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素养探究学习4环节考点一 儒学世俗化宋明理学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_”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道教三教合归儒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产生(1)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_、抨击佛道的活动。(2)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_”。2“二程”的观点(1)天理是_的本源,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2)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
2、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二程”提出“_”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复兴儒学理学宇宙万物格物致知3朱熹的思想(1)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_,灭人欲”。(2)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中的“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4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2)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存天理四书章句集注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_,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
3、心”。2王阳明(1)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_”的命题。(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_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源心外无理文化教育教材补遗 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
4、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2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1)宋朝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使儒、佛、道三家融合,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2)“理”
5、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2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
6、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3宋代理学的积极影响(1)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2)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3)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4)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立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3读
7、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 宋明理学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
8、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史料三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提出了天理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无非这理”反映“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
9、本体存在;“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反映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史料二:指出了理学的积极作用“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反映从关注生活和道德追求两个角度分析理学的积极意义史料三:指出了理学的消极影响“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提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提
10、示 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3)根据史料三,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提示 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4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2019唐山市模拟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C削弱佛道
11、冲击意图复兴儒学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北宋”和材料信息中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得出对中国传统儒学的冲击,意图复兴儒学,故C项正确。答案:C2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作为史料,这幅图()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解析:由材料信息“释迦降生图”等并结合所学可知,A项错误。由材料无从得知佛教传播趋势,B项错误。画中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服饰以及活动,体
12、现出汉族的传统装束和家庭关系,说明了佛教中国化的态势,故C项正确。D项以偏概全。答案:C3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主要体现在()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是宋明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A项错误。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这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宋明理
13、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C、D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42019黑龙江哈三中验收考试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这一流派()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B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C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D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可知,胡适评论的中国古代思想流派是理学,由“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
14、。理学是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新儒学,C项错误。理学探寻格物致知的明理方法,D项错误。答案:B考点二 儒学时代化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2)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_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孔子2思想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_”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儒家经典灭人欲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思想主张(1)提出“天下为主,_”的民主思想。(2)主张
15、以“_”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2意义:抨击了_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君为客天下之法封建君主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思想主张:(1)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_的思想。(2)提倡“众治”反对“独治”。(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2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经世致用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主张(1)认为世界是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2)在认识论方面,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思想。2意义: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物质辩证法思维方法2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16、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项目继承发展 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想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2)反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
17、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缺乏政治基础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缺乏思想基础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群众基础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3读史用史史论结合 主题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评价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
18、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史料二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史料三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史料四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
19、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李贽反对迷信孔子的批判思想“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史料二:王夫之的“公天下”思想“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史料三:顾炎武的“共治”思想“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说明顾炎武倡导分权,反对君主“独治”史料四: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出现的背景“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体现了明清之际出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学会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提示 反传统、反权威。(
20、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王夫之和顾炎武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提示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下“共治”,带有一定民主色彩。(3)根据史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出现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潮的认识。提示 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文化专制的束缚。认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4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专制
