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781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近代学者王国维指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这反映出西周A. 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B. 宗法制仅适用于天子与诸侯C. 宗法制推动了高度集权D. 宗法制旨在解决贵族继承权问题

2、2.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李鸿章积极寻求列强对战争进行干涉,而日本政府则利用国际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这从侧面反映出李鸿章A. 拒绝同日本进行议和B.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 支持列强的侵略行为D. 赞成同日本进行战争3. 下图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三份政府工作报告中(1954年、1959年、1964年)常见词汇的统计情况(单位:次)。此图反映出当时中国A. 外交上意识形态较为浓厚B. 难以开展本国的外交活动C.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 几乎长期与国际舞台隔绝4. 亚里士多德指出,梭伦的政体最具民主色彩的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由此推知,梭伦的政体A.

3、实现了公民民主权利的平等B. 避免了雅典人贫富分化C. 为发展公民群体提供了保障D.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5. 罗马共和国中后期,罗马统治者出台了一系列对以豪华宴会为代表的奢侈现象进行规制的法律。此类法律从宴会的客人、饮宴的花费、饮食和餐具等方面对宴会进行规制。这些规制A. 杜绝了奢侈现象的出现B. 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C. 严格限制了公民的自由D. 改善了社会不良风气6. 198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控制两院多数席位,掌握国家立法权;由共和党人里根任总统的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两党可谓“分立”。当时里根的高级顾问就说:“无论谁占据椭圆形办公室(白宫),都没有什么区别。”这是因为美国两党A.

4、 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C. 对总统之位争夺激烈D. 成为政治角逐的两极7. 1918年,伊犁镇守使杨飞霞称,“逃来中国境内的俄国兵民约数万人口,大车三千余辆”“后来者仍络绎不绝,广义党(布尔什维克)追击甚烈边界拥挤不堪”。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 资产阶级革命导致俄国内乱B. 社会主义革命传入中国C. 苏俄巩固政权斗争胜利推进D. 十月革命席卷俄国全境8. 冷战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形成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英国主动论、综合作用论。对于这五种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 因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B. 缺少对

5、复杂社会背景的综合分析C. 因历史久远,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D. 忽略了其他国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9. 下表为19461998年世界大事年表(部分)。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冷战扩大超出了亚洲范围B.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C. 亚洲区域集团化特征明显D.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10. 春秋时期的管仲说:“今铁官之数日: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这反映了当时A. 铁制农具在生产中普遍使用B.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C.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D. 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1. 中国古代田宅交易中,

6、一直有“问亲邻(田宅出典,出卖人的亲戚和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的传统。这个传统在两宋时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问房亲”到“问四邻”再到“问本宗有服亲及墓田相去百户内与所断田宅接者”,直到“不问亲邻”。据此可知,在宋代田宅交易过程中A. 血缘关系持续影响土地交易B. 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强化C. 朝廷重视规范土地交易程序D. 土地交易对象不断扩大12. 下表是关于元朝织造机构一一绫锦局相关描述。据此可知,“绫锦局”A. 追求技术创新B. 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与提升C. 重视技术传承D. 严格管控手工业的产品质量1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后“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

7、疑者,皆明壹之”。这一诏令A. 打破了政府对工商业垄断经营B. 有利于统一国家财政征收标准C. 旨在加速各地经济资源的流通D. 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14. 妈祖原本只是以福建为首那些靠海生活的人所信仰的一-位地方女神,宋宣和五年(1123年),妈祖开始得到朝廷正式认可,绍兴四年(1134年)赐妈祖为“灵慧妃”,自此妈祖完成了从地方女神到全国女神的转变,并于清朝成为可与皇后相匹敌的最高地位的女神。这从侧面反映了A. 历代朝廷对于海洋的重视程度B.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C. 对外开放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D. 东南沿海与内地之间联系加强15. 有学者称。“重农抑商”政策使职业分工呈不合理状

