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201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 课题35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题35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程要求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宋明理学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2)儒学复兴运动。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北宋士

2、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概况:(1)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关于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

3、理”;天理的核心是 “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够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2)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主要思想。a.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b.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c.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地位及影响。a.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b.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3)陆王心学。代 表主 张影 响陆九渊(南宋)核心命题是“心即

4、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是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王守仁(明)致良知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区别(1)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2)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

5、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朱熹地位前后变化的原因(1)朱熹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的原因:朱熹的观点尤其是“正君心”的观点,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需要。(2)朱熹死后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的原因:“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消磨人们的反抗意识和不满情绪,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维系专制统治,从根本上说他的思想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背景:(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3)阶级: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

6、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2.概况:(1)李贽的离经叛道。著作主要思想作用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a.主要活动:参加抗清斗争,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

7、。b.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c.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明清思想家及其观点“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

8、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a.主要著作: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b.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梁启超将其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a.著作:船山遗书。b.思想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哲学思想:在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c.评价:在一定意义上,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

9、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明清民主思想与儒学的关系(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探究点一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兴起的条件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摘编自宋会要辑稿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

10、非复旧时淳朴矣。摘编自梦粱录材料三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他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摘编自李伏清柳宗元: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思维交互: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

11、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愈、柳宗元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影响。提示:(1)说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2.特点及现代价值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

12、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淡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提示: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材料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

13、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思维交互:(2)据上述材料,说明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提示: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一、宋明理学的三大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14、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二、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15、,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拓展延伸】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1.宋明理学作为一定时期内时代精神的精华,标志着理论思维的时间维度,因而今人在诠释、评价宋明理学时,应把它们放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维结构的环境中,来审视它们的理论思维的价值和意义。2

16、.宋明理学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理想的圣人人格,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这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显贫乏、道德标准缺失的今天,尤有借鉴的必要。3.注重道德建设,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提升集体的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互敬互助风尚,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身心的健康,也有利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探究点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1.明清进步思想材料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

17、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思维交互: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进步思想。提示:反对程朱理学;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经世致用。2.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认识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思维交互:(1)据材料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转型?提示:资本主义萌芽

18、发展缓慢,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材料二(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21年)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大胆之创论”的最精彩处,简述梁启超对黄宗羲“此等论调”的认识。提示:最精彩处:敢于批判君主专制。认识:梁启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在明末清初极具批判性与创造力;他的思想在20世纪初的中国虽很普通和浅显,但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19、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思想价值1.特点: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思想价值:(1)明清时期“提倡个

20、性”“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名家评史】材料(清初)大儒召唤士人摆脱宋明学派加诸他们身上的束缚,直接从古代经典中探求真谛,并且鼓吹经世致用和端正学风有其自身现实的目标,即造就一种将有利于推翻清统治的健康学术氛围。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解读:材料“大儒召唤士人摆脱宋明学派加诸他们身上的束缚,直接从古代经典中探求真谛”“鼓吹经世致用和端正学风有其自身现实的目标,即造就一种将有利于推翻清统治的健康学术氛围”

21、反映出摆脱宋明理学的束缚,从古代经典中探求真谛,经世致用,注重实学的结论。1.北宋理学家孙复(9921057年)在研究春秋时,把其中的“尊王攘夷”之说凸显出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尊王”。这可以用来说明理学()A.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B.曲解传统典籍C.已经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D.倡导复古思想【解析】选A。据材料“把其中的尊王攘夷之说凸显出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尊王”,可知孙复强调尊王,凸显了对君权的尊崇,符合当时加强君权的诉求,体现了理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故选A;材料只提到凸显尊王,并不是曲解经典,排除B;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材料只提到孙复强调尊王,与复古思想关系不大,排除D。

22、【拔高训练】宋明理学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靠近人生哲学,得心应手地把儒学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这反映了()A.传统儒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B.儒学复兴促进程朱理学的发展C.人生哲学成为时代的精神动力D.士人阶层实现思想的综合创新【解析】选D。据材料“把儒学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说明儒家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创新,故选D;据材料“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可知是吸收异质文化而不是受到冲击,排除A;材料“宋明理学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说明是吸收佛道的结果而不是儒学复兴促进,排除B;材料论述儒学的创新不是人生哲学的作用,排除C。2.王夫之将“天下

