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62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五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德州模拟) 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机B.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C.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D.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解析】选C。由材料“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可知清初圈地主要是圈占汉人土地,分给满人,汉人失去土地或沦为流民,或成为满洲的依附民,严重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故C正确;分析题干,清初曾大肆圈占

2、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可见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尽管也有民生方面的考虑,但主要目的是确保满洲贵族的特权,维护统治基础,故政治动机超过经济动因,故A错误;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并不是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而且清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也不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而且清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D错误。【拔高训练】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

3、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解析】选B。材料“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其民托命于木棉仰食于四方”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普遍,粮食靠市场供应,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正确。2.(2021天津模拟)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显著增加B.雇工素质较低制约着经济发展C.流动人口增加促进手工业发展D.中国开始步入工场手工业时期【解析

4、】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显著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类赤身亡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可以判断出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显著增加,A正确;材料与雇工的素质无关,B排除;材料与人口流动无关,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局部地区、局部行业,排除。3.下图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了()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解析】选B。图一、二分别是铁犁牛耕和男耕女织的现象,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场景。而清代宫廷画师以此作为创

5、作的主题,体现了这种辛勤劳动的模式被推崇,故B正确;铁犁牛耕和男耕女织是现实社会的场景,并不是理想社会,排除A;农民在田地里劳作,境遇没有改善,排除C;从材料中看不出工具有突破性进展,排除D。4.下表为乾隆、嘉庆时期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这表明当时经济领域()地区特点松江地区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太湖地区环太湖诸山,乡人比户蚕桑为务荣昌地区南北一带多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盈耳广东地区商人“春以糖本分与种蔗之农,冬而收其糖利”A.地区分工比较明显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C.商帮经济发展迅速D.农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解析】选A。材料提及不同地区均有各自的特色产业,比如松江的纺织、太湖的桑蚕、荣昌

6、的麻、广东的糖,说明地区分工比较明显,故选A;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必然伴随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但材料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排除B;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材料中并未提到,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农产品的买卖,无法体现农产品大量投放市场,排除D。5.(2020永州模拟)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A.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B.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C.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D.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

7、平之事与用人之方。”信息可知,李贽认为自己的藏书叙述的是治平之事和用人之方,希望此书成为经筵讲读和科举取士的内容,这表明李贽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其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故C正确。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藏书被明清封建统治者搜查烧毁,并未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也未在民间广泛流传;B、D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藏书讽刺程朱理学。【拔高训练】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选C。李贽批判儒家思

8、想,不会“致力于儒学”,故A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错误;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6.(2021天津模拟)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据此可知,黄宗羲()A.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B.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C.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D.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解析】选B。根据“而今之帝王

9、,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故选B;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不反对封建君主制度,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2021天津模拟) 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将来若花姊妹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A.反对专制统治B.主张男女平等C.彻底批判儒学D.赞同女子参政【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

10、,女子是可以参加政治的,所以答案选D;材料没有涉及反对专制和男女关系,排除A、B;由材料可知,是利用儒学来治理国家的,所以排除C。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D.民惟邦本【解析】选B。材料反映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限制君权,B正确。A不能体现材料主张,C是黄宗羲的思想,D与材料不符。9.(2021烟台模拟)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A.主流价值

11、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解析】选A。明清瓷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与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有关的题材,这与理学的影响有关,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正确;材料所涉及的瓷器绘画中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政府的行为,因此无法体现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价值,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影响,而不是手工艺品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排除D。10.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

12、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解析】选D。题干中的包公戏反映了民众的清官情结以及维护君权的纲常思想,这说明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故D正确;戏剧是一种艺术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A错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故B错误;C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11.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中国西方1578年刊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

13、2年刊出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科技发展水平不同B.文化间的交流加深C.社会发展趋势不同D.政治体制本质差异【解析】选C。材料反映中国刊出的是农业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刊出的是理论性的著作,两者属于科技的不同方面,故A错误;1617世纪属于明末清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B错误;中国的科技依然是总结性的农业科技,是农业经济的继续,而西方却是理论性自然科技,属于工业科技的先声,故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治制度和差异,故D错误。12.徐光启农

14、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解析】选D。据材料“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5、要求。(12分)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专制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6、。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非是”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的异同点。(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作用。(6分)【解析】第(1)题,相同点从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角度回答,不同点从两人批判的切入点总结。第(2)题,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归纳进步作用。答案:(1)相同:二者都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3分)不同:顾炎武是从中央与地方之间

17、的关系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弊端的,而黄宗羲则是从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的弊端的。(3分)(2)作用: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针对时弊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主张,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是宋元、明清时期,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时期宋元明清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差异”。【解析】第一问“差异”要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第二问“说明”,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答案: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2分)说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8分,任答两点即可)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