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8558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纲语文第二册课课练:过秦论.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训练十七过秦论课前预习 无师自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崤函( ) 逡巡( ) 黔首( )隳名城( ) 氓隶( ) 万乘( )答案:xio qn xn qin hu mng sh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答案:A解析:B项“景”通“影”;C项“从”通“纵”;D项“倔”通“崛”。3.下列解说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互文”是一种用同义词互相注释的方法,也叫“互训”。如本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中的“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同义,“天

2、下、宇内、四海、八荒”同义。B.“六合”指天地四方;“崤函”指崤函山。C.战国时外交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叫“连横”;一种是秦国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最终各个击破,叫“合纵”。D.“逡巡”指有所顾忌而徘徊,不敢前进;“追亡逐北”意思是把面临灭亡的人赶到北边去。答案:A解析:A项对“互文”修辞格的解说及举例都正确。B项“崤函”指“崤山”和“函谷关”,C项两种外交策略弄反了。D项“逐北”为“追逐败北之人”。4.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然后践华为城,_,据亿丈之城,以为固。(2)斩木为兵,_,_,赢粮而景从。答案:(1)因河为池 临不测之渊 (2)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

3、响应课堂巩固 一点即通1.判断正误。(1)本文借古喻今,“过秦”的目的是劝唐玄宗施行仁政,以防重蹈秦始皇因施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2)文章前四段是叙述历史事实:第一段写孝公任用商鞅,使秦由弱变强;第二段写孝公之后的五位君主“蒙故业,因遗策”,使诸侯“争割地而赂秦”;第三段,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国势和暴虐都到了极点;第四段写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迅速灭亡;第五段则转入议论,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 )(3)本文先叙史实,再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说服力。( )(4)本文除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之外,还运用了丰富的辞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

4、( )答案:(1) (2) (3) (4)解析:A项“唐玄宗”应为“汉文帝”。2.下列加点词语释义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喜爱)仁厚而爱人(爱,爱护)B.因遗策(因,因袭,继承)因利乘便(因,趁,凭借)C.乐毅之徙通其意(徒,徒弟)迁徙之徒也(徒,一类的人)D.追亡逐北(亡,死亡,此处为名词)亡矢遗镞(亡,丢失,此为耗费义)答案:B解析:A项应为“吝啬”;C项应为“一类的人”;D项应指逃路,此处用作名词,指逃跑的敌军。3.与“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一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 B.则不可同年而语矣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5、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答案:C解析:例句“而”表修饰关系,A、B、D三项均表示修饰关系。只有C项中的“而”表转折关系。4.面对强秦,“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是采用什么办法“谋弱秦”的?其结果如何?答案:东方诸侯各国面对虎狼之强秦,只有联合起来共同抗秦才能生存,采取的措施有: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和各国贤才聚合九国之师,一致对抗秦国;招纳天下人才,订立合纵同盟;六国阵营中,众多谋臣“为之谋”,许多策士“通其意”,诸多良将“制其兵”;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主动攻打秦国。但结果是东方诸侯各国彻底失败,同盟解体。5.本文的主要思维过程是怎样的?答案:秦王朝的实力秦国的实力九国中任何一国的

6、实力陈涉的实力,但陈涉不畏秦王朝的强大,反抗强秦,导致秦的灭亡,可见强权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6.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案:“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课后检测 触类旁通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雍(yng)州 膏腴(y) 逡(qn)巡 隳(hu)名城B.锋镝(d) 瓮牖(yu)绳枢 猗(y)顿 范蠡(l)C.棘矜(qn) 长铩(sh) 劲弩(n) 氓(mng)隶D.谪(zh)戍 鞭笞(ch) 黔(qin)首 藩(fn)篱答案:C解析:C项“氓”应读“mng”。2.从词

7、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外连衡而斗诸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序八州而朝同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 B.C. D.答案:C解析:都是使动用法,为名词作状语,为名词作动词。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B.流血漂橹(古今义同,都指划船的工具)C.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古义指军队,今义指军队中的一个编制单位)D.东割膏腴之地(古今义同,肥沃)答案:B解析:B项“橹”古义为盾牌,今指划船

8、工具。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崤山、函谷关的险固。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百姓愚昧。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背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随着。答案:A解析:A项应为“险固的崤山、函谷关”。5.填空。贾谊,_(朝代)人。著名家_、_家。他的政论散文有_、_等。他的赋有_、_等。他的文集有_、_。答案:西汉 政论 文学 过秦论 论积贮疏 吊屈原赋 鸟赋 新书 贾长沙集二、本课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1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