21、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解析:材料中“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表明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但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是辅佐天子而非防止专制,与材料中“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不符,故B项错误;宰相的相是辅助之意,与材料中“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相符,故C项正确;晚清恢复宰相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C礼乐制仍然有着
22、重大影响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解析:商人积累财富之后的乐善好施,显然是深受传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儒学广泛的社会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有关商人与士人身份地位的相关比较,故B项错误;商人的乐善好施并不属于礼乐制度,这属于偷换概念,C项错误;仅仅根据纸商傅元龙并不能推断商人群体素质和修养的普遍提高,这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答案:A32019永州市模拟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主
23、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解析: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故A项错误;“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他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B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
24、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产生了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为代表的反传统的儒学思想,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儒学内部”不符。答案:A 通考法高考研析3部曲12013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点考题统计命题角度 2015全国卷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014全国卷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宋明理学2013全国卷25宋代理学的影响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情分析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宋明理学的地位及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等
25、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以民族气节、社会责任等为切入点考查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发展背景、时代特征,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影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以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考查“经世致用”思想。2已考视角讲练考法综合考查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1.命题点:唐代儒学的复兴2014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关键点拨: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
26、教排第一、儒学排第二、佛教排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分析这种变化反映的问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答案:C2命题点: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中的人性2014全国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
27、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3命题点:儒学的趋时更新2013全国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根据所学,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28、,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程朱理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答案选C项。答案:C3待考视角预测考向一围绕宋明理学从社会进步角度命题 宋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影响。解题时往往需要根据具体史料,从社会进步性方面分析。1命题点:宋代理学家的思想主张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A否定传统经学 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意识 D批判周孔之道解析:材料中是重视对传统的经学的研究,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通过
29、研究经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体现的是对儒家思想的重新认识,不仅仅是其义利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强调的是自己对传统经学的理解,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对之前对传统经学的注解,主张自己对其理解,不是批判周孔之道,故D项错误。答案:C2命题点:宋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宋代士大夫主张:“有名节,则不枉道以求进”。公道名节价值观深深影响了台谏官,他们自觉形成了刚正不阿、敢言、不为身谋、无所畏避的台谏职业道德。宋代台谏官职业道德源自()A台谏制度逐渐完善B文官政治的形成C士大夫阶层的形成 D理学思想的塑造解析:“公道名节价值观深深影响了台谏官”不涉及到制度,故A项错误;“形成
30、了刚正不阿、敢言、不为身谋、无所畏避的台谏职业道德”与文官政治体制不相关,故B项错误;“有名节,则不枉道以求进”特指台誎官,故C项错误;“公道名节价值观”的形成来自于宋明理学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3命题点:宋明理学家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根据“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可知,陆九渊主张内心自省以实现心灵的净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材料不能体现。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D项错误。答案:B4命
31、题点:多角度看待理学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解析:理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并未强调个性解放,A项错误。根据“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可知,理学不是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B项错误。根据“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可知,理学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故C项正确。D项材料依据不足。
32、答案:C考向二从比较异同角度考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十分相似,他们提出的主张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各自的侧重点,解题时应根据时代背景和题干原始材料信息来分析。5命题点:顾炎武、黄宗羲思想主张的共同点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宋明理学C提倡公平法治 D以天下为己任解析:黄宗羲确有反封建君主专制的主张,但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反对空谈义理,但材料
33、未涉及,故B项错误;同理,材料不涉及公平与法治的理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他们都把明道救世、扶危定倾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答案:D6命题点:明清之际对传统思想的传承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D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解析:“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与实际地位不相
34、同,故A项错误;“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故B项正确;“言官”对腐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对“政治基础”没有根本性的作用,故C项错误;“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对皇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形成“有效制约”,故D项错误。答案:B开放课堂探究命题材料源史学新论一宋明理学的世俗化1.命题材料源:理学的兼容性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
35、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发现问题 材料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命题角度 宋代理学的特点;儒学鲜活生命力的原因;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关系。2命题材料源:朱熹眼中的国家公职人员“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朱熹发现问题 朱熹强调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共同重要性。命题角度 理学对官员廉洁奉公的教育价值;制度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3命题材料源: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
36、、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发现问题 材料认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务实精神,体现了理学的进步。命题角度 理学价值的时代性与永恒性;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史学新论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4.命题材料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
37、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发现问题 黄宗羲对于民主政治的思考契合了时代的要求。命题角度 黄宗羲思想的特点;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变。5命题材料源: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关于“道”的不同认知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发现问题 宋儒强调“道”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明清进步思想家则
38、强调“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命题角度 程朱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发展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的关系;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史学新论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6.命题材料源: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39、发现问题 明清时期尽管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东西方却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命题角度 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新航路开辟对东西方交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7命题材料源: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阻碍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的这种传统,向全国学校颁发卧碑,要求学生成为顺民,并在中央国子监设置绳愆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发现问题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自由思想,窒息了近代的学术空气。命题角度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的实质;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