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186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第2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基础课时2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础课时2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学 习 任 务1认识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见方法。2能结合实例说明有机分子结构测定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3能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简单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4能列举有机化学反应历程研究的方法和意义。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重结晶(1)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2)溶剂的选择2萃取(1)基本原理原理分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的操作定义向待分离溶液中加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应用一般是用有机溶剂从水中萃取某种组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

2、它们相互分离的操作举例用四氯化碳萃取溶解在水中的碘,几乎所有的碘都溶解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与大量的水分离。萃取剂乙醚、石油醚和二氯甲烷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的操作固液,萃取定义利用溶剂使固体物料中的可溶性物质溶解于其中而加以分离的操作,又称浸取。举例(1)从植物种子中提取食用油,从甜菜中提取糖。(2)又如日常生活中的泡茶、煎中药等。(2)主要仪器3蒸馏(1)蒸馏的定义及注意事项(2)蒸馏装置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分离和提纯只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2)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3)Br2、I2

3、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Br2或碘水中的I2。()(4)利用蒸馏法分离液态有机物时,温度计可以插入液面以下。()(5)在蒸馏实验中,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实验,马上加入。()(6)重结晶要求杂质的溶解度比被提纯的物质小才能进行分离。()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1定性分析有机物的组成元素(1)一般测定方法燃烧法各元素对应的燃烧产物:CCO2;HH2O;SSO2。(2)其他测定方法钠熔法、铜丝燃烧法钠熔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氮、氯、溴、硫等元素。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将一根纯铜丝加热至红热,蘸上样品,放在火焰上灼烧,若存在卤素,火焰

4、呈绿色。2定量分析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李比希定量分析)(1)测定原理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并测定各产物的质量,从而推断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计算出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2)测定步骤(3)最简式(实验式)与分子式的关系:分子式(最简式)n。3仪器分析法人们常借助元素分析仪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所需样品量小、分析速度快、同时对多种元素进行分析等,若与计算机连接还可进行数据存储和统计分析,并可生成各种形式的分析报告。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验证有机物属于烃时只需测定产物中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2)碳氢质

5、量比为31的有机物一定是CH4。()(3)有机物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物质不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4)有机物的实验式、分子式一定不同。()三、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1李比希基团理论(1)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主要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原子之间结合方式或连接顺序的不同导致了所形成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2)1838年,李比希提出了“基”的定义:有机化学中的“基”是一系列化合物中不变的部分;“基”在化合物中可被某种元素的单个原子所替代;替代“基”的基团,可以被其他基团所取代。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基团理论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在研究有机化合物时首先研究其所具

6、有的基团,常见的基团有: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烃基(R)等,它们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特点。2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1)1H核磁共振谱填写下表:乙醇甲醚核磁共振氢谱结论氢原子类型吸收峰数目3;不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不同吸收峰的面积之比213氢原子类型吸收峰数目1;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2)红外光谱(3)质谱法质谱法是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电的“碎片”,不同的带电“碎片”的质量(m)和所带电荷(z)的比值不同,就会在不同的m/z处出现对应的特征峰,可根据特征峰与碎片离子的结构对应关系分析有机物的结构。例如,苯的质谱图可表示如下:在

7、图中,m/z为78的吸收峰为苯分子失去1个电子产生的离子对应的吸收峰,称为分子离子,对应的吸收峰称为分子离子峰。分子离子可以进一步发生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碎片离子,碎片离子对应的吸收峰称为碎片离子峰。图中m/z为39、51、77的吸收峰即为苯的碎片离子峰。(4)紫外光谱法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OH”和“OH”的电子数相同,都是独立存在的基团。()(2)李比希提出的基团就是我们后来研究的官能团。()(3)核磁共振谱中有几个吸收峰就有几个氢原子。()(4)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均能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5)CH3CH2OH与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核磁共

8、振谱相同。()四、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1研究的内容首先研究已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而研究能与哪些物质反应,经历了哪些具体反应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反应条件,受到哪些内外因素的影响等。2研究的目的利用已知有机物和已有条件合成我们想要的新的有机物。3机理的研究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揭示了反应中化学键因基团的相互作用而发生断裂形成新化学键。CH4与Cl2的反应机理为自由基型链反应。(1)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机理(自由基链式反应)具体过程为Cl2ClClCH4ClCH3HClCH3Cl2CH3ClClClCH3ClClCH2HCl(2)机理的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

9、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如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机理:将乙酸乙酯与HO混合后,加入硫酸作催化剂,乙酸乙酯在加热条件下将发生水解反应。下面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存在18O的物质有两种:一种是HO,另一种是。于是判断酯水解时断裂的是上的CO键,在的碳原子上加上羟基,在氧原子上加上氢。明确了酯水解的反应机理,反过来也认识到了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即酸脱羟基醇脱氢。4乙烯加成反应的机理乙烯与溴化氢之间发生加成反应,首先是溴化氢电离生成氢离子(H)和溴离子(Br),产生的氢离子吸引碳碳双键中的一对电子,使这一对电子从碳碳之间转移到碳氢之间,这就形

10、成了中间体CH3H2、CH3H2再通过静电作用和Br结合生成CH3CH2Br。此反应的反应机理可表示如下:HBrHBrCH2=CH2HCH3H2CH3H2BrCH3CH2Br丙烯和溴化氢加成反应时,生成物有2溴丙烷和1溴丙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是因为发生如下的两个反应:CH2=CHCH3HBrCH3CHBrCH3、CH2=CHCH3HBrCH3CH2CH2Br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 mol CH4和1 mol Cl2光照下发生反应,得到1 mol CH3Cl和1 mol HCl。()(2)CH4与Cl2的反应机理为自由基型链反应。()(3)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利用的是

