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827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广东省连州中学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教学案 .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范畴。随着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自然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的完全(达到反应限度)这样的疑问。本节课在学完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可逆反应分析化学反应限度,当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可以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特点,所以化学平衡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同时平衡状态的特征对影响平衡的因素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储备作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二、教学设计思路教学中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从

2、蔗糖溶解为例指出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再以可逆反应为例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判断依据。这样采用探究式教学层层引导并通过图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联想和理解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并为下节的影响平衡的因素做好铺垫。三、教案课题化学平衡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2能力和方法目标(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2)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

3、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3)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仪器用品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什么叫可逆反应?1mol H2和1mol I2反应能生成2molHI吗?思考并回答: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

4、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解过程没有停止!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 思考并回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HI提出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为可逆反应达平衡是的特征做铺垫提出反应限度得问题,为引出化学平衡得概念作铺垫分析: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加0.01molCO和0.01molH2O(g),的体系中各组分的速率与浓度的变化(投影)相等V正时间速率V逆【回忆、思考并回答】开始时c(CO) 、c(H2O)最大,c(CO2) 、c(H2)=0随着反应的进行,c(CO

5、) 、c(H2O)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CO2) 、c(H2)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进行到一定程度,总有那么一刻,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的大小相等,且不再变化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的知识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一、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仔细阅读概念并归纳注意事项前提(适用范围):可逆反应内在本质:v(正)= v(逆) 0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问】

6、化学平衡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讨论并小结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v(正)=v(逆)0(2)等:v(正)= v(逆)(3)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4)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讨论题【例1】【例2】【例3】【例4】(见附页)互相讨论并回答通过例题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v(正)= v(逆)理解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理解平衡与体系特征物理量的关系3、判

7、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引导分析】某一物理量不变是否可作为判断标志课堂小结本节课以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基础和参照,以CO和H2O为例讨论了平衡的建立过程总结了基本特征,通过练习归纳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加深了化学平衡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重点是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课堂练习1、2(见附页)作业p34 3、5通过例题归纳总结(1)直接标志: (2)间接标志:思考并总结:对于不同类型的可逆反应,某一物理量不变是否可作为平衡已到达的标志,取决于该物理量在平衡到达前(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可;否则,不行。巩固难点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巩固重点和难点【板书设计】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8、第一节 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3、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四、教学反思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多媒体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特别是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难点时,学生做题的兴趣很高,讲解时有恍然大悟的表情,说明很有收获。教学中有几点要着重说明首先,分析完例4的答案时,有学生提出化学考试最多两个选项,而此题是三个选项,所以他们在做题时受到了影响而忽略了一个选项而做错。学生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我认为这恰好可以用新课标的理念对他们进行教育,在学习中要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要有自信,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化学考试

9、一般是12个选项,但应该做好课堂教学和考试的区别。我认为以后在课堂精选练习时,可以适当的类似【例4】一样处理。第二、 虽然溶解平衡可以很流畅的迁移出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特征,但结合选修化学的学生的基础,溶解平衡的内容不难理解,所以溶解平衡的建立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分析的简单一些。这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第三、新教材关于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没有写出具体的文字,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归纳整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们讨论总结的时间,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时间有点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一下预习的重要,最好能够列出提纲引导学生把辅助材料第二教材的相关习题提前练习

10、,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领悟和归纳会更快更从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课后和其他老师讨论时指出,本节课没有提出平衡建立的途径问题,认为这也是平衡的特征之一。我认为途径和平衡常数都是化学平衡的特征,考虑到在后几个课时会专门学习“等效平衡”,那时对化学平衡建立的途径问题会具体详细分析,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在本课时没有提出相关问题,那么在总复习时会统一总结。附页:课堂例题【例】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C.单位时间生成B的速率,与生成C的速率相等 (数值)D.单位

11、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C【例2】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例3】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 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B .P、Q、R、S的分子数比为1:1:1:1 C.反应容器内P、Q、R、S共存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例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

12、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 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其中只有B气体有颜色)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D.气体的颜色随堂练习1、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2 2NO + O2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1)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 )(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 )(3)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 )(4)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 )(5)单位时间内消耗2nmolNO2的同时生成2nmolO2 ( ) (6) O2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气)+3B(气

13、)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的生成 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A. B. C. D.答案:例题1、AD 2、AC 3、A 4、BCD 练习1、 2、A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教材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

