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题29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原因:2.概况:(1)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水平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3.影响:经济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政治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国际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4.胡佛政府对策:自由放任:认
2、为政府的职能就是创造有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条件,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否认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关税壁垒(1)它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是贸易壁垒的一种方式。(2)它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力,起到保护国内市场和生产的目的。它也是在贸易谈判中迫使对方妥协让步的重要手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内容:整顿银行业通过紧急银行法,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以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
3、大规模社会救济;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保护劳工权利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以缓和劳资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2.特点: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3.影响:使美国渡过难关,缓解了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1.“国家干预”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2.蓝鹰计划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表现。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
4、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2)作用: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20世纪):历史阶段经济理论历史影响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高度繁荣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滞胀”困境80年代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90年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再度繁荣3.美国的“新经济”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
5、资本主义,它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而来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等。供给学派、货币学派不是彻底放弃凯恩斯主义,而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四、战后的西欧与日本1.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1)形成时期(1945-1979年)。政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特征: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初步发展(撒切尔夫人执政):货币主义政策。(3)进一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多市
6、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趋势。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1)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2)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3)结果: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结果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1.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
7、断资本主义的区别(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1)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2)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探究点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危机的原因材料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1929年的104.9(1926年为100)下降到1
8、932年的48.2,下降了54%。在世界市场上,小麦批发价格下跌70%,大豆、棉花等跌价50%以上。为此,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农产品,美国资本家把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了“银河”。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思维交互:大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下降、资本家销毁农产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由此总结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提示:生产“过剩”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销毁农产品是为了维持其正常价格,消除“过剩”。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救济工作材料胡佛拒绝救济失业者,甚至说,用政府的钱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在罗斯福努力下,1933
9、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5年共花了30亿美元。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思维交互:救济失业者的不同态度,体现了胡佛与罗斯福怎样的经济理念?提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3.体制创新材料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思维交互:如何理解“中止市场”又不“消灭市场”?提示: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国家干预。“自由市场经济”与“国
10、家干预”共同发挥作用。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二、综合分析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1.时代潮流: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2.经济实力: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11、,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3.民主传统: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理论依据:20世纪30年代,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究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美国的“公平施政”材料1949年1月5日,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纲领。内容包括:制定就业法案;继续冻结物价和房租,控制通货膨胀,建立廉价公共住宅;实行国民健康保险,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等。杜鲁门许愿说,“我国居民的每个阶层和个人,都将从我国日益增长的繁荣中获取他们公平的一份。”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思维交互:杜鲁门“公平施政
12、”的实质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实质: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扩大。目的:用国家干预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缓和社会矛盾,防止革命。抵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为其冷战政策和全球霸权主义服务。2.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材料战后德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是艾哈德博士,他结合德国实际,发展了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理论,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并辅之于社会保证的经济制度。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思维交互:(1)社会市场经济与自由放任相比,“新”在哪里?新自由主义有
13、何作用?(2)综合上述美国、日本、德国的实际,总结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基本特征。提示:(1)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战后德国经济逐步复兴,并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 既强调市场机制,也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3.社会不公加剧材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 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日益增加的收入不平等,“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 年到1997 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因此大多数所得都被最富裕人口获取。最富裕的
