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657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提升练(二十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见学生用书第327页)(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济宁高三模拟)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解析】从“国有化”“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以判断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满足了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应付战争

2、的需要,保卫了新生政权,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流通,不允许存在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该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从结果来看,引发了严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没有实现其目的,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汕头高三二模)“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解析】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

3、,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 ”以及“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的信息说明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于192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昆明高三质检)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

4、解析】从题干中“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等信息可知该政策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因此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后来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故C、D项错误。【答案】A41921年美国实业家阿曼德哈默成为承租苏俄石棉矿开发的第一位美国人。1985年,我国与美国当时十大公司之一的西方石油公司签订了中美合营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采合同。比较当时俄中两国的投资环境,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两国的投资环境一致B两国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C两国政府

5、都试图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两国政府都试图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解析】1921年苏俄的投资环境与1985年中国的投资环境有差别,故排除A项;1985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而1921年时俄国不是,故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1921年苏俄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85年中国已开始改革开放,两国政府都试图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故答案为D项。【答案】D5(2015宁德高三质检)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实施“这种办法”后()A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政

6、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C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D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列宁将要维护小农经济基础,并利用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办法巩固工农联盟,反映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实现的是土地国有制,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完成,故排除。【答案】C6(2015揭阳高三一模)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 D

7、“斯大林模式”【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国家仍然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公私合营则无法体现出这个方面,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部分的私人企业投资,以弥补国有企业之不足,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要避免国有化的,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要全盘公有化的,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佛山高三期末)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解析】列宁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不能受过

8、“左”的思想误导和支配,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工商业,无产阶级能够控制并指导商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际上是否定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想法,转而主张由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允许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A项错误;实施计划经济为“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实行自由放任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模式,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石家庄高三质检)列宁说:“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

9、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A项正确,B项错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C项错误;“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说明列宁认为阶级斗争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A9(2015漳州高三质检)“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符合这条道路特征

10、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玉米运动【解析】从材料“带有强制性”“充分动员群众”以及为工业化服务等信息,可以判断为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带有强制性,牺牲农业利益,为工业化筹集资金,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有强制性,但与工业化无关,新经济政策不具有强制性,故A、B两项错误;玉米运动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与工业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5兰州一诊)苏联建立集体农庄后,实行高度的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并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苏共做出决定,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把部分机器直接卖给集体农庄。这一决定()A解

11、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B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性C削弱了社会主义的基础D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解析】题干没有涉及农业出现了问题及解决对策,故A项错误;解读题意可知,苏联的农业生产受“集体农庄本身和机器拖拉机站的双重领导和干预”,1958年机器拖拉机站改为技术维修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重领导的局面,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农业发展的程度和状况,故C项错误;由题中“机器拖拉机站和技术维修站”可知苏联农业实行的是机械化生产,但题干没有体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4自贡三诊)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

12、几倍的大生产。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收集制【解析】结合材料“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可以看出该措施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推行农业集体化,故B项正确;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A项错误;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

13、策的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4潍坊三模)“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新经济政策用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一些部门可以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与题中的“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不同,故A项错误;“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

14、来的基地。”体现了建立计划经济,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题干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放在农业,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015常德高三质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

15、,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24分)【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解答本题首先注意分析观点,“继承和发展”体现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共同点、有一定的联系性,而“超越性”则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结合了自己的国情,与新经济政策有重大区别。结合材料中中国改革措施,内容分层梳理,从农业改

16、革、商业发展、经济体制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归纳即可。【答案】从农业改革来看:邓小平沿着列宁培育农贸市场,走合作社道路的思想,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从对商品经济的态度看: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经济;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所有制政策看:列宁允许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此外,还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从实践效果来看:新

17、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列宁的改革是短暂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却不断深化,带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如答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及两者的关系也可)14(2015盐城高三质检)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材料二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发展

18、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

19、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联“五年计划”实施对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20分)【解析】第(

20、1)题根据“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回答“五年计划对苏联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得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第(2)题回答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材料观点是什么必须明确归纳;二是结合材料和所学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材料“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可以看出人民的贫困、人性的被束缚。论证使用材料进行归纳即可;材料“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

21、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可以看出五年计划导致了苏联的强大,亦为新兴民族国家所效仿,论证结合此材料和所学(东欧、中国照搬斯大林模式)回答;材料“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可以看出五年计划甚至影响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制定,结合所学论证即可,史实主要列举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强化等。【答案】(1)经济体制:逐步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2)观点史实“五年计划”导致苏联物质生活的贫困,束缚“人”的发展和解放苏联公民受到严重剥削,生活水平低下;苏联公民缺乏个人自由,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强大,同时它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对象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影响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五年计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面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借鉴苏联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