14、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接着引入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浓度而影响的,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浓度、压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二、教学思路本节教学从学生实验探究入手,采用边实验边探讨的方法,进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教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通过实验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并为后面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教案课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学目标1、知识

15、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归纳总结仪器、用品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用品:0.01mol/L KSCN溶液、1mol/L KSCN溶液、0.005mol/L

16、的FeCl3、0.01mol/LNaOH溶液、0.1mol/L K2Cr2O7、6mol/L NaOH溶液、浓硫酸、NO2球、热水、冰水、蒸馏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提问1、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实质?2、影响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第三节 化学平衡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浓度是否会影响平衡?实验2-6学生操作探讨溶液颜色加深,原混合液中过量的FeCl3,和加入KSCN溶液继续反应,使生成物浓度增大,溶液颜色加深,你赞同该看法吗?结合溶液颜色变化,学生填写表格。对学生填写的表格,进行分析结合表格,让学生完成滴加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后的V-t练习:1、FeCl3+3KSCN F

17、e(SCN)3+3KCl反应中加入KCl能否使平衡发生移动?质问如果减少反应物浓度,情况又是如何?设疑如果是改变生成物浓度的话,情况又是如何呢?实验2-5学生操作结合溶液颜色变化,学生填写表格。结合表格,让学生完成滴加浓硫酸和NaOH溶液后的V-t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动画引入知道,压强也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那究竟如何改变呢? 提问哪些状态物质受压强影响比较大?如何影响的?根据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画出增大压强的V-t图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知道浓度和压强是如何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各种影响的图象描述。作业:P32 6、7回答: 逆: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等:V正 =V逆(不同的平衡对应不同的速率)动

18、:动态平衡。达平衡后,正逆反应仍在进行(V正=V逆0)定:平衡时,各组分浓度、含量保持不变(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改变平衡状态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回答:改变影响速率的条件,来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平衡回答: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步骤(1)滴加饱和FeCl3溶液滴加浓的KSCN溶液现象颜色加深颜色加深C生增大增大步骤(2)滴加NaOH溶液滴加NaOH溶液现象试管都有红褐色沉淀,且溶液颜色变浅C生都减小按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得出FeCl3过量的结论操作现象C生V正V逆V正与V逆平衡原混合液保持不变保持不变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相等不移动滴加浓FeCl3溶液后达到平衡加深增大

19、增至最大后减小增大V正V逆向右移动思考结果:不赞同假设。实验结论: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分析气体的浓度对平衡有影响;只有参加反应的微粒才有可能对平衡产生影响。 分析溶液的颜色加深原因并得出结论给出化学方程式操作现象CCrO42-滴加浓硫酸溶液颜色变浅减小滴加NaOH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增大分析、讨论:增加或减小H+浓度,通过颜色变化分析原因。结论:对于可逆反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生增大,平衡向C生减小的方向移动;C生减小,平衡向C生增大的方向移动。附表2 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压强/MPa15103060

20、100NH3 /%2.09.216.435.553.669.4回答:气体分析、讨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必须有先决条件: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改变。结论: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P增大,平衡向气体V减小的方向移动;P减小,平衡向气体V增大的方向移动.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知识,来顺利的学习新知识问题引入,让学生的思维转向浓度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图象的完成加深浓度对平衡影响的理解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讨论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通过图象的完成加深浓度对平衡

21、影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平衡移动的原理。根据数据寻找规律讨论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并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图象的完成加深压强对平衡影响的理解板书设计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附页课堂练习:反应2HI(g) H2(g)+I2 (g) ,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有(A C D) A减小容器体积 B恒容下充入H2 C恒容下充入 I2 D恒容下充入HI气体 等物质的量的A B C 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 bB(?) cC(s)+ dD(?)当反应进行到一定

22、时间后,测的A减少nmol ,B减少n/2mol,C增加3n/2mol,D增加nmol,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1)该反应的各系数a_ b_c_d_ (2、1、3、2)(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 态,B 态, D 态。(气、液或固、气)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三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三、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复习 浓度和压强如何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入我们知道,加热可以加快固体溶解,那同时也可以提高结晶速率,那么温度对化学平衡有没有影响呢?学生实验NO2球浸泡在冷、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讨论A:混和气体受热颜色变深,说明了什么问题?B:混和气体遇冷颜色变浅,又说明了什