23、”与“中国”相对而称。他说:“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言下之意,世界上还有他所不知的中国之外的天下。这表明他()A.弘扬了人类进化史观B.突破了华夏中心观念C.论证了物质的不灭性D.超越了民主思想意识【解析】选B。根据材料“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可知他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一个部分,并不是常规的认为中国就是天下的中心位置,从而突破了华夏中心的观念,故选B;严复在近代宣传人类进化史观,与王夫之无关,排除A;王夫之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论证了物质的不灭性,与材料主旨王夫之将“天下与中国相对而称”无关,排除C;王夫之是传统士大夫的代表,并未超越民主思想意识,排除D。3.甲问:“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

24、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乙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他们探讨的是()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万法唯识D.格物致知【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可知他们探讨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即心学中的“心外无物”,故A正确。4.唐律对夫妻之道描述说,“妇人从夫,无自专之道”“伉俪之道,义期同穴,一与之齐,终身不改”。这些规定说明唐代()A.妇女地位得到一定程度提高B.出现了

25、“男女平等”的思想C.“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盛行D.存在着“夫为妻纲”的思想【解析】选D。“妇人从夫,无自专之道”“伉俪之道,义期同穴,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指的是在家庭中妻子遵从丈夫,反映了当时存在着“夫为妻纲”的思想,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女性地位的提高,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C是宋代理学思想,排除。【备选习题】1.明清时期,朝廷面对传染病流行会减免税粮赋役、发帑赈济以减缓灾情;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也不避疫气施医送药,践行“不为将相,便为良医”的美德;不少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更是主动出资出力,救民济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救灾防灾成为社会共识B.疫情有助于消解阶级对立C.儒家思想

26、影响国民行为D.明清的防疫体系趋于完善【解析】选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明清时期,面对灾情,政府、医生、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都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救灾活动,据此可知,正是由于受到仁政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救灾活动,故选C;题干内容主要涉及灾情发生之后,社会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积极救灾活动,没有涉及“防灾”的相关内容,排除A;积极救灾会缓解疫情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但是这与消解阶级对立无关,并且在古代中国,阶级对立一直存在,排除B;题干内容仅是涉及明清时期疫情发生以后,社会各阶层都进行积极救灾,没有涉及社会防疫体系,排除D。【深化点拨】明清民主思想与儒学的关系明清之际的思

27、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这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学者张岱年认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湛思想,即中

28、国文化基本精神之所在。中国文化具有优秀传统,同时也具有陈陋传统,简单说来,中国文化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四点:一是等级观念;二是浑沦思维;三是近效取向;四是家族本位。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根据“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可提出观点:我赞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证: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的内容,可分别从董仲舒宣扬“天人合一”,孟子主张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宋明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孔子主张以人为本,黄宗羲

29、、顾炎武、王夫之则倡议“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我们应当继承其精华,弘扬文化自信。也可提出观点:我赞同传统文化应当辩证看待。论证: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从理学思想束缚人性、轻视科技、不利于社会进步等说明传统文化中也存在许多被时代淘汰的成分,最后总结说明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案:示例一:观点:我赞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分析:董仲舒宣扬“天人合一”,通过天人感应理论呼吁君主循天道、行仁政,防止暴政。孔子主张以人为本,对鬼神“敬而远之”,呼吁解决现实生活

30、中的问题,为了顺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现实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则倡议“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体现出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儒学价值诉求的冲击。先秦孟子主张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宋明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这都有助于刚健自强精神的构建。儒家倡导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历史上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交融,多民族共同建构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论述,论题中举2个例子充分论证即可)结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我们应当继承优秀的基因,弘扬文化自信。

31、示例二:观点:我赞同传统文化应当辩证看待分析: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进步的成分,例如董仲舒宣扬“天人合一”,通过天人感应理论呼吁君主循天道、行仁政,防止暴政。先秦孟子主张舍生取义、重义轻利,宋明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孔子主张以人为本,对鬼神“敬而远之”,呼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则倡议“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体现出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对儒学价值诉求的冲击。这都有助于刚健自强精神的构建。儒家倡导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历史上促进了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多民族共同建构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但同时传统文化中也存在许多被时代淘汰的成分。例如宋明理学过度强调为专制服务,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约束民众,造成了女性地位的低下,为等级服务的理念造成了封建时代的思想专制。儒学重视伦理轻视科技,重人文轻视自然科学,造成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的特征,缺乏理论总结,从而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无法推动社会转型。(从进步、消极两个方面回答且均举1例充分论证即可)结论: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他内容如“传统文化应当与时俱进”“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言之成理亦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