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 项 微 测第三部分 高考非选择题37分练第1练 考前天天练 人口流动(2019沈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是“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单纯种田很难发家致富。在晚明农村,那些经营地主或富裕农民,更懂得这种经营之道。他们一方面开商行、典当、贩盐、开矿、航海、捕鱼,大逐工商之利,不断增殖商业资本。另一方面,以“种田利最薄”,雇工种田,“收支两抵”“无利可图”,甚至“亏本折利”,得不偿失。因此,多种田不如多治地,于是大量“改粮他种”,把商业资本引入商业性农业生产领域,进行的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由于他们的生产规模比较大,用工多,不可能尽是自己参加劳动,
2、必然要雇工。这样当然也有助于加快农村的人口流动。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材料二 自 1902 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禁垦蒙地的政策被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1904 年之后,“闯关东”的人们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1937 年,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在实际上引导了一场全国性的战略大转移。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经济困境中开始了国民经济与国防事业的恢复与建设。实行计划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掌控有限的资源成为经济建设成功的关键,中央政府往往采取全国统筹安排的方式对人口
3、问题进行处理,政治主导性的特征极为突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现代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与最大资本,因此,最有效地调整劳动力资源,就成为 1949 年以后影响中国经济建构与布局变化的极为关键的一环。新时期我国人口迁移显示出十分突出的空间特征。时至20 世纪的最后 5 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扩张,达到 3 398.12 万人,年平均规模大约为 679.6 万人,形成了研究者所称的“井喷现象”,奏响了新时期人口迁移浪潮的最强音。摘编自葛剑雄等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明农村人口流动加快的因素,并简析其历史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与
4、晚明相比,20 世纪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3 分)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大逐工商之利,不断增殖商业资本”“商品生产”“雇工”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有助于加快农村的人口流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组织答案。(2)特点:根据材料信息“清朝正式批准”“民国政府推出法规条例”“国民政府”“政治主导性的特征极为突出”“调整劳动力资源”等并结合第(1)问的答案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空间特征”“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扩张”“井喷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1)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观念的
5、变化;市镇经济的繁荣;雇工经济的兴起;一定的资本意识。历史影响: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文化的繁荣。(2)特点:与政治体制变迁和国家安全方面密切相关,如清政府出台相应措施鼓励移民实边,从国防上考虑到防备外敌侵扰边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影响下,政府组织人口西迁。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国防工业化建设需要进行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如清末内地农民为生计“走西口”“闯关东”;抗战期间,大量沿海工厂内迁;20 世纪 50 年代,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政府组织人口迁移。影响:一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是对城乡发展、环境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现状的严峻挑战,成为 21 世纪中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