23、么问题?根据气体颜色变化指导学生填写表格。结合表格,让学生完成升温的V-t图。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入前面讲到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而且这一节内容也讲到了温度、压强和浓度都对化学平衡有影响,那么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没有影响呢?根据已学知识指导学生填写表格。结合表格,让学生完成使用催化剂后的V-t图。总结:平衡移动的本质: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条件改变造成V正 V逆,使平衡发生移动。五、勒夏特列原理引入前面讲述了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多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人就把这么多因素的影响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勒夏特列原理。1、 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

24、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思考:1、化学平衡受外界条件改变后,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个“减弱”能否说成 “消除”?2、如果多个条件同时作用与一个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还能否适应?3、化学平衡是如何移动的?课堂练习:1、2、3(见附页)小结:本节课以实验和讨论的方法主要学习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归纳了勒夏特列原理,加深了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理解,重点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点是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回答:对于可逆反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C反,平衡向减弱C反增大的方向移动;减小C反,平衡向减弱C反减小的方向移动;C

25、生增加,平衡向减小C生的方向移动;减小C生,平衡向增大C生的方向移动。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P,平衡向气体V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P,平衡向气体V增大的方向移动.分析A:混合物受热时,速率均增大,但(吸) (放) ,故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B:混合物遇冷,速率均减少,但(吸) (放) ,故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结论 对于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移动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方向结果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但比原来的高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升高,但比原来的低讨论、分析:前面

26、学习过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却是同样倍数的提高和降低。结论: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反应类型条件改变改变条件瞬间达到新平衡前平衡移动方向建立平衡所用时间v正v逆 v正、v逆 比较 对任意一个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增大增大=不移动缩短减小减小=不移动延长仔细阅读原理并理解其中的归纳原理。结合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果分析可得到结论: 勒夏特列原理中的“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 勒夏特列原理只考虑有单个条件改变勒沙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温故而知新,结合学过知识,帮助新知识的理解学生操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讨论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并培养合作精神。通过

27、图象的完成加深浓度对平衡影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平衡移动的原理。讨论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图象的完成加深浓度对平衡影响的理解讨论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讨论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并培养合作精神。作业:P32 8板书设计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 化学平衡一、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二、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勒夏特列原理定义: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上完后,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师生评价也较好,感觉在于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探究教学,设置问题情景作为课堂引入部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探讨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因此有个较深刻的印

28、象,对后面几个因素的讲解很有帮助,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设置了各有侧重,形式多样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注重新旧知识的合理衔接,通过师生积极互动,以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阶段,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较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此外,还结合练习,设置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回答,这是对本节教学内容较全面的复习和巩固。本节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也很抽象,学生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掌握,而且对于浓度和压强的各种情况,例如固体和纯液体不能通过增加浓度去使平衡移动等方面,因为时间

29、的关系在讲授新课时没办法面面俱到,只有留在讲习题和复习中分析,因此,各项教学互动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掌控以把握好节奏,要不然在规定课时内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效果。附页课堂练习:例题:对于反应2X + Y 2Z(H 0 。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 C )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2.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X(g)+Y(g) 2Z(g)+W(g) ; H =QkJ/mol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的浓度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3.在可逆反应mA(g)

30、+nB(g) pC(g);Hp。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B)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四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一、教材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之后会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更具体的方法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教材在这引入化学平衡常数,引领学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教材通过列举H2(g)I2(g)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量化角度给以深化,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二、教学设计思路:利用教材列举H2(g)I2(g)2HI(g)反应中的相关

31、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断、归纳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表示式、计算方法;再通过实例延伸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总结书写化学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思考引入平衡常数的意义、如何应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让学生通过练习、观察、思考与讨论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将其应用到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三、教案课题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四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能力目标: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

32、算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仪器、用品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出化学平衡常数:任何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可能进行完全的,即存在一定的限度,而反应的限度的大小对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着直接影响。【质疑】怎样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呢?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化学平衡常数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正题【板书】三、化学平衡常数【展示】表格:H2(g)I2(g)2HI(g) 在456.6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质疑】对比各组所得