14、1% 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是平均水平的3 倍。最上层的1% 家庭的收入在1979 年里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 倍,1997 年达到23 倍”。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思维交互:材料表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特点?如何看待这一特点?提示:特点:社会的不平等不断加大。看法: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15、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认识:(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
16、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 【备选要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及实质1.方式:(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典型国家:英、法)。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典型国家:日本)。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3)财政政策调节(典型国家:美国)。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17、4)介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典型国家:联邦德国)。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匆忙应对: 美国英国法国1930年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2 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1932年颁布 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做法()A.践行了凯恩斯主义学说B.扩大了对外商品输出C.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D.一定程度缓和了危机【解析】选C。材料表明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各国都采取提高关
18、税的贸易保护政策,故选C。践行凯恩斯主义学说是经济大危机后,排除A;各国都采取提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扩大对外商品输出,排除B;各国都采取提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缓和危机,而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排除D。2.美国在罗斯福以前奉行“小政府”的方针,主张限制政府的规模和权力,反对政府干预私营经济。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特别是联邦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有了空前的扩展。现在美国政府成为凌驾于各个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利益之上的国民经济管理者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协调人。这主要表明美国()A.政府职能发生巨大变化B.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政府干预主导经济发展D.经济运营机制发生根本变化【解析】选A。政
19、府职能发生巨大变化,与材料中“以前奉行小政府的方针”“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有了空前的扩展”相符,故选A。根据材料中“美国政府成为凌驾于各个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利益之上的国民经济管理者”可知,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排除B;政府干预而非主导经济发展,排除C;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3.下表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表中年平均生产率增长的变化促使各国 ()时期 美国英国法国19631973年1.9%3.8%4.6% 19741979年-0.1% 0.8%2.7%A.加大力度干预经济B.扩大工业生产以减少失业C.极力稳定商品价格D.重视市场机制
20、的调节作用【解析】选D。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可知,美、英、法年平均生产率增长变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各国采取减少干预、重视市场调节的政策,故选D。197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出现“滞胀”,需要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扩大工业生产和单纯稳定商品价格并不能解决“滞胀”问题,排除B、C。4.1932年,金融界人士章乃器说:“近年以来,农产品输出减退,而工业品之输入农村,则旦夕滋长。农村入不敷出之结果,现金一味外流。”据此推知,当时中国()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D.经济深受世界市场影响【解析】选D。依据材料时间并
21、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工厂停工,减少了对中国原材料的进口,人民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减小,因此加大了对中国的产品输出。表明中国经济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D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B排除;据所学可知,此时农村阶级结构未发生变化,C排除。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演变时间摩擦概况初发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恢复,日本纺织产业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
22、扩大。1955年日美之间首次爆发纺织品贸易纠纷,拉开日美贸易摩擦序幕,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美贸易摩擦主要围绕轻工业品、杂货品等,其中围绕纺织品的摩擦最为激烈。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对美纺织品出口实行自愿限制频发时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日美贸易摩擦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惯例等方面。贸易战的结果,从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口、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摘自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3、以20世纪5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可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日美贸易摩擦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惯例等方面”可知日美贸易摩擦领域不断扩大,又或者根据“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口、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可知日本在日美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以上观点任选其一进行论述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答案:示例一:20世纪50年
24、代至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领域(范围)不断扩大。(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由于“滞胀”的出现,日美经济都转入低速增长期,市场争夺更加尖锐。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从纺织品到钢铁制品、通信产品等(或由轻工业扩展至重工业、服务业等领域)。(8分)两国都试图在贸易中
25、获取更大的利益,遏制对方,保护本国经济,由此也就导致日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2分)示例二: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处于被动妥协的地位。(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扶植日本,美日同盟形成,日本在经贸、政治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极高。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日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从顺差转为逆差,日美关系从依赖关系逐渐变成竞争关系。为避免两国贸易摩擦影响到整个日美同盟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日本在美日贸易摩擦中大多采取了妥协性对策,如对美国出口实行自愿限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国际政治大国的地位,迫切需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因而对美采取
26、扩大进口、开放国内市场等妥协措施。(如果学生回答1945年,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也令日本人一直有“恐美”记忆亦可)(8分)在日美贸易摩擦之中,日本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类做法虽在短期内在局部领域产生了缓解摩擦的效果,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引发摩擦的深层次问题,因而难以改变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并升级的态势。(2分)示例三:美日国家实力对比变化影响日美贸易摩擦。(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在日美贸易中一直表现为顺差。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的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而美国因越南战争、美苏争霸的影响,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所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8分)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反映出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和美国经济地位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2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