8、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该学者意在说明“重农抑商”政策A.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B. 无法适应稳固封建统治的需要C. 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16. 洋务运动初期,开设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都由清政府控制,不准开设民办企业。企业从开办到经营的过程,均须奏请清政府的批准。清政府的这一做法A. 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禁锢D. 反映出经济垄断的意图17. 1882-1887年,在申报上刊载过股票买卖价格的共有36家企业,它们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批股

9、份制企业。这反映了当时A. 官商合办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形式B. 近代经济成分发生了重大改变C. 部分企业谋求经济发展的新思路D. 洋务企业普遍采用股份合作制18. 下表是关于两位中国近代资本家-陈启源和张弼士办厂经验的概括(部分)。由表格信息可知,两人A. 都主张积极发展民生工业B. 都把通商口岸视为办厂基础C. 具有较强的投资风控意识D. 都呈现强烈的经世济民情怀19. 20世纪30年代末,陕西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动员群众集中了较大数额的资金,建立起陕西工业,其中机器制造业主要生产军用物资,兼生产纺织用机械。由此推知,当时陕西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B. 政治局势的变动C. 世

10、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 战时陪都的迁移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A. 逐步主导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发展走向B. 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力度日益增强C. 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格局D.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动21. 右面是1958年由地方政府奖励给南社人民公社的奖状。这一史料反映了当时A. 人民群众渴望经济恢复与发展B. 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D. 地方政府积

11、极响应国家决策22. “中国制造”是2002年冒出来的新名词,或者说它是一个老词,但在2002年被一下子激活,并被赋予了新意:在世界经济发展萎靡不振的前提下,中国经济欣欣向荣,世界越来越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对“中国制造”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中国完成了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B. 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C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D.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23.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旗袍,吸收了许多西方设计理念,出现了斜肩(也称破肩)胸腰部捏省道、拼接等西式裁剪的旗袍,面料也推陈出新。无论体形胖瘦,爱美女子总能穿着旗袍展现自己美的

12、一面。这反映出A. 中西融合促进了旗袍发展B. 纺织进步是服饰革新基础C. 当时市民生活水平比较高D. 旗袍国际化趋势日渐增强24. 1928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秘密无线电台。为便于中共中央在上海与南方局、长江局、北方局等组织联系,1930年陆续组建九龙、天津、鄂豫皖等无线电台,同年开始建立红军无线电大队。这反映了革命战争时期A. 中共中央秘密领导根据地开展工作B. 中共中央创建秘密电台的艰难C. 中共中央努力营造通讯便利的条件D. 国共两党在情报领域斗争激烈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史籍记载,黄河水患最早见于周定王五年。当时黄河北岸有卫国,卫国为狄所灭,由于狄不谙水利,黄河决堤频频,农田水利失修,故经常发生水悲。至于历史上第二次的黄河迁徙,是在汉武帝元光三年,此次黄河发生水患,是由于战国以来,各国的长期战争,大家竞筑堤防所致,此时亦有决水以浸敌国者。由于战国时期多战争,水利失修,黄河河道被破坏,遂造成西汉时期的严重水患。到东汉明帝时期,王景治河成功,从此黄河平息水患达900年之久。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清初,因长期战乱失修,黄河又形成巨大灾患。当时黄淮合流,互相激荡,难以顺畅入海,下游段频频决口,不仅淹没大片农田,而且阻塞运河,影

14、响漕粮北运。康熙十六年,开始了大规模治河工程,仅五六年功夫就堵塞了下游大小决口,修治了河、运堤防。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每次都亲临河工视察,指授机宜,推动了治河事业。以后雍正、乾隆时期,继续对黄河进行治理,使两岸堤防更趋完整。虽然小的决口还不时发生,但都随决随堵,直到咸丰五年(1855年)以前,黄河未再发生大的决口。摘编自李世愉、王政尧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黄河频发水患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治理黄河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影响。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被废除,赦免权受到严格限制,否决权虽然仍保留在法律上,但其实

15、际效力已几乎等于零。拥有控制钱袋权力的议会的立法要求总能实现,而国王提议的立法一旦遭到议会反对则注定失败。行政权仍属于国王,但有财政权作后盾的议会可以通过支持或批评政府以影响国王决策。“光荣革命”后,辉格、托利两党和内阁都获得进一步发展。到1698年,当托利党上升为议会多数时,国王为避免政府与议会的摩擦,组成以托利党为主的新政府,并一直保持到1702年。其间,国王曾打算解散它,重新召回辉格党小集团,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摘编自程汉大“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材料二 可以说,“光荣革命”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它以非革命的手段实

