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时作业要点整合夯基础课堂探究破重难课堂对点达标练知识点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2)召开:1949 年 3 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3)内容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城市社会主义2新中国的成立(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确定国体: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组成政府: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2)过程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2 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意义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的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开国大典独立主权人民民主 为国家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知识点二 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
3、代表大会(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基础。(2)召开:1954 年 9 月,在北京隆重举行。(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组织国家性质 原则:体现了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意义:标志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正式形成:1949 年 9 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2)新的阶段1954 年 12 月,人民政协第
4、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6 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的方针。多党合作长期共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转变(2)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知识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原因(1)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聚居的局面。(2)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2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大杂居区域自治3完善(1)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5、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到 1958 年,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3)1965 年,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的愿望。(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内蒙古西藏当家做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就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主题一 人民
6、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及特点材料一:1954 年 9 月 15 日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 1 226 名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1954 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请分析:(1)材料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2)材料二中的“里程碑”指什么?为什么被称为“里程碑”?(3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经济基础、活动原则分别是什么?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特点: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2)“里程碑”:1954 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因:1954 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要点 1:中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提示:(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要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提示:(1)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3)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例 1 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
9、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A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3 年”以及“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 A 项;1954 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项不符合题意;C 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D 项中的“法制化”不符合题意。主题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1957 年 3 月 25 日
10、,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请分析:(1)根据材料一,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目的是什么?人民政协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2)从材料二分析,我国考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情况: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目的: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参政议政,建设社会主义。变化:由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责是政治协商
11、、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2)由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国情所决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助力通关要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的比较提示:例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 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 20 批,其中有 119 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A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意在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
12、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邀请各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 两项不符合“1948 年 8 月到 1949 年 8 月”这一时间信息,排除。11949 年 1 月 19 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解析:题干中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应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充分讨论了国
13、名、国旗、国徽等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故选 C 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 1954 年一届人大确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 年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C解析: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论联合政府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作的报告,都不符合题干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
14、限定,故 A、B、D 错误。选 C。3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ABCDC解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排除,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是政治协商机构,排除。答案为 C
15、。4下图是 2016 年两会期间姚明步入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情景。根据所学知识,姚明委员的职责有()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ABCDB解析:政协委员的职责有: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投票表决宪法修正案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应选 B。5“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建国初期一幅名为选好人办好事宣传画的宣传语,它说出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人大制度的本质特征。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
16、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解析:1954 年宪法的最大的特点是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主要是为即将确立(1956 年)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至于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区域自治两者都有体现,答案为 C 项。7“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D“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B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 1956 年提出的,是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8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B解析: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来看,主要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地理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机构,所以 B 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