写了一首春题湖上,和钱塘湖春行堪称双璧,诗曰:“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春日景色像美丽的画图: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像一颗闪光的珍珠,早稻犹

19、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像青罗裙上的飘带。钱塘湖春行写的是西湖的春天,春题湖上写的是春天的西湖,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既是描绘西湖的名诗,也是歌咏早春的名诗。白居易早年游过杭州,曾梦想到杭州做官,对杭州的深情可见非同一般。离开杭州后,他深情地写过一组忆江南,特别是第一首写江南之春最为人称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春水荡漾,碧波千里,比蓝草还要绿,春水的碧绿与春花的火红色交相辉映,绚丽夺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即使从没有到过江南的人也欲一游为快。“文章合为

20、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白居易的咏春诗自然少不了关注民生的话题,“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诗中描写的是农村青黄不接、农事繁忙之时,长安城中的皇亲贵族们却在忙于买花,这些狂热的买花者一掷千金,与此同时,一位来自啼饥号寒的农村的田舍翁发出了“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长叹,深刻揭示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表达了诗人对困难群体的无限同情。针对

21、唐王朝免除长安西南昆明池地区农业税费的情况,诗人在昆明春发出“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愿推此惠及天下,无远无近同欣欣”的呼唤。中国的农业税是21世纪才免除的,在1 200多年前,白居易就有这样的远见卓识,不能不叫人佩服。春天,在油菜花开遍的田野,也在白居易的诗里!赏析春天,万物复苏,人们也开始了一年的劳作,一切都是新的。春天的美景、春天里发生的故事都进入了诗人的笔端,春天里的筹划让诗人意兴盎然,春天里的思考让诗人扼腕长叹。春天在白居易的诗里,诗里有白居易的春天。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倾国(qn)回眸(mu)霓裳(n)B鼙鼓(p) 千乘(shn) 萦纡(y)C

22、龙驭(y) 仙袂(mi) 凝睇(d)D人寰(hun) 参差(c) 临邛(qin)答案B解析“纡”读y。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夕殿萤飞思悄然 悄然:寂静的,无声。B到此踌躇不能去 去:前往。尽日君王看不足 不足:不厌,不够。C上穷碧落下黄泉 穷:穷尽,走到尽头天生丽质难自弃 自弃:自我埋没。D含情凝睇谢君王 谢:道歉。遂叫方土殷勤觅 殷勤:尽心尽力。答案C解析A悄然:忧愁的样子。B.去:离开。D.谢:感谢。3下列各项,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B春风楼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D

23、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答案D解析D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仍为乐府,已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B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感伤诗,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卖炭翁等。C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D长

24、恨歌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答案B解析观刈麦卖炭翁等应为讽喻诗。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长恨歌选段,完成56题。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

25、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5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答:_答案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6选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答:_答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

26、,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三、课堂延伸7请比较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在对李、杨的描写上和白居易有什么不同。清平调李白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答:_答案清平调:天上那多姿的彩云,犹如贵妃翩翩的霓裳,而眼前娇艳无比的牡丹,恰似贵妃的花容月貌,盛开的牡丹和美艳的妃子,正所谓是“国色天香”。所有这一切意思,包括对贵妃美貌的惊叹,对唐玄宗功德的称颂,以及对自己身逢盛世的庆幸,

27、在诗文中绝对没有一个字从正面提及,却无一遗漏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只在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中,除了从容镇静,大气包举的天上谪仙、地上诗仙李太白,谁能有这样的本事?谁会有如此的手笔?名花、美眷、贤君、诗仙,这一次兴庆宫中沉香亭畔可真称得上是“天下四绝”,当然,当时在场的还有历史上最著名的宫廷音乐家李龟年和他的那班梨园弟子,不过在这四美并集的场合,他们注定只能是扮演陪衬的角色了。而长恨歌则是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来描绘杨贵妃的美貌,批判唐玄宗的荒淫误国,从而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8、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答:_(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