16、现了这个变迁,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前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荣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51927年,民族资本的轮船航运体系初具规模。从轮船数量上看,1924年行驶远洋航线的企业有42家,轮船有

17、73只,总吨数131107吨,其中包括几千吨乃至万吨的巨轮。再加上国内航线500吨以上的轮船,则行驶江海和远洋的大中型轮船总数已达到246只,合计359154吨。从航线分布上看,这时期的航线包括欧洲、北美、澳洲等远洋航线,在近海和印度、非洲、南洋一带行驶的轮船为数更多,国内航线则遍及各水域。从企业规模方面来看,这时已形成了一批拥有轮船数千吨乃至数万吨的航运企业。中国轮船航运业已初步形成体系,成为在华外国航运势力的有力竞争对手。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 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在19271937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是航运力量增长较快,1936年中国轮船吨位数比1927年增长一倍以上;二是中

18、国航运公司有相当的发展,1936年拥有5000吨以上大中型轮船的公司已达27家;三是出现了全国性的管理航运业的组织机构一航政局,收回了长期旁落的航政主权,并初步改变了外国人垄断航运业高级职位的情况;四是轮船和铁路、水路的联运得到加强以及由此导致的新航线开辟等;五是发展不平衡;六是中外整体航运势力之间的实力差距并没有质的改变,与1927年前一样,外国航运势力在中国领水中仍然占据着70%以上的比重。摘编自朱荫贵19271937年的中国轮船航运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951927年中国民族轮船航运业的发展表现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航运业发

19、展的因素。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早在19世纪中叶以后,大工业就已存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早年的看法是,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自从与列强接触以来,这是中国第一次遇到机会,趁着列强忙于战事,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大多数学者则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在1949年以前并未真正起步。摘编自刘纪山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解析版)考生注意:1.

20、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民版必修一、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近代学者王国维指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这反映出西周A. 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B. 宗法制仅适用于天子与诸侯C. 宗法制推动了高度集权D. 宗法制旨在解决贵族继承权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

21、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可知,大意为王国维认为,周人的嫡庶制本身是为天子、诸侯的王位继承法而设立的,又把这种制度用来规范卿大夫以下,那么不只是世代相传的帝业,而且还是宗族系统,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旨在解决贵族继承权问题,D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宗法制相关知识,而不是分封制,A项错误;“宗法制仅适用于天子与诸侯”不符合材料“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宗法制目的是解决贵族继承权问题,没有强调宗法制推动高度集权,并且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2.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李鸿章积极寻求列强对战争进行干涉,而日本政府则利用国际法对自己的

22、行为进行辩护。这从侧面反映出李鸿章A. 拒绝同日本进行议和B.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 支持列强的侵略行为D. 赞成同日本进行战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李鸿章积极寻求列强对战争进行干涉,而日本政府则利用国际法对自己行为进行辩护”说明李鸿章并未充分利用国际法来维护中国的权益,可见其缺乏近代外交意识,B正确;题干未表明李鸿章对日本的态度,排除A;李鸿章寻求列强对战争干涉,希望列强斡旋,而非支持列强侵略行为,而且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并未直接参与侵略,排除C;李鸿章希望列强干涉战争,说明其不希望中日进行战争,排除D。3. 下图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三份政府工作

23、报告中(1954年、1959年、1964年)常见词汇的统计情况(单位:次)。此图反映出当时中国A. 外交上意识形态较为浓厚B. 难以开展本国外交活动C.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 几乎长期与国际舞台隔绝【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三份政府报告中“帝国主义”“社会主义”“侵略”“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等词汇出现次数很多,这说明了当时中国重视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当时外交上意识形态较为浓重,故选A;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等外交活动,故B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C;中国几乎长期与国际舞台