9、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迁徙之徒也将数百之众揭竿为旗斩木为兵7.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C.序八州而朝同列。朝同列:矛头直指六国。D.然后以六合为家。六合:天地四方。8.第二段共6句话,划分层次恰当的是( )A. B.C. D.9.在“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内补出省略成分,应为_。10.文章从五个方面介绍陈涉,请用五个词语依次概括。(不能用原文词语)11.陈涉的三个不利的方面依次是_,有利的一个方面是_。(都用自己的话概括)6.答案:一类人 带领 举起 兵器7.答案:C解析:C项“朝同列”的意

11、思是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8.答案:C解析:两句强调结论,与前面的句子处于同一层次,与并列,划为第二层。9.答案: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10.答案:出身 职业 才干 智能 家境11.答案:战斗力低下 人员少 武器差 深得民心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217题。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及短贾生曰:“洛阳之子,年少好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

12、赋吊屈原。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王之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12.“诸律令所更定”中“更”的读音和意义是( )A.gng 另行 B.gng 历经C.gng 愈加 D.gng 更换13.“其说皆自贾生发之”的正确翻译是( )A.他说都是从

13、贾谊那里得到启发 B.他说都是由贾谊提出来的C.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来的 D.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那里得到启发的14.“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中“害”字的正确词义是( )A.损害 B.嫉妒 C.障碍 D.妨害15.“又以适去,意不自得”中“适”字的正确词义是( )A.恰巧 B.到去 C.适合 D.贬职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孝文帝在治国的问题上,常常听取贾谊的意见,一是贾谊有卓越的政治才华,也由于“列侯悉就国”的原因。B.贾生作吊屈原赋,是出于对大诗人屈原的人品、才华的尊敬,对屈原遭遇的同情。C.“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见在孝文帝眼中,贾谊已不是从前

14、的贾谊了。D.贾谊之死,主要是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作为太傅的责任,同时政治上的不受重用而抑郁寡欢也是一个因素。17.翻译下列句子。(1)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3)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12.答案:D解析:“诸律令所更定”中的“更”,应读为“gng”,意思是“更换”。13.答案:C解析:C.“其说”,这些主张;“发”,是提出来。14.答案:B解析:“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之“害”,由前后文可以推断为“嫉妒”。15.答案:D解析:“适”通“谪”。16.答案:B解析:B.贾谊为屈原作赋是对

15、屈原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自己遭遇的感怀。17.答案:(1)孝文帝刚刚即位,自以为不当改制。一切制度的修改和制定,官员的任命,都出自贾谊一人之手。(2)孝文帝对鬼神之事颇感兴趣,就向贾谊询问有关鬼神的本源。(3)说到有些诸侯兼有数郡,这不是古代的体制,应当渐渐地削减他们的实力。参考译文:孝文帝刚刚即位,很多事情都还未来得及改制。各种制度的修改和制定,到各位诸侯的任命,这些主张都从贾谊那里发出。于是天子心中认为是贾谊再任命公卿的职位。绛、灌、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在孝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洛阳的一个年青人,年青时很好学习,现在一心想专权,搅乱各种国事。”因此,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用

16、他的建议,就把贾谊调任为长沙王的太傅。贾谊已经辞别国都前往长沙,他听说长沙地方低洼湿气很盛,自已以为奉命不会太长久,又因为是贬职调离京城,思想很是不能自己解脱。到了渡湘水时,写了一篇赋吊唁屈原的屈原赋。过了一年多,贾谊又被皇帝征召进见。孝文帝正好做了祭祀受了祝福,安坐在宣室宫中,孝文帝对鬼神之事颇感兴趣,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地说出所以会这样的情状,君臣二人谈到半夜,孝文帝听的出神,不断向贾谊一边移动,两人谈完后孝文帝说:“我好久没有见到贾谊了,自认为会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赶不上他呀。”贾谊在京城居住了一段时间,又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文帝的小儿子,文帝十分喜爱这个儿子,这

