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555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题: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孙中山的生平判断“28岁那年”应是1894年,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是成立兴中会,并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答案:A2(2012绍兴质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为期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从材料看,孙中山是要解决贫富悬殊问题,进行社会革命。这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任务。答案:C4(2012深圳检测)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三民主

3、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没有提出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纲领。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并未说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答案:C5(2012临沂期末)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B否定君主专制政体C彻底结束封建统治D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4、国民全体”对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故选B。答案:B6(2012南京期末)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被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其后的努力有()实现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提出新三民主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BC D解析: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22年”。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孙中山先生对英、美的态度极为反感和不满,因此他要改变现状当然要反帝,这之后就提出新三民主义,并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是1926年夏天开始的,孙中山先生是1925年去世的,故不符合题目要求;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春颁布的,故也

5、不符合要求。因此答案是A。答案:A7(2012杭州高二检测)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A BC D解析:本题解答关键是理解新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关键是审清要求“客观上反映”,选项分别从时代背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加以说明。答案:A8. (2012天津宝坻区模拟)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

6、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解析: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内容“遗嘱”“积四十年之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可知此时孙中山已认识到联合中共及发动民众的重要性。因此其核心主张应是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8分)92011年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讲话指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认识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但他们的开创之功不可忽视:一是提出“

7、振兴中华”的口号,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二是组织武装革命。因此,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命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据中华读书报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2011年4月13日05版)整理材料2:论证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创办了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正式提出了“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辛亥革命以后多省独立,但并未出现“秦末二十余国”及“元末朱、张、陈之乱”那样的互相火并。当时独立的十七个省投票选举大总统,十六票选孙中山,还有一票选黄兴,

8、并没有出现南方的分裂。同盟会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其成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兴中会的成员95%是广东人,而且他们的成分基本上是华侨商人和会党分子;而同盟会的成员则遍布多省,例如,1905年入会的早期会员中,在当时所称的本部十八省中除甘肃外都有人参加,而且从成分上看,他们大部分都是国内的知识分子。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孙中山。孙中山对团聚各种革命力量,建立全国性革命政党具有重要意义。当时留学海外的先进知识分子虽然具有新思想,但缺乏统一的领导,孙中山在当时发挥了凝聚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他一方面到世界各国,对当时的世界具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最早开始了革命实践,在一般知识分子

9、“尚不知革命为何物”时已经领导了武装起义。有了这位革命旗手以后,虽然知识分子群体中仍有分歧,但总体上已经趋于一致。据中华读书报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2011年4月13日05版)整理(1)据材料1,兴中会的“开创之功”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2)金冲及先生说:“同盟会的历史作用比兴中会更大。”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这一观点。(14分)解析:本题切入点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1)问可以据材料1直接得出。第(2)问应首先表明对金冲及观点的态度,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口号与纲领、政党与团体、武装起义和革命领袖等角度具体阐释和论述同盟会的历史作用大于兴中会的理由。答案:(1)表现:提出 “振兴中华”的口号;组织武装革命(揭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2)金冲及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盟会建立起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的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同盟会频频发动武装起义,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