24、隔绝,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4. 亚里士多德指出,梭伦的政体最具民主色彩的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由此推知,梭伦的政体A. 实现了公民民主权利的平等B. 避免了雅典人贫富分化C. 为发展公民群体提供了保障D.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梭伦的政体最具民主色彩的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反映的是梭伦的解负令,这项措施有利于保护公民自由和公民群体稳定,为发展公民群体提供了保障,故选C;梭伦改革并未实现公民民主权利的平等、避免了雅典人贫富分化,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B;梭伦改革实质是为了维护奴隶主利益,他的一些措施打击了旧贵族特权,但不是废除

25、,故排除D。5. 罗马共和国中后期,罗马统治者出台了一系列对以豪华宴会为代表的奢侈现象进行规制的法律。此类法律从宴会的客人、饮宴的花费、饮食和餐具等方面对宴会进行规制。这些规制A. 杜绝了奢侈现象的出现B. 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C. 严格限制了公民的自由D. 改善了社会不良风气【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法律从宴会的客人、饮宴的花费、饮食和餐具等方面对宴会进行规制,这有助于遏制铺张浪费情况,能改善社会不良风气,D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法律针对的是豪华宴会为代表的奢侈现象进行规制,涉及的群体是社会上层,并不能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排除B;法律涉及的只是社会上层,而非整个公民群体,排除C。6.

26、198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控制两院多数席位,掌握国家立法权;由共和党人里根任总统的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两党可谓“分立”。当时里根的高级顾问就说:“无论谁占据椭圆形办公室(白宫),都没有什么区别。”这是因为美国两党A. 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一致C. 对总统之位争夺激烈D. 成为政治角逐的两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民主党控制两院多数席位,掌握国家立法权;由共和党人里根任总统的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两党可谓“分立”。”可得出民主党与共和党其都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本质都是一样的,代表的阶级利益都是相同的,B正确;美国两党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利益,A排除;CD说法与材料无关

27、,排除。故选B。7. 1918年,伊犁镇守使杨飞霞称,“逃来中国境内的俄国兵民约数万人口,大车三千余辆”“后来者仍络绎不绝,广义党(布尔什维克)追击甚烈边界拥挤不堪”。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 资产阶级革命导致俄国内乱B. 社会主义革命传入中国C. 苏俄巩固政权斗争胜利推进D. 十月革命席卷俄国全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大量俄国人逃往中国,“后来者仍络绎不绝,广义党(布尔什维克)追击甚烈边界拥挤不堪”,说明苏俄巩固政权斗争胜利推进,C正确;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1918年苏俄已经建立,排除A;俄国人逃往中国不等于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中国,排除B;1918年十月革命

28、已经结束,排除D。8. 冷战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形成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美国霸权论、苏联扩张论、美苏共振论、英国主动论、综合作用论。对于这五种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 因研究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B. 缺少对复杂社会背景的综合分析C. 因历史久远,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D. 忽略了其他国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学术界关于冷战形成原因的五种观点,有的从苏联角度分析,有的从美国角度分析,有的从美苏双方角度等,这说明了学者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故选A;材料中“综合作用论”体现了对复杂社会背景进行了综合分析,故排除B;历史研究并不会

29、因为历史久远就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故排除C;材料中“英国主动论”体现了其他国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故排除D。9. 下表为19461998年世界大事年表(部分)。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冷战扩大超出了亚洲范围B.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C. 亚洲区域集团化特征明显D.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准予菲律宾独立”“英国结束在南亚的殖民统治”“印度尼西亚脱离荷兰独立”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这时期被殖民的亚洲地区纷纷获得民族独立,即体现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B项正确;冷战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冷战的扩大,A项

30、错误;区域集团化体现在该区域之间的合作,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亚洲区域集团化,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亚洲地区逐渐摆脱殖民统治并获得民族独立,冲击了旧政治格局,但不能表述为发生“根本变化”,D项错误。10. 春秋时期的管仲说:“今铁官之数日: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这反映了当时A. 铁制农具在生产中普遍使用B.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C.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D. 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每一妇女必须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够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

