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第19课一、素养达标1(2021许昌)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A)A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展B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C革命活动摆脱了边缘群体D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可知,革命的基础得以扩展,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在同
2、盟会成立后可以吸纳更多的人,但并未抛弃原有的革命群体,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2(2021沈阳)民立报从 1911 年 12 月 10 日起连载纪事画血战画史,共计十八幅,形象反映了首义爆发、革命军攻占督署、驱逐总督瑞澂、成立军政府等一系列事件。这一系列纪事画生动记录了(B)A广州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的进程C清朝统治的结束D中华民国的建立解析根据材料“从 1911 年 12 月 10 日起连载”“首义爆发、革命军攻占督署、驱逐总督瑞澂、成立军政府”可知,这一系列纪事画记录了武昌起义的进程,B项正确;黄花岗起义与题干中的时间以及“成立军政府”不符,排除A项;清朝统治结束是在1912年2月,
3、与题干中最后“军政府成立”不符,排除C项;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与题干中“成立军政府”不符,排除D项。3(2021十堰)中华民国成立伊始,南京临时政府就发表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B)A得到了帝国主义支持B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C彻底推翻了封建主义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以获取帝国主义的支持,表明辛亥革命并不彻底反对帝国主义,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故选B项;A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南京临时政府承认不
4、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利的,排除D项。4(2021广州)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A)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C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解析材料“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歌颂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余年君主专制政体的伟大历史功绩,故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专制政体而非封建社会,故B项不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宣告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已被推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故C、D两项不
5、符合题意。5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A)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解析县级以下的基层管理并不意味着中央集权的瓦解,故B项错误;这些新式社团只是参与而非代行行政职能,故C项错误;同样,这些新式社团也并非都是政党组织且其参与的仅是地方基层自治,“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的表述显然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6(2021商洛)武昌起义后,湖南首先响应独立,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既驰电又派人到南方各省运作,各省立宪派同声响应,纷纷独立。据此可知,当时(D)A民主共和成为社
6、会共识B孙中山凝聚了革命力量C清政府统治已完全崩溃D民主政治成为时代呼声解析武昌起义后,湖南首先相应,随后各省立宪派纷纷响应并宣告独立,说明当时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已经成为共识,即民主政治成为时代共识,D项正确;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排除A项;湖南都督运作之后,各省响应,排除B项;C项错在“完全”,排除。7“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B)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解析C项“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和D项“终结了封
7、建主义的传统”夸大了辛亥革命的作用,排除两项;材料强调“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B项“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能说明这一点;“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也可能建立新的专制统治,故排除A项,选B项。8(2021绍兴)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命名;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一现象说明(A)A民主共和理念得到传播B完善的民主制度得以建立C近代新闻业的迅速发展D国内的社会矛盾已然缓解解析由材料信息“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命名”;“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
8、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可知,辛亥革命后办报之风和社会舆论比较兴盛。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共和理念传播,故A项正确;完善的民主制度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近代新闻业的迅速发展,故C项错误;“已然缓解”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9阅读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如下:(1)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2)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
9、举之权。(3)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以各地方选派之参议员组织之(4)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5)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6)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理念。材料二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
10、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帝退位诏书(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答案(1)思想理念: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司法独立。(2)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11、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1)根据材料“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身体、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体现了自由平等;根据材料“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可知司法独立。(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推翻君主专制,传播民主共和观念,对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的影响方面分析其历史意义。二、能力提升10(2021中山)如图漫画发表于1912年上海民权
12、画报。该漫画可用于说明(D)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C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D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漫画中人物的今昔变化是由清朝的官服变成了民国的制服,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具有历史局限性,故选D项;A、B两项漫画信息无法体现;仅从漫画信息无法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排除C项。11(2020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5)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A)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
13、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解析据材料“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可见,19021905年的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说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A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上层的思想文化运动,而不是解放了所有知识分子的思想,B项以偏概全;清政府军队里已有许多举人、廪贡、秀才,当时科举制是用儒家经典选拔人才,与军队近代化无关,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1905年9月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与材料“1902年,多系举人、廪贡、秀
14、才之优秀分子”不符,D项错误。12(2020全国卷高考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B)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解析袁世凯希望临时共和政府由清帝指派自己组建,孙中山认为临时共和政府应由人民选举产生,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二人意见相左的本质是政府组建的主导权,B项正确;材料中的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主张实行共和体制,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临时共和政府的组建问题,是在革命胜利之后,C项
15、排除;临时大总统的人选不存在争议,因为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D项排除。13(2020北京模拟)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C)ABC D解析是“康乾时之中国”,此时中国主权完整,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西方国家不敢藐视。是“咸(丰)同(治)时之中国”,此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入侵中国。是“现在之中国”,即1911年的中国,遭到列强瓜分。是革命党
16、人所担忧的“将来之中国”,面临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的危险。故选C项。14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两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1900年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1906年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11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某同学对上述年表进行解读:由该年表可
17、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3)根据材料中的大事年表和该同学的解读,指出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答案(1)内容补充: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2)大事: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
18、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末“新政”;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任答两组,需前后有直接因果关系)(3)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列强的阻挠破坏;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等。解析(1)内容补充:据所学可知,1900年“”是八国联军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在华权益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据所学可知,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2)大事:据所学可知,19世
19、纪中期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9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掀起了旨在挽救统治危机的洋务运动。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3)事件:据所学可知,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据所学可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国情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列强的阻挠破坏;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