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解析:上述规定保障了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答案:C2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2、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解析:材料信息“十千维耦”,意思即为“一万人一齐来进行耕作”,表明当时的生产方式为集体耕作,故C项为正确选项。答案:C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三国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从题干信息“转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可以判断是隋唐时期出现的筒车,故选D。答案:D4元代规定官营作坊的工匠必须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且不得脱籍,而清代顺治年间 (1645年),政府则明确宣布废除匠籍制度。与此相关的重要原因是()A赋税制度的变化 B封建制度的衰落C民
3、营手工业壮大 D工商业市镇兴起解析:加入匠籍本身就免除赋税,赋税制度如何变化,都与匠籍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废除匠籍体现了工匠对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B项正确;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属两种不同的工业类型,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工商业市镇兴起,与匠籍制度废除没有必然关联,故D项错误。答案:B5“这一场的崛起分享着昙花一现的荣耀,里斯本取代了威尼斯成为香料交易的贸易中心,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在美洲源源不断的金银资助下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君主。”这则材料描绘的景象大致出现于()A13世纪 B14世纪C15世纪 D16世纪解析: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始新航路探寻历程,新航路引发深刻的社会
4、变革,导致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西班牙凭借先发的探寻优势成为欧洲大陆强国,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解析: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使得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英国国内商品价格直线上涨,故A项正确。答案:A7英国首相福克斯最大的成就是废除了奴隶贸易,法律规定从1808年1月起禁止蓄奴,并指令英国海军在海上拦截各国船只,必要时使用武力制止贩奴。这一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B福克斯是个强权人物C福克斯
5、是人道主义者D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废除奴隶贸易的现象,故A项正确。答案:A8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Ca、b两时期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解析:a时期英国工业优势明显,故A项错误;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 项错误;a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全球联系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9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
6、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解析:19世纪中后期,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布占领中国的市场表明中国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走向瓦解,故A项正确。答案:A101914年初,北洋政府陆续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立法过程中采纳了工商界代表的建议和要求,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下列对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单一B将西方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C不符合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D体
7、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性质解析:题目中并未涉及领域单一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故B项正确;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即是工业化,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即是表现,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北洋政府并非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故D项错误。答案:B11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这一述评论反映出()A实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B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C雇佣关系刚刚开始出现D近代工业促进报刊业繁荣解析:近代工业出现后,女人去工厂做工,具有封建思想的人看不
8、惯,说明是近代工业冲击了传统观念,故B项正确。答案:B12衣着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军装和干部服盛行的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想统治着社会,人们穿的是整齐划一的军装和色彩单调的干部服,故C项正确。答案:C13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年)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统计资料所反映的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是()时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接近0A.资本主义工
9、商业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从表中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在1956年已经接近0%,故A、B两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与问题“1956年国家主体经济成分”不符,故C项错误;从表中可知国营经济与合作经济所占比重最多,这两种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答案:D14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
10、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国面临着内部经济恢复和建设、外部帝国主义的封锁和禁运,为此提出“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故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实行配给制,故提高农民积极性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1956年,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D两项错误。答案:B15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写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学习的内容是()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多种分配制度的建立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新中国之初三大改造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文字“80年代”“城市”“计划”“来料加工”“自己
11、展销”“国家发放”“利润”等,由此判断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故选A项。B、C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包含于A项之中;D项在时间上不符。答案:A16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下列对此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证券业和股份制经济开始占统治地位B标志着改革开放向更纵深推进C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解析:自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至今,我国始终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A、D两项说法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C项错误。答案:B17
12、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007年曾竞选世界银行行长,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的新行长。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A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力严重受损C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D世界银行根据认缴股金多少决定投票权解析: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于成员国认缴的份额,认缴份额越多,所拥有的投票权越多,美国认缴份额最多,是持有世行股份最多的国家,故选D项。A、C两项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B项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题干中“2007年”不符。答案:D18下图是三种不同经济时代的经济结构,从图2到图3变化的原因是()图1图2图3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
13、业革命C现代科技革命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解析:现代科技革命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也就是知识产业,而且它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答案:C19撒切尔夫人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原则,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措施,以此医治“英国病”。这里的“英国病”指的是()A货币危机 B滞胀局面C劳资矛盾 D自由放任解析:“英国病”指的就是这种通货膨胀,故B项正确。答案:B2019201921 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
14、府重视日用品生产解析:依据材料“19201921 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1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求“向俄国人学习”。这反映了()A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B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C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D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