31、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每一个修造各类车辆的,必须有一斧、一锯、一锥、一凿,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结合所学可知,铁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达到严重依赖的程度,因此材料反映了当时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现象,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铁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强调铁制农具在生产中普遍使用,并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材料提及的是铁器的使用,而未提及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特点,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铁犁牛耕,无法得出铁型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的结论,C项错误。11. 中国古代田宅交易中,一直有“问亲邻(田宅出典,出卖人的亲戚和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

32、”的传统。这个传统在两宋时期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问房亲”到“问四邻”再到“问本宗有服亲及墓田相去百户内与所断田宅接者”,直到“不问亲邻”。据此可知,在宋代田宅交易过程中A. 血缘关系持续影响土地交易B. 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强化C. 朝廷重视规范土地交易程序D. 土地交易对象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田宅买卖从“问房亲”到“问四邻”再到“不问亲邻”,说明交易人群范围突破亲邻的限制,反映出其交易人群范围在不断扩大,故D项正确;从“问房亲”到“问四邻”再到“不问亲邻”反映的是血缘关系的弱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的行为,排除C项

33、。12. 下表是关于元朝织造机构一一绫锦局的相关描述。据此可知,“绫锦局”A. 追求技术创新B. 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与提升C. 重视技术传承D. 严格管控手工业的产品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还俗僧道为工匠教习织造之事”“引领作头等人,前去指使造甲”等信息可知,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提高工匠的技艺,即说明这时期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和提升,B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注重工匠技艺的培训和提升,而不是技术创新或技术传承,A、C项错误;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提高工匠的技艺,没有强调对手工业产品质量的管控问题,D项错误。1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后“乃诏丞相状、绾,

34、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一诏令A. 打破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经营B. 有利于统一国家财政征收标准C. 旨在加速各地经济资源的流通D. 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秦统一后统一度量衡的情况,这有利于统一国家财政征收标准,B正确;统一度量衡与打破政府垄断商业无关,排除A项;修驰道有利于加速各地经济资源的流通,排除C项;D项是郡县制的影响,排除D项。14. 妈祖原本只是以福建为首那些靠海生活的人所信仰的一-位地方女神,宋宣和五年(1123年),妈祖开始得到朝廷正式认可,绍兴四年(1134年)赐妈祖为“灵慧妃”,自此妈祖完成了从地方女神到全国女神的转变,

35、并于清朝成为可与皇后相匹敌的最高地位的女神。这从侧面反映了A. 历代朝廷对于海洋的重视程度B.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C. 对外开放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D. 东南沿海与内地之间联系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妈祖是靠海生活的人所信仰的神祇,妈祖由一个地方女神上升为全国女神,说明信仰妈祖的群体庞大了,靠海生活的人增多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地位提升,从而推动了妈祖地位的提升,故选B;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并不重视海洋,更没有实行对外开放,排除AC;由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东南沿海与内地之间联系的加强,排除D。故选B。15. 有学者称。“重农抑商”政策使职业分工呈不合理状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

36、在农业生产领域,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该学者意在说明“重农抑商”政策A. 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宗旨B. 无法适应稳固封建统治的需要C. 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D.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重农抑商政策使职业分工呈不合理状态,社会全员消费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消费产品农业化致使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是低水平的”可以看出,材料主旨都是在强调重农抑制商政策的局限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A项与主旨无关,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是为封建专制服务的,排除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16. 洋务运动初期,开设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都

37、由清政府控制,不准开设民办企业。企业从开办到经营的过程,均须奏请清政府的批准。清政府的这一做法A. 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禁锢D. 反映出经济垄断的意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都由清政府控制,不准开设民办企业”、“企业从开办到经营的过程,均须奏请清政府的批准”等信息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的近代企业都由政府控制,不准开设民办企业,而且企业的运营均要得到清政府的批准,这体现了清政府对经济的垄断,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无法体现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也不能说明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故AB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仍然属