33、数值,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算一行。讨论发现:虽然起始浓度各不相同,但各组所得数值很接近。归纳:(1)温度不变时,K为常数,K = 48.74;(2)常数K与反应的起始浓度大小无关;(3)常数K与正向建立还是逆向建立平衡无关即与平衡建立的过程无关。通过计算、比较、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学会归纳、提升,形成理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板书】1、化学平衡常数(符号为K)(1)定义:(略)(2)数学表达式:(3)平衡常数的单位:【讲解】c(C)、c(D)、c(A)、c(B)为平衡浓度阅读教材: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思考、讨论形成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加深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举

34、例】请大家写出下列反应平衡常数表示式:【展示】例1、例2、例3【板书】2.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讲解】书写平衡常数注意问题【展示】:例4、例5【质疑】各组反应的平衡常数存在什么关系?【讲解】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可逆反应、多重平衡规则的平衡常数关系。 思考、讨论、书写、回答共同分析错例得出结论: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其浓度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也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非水溶液中的反应,如有水生成或有水参加反应,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必须表示在平衡关系式中。学生推算、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将化学计量数扩大或缩小,K值会相应改变。可

35、逆反应的K(正)与K(逆)互为倒数。多重平衡规则:若干方程式相加(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平衡常数之乘积(商)。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认识;通过学生自己推导、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过渡】引入平衡常数有什么实际意义?【板书】3.引入平衡常数K的意义【展示】例6、例7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发言、总结结论: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由K随温度的变化可推断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 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在某温度下,某时刻反应是否达平衡,可用该时刻产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即浓度商Q与K比较大小来

36、判断。明确本节课研究平衡常数的真实意义所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过渡】用平衡常数来表示反应的限度有时不够直观,实际应用常用平衡转化率来表示反应限度。【质疑】什么是平衡转化率?【板书】4、平衡转化率【展示】例8、推导平衡转化率【讲解】温度一定时,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虽然一定,但不同的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可能不同。不能脱离具体的反应物谈平衡转化率。观察、思考、推导、记录延伸到实际应用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板书】5、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展示】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关系,在计算中注意:【展示】教材例1、例2【讲解】(三段式):一般思路先列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

37、,求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再代入平衡常数公式求解。学生阅读课本例1、例2,思考、分析、归纳解题方法通过例题分析掌握解题步骤、方法【展示】巩固练习1、2思考、回答通过巩固练习提升解题能力【小结】三、化学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常数(符号为K)(1)定义: (2)数学表达式:(3)平衡常数的单位:2.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3.引入平衡常数K的意义4.平衡转化率5、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回忆、思考、总结本节课重点通过总结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课后作业】P34: 第8、9题通过课后作业,延伸课堂内容,完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三、化学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常数(符号为K)(1)

38、定义: (2).数学表达式:(3)平衡常数的单位:2.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由K随温度的变化可推断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 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可推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在某温度下,可用浓度商Q与K比较大小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3.引入平衡常数K的意义4、平衡转化率5、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四、教学反思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科学设计,创设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体现新课标理念。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设计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实例,再有梯度、针对性设计例题,强化直观性教学,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39、提升理论,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归纳出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既完成学习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为以后化学理论学习打下基础。附页:1.下表是反应:H2(g)I2(g)2HI(g) 在457.6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求算最右一栏的值: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 c2(HI) c(H2)c(I2)H2I2HIH2I2HI1.19710-26.94410-35.61710-35.93610-41.27010-248.381.22810-29.96410

40、-33.81410-31.52410-31.68710-248.611.20110-28.40310-34.58010-39.73310-41.48610-249.541.52010-21.69610-31.69610-31.18110-248.481.28710-21.43310-31.43310-31.00010-248.713.77710-24.21310-34.21310-32.93410-248.81【例1】t0C时, N2 (g) + 3 H2 (g) 2NH3 (g) K1 = 1.60 10 -5 1/2N2 (g) + 3/2 H2 (g) NH3 (g) K2 = 3.87

41、 10 -2 K1 K2 , K1 = K22【例2】 2NO (g) + O2 (g) 2NO2 K1 2NO2 (g) N2O4 (g) K2 2NO (g) +O2(g) N2O4 (g) K = K1 K2 【巩固练习1】反应SO2(g)+ NO2(g) SO3(g)+NO(g)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的SO2(g)和NO2(g)注入一密闭容器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容器中SO2(g)的转化率为60%,试求:在该温度下。(1)此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2)若SO2(g)的初始浓度增大到3mol/L,则它们的转化率变为多少?(答案: (1)K=2.25; (2)