17、个小儿子又喜欢读书,所以让贾谊去当他的师傅。文帝又分封淮南厉王子四人都是列侯,贾谊进谏,认为祸患的产生从这里就将开始了。贾谊多次上疏文帝,他分析说:诸侯有的连着好几个郡,这不符合古时的制度,可以慢慢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又过了好几年,怀王骑马时不小心从马上坠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自己责备自己当老师没有当好,他为此事伤心了一年多,最后忧郁而死。(二)(2006高考安徽卷,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晁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

18、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又,敦煌俗,妇女作裙,挛缩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黄霸为颍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

19、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选自齐民要术序,有删改)注:加五:增加五成。挛缩:褶皱。不赀:不计其数。区处:分别处理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醯醢(x hi):指

20、酿造、腌制的方法。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要:关键。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 责:需要。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询:询问。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皇甫隆治理敦煌、黄霸治理颍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地方官获得拥戴,是因为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B.文中李衡、樊重种树虽然是居家理财的事例,但结合全文看,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与全书为民众提供谋生之术的宗旨是一致的。C.作者广泛搜集各种耕作、种植、加工技

21、术的知识,目的是为平民提供一部谋生致富的读物,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齐民要术。D.作者把全书分为十卷,在每卷开头标上目录,并详尽交代相关内容,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用意是让文化不高的人也能读懂。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资财之道也。(2)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18.答案:D解析:D项“资”的意思应为“凭借、获取”。19.答案:B解析:A组第一个“以”是目的连词,译为“用来”;第二个“以”是介词,译为“凭”。C组第一个“其”为代词,指代“家和国”,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D组第一个“之

22、”为代词;第二个“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组都为介词,可译为“在”。20.答案:A解析:A项“地方官”“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的说法错误。21.答案:(1)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2)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的人,都来向他求借。参考译文:齐民要术中“齐民”的意思就如同现在我们说的“平民”。当初神农氏制作耒耜这两种农具,来使天下人受益。殷周二朝强盛的时候,诗书记述的内容,关键在于安定人民,人民富足后再来教导人民。晁错说:“圣明的君主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

23、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寒冷时穿衣,不完全是为了轻便保暖;饥饿时吃饭,不见得只为求得甘甜的滋味。当饥饿寒冷降临到身上时,人民就不再顾及廉耻。一天不吃二顿饭就会饥饿,一年不置办衣物就会受寒。当肚中饥饿吃不到饭食,身上寒冷穿不上衣服时,连慈母也不能保全她的子女,国君又怎能拥有自己的人民呢?” 皇甫隆治理敦煌时,敦煌的风俗是人民不懂得用耧犁来耕作,等到种地时,人和牛花费了不少气力功夫,最后所收获的谷物却很少。皇甫隆于是教导人民制作耧犁,和以前的耕作方法比,所花力气不过一半,收获的谷物却增加了五成。另外,按敦煌的习俗,妇女做出的裙子,

24、褶皱得象羊肠,使用布有一匹之多。皇甫隆又改进了制裙工艺,结果所节省的衣料不计其数。黄霸治理颍川,让邮亭、乡官都畜养鸡猪,来赡养鳏夫寡妇、生活贫穷窘困之人;同时从事耕田种桑,节约用度,增殖财富和种树的工作。鳏夫寡妇这类无依无靠的人死后没有下葬的物品,乡官按常例报告给黄霸后,他便具体地一一分别处理,让手下记住:某某地有大树,可以做棺木;某某亭有猪仔,可以做祭祀用品。下吏去了一看,都和他所说的一模一样。 李衡在武陵龙阳汜洲上造宅子,种了上千棵柑橘。临死时,告诉儿子说:“我们州里有上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不需要你提供衣食来养护“他们”,每年给你献上一匹绢,也足够你使用了。”后来柑橘长成,一年得绢

25、几千匹。樊重想制作器物,先种梓、漆,当时人嗤笑他这种做法。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求借。这种种植之法是不会被废止的呀。谚语说:“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物;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说的就是以上道理。孔子说:“管理家庭生活的方法可适用于做官的方法”。既然是这样,那么家如同国,国如同家,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呀。 如今我从经传书籍,以及民间歌谣中援引;向有经验的老成之士询问求教,并通过实践验证;从耕种田地之术到酿造、腌制之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无不都写在书里,书名叫齐民要术。共有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的开头都有目录。我试着给家童看,还不敢给有识之士看,因此反复细致地阐述我总结的生产技术经验,不追求词藻的华丽。阅览的人请不要对其嗤笑。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