38、于中体西用思想的范畴,并没有突破该思想,故C项错误。17. 1882-1887年,在申报上刊载过股票买卖价格的共有36家企业,它们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批股份制企业。这反映了当时A. 官商合办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形式B. 近代经济成分发生了重大改变C. 部分企业谋求经济发展的新思路D. 洋务企业普遍采用股份合作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1882-1887年,中国有36家股份制企业进行股票买卖,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这些企业对经营方式的探索,体现了谋求发展的新思路,故C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官商合办是企业经营的主要形式,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不能说明此时中国经济成分发生了重

39、大改变,故排除B;洋务企业普遍采用股份合作制,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18. 下表是关于两位中国近代资本家-陈启源和张弼士办厂经验的概括(部分)。由表格信息可知,两人A. 都主张积极发展民生工业B. 都把通商口岸视为办厂基础C. 具有较强的投资风控意识D. 都呈现强烈的经世济民情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陈启源建厂前进行细致的考察,认为“地利人和”才设立工厂;张弼士亲自考察、现场确认、细致规划后才设立工厂;二者事迹说明了他们不盲目设立工厂,做足准备工作,具有较强的投资风控意识,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陈启源和张弼士办厂的事迹,没有体现他们的思想主张,故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陈启源和张弼

40、士都把通商口岸视为办厂基础,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经世济民情怀,故排除D。19. 20世纪30年代末,陕西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动员群众集中了较大数额的资金,建立起陕西工业,其中机器制造业主要生产军用物资,兼生产纺织用机械。由此推知,当时陕西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B. 政治局势的变动C.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 战时陪都的迁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末,陕西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动员群众集中了较大数额的资金,建立起陕西工业”“主要生产军用物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抗日战争的军用物资需求促进陕西工业的发展,即这时期

41、政治局势变动促进陕西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主要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这时期陕西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抗战的需要,而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C项错误;战时陪都的迁移一定程度上促进陕西工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设立蛇口工业区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设立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长江流域开放带形成;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据此可知,新时期中国A. 逐步主导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发展走向B. 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力度日益增强C. 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42、D.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蛇口工业区到特区,再到沿海港口城市,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外开放从试探性走向主动开放,这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力度日益增强,B正确;中国并未主导世界经济新秩序,而且世界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A;题干内容未涉及对外开放的特征,没有涉及开放的领域,排除C;题干中未提及区域性经济组织活动,D与题无关,排除。21. 右面是1958年由地方政府奖励给南社人民公社的奖状。这一史料反映了当时A. 人民群众渴望经济恢复与发展B. 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D.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决策【答

43、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58年由地方政府奖励给南社人民公社的奖状”及奖状中“男女老幼总动员、钢铁产量翻两番”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南社人民公社影响国家“大炼钢铁”运动的号召,动员民众提高钢铁产量,因此得到了政府颁发的奖状,故选D;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任务,而不是1958年,故排除A;材料与农村社会生产力、农业合作化运动无关,故排除BC。22. “中国制造”是2002年冒出来的新名词,或者说它是一个老词,但在2002年被一下子激活,并被赋予了新意:在世界经济发展萎靡不振的前提下,中国经济欣欣向荣,世界越来越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对“中国制造”

44、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中国完成了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B. 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C.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D.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2002年被一下子激活”“中国经济欣欣向荣,世界越来越感受到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南方谈话和1992年10月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这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但不能表述为“完成了和平崛起”,表述过于

45、绝对,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这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得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占主导地位,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但不能表述为“全面接轨”,D项错误。23.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旗袍,吸收了许多西方设计理念,出现了斜肩(也称破肩)胸腰部捏省道、拼接等西式裁剪的旗袍,面料也推陈出新。无论体形胖瘦,爱美女子总能穿着旗袍展现自己美的一面。这反映出A. 中西融合促进了旗袍发展B. 纺织进步是服饰革新基础C. 当时市民生活水平比较高D. 旗袍国际化趋势日渐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旗袍,吸收了许多西方设计理念”“爱美女子总能穿着旗

46、袍展现自己美的一面”等信息可知,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近代旗袍吸收西方设计理念,反映了这时期中西融合促进了旗袍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近代旗袍吸收西方设计理念,没有强调纺织进步对服饰革新的作用,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了中西融合促进了旗袍的发展,没有涉及市民生活水平,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国近代旗袍的发展,不能体现旗袍的国际化趋势,D项错误。24. 1928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秘密无线电台。为便于中共中央在上海与南方局、长江局、北方局等组织联系,1930年陆续组建九龙、天津、鄂豫皖等无线电台,同年开始建立红军无线电大队。这反映了革命战争时期A 中共中央秘密领导根据地开展工作B.