42、 47.7%) 【巩固练习2】在某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试用平衡常数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A均减半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要点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为定值。设容器体积为V, K(4/V)2(4/V)22/VV/2 AQ(2/V)2(2/V)21/VVV/2,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Q(8/V)2(8/V)24/VV/4V/2,Q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Q(5/V)2(5/V)23/VV/3V/2,QK,平

43、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Q(3/V)2(3/V)21/VVV/2,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五课时) 等效平衡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而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更是化学平衡中的难点,若能洞悉各类“等效平衡”的有关问题,那么一切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等效平衡”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还是感到困难重重。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不仅易于掌握,而且能灵活应用,就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学生学好勒夏特列原理之后引入等效平衡一方面是加深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教学设计思路:等效平衡”的教学难点:一

44、是“等效平衡”的概念,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化学平衡中,各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些化学平衡均属等效平衡(包括“等同平衡”)。关键是“各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二是“等效平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应用;三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应用;四是在计算中的应用。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循序渐进、分散难点的教学过程,将上述难点分散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先渗透“等效平衡”概念,并举例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属于等效平衡,哪些不属于等效平衡。再讨论第一类: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应用练习巩固;再讨论第二类: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应用练习巩固;在学生已学会应用极限法和三段计算模式,再讨论第三类:“等效

45、平衡”在计算中的应用。 2.探求简便方法 如果求得简便易懂的方法,难点不攻自破。我们将三步计算模式(始、变、平)改变为“变形三步”模式(始、变、始),用于“等效平衡”的计算非常简单易学。关键是理解其中“平”变为“始”,所以“变形三步”中的“始”与“始”是等效关系。三、教案课题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四课时 等效平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等效平衡概念的建立,理解常见的平衡等效类型,掌握分析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效平衡的概念和类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能力。3、情感目标:利用例题练习题的逐层递进,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重点 等效平衡概念的建立难点

46、 等效平衡概念的建立;有关等效平衡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究性、自主学习、讨论法、启发法仪器、用品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学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什么是平衡状态?化学平衡有哪些特征?学生思考、回答:化学平衡:(略)内在本质:v(正)= v(逆) 0外在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以学生学习的化学平衡概念与特征引入正题,启动思维。【展示】:思考1、【讲解】A、B所达到的平衡状态中SO2 、O2 、SO3的百分含量均相等【展示】:思考2【质疑】对比各个平衡体系,你发现什么规律?【讲解】对于一个确定的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T、c、p) 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即在

47、相同的条件下,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无论是一次投料,还是分次投料,只要经极值换算后,起始投料物质的浓度对应相等,则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对应相等。思考、讨论、表达归纳:(1)思考1:I与II容器中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完全对应相等;(2)思考2:I与II达到平衡时,c(H2)、c(I2)、c(HI)对应相等。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计算、比较、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学会归纳、提升,形成理论。【板书】一等效平衡观念1、等效平衡状态观念(1)等效平衡状态涵义:(2)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使用极限换算的方法将各体系变换成同一反应物

48、或生成物,观察有关物质的量是否相等或成比例。 形成等效平衡概念,总结规律。【展示】表格:【板书】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讲解】分析探究1【板书】 (见板书设计)【展示】例1、例2、练习1【讲解】及时点拨、提示:按照计量数之比换算到某一边,看是否相等或成比例。可逆反应最终达到的平衡状态与过程无关。【展示】探究2、练习2【板书】(见板书设计)思考、讨论、分析、归纳:若m+np+q ,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 需保证极值换算后的起始投料相同。讨论、回答、个别回答若m+n=p+q ,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需保证极值换算后,起始投料比例相同。通过学生推导、总结规律,理解等效平衡的应

49、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展示】探究3【讲解】【板书】(2)定温(T)定压(P)条件【板书】 (见板书设计)【展示】例3、练习3【分析】例3【展示】探究4【板书】(见板书设计)思考、分组讨论、发言:若m+np+q ,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必须保证极值换算后的起始投料比例相同。若m+np+q ,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必须保证极值换算后的起始投料比例相同。【小结】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展示】例4、练习4、练习5、练习6【分析】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的理论演绎能力,通过例题分析掌握解题步骤、方法板书设计四、等效平衡1、等效平衡状态观念(1)等效平衡状态涵义(2)判断“等效平衡”的方法使用极限换算的方法将