15、交关系解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实行计划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美国提出“向俄国人学习”指的是学习苏联制定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措施,故A项正确;西方援助苏联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学习的是苏联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的模式,不是发展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前的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A22苏联某一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逐步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较缓,后来甚至导致苏联经济全面滑坡。该时期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其执政时期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增,
16、美苏军备竞赛逐步加剧,故C项正确。答案:C23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严重的灾难,可以为其提供灾后重建贷款的国际组织是()AWB BIMFCWTO DAPEC解析:WB是世界银行,其主要致力于全球性的发展援助,尼泊尔的灾后重建可以向其申请贷款,故A项正确。答案:A24布雷顿森林会议在制定国际金融秩序和规则时并非一团和气,布雷顿森林会议俨然成了列强互相争斗和彼此妥协的场所,争斗的双方主要指()A美英 B英法C美日 D美德解析:“二战”后英国地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故A项
17、正确。答案:A2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年1月16日在北京宣告开业,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亚投行的设立()A有利于全球经济再平衡B使美欧的盟友关系飘忽不定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D导致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解析:亚投行建立,会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亚美欧经济的再平衡,故A项正确;美欧间是同盟关系,基本面不会变,故B项错误;亚投行更多关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涉及经济领域,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故C项错误;目前世界格局依旧是一超多强,美国为主导,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26题15分,27题19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
18、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太祖出于巩固内部统治和防御北元再起的考虑,又厉行海禁,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也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长期保持不变永乐时,一方面继续实行海禁,另一方面又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并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明中期以后,海禁时紧时松,中国海商和倭寇相勾结,出现了嘉靖年间的倭患。隆庆以后,部分地开放海禁,私人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明初制定的禁海政策至此基本瓦解。与此同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陆续来到中国沿海,这给中国带来了机会,使中国有可能融入世界潮流,“走上与西方世界同步发展的轨道”,但也蕴藏着危机。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
19、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禁”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危害。(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1
20、1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说明了明朝“海禁”政策的变迁,结合所学资本主义萌芽的知识,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从国际贸易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作用上来简要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影响,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材料是从两个方面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的,一是发展的中国需要世界,二是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中国改革开放后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同时联系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作答,中国随着实力增强,渐渐成为世界一极,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趋紧密。答案:(1)危害:给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了沉重打击,阻碍了资本
21、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中国在近代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2)影响: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使世贸组织更加完整,真正称得上“世界”。背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5年秋天,马铃薯晚疫病首次渡过大西洋,袭击了爱尔兰,致使当年农民一无所获。马铃薯在1846年再度绝收,而饥荒持续着。对抗饥饿的办法显然是从国外进口谷物,以缓解爱尔兰的困境。问题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这些进口物品必须被课以沉重的进口税。当时所谓的谷物法,便是一场长期论辩的核心。贵
22、族阶层的地主希望保留这些限制谷物进口的法案,而由工业家所领导的反对联盟,则要求废除它们。随着爱尔兰的饥荒造成重大危机,最终马铃薯决定了这场论辩的胜负。经过1846年5月的一场表决,谷物法被废除了。摘编自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材料二维多利亚王朝早期,当时人们广泛认为中产阶级正在取得胜利。人们说1846年废除谷物法削弱了土地贵族政治经济的支柱。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在1850年说:“唯一残留下来的贵族属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英国贵族的丧钟真得敲响了么?从长远来看,是没有疑问的。不过在贵族得以延长其统治和以自己的世界观教育其继承者以前,丧钟尚未敲响。权力是和平过渡的,其回报是上流集团的新成员们在时
23、间上给以宽限,并接受贵族的许多价值观念。双方的敌对情绪开始淡化。1846年以后,地主们的利益不再那么明显地与工业或者资本相对立。大地主的收益越来越多地来自铁路、运河、矿山和在城市的财产。英国历史上乐于将新财富并入原有财富的模式,在18世纪晚期被地域上和宗教上孤立的工业财富的爆炸性增长破坏了,这时又完全恢复起来。实业家的孩子允许成为上层阶级一分子的代价是放弃相对孤立的一个世纪里形成的、面向生产的文化。摘编自马丁维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废除谷物法的社会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废除谷物法的历史作用及废除过程中表现出的政治智慧。
24、(13分)解析:第(1)问,爱尔兰发生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灾荒,废除谷物法是为了缓解爱尔兰的困境,再结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来分析。第(2)问,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分析其影响。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反映了其智慧。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爱尔兰发生严重马铃薯晚疫病,并造成灾荒;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更多民主权力;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与传播。(2)作用:经济上,有利于缓解饥荒,推动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土地贵族转变经营方式,投资于近代产业。政治上,缓解了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完善和发展;壮大了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的
25、力量。思想上,冲击了重商(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推动工业资产阶级接受贵族的价值观念(或者贵族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化)。智慧: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需要妥协。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虽然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英国是在19世纪上半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掀起工业化浪潮,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但是,两者的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类似性,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是在经济系统内生地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变的。戈尔巴乔夫仍然认为,斯大林时期实行的不依赖外国贷款和不等待靠发展轻工业为依托的重工业发展战略,是当时条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这是
26、一个创举,它把群众的革命热情当作经济发展的合力”,“工业化一下子把国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这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功勋”。全球工业化模式材料二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材料三1950198
27、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从工业化动力和工业化道路两方面总结英美工业化模式与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不同。(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客观上给苏联带来了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中苏问题的共同原因。(4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两国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6分)答案:(1)工业化动力:英美:市场方式自发推进,苏联:国家主导开展五年计划。工业化道路:英美: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两次工业革命。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2)工业化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人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使苏联加速了工业化进程。(3)问题: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产量下降;苏联出现农业危机。原因: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领导人改革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违背客观规律。(4)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原因:中国农村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根深蒂固,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