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明理学 山观高中历史备课组背景1:魏晋时期,佛道教传播,儒学面临冲击。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虎溪三笑 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不觉过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请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社会动荡民族融合佛教的盛行道教的传播三教合一儒学的缺陷三教并行复兴儒学(隋朝)(唐朝)(魏晋)尊道、礼佛、崇儒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
2、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二、程朱理学主要思想 方法论:主张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材料四: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具体说:接触,体验,明“理”。二、程朱理学主要思想 道德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
3、灭人欲”才能达到圣贤之道。材料二: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一: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 二、程朱理学主要思想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
4、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 请思考:这类浸润了理学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的诗句体现了士子们怎样的情怀?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用三纲
5、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影响: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材料一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二、陆王心学 材料三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材料五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6、。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良知,知行合一。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致良知的故事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王阳明到底有多牛?从小时候开始便胸怀大志,想做出成就,名留青史。大明王朝三百年,只出阳明一人。立德、立言、立功皆居冠顶,单人平定宁王叛乱,千古无出其右者。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曾国藩、张居正等一致推崇。研读蒋介石日记,发现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偶像是王阳明。阅读王阳明,令蒋介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日本“明治维新”的先驱在中国明代找到了他们唯一的精神领袖王阳明。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宋明儒学新发展融合了佛道思想;从新的角度(哲学)探究宇宙万物本原,使儒学更思辨化、理论化;更强调伦理道德,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 统治;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反省,强调人的社会 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