50、各体系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观察有关物质的量是否相等或成比例。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对于mA(g)+nB(g) pC(g)+qD(g) 若m+np+q ,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 需保证极值换算后的起始投料量相同。若m+n=p+q ,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需保证极值换算后,起始投料比例相同。(2)定温(T)定压(P)条件若m+np+q ,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必须保证极值换算后的起始投料比例相同。若m+np+q ,若建立等效平衡状态,必须保证极值换算后的起始投料比例相同。【作业设计】略四、教学反思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是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

51、务。探究式教学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和主线。本节教学过程中设计循序渐进、分散难点的探究式教学过程,形成等效平衡概念等效平衡分类各类解题方法巩固练习,分析例题帮助学生探求简便方法,如运用极值法(换算法)、叠加法(比例法)、建模法等。教学过程学生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自主性,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教学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思路清晰、方法易学、有钻研兴趣。学生作业和测试结果均是做题快,准确度高。附页:【思考1】在相同温度下,有两个容积相等(定温定容)的密闭容器A和B。现在往A中充入2molSO2、1molO2,往B中充入2molSO3,两容器中的反应最终能否达到同一平衡状

52、态?即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或百分含量是否相等?等效平衡的分类 : 等效平衡的条件:mA(g)+nB(g) pC(g)+qD(g)条件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关系等效条件结果定温定容不相等m+np+q(n(g)0)需保证极值换算后的起始投料相同。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n、c均相同定温定压相等m+np+q(n(g)0)保证极值换算后,起始投料比例相同。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n、c同比例变化定温定压不相等m+np+q(n(g)0)保证极值换算后的起始投料比例相同。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c相同,n同比例变化相等m+np+q(n(g)0)【例题】【例1】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53、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的用量,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 A4mol/LA+2mol/LB B1molA+0.5molB+1.5molC+0.5molD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例2】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2SO2O2 2SO3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

54、、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_。(2)若a=0.5,则b=_,c=_。(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 。 【例3】在一定温度下保持压强相等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2molB发生A+B 2C+D,达到平衡时A的含量为w,下列物质组合充入该容器中,A的含量仍为w的是( )A. 2molC+1molD B.

55、1molB+2molC+1molDC. 1molA+1molB D. 1molA+4molB+4molC+2molD【例4】在一恒定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xC(g),达到化学平衡以后,C的体积分数为a。若在恒温恒容下,按0.6mol的A、0.3mol的B、1.4mol的C为起始物质,达到化学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x为( )。 A. 1 B. 2 C. 3 D. 无法确定 例题参考答案:1.BD;2. (1)c=2;(2)b=0.25, c=1.5;(3)a+c=2,2b+c=2;3. B 、D;4.B 、C【巩固练习】【练习1】将2molS

56、O2和2molSO3 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气)+O2(气) 2SO3 (气),平衡时SO3为n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大于n mol的是( )A.2mol SO2+1 molO2 B.4molSO2+1molO2 C. 2molSO2+1molO2+2molSO3 D.3molSO2+1molO2+1molSO3【练习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mol A、1mol B,发生反应:A(气)+B(气) 2C(气)达到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为W。在相同条件下,按下列情况充入物质达到

57、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仍为W的是( )A.2mol C B.3mol C C.4mol A、2mol B D.1mol A、2mol C【练习3】.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在5000C,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6次实验,实验时的有关物质的起始浓度数据如下:编号SO2O2SO32aa0002aa0.5aa4a2a00a3aa0.5a3a其中达到平衡时属于等效平衡的体系有 。【练习4】将2.0 mol SO2气体和2.0 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

58、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密闭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等于n mol的是( )A. 1.6 mol SO20.3 mol O20.4 mol SO3B. 4.0 mol SO21.0 mol O2C. 2.0 mol SO21.0 mol O22.0 mol SO3D. 3.0 mol SO20.5 mol O21.0 mol SO3【练习5】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 C(g) 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mol。 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mol。 若

59、开始时放入x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mol,则x_mol,y_ _ 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选填一个编号)。 (A)大于2mol (B)等于2mol (C)小于2mol (D) 以上都有可能 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若在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 【练习6】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H2(g)十 Br2(g) 2HBr(g) 已知加入lmol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一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练习参考答案:1.C 、D2.C 、D3.4.B 、D5. 1-a ;3a ; x=2,y=3(1-a),D , 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 a/(2-a)6.2a, 0,0.5, 2g-4m, (g-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