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时无题一、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二、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三、主要技法:设问、想象。四、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五、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六、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七、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八、知人论世:作者曾经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8年初被迫去香港。九、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十、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
2、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川江号子一、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二、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三、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四、写作年代:1958。大跃进。五、表层意义:描写川江号子,川江船工。表现号子和船工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动。 六、深层意义:主要从最后六行表现。一方面写船工,另一方面也表现自己的思考。这是理想与现实错位交织的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慨。七、知人论世:1938年进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学习,1958年被划为“右派”。八、咀嚼感悟:两点可以思考:船工的号子和呐喊,是为了让人倾听吗?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是为了什么?如果遭遇了挫折,蒙受了冤屈,我们将要如何面对?九、妙处点拨:本诗撼人心魄的力量来源,一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的描写所带来的心灵冲击,那是力量与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