47、中共中央创建秘密电台的艰难C. 中共中央努力营造通讯便利的条件D. 国共两党在情报领域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中共中央在革命时期相继建立了用于通讯的电台,便于革命活动的开展,体现了中共中央努力营造通讯便利的条件,C正确;材料涉及的并不只有根据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艰难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国民党,排除D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史籍记载,黄河水患最早见于周定王五年。当时黄河北岸有卫国,卫国为狄所灭,由于狄不谙水利,黄河

48、决堤频频,农田水利失修,故经常发生水悲。至于历史上第二次的黄河迁徙,是在汉武帝元光三年,此次黄河发生水患,是由于战国以来,各国的长期战争,大家竞筑堤防所致,此时亦有决水以浸敌国者。由于战国时期多战争,水利失修,黄河河道被破坏,遂造成西汉时期的严重水患。到东汉明帝时期,王景治河成功,从此黄河平息水患达900年之久。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 清初,因长期战乱失修,黄河又形成巨大灾患。当时黄淮合流,互相激荡,难以顺畅入海,下游段频频决口,不仅淹没大片农田,而且阻塞运河,影响漕粮北运。康熙十六年,开始了大规模治河工程,仅五六年功夫就堵塞了下游大小决口,修治了河、运堤防。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每次都亲临

49、河工视察,指授机宜,推动了治河事业。以后雍正、乾隆时期,继续对黄河进行治理,使两岸堤防更趋完整。虽然小的决口还不时发生,但都随决随堵,直到咸丰五年(1855年)以前,黄河未再发生大的决口。摘编自李世愉、王政尧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黄河频发水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治理黄河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原因:战国以来长期战争,各诸侯国自行筑堤或者决堤;黄河流域水利年久失修,黄河河道遭到破坏。(2)措施:皇帝统筹,谋策治水;加固堤防,长期治理;加强巡查,随决随堵。影响: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恢复航运,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50、有利于稳定统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对康乾盛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此次黄河发生水患,是由于战国以来,各国的长期战争,大家竞筑堤防所致,此时亦有决水以浸敌国者。”可知,战国以来长期战争,各诸侯国自行筑堤或者决堤;根据材料“由于战国时期多战争,水利失修,黄河河道被破坏,遂造成西汉时期的严重水患。”可知,黄河流域水利年久失修,黄河河道遭到破坏。(2)措施:根据材料“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每次都亲临河工视察,指授机宜,推动了治河事业。”可知,皇帝统筹,谋策治水;根据材料“以后雍正、乾隆时期,继续对黄河进行治理,使两岸堤防更趋完整。虽然小的决口还不时发生,但都随决随堵”

51、可知,加固堤防,长期治理;加强巡查,随决随堵。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恢复航运,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稳定统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推动康乾盛世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被废除,赦免权受到严格限制,否决权虽然仍保留在法律上,但其实际效力已几乎等于零。拥有控制钱袋权力的议会的立法要求总能实现,而国王提议的立法一旦遭到议会反对则注定失败。行政权仍属于国王,但有财政权作后盾的议会可以通过支持或批评政府以影响国王决策。“光荣革命”后,辉格、托利两党和内阁都获得进一步发展。到1698年,当托

52、利党上升为议会多数时,国王为避免政府与议会的摩擦,组成以托利党为主的新政府,并一直保持到1702年。其间,国王曾打算解散它,重新召回辉格党小集团,但因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因而不得不放弃了改组计划。摘编自程汉大“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材料二 可以说,“光荣革命”是一次制度变迁,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它以非革命的手段实现了这个变迁,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

