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9 鱼我所欲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苟得(gu)不屑(xio)一箪食(dn)B.蹴尔(c)弗得(f)不能淫(yn)C.得兼(jin)不辟(b)贫贱(jin)D.所恶(w)一豆羹(gng)不能屈(q)D点拨:A项中“屑”应读xi。B项中“弗”应读f。C项中“贱”应读ji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这种(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超过,胜过同时得到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这,这种假如,假使超过,胜过(
2、5)贤者能勿丧耳丧失丧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6)一箪食,一豆羹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7)妻妾之奉 侍奉(8)蹴尔而与之踩踏(9)乞人不屑也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0)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11)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12)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侍奉踩踏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益处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停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3、辟避躲避辩辨辨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得德感恩、感激与欤语气词乡向先前、从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D.弗得则死/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点拨:A.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连词,表修饰。B.介词,
4、表比较,可译为“比”/介词,对,对于。C.动词,做/介词,为了。D.连词,就/连词,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7.按要求填空。(1)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亚圣”之称。其主要思想是实行“仁政”。政治思想教育亚圣实行“仁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作者推测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2023郑州实验三模节选“问”有询问
5、、探究之意,文人常以“问”的形式抒情言志。鱼我所欲也中,“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表达孟子对见利忘义行为的批判;木兰诗中,作者巧借“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表达自己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欣赏。是亦不可以已乎安能辨我是雄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文中作者通过赞颂过路的饥民和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论证“所恶有甚于死者”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5)2023信阳期末做人当善于取舍,正如孟子面对“万钟”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
6、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的自我剖析,以舍利取义之心警醒后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答案:生命是我喜爱的东西,但我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答案:如果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答案: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
7、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答案:(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答案: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拥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长
8、于譬喻”是孟子之文一个重要的特色。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比喻论证在文中的运用及好处。答案: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由“舍鱼而取熊掌”,自然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以生活常理为喻,比喻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浅显易懂,易于读者接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本文揭示了什么主题?请结合生活谈谈你对该主题的理解。答案:舍生取义(或义重于生)。示例:“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9、心。答案: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1)是亦不可以已乎?(结合上下文,揣摩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对上述三种见利忘义行为的否定和批判(呼吁人们停止这种“失其本心”的错误行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创新题新考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作者将“仁”与“义”相对举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句式整齐,形成对照,在比较中清晰展现仁与义的不同,突出仁是为了关爱他人,义是为了规范自我。123456789101112
10、131415161716.古人在论证观点时常从反面着笔,如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就从反面强调了静的重要性。【甲】文和【乙】文也有类似的写法,请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简要分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示例:【甲】文中的语句阐述贪生怕死会导致人不择手段,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必要性;【乙】文中的语句阐述人们不能区分仁和义适用的对象(人们用仁来宽待自己,用义来苛求别人)会导致混乱、带来危害,从反面论证了区分仁与义的重要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复兴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国学经典”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识国学】按提示填空
1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国学经典中,“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的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类型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孟子春秋颂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用国学】【真实任务情境】江苏南京滨江风光带有一面题为下关记忆的铜质浮雕,活动中两位同学对浮雕上一个字的写法产生了疑惑。他们当场查阅网上资料,展开交流。请根据下面资料,将对话补充完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钟”是“鍾”和“鐘”的简化字。说文解字金部:“鍾,酒
12、器也。从金,重声。”事实上,“鍾”除了装酒外,还装粮食,因此,“鍾”也作古代的容量单位用。“鐘”最早见于金文,从金,童声,是古代的一种用铜或铁制成的打击乐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甲:我觉得这面浮雕中“警世”的“”用字不规范。乙:是啊,书写汉字时应该统一写法,图中的“”应该写成“钟”,即便用繁体字也应该写作“鐘”。甲:那为什么用“鐘”而不用“鍾”呢?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乙:因为这里的“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以警示后人,所以写作“鐘”;而“鍾”是指酒器或容量单位。甲:我明白了。这样看来,鱼我所欲也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的“钟”的繁体字应该写作“A”(A.鍾B.鐘)。因为这里的“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以警示后人,所以写作“鐘”;而“鍾”是指酒器或容量单位。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乙:对的。那我们去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反映一下情况,顺便请教他们浮雕上“”字的写法是不是有其他特殊的用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