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时免疫调节()目标导读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2.通过教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重难点击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1)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神经系统不能(能、不能)感到病原体的存在,激素不能(能、不能)直接杀灭病原体。4结合初中所学,回忆有关免疫的以下内容:(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2、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这样的病原体称为抗原。课堂导入细菌和病毒通过喷嚏传播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不能。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没有。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探究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请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小贴士(1)免
3、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最大)、淋巴结、扁桃体等。(2)溶菌酶虽是免疫活性物质,但不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2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结合下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由上图可以看出:B细胞和T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骨髓,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为胸腺,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归纳提炼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活学活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
4、器官、免疫细胞 ()(2)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3)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5)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答案(1)(2)(3)(4)(5)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等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探究点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人体由免疫系统和相关
5、的其他组织、器官共同构成三道防线。阅读教材思考:(1)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前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2)第三道防线称为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3)胃液中含有盐酸,能杀死食物中的多种病原体,这属于第二道防线吗?答案不属于。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消化道和外界相通,胃液不是体液。这应属于胃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2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
6、高。艾滋病的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如下图:(1)图中A、B、C、D表示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四个阶段,据图回答:A免疫缺陷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填“大多数”或“少数”)病毒。B免疫缺陷病毒(HIV)浓度升高(填“升高”或“降低”),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填“增多”或“减少”)。C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D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填“全部”或“少部分”)丧失。(2)据图,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根据曲线,T细胞大量减少会导致人体丧失免疫能力,推测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
7、作用?答案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4)艾滋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恶性肿瘤,这说明第三道防线还具有什么作用?答案能消灭体内的异常细胞,抑制体内肿瘤的产生。(5)以上资料说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归纳提炼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种类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区别来源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点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基础第一、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联系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活学活用
8、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二道防线最重要 ()(2)人的泪液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这属于第二道防线 ()(3)第三道防线只能抵抗外来的病原体,对于体内的病变细胞无能为力 ()(4)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5)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细胞 ()答案(1)(2)(3)(4)(5)解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三道防线最重要;(2)泪液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3)第三道防线既能抵抗外来的病原体,也能抑制体内病变细胞;(4)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5)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探究点三体液免疫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
9、后,由特异性免疫形成的第三道防线就会动员起来,进行战斗。阅读教材分析:1抗原和抗体(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作为抗原的物质应位于病原体的表面。(2)根据抗原的概念可知抗原具有特异性;抗原一般是蛋白质类的物质,可知抗原具有大分子性;从免疫识别的角度可知抗原具有异物性。(3)抗原一定是从外界侵入机体吗?答案不一定,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4)抗体是专门攻击抗原的蛋白质类物质,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2第三道防线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
10、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是针对体液中抗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请完成下图并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和机理。(1)体液免疫的过程阶段: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图中)。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图中)。阶段: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阶段: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者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小贴士抗体一般不能直接杀死抗原,而是使抗原形成沉淀或者细胞集团,降低其繁殖能力和侵
11、染能力,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下图为记忆细胞直接接触抗原,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化增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5从上述探究试分析体液免疫中淋巴细胞的作用(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中识别所有抗原的是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无识别作用的是浆细
12、胞。(2)如果把T细胞完全摧毁,体液免疫会保留一部分,原因是抗体的产生可以通过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和记忆B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归纳提炼体液免疫过程模型活学活用3下图代表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在和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问题导析(1)细胞、分别是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2)在中抗原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中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3)为二次免疫反应,反应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4)溶菌酶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该图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
13、,可知细胞、细胞、细胞分别是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过程是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B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故A正确。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是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故C错。细胞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指抗体,故D错。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不需要吞噬细胞参与,故B错。1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骨髓扁桃体淋巴细胞抗体红细胞吞噬细胞抗原A BC D答案C解析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特异性免疫。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抗原不属于免疫系统。2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B自身
14、生成的白细胞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答案C解析自身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都属于抗原。3艾滋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人共用文身、文眉器械C与艾滋病人热情拥抱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答案B解析艾滋病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传播。4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某些人食用后,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B含有某些具有抗原特性的物质C含有一些灭活的病菌D能刺激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答案B解析能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说明这些转基因食品中
15、含有某种抗原类物质。5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免疫细胞,和表示免疫分子。(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_。A溶酶体 B汗液C口腔粘膜 D胃酸(3)图中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4)图中和的名称分别是_和_;和分别表示_和_。(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_。(6)接种疫苗属于_免疫方法。答案(1)胸腺、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2)A(3)非特异性(4)B细胞记忆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
16、5)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6)人工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
17、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在动物接受第一次抗原刺激后,会产生大量相应的记忆细胞,在同样抗原再行刺激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发生反应,形成浆细胞或是效应T细胞,而且反应比初次更急速而强烈。免疫获得的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类。其中一种免疫是自然形成的,即感染患病后自然获得,称为自然免疫;另一种是人工诱导产生的,比如注射和服用各种疫苗,包括SARS疫苗,称为人工免疫。基础过关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 B脾 C肾脏 D胸腺答案C解析肾脏为排泄器官而不是免疫器官。2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