53、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前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光荣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变化: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权力扩大,主导立法、财政等权力;议会对行政权的影响增强;托利党主导若政府和议会。(2)影响: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开辟了和平渐进改革的发展方式;维护了英国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英国近代文明发展进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一定基础。【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被废除,赦免权受到严格限制”可得出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54、;根据材料“拥有控制钱袋权力的议会的立法要求总能实现”可得出议会权力扩大,主导立法、财政等权力;根据材料“但有财政权作后盾的议会可以通过支持或批评政府以影响国王决策”等信息可得出议会对行政权的影响增强;根据材料“组成以托利党为主的新政府”“托利党仍保持着议会多数地位”等信息可知,托利党主导若政府和议会。(2)根据材料“即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可得出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根据材料“它以非革命的手段实现了这个变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可得出开辟了和平渐进改革的发展方式;根据材料“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可得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根据材料“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

55、了世界的中心”可得出为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一定基础。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51927年,民族资本的轮船航运体系初具规模。从轮船数量上看,1924年行驶远洋航线的企业有42家,轮船有73只,总吨数131107吨,其中包括几千吨乃至万吨的巨轮。再加上国内航线500吨以上的轮船,则行驶江海和远洋的大中型轮船总数已达到246只,合计359154吨。从航线分布上看,这时期的航线包括欧洲、北美、澳洲等远洋航线,在近海和印度、非洲、南洋一带行驶的轮船为数更多,国内航线则遍及各水域。从企业规模方面来看,这时已形成了一批拥有轮船数千吨乃至数万吨的航运企业。中国轮船航运业已初步形成体

56、系,成为在华外国航运势力的有力竞争对手。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 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在19271937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是航运力量增长较快,1936年中国轮船吨位数比1927年增长一倍以上;二是中国航运公司有相当的发展,1936年拥有5000吨以上大中型轮船的公司已达27家;三是出现了全国性的管理航运业的组织机构一航政局,收回了长期旁落的航政主权,并初步改变了外国人垄断航运业高级职位的情况;四是轮船和铁路、水路的联运得到加强以及由此导致的新航线开辟等;五是发展不平衡;六是中外整体航运势力之间的实力差距并没有质的改变,与1927年前一样,外国航运势力在中国领水中仍然占据着70%以上

57、的比重。摘编自朱荫贵19271937年的中国轮船航运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951927年中国民族轮船航运业的发展表现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表现:民族轮船航运体系初具规模;轮船数量多,航线分布远,规模大。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航运业的近代化。(2)因素:列强侵略;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局是否稳定。【解析】【分析】【详解】(1)表现:根据“民族资本的轮船航运体系初具规模”得出民族轮船航运体系初具规模;根据“行驶江海和远洋的大中型轮船总数已达到246只”“这时

58、期的航线包括欧洲、北美、澳洲等远洋航线,国内航线则遍及各水域”“已形成了一批拥有轮船数千吨乃至数万吨的航运企业”得出轮船数量多,航线分布远,规模大。影响:根据“成为在华外国航运势力的有力竞争对手”得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根据“中国轮船航运业已初步形成体系”得出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航运业的近代化。(2)因素: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列强侵略,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局是否稳定等角度分析总结。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早在19世纪中叶以后,大工业就已存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早年的看法是,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于第一次

59、世界大战中,因为自从与列强接触以来,这是中国第一次遇到机会,趁着列强忙于战事,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大多数学者则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在1949年以前并未真正起步。摘编自刘纪山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就“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工业化真正起步于洋务运动。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设备和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大机器生产,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因此,虽然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洋务运动破产了,但其开启中国工

60、业化和近代化的序幕是不可否定的。示例二观点:中国工业化起步于“一五”计划。阐述:中国近代从洋务运动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机器大工业,但是,那时发展近代工业是由于清王朝受帝国主义炮舰的威胁而被动激起的,缺乏社会经济结构内部的驱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央政府领导下,才创造了开始工业化的条件。“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因此,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为起点,中国的工业化才真正开始。(“示例”仅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若答出其他“观点”,“阐述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材料的主旨主要强调的是近代中国以来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因此可结合材料信息得出中国工业化真正起步于洋务运动这一主旨。论述时,从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口号、创办的企业、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理解概括。同时可以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