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575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突破同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A提升民族认同B化解民族矛盾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融合解析:材料能提升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对于民族矛盾的化解作用有效,但是并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单纯一个称谓的变化对于华夏传统的继承有限,故C项错误;少数民族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皇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故D项正确。答案:D2建安元年(196),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

2、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A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 D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解析:“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与材料中“建安元年(196年)”北方混乱的形势不符,故A项错误;曹操下令屯田,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而非“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故B项错误;开荒屯田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错误;曹操组织屯田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实力增强,推进了北方的统一,故D项正确。答案:D3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

3、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C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解析:材料中自西晋以来,“百姓之自拨南奔”,北方百姓南迁长江流域,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侨州郡县的设立因此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侨州郡县的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从题干也无法推断出北人实现还乡的愿望,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出侨州郡县与江南士族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4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 B西汉C唐朝

4、D北齐解析:鲜卑语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被广泛地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作为本民族语言使用,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声望语言,秦朝、西汉和唐朝时期汉族接触不到鲜卑语,故A、B、C三项错误;北齐属于南北朝时期,故D项正确。答案:D5“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解析:下诏迁都洛阳,民众死后葬于河南,不再迁回故地,都成为河南洛阳人,促进了民族融合。符合这些信息的只有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D6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

5、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解析:曹操创设九品中正制之初,在纠正东汉末年察举征召制的弊端和选拔人才方面,确实发挥过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曹魏集团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故A项正确;是否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无法从题干中得到结论,故B项错误;“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不难看出魏晋对于中正官的要求是“具备识别人才的能力”,至于是否“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题干并没有体现,注重道德水平的是察举制,故C项错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属于主观臆断,不但材料没有显示,而且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

6、7据三国志,董昭上疏说:“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其言论揭示了()A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 B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C国家分裂产生的影响 D儒家思想已趋于衰落解析:材料“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体现了文化教育出现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青年的教育问题,没有说明国家分裂的影响,故C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只是受到冲击,没有衰落,故D项错误。答案:A8东亚世界的形成中讲道:“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为基础而形成的,随着中国文明

7、的开发,在那里形成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自我完成的文化圈。”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圈”主要指的是()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C法家学派 D儒家学派解析: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是在汉代,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等。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所以材料中的“中国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圈”主要指的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也不是指的民主共和,故B项错误;也不是法家学派,故C项错误;而是儒家学派,故D项正确。答案:D9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拓

8、跋宏 B苻坚C李世民 D忽必烈答案:A10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A长安 B洛阳C应天 D燕京答案:B11“四方丰稳(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12隋文帝的下列功绩和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开创三省六部制度 D创立

9、科举制答案:B131775年,一位英国作者写的中国旅行者中对某制度的优越性有这样的描述:“年轻人总是毁于游手好闲、懒懒散散,而持续不断的工作可使他们避免误入歧途第三,能人为官第四,既然官职是授予的,皇帝就可以十分公正的黜退那些无能之辈。”他所描述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军功授爵制C察举制 D科举制答案:D14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C门下省 D御史台答案:C15“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C

10、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答案:B16唐朝诗人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诗中写道:“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该诗从侧面可以印证()A唐政府对东南百姓疯狂盘剥B东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C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十分严重D诗人辩证地看待运河作用解析:根据题干中诗的内容可知,唐朝开通运河方便政府搜刮浙江福建东南一带的民脂民膏,A项内容是材料的直接信息,非侧面信息,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隋唐时期开凿运河是为了漕运的需要,说明南方经济不断发展,南粮北运以满足宫廷政府需要,B项是题干的侧面信息,符合题目要求,故选;题干内容没有体现藩镇割据,故C项错误;D项也

11、是题干的直接信息,非侧面信息,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答案:B17以下史实中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等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解析:A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中原文化对鲜卑族的影响,错误;B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鲜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错误;C项反映出唐代的民族交往,唐朝与吐蕃和亲,正确;元朝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故D项错误。答案:C18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

12、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答案:B19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A隋朝 B唐朝C明朝 D清朝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唐朝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答案:B20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答案:C21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

13、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解析:“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可知主要是反映全国经济情况的描述,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从户口的数量来看,虽然有变化,但不足以说明政治中心南移,故B项错误;通过唐宋南北户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南方的户口增加,而北方相对减少,南北经济的结构有所变动,故C项正确;材料仅有户口数量,没有土地占有量的统计,故无法确定人地矛盾的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22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出()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

14、政策解析:诗句“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未涉及农村商品经济,因此排除A项;诗句中的“妇织”应该属于家庭手工业生产,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因此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排除D项;从“田家”“妇织”“登垅”“锄”等信息可知是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符合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特征,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23“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夏议和的影响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提到的“贞观十五年”,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故

15、材料中评述的是唐蕃和亲的意义。故选A项。答案:A24下面是我国古代不同领域著作的杰出代表,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史记伤寒杂病论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天工开物是明朝时期的科技著作,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史记诞生于西汉武帝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的医学著作。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西汉时的史记、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明朝时的天工开物,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25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

16、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 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鉴(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的“

17、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答案:(1)秦始皇(或嬴政)。政治: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开明的民族政策;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

18、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即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第(2)问,根据材料“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可以得出,皇帝权力至上,为了争得正统地位。第(3)问中第一小问结合“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可得御玺数量过多,不再正宗,需要重建皇帝权力的象征;第二小问结合唐太宗加强君权的举措即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答案:(1)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2)皇帝权力,正统地位。(3)原因:为了巩固统一的新政权,加强皇帝权威;御玺数量过多,不再正宗,需要重建皇帝权力的象征;制度建设:完善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