18、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C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答案C解析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胞吐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抗体与抗原结合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 BC D答案C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将病原体阻止在皮肤、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体组织细胞中,因此都是第
19、一道防线。4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答案D解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其物质基础是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其特点是作用范围广,作出反应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系统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特点是作出反应慢、针对性强。5美国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了3种以前未知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一组HI
20、V分离株中的90%以上的病毒株结合并中和它们。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无法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B抗体的产生只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C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DHIV营寄生生活答案B解析以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来防御HIV以失败告终,原因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抗体是分泌蛋白,产生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的参与;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知识点三体液免疫6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
21、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解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7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
22、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T细胞产生的C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答案A解析类毒素的本质比较复杂,但不属于蛋白质类的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8下列对处于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分析合理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的小鼠特异性免疫无法产生B胸腺被破坏的小鼠因无淋巴因子产生,无体液免疫C骨髓被破坏的小鼠输入造血干细胞后能恢复体液免疫DB细胞缺陷的小鼠无法合成抗体答案D解析有的抗原不需要吞噬细胞处理,可直接刺激B细胞完成体液免疫,A错误。胸腺被破坏的小鼠无T细胞,仍
23、保留部分体液免疫,B错误。骨髓被破坏的小鼠,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不能分化为B细胞,因此不能恢复体液免疫,C错误。B细胞缺陷的小鼠不能分化出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正确。能力提升9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 B淋巴因子C溶菌酶 D吞噬细胞答案D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10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c和d在不同的
24、场所发育而成D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答案D解析造血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不同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c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再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地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11如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分析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CT细胞 D记忆B细胞答案D解析在第一次受到抗原刺激时,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
25、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吞噬细胞和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12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一切免疫功能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D艾滋病病人的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该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答案D解析图中表示HIV与T细胞之间的消长关系,初期HI
26、V攻击免疫系统时,T细胞受到刺激增殖,T细胞增多,HIV浓度降低;HIV攻击T细胞后,T细胞大量死亡,HIV浓度随之增长。由此可看出,HIV刚侵入人体时,机体仍有免疫功能。由图可知,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并不成正比。当T细胞因被HIV攻击大量减少时,免疫功能被破坏,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最终导致机体死亡。13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中,为检测A组大鼠是否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 ()A注射淋巴因子,检测相应的抗体B注射抗体,检测相应的淋巴细胞C注射抗原,检测相应的抗体D注射淋巴因子,
27、检测相应的淋巴细胞答案C解析如果要检测A组大鼠是否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检测的目标应是相应的抗体。而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因而应注射抗原。14. 如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免疫。(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_的物质,这种物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中的_,对该物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是_和_。(3)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或_,进而被_吞噬消化。(4)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需经_处理,大多数抗原经_传递给_,少数抗原直接刺激_。(5)抗原初次侵
28、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增殖、分化产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增殖、分化产生。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产生的速度比初次侵入时_,产生量比初次侵入时_。答案(1)体液(2)抗体1核糖体2内质网4高尔基体(3)抗体沉淀细胞集团吞噬细胞 (4)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B细胞(5)B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快多解析浆细胞由进入体液的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它通过产生抗体来完成体液免疫。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并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
29、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迅速产生大量浆细胞。15艾滋病是危及人类生命的顽症之一,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图1表示人体对HIV的免疫过程以及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增殖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如图1所示的HIV主要侵染的A细胞是_,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细胞的主要作用是_。根据图示信息,HIV能特异性地侵染A细胞,这主要与A细胞膜表面存在HIV的特异性_有关。(2)若图1中代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在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发生的过程是_(填图中序号及相应名
30、称)。(3)图2所示为HIV侵入人体后,早期人体血液中HIV数量的变化,早期HIV数量减少可能与人体的_免疫能力还比较强有关。请在图2中绘制出相应时间内HIV抗体数量的变化曲线。(4)HIV疫苗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工具。2009年9月,泰国研究人员宣布已开发试验的一种“联合疫苗”可将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1.2%,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疫苗具有降低HIV感染风险功能的原因是_,但从研究数据看,疫苗的预防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这可能与HIV_有关。答案(1)T细胞接受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受体(2)逆转录(3)特异性(或体液免疫和细胞)曲线如图所示(4)注射
31、疫苗能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容易发生变异(突变)解析(1)HIV主要侵染人体的T细胞,这与此类细胞膜表面存在相应的特异性受体有关;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具有接受抗原并将抗原信息传递给B细胞的功能。(2)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DNA的逆转录过程以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而正常人体细胞中没有逆转录过程。(3)在HIV侵入人体的初期,人体可以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毒随血液在人体内的扩散,在此过程中体内产生HIV抗体,之后,随着T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HIV抗体数量下降。(4)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它容易发生突变,这为疫苗的研
32、制带来了困难。个性拓展16某同学为了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参与,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材料: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白鼠3只,X射线照射仪,新鲜的T细胞和B细胞,毒性极低的霍乱弧菌疫苗,血清抗体测定仪及其他必要的工具。实验原理: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而T细胞和B细胞的有无影响抗体的产生,通过测定血清中抗体数量的多少判断体液免疫的强弱。实验步骤: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白鼠3只,分为一、二、三3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第二步:向第一组小鼠体内注射T细胞,向第二组小鼠体内注射B细胞,向第三组小鼠体内注射T细胞和B细胞。第三步:分别在上述3组小鼠体内接种
33、霍乱弧菌疫苗。第四步:饲养1520天后,分别测定3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预期结果: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_。_。_。_。(2)请为该同学补充预期结果。_。答案(1)每组只取一只小鼠,数量太少,缺乏可重复性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后,未检查小鼠是否具有免疫功能,应分别接种疫苗,然后测定有无抗体产生向小鼠体内注射淋巴细胞时,应当等量向小鼠体内接种疫苗时也应等量(其他答案合理也可)(2)第一组、第二组小鼠体内不产生抗体,第三组小鼠体内产生抗体,说明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参与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可设置3组实验:小鼠体内仅有T细胞;小鼠体内仅有B细胞;小鼠体内既有T细胞也有B细胞,再分别在上述3组小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饲养若干天后,分别测定3组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通过抗体含量的有无可得出结论:体液免疫过程需要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