11、同位素的化学性质不同。()(4)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反应机理的唯一方法。()(5)根据乙烯加成反应的机理可以推测丙烯和溴化氢加成反应时,只生成一种物质。()(6)通过对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可以成功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从天然资源中提取有机化合物,通常得到的是含有杂质的粗品。在工厂生产、实验室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往往也混有未反应的原料和反应副产物等。进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首先要获得纯净的有机化合物。粗品必须经过分离、提纯才能得到较为纯净的物质。提纯含杂质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是利用有机化合物与杂质物理性质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在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分

12、离和提纯方法有蒸馏、萃取和重结晶等。1重结晶用重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杂质的苯甲酸的实验探究。已知:纯净的苯甲酸为无色结晶,熔点122 ,可用作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微溶于水,在水中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255075溶解度/g0.340.852.2提纯苯甲酸的实验步骤如下:观察粗苯甲酸样品的状态。将1.0 g粗苯甲酸放入100 mL烧杯,再加入50 mL蒸馏水。加热,搅拌,使粗苯甲酸充分溶解。用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个烧杯中,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待滤液完全冷却后滤出晶体,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将晶体铺在干燥的滤纸上,晾干后称其质量。计算重结晶收率。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以下问

13、题:(1)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操作步骤?提示苯甲酸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溶解度不同。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量。(2)溶解粗苯甲酸时加热的作用是什么?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加热是为了增大苯甲酸的溶解度,使苯甲酸充分溶解。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苯甲酸提前结晶析出。(3)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到了哪些作用?提示搅拌和引流。(4)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提示用适量蒸馏水洗涤过滤器中的苯甲酸晶体,取一烧杯收集n次洗涤后的液体,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无,则氯化钠被除净。2萃取分液请结合萃取分液的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

14、(1)在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这一操作步骤中应注意的事项是?提示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2)从溴水中提取单质溴,能否用乙醇作萃取剂?提示不能;原因是乙醇与水互溶、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漏斗分液。(3)萃取、分液这两种操作在分离依据上有什么区别?提示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分液:利用互不相溶的液体密度的不同,用分液漏斗将它们一一分离出来。3蒸馏实验室可通过蒸馏石油得到多种不同馏分,其装置如图所示。请结合蒸馏的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1)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和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相平,正确吗

15、?提示蒸馏时使用温度计是测量蒸气温度,因此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要和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相平,正确。(2)冷凝管中的冷凝水的进出口的方向是怎样的?提示为了充分冷凝,要采用逆流原理,使冷凝管中的冷凝水从下口b口进,上口a口出。(3)若加热后发现没有加碎瓷片,应该如何处理?提示若加热后发现没有加碎瓷片,需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进行补加。(4)此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少量蒸馏水,合适吗?提示该装置图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装置,也可以用于在实验室中用自来水制少量蒸馏水,合适。(5)利用蒸馏操作分离液体混合物时,对物质的沸点有何要求?提示要求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一般大于30。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物

16、质状态分离方法适用范围所需仪器操作要点实例固|固重结晶分离固体混合物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普通漏斗、铁架台、三脚架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分离NaCl和KNO3的混合物升华分离固体混合物中受热易升华与不易升华的物质酒精灯、烧杯、三脚架(或铁架台)、烧瓶、石棉网加热要垫石棉网分离KI和I2固|液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普通漏斗(或抽滤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铁架台一贴、二低、三靠;沉淀要洗涤;定量实验要“无损”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液|液萃取从液体中提纯液态物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先检漏;萃取剂的选择;要充分振荡;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利用CCl4从溴水中萃取溴分液分离互

17、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CCl4和水的分离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要加沸石;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管的冷却水是下口进、上口出实验室蒸馏石油渗析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小分子、离子烧杯、半透膜更换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溶液盐析利用某些物质遇到某些无机盐时,其溶解度降低而聚沉的性质来分离物质烧杯、玻璃棒无机盐的浓度要尽量大,或用固体盐从皂化液中分离高级脂肪酸盐,甘油;蛋白质的盐析气|气洗气分离易溶(或与试剂反应)的气体与难溶的气体洗气瓶长进短出用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液化分离沸点不同的气体U形管常用

18、冰水分离甲烷、丁烷的混合物1(2021滨州高二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B重结晶的首要工作是选择适当的溶剂C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D研究有机化合物可首先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再分离、提纯D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首先应该是分离、提纯,然后再进行元素定量分析,所以D不正确。2(2021天津高二检测)下列操作中选择的仪器正确的是()甲乙丙丁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从食盐水中提取溶质A丁丙甲乙B乙丙甲丁C丁丙乙甲D丙乙丁甲A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互溶,可用分液法分离;从含Fe3的自来水中得到蒸馏水,可利用蒸馏

19、法;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溶解后过滤分离;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可蒸发结晶。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研究为了测定某有机物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将2.3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2.7 g水。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一所示的质谱图。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如图二所示谱图,图中三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图一图二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提示在A的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为46,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是46。2有机物A的实验式是什么?提示在2.3 g该有机物中,n(C)0.1 mol,m(C)0.1 mol12 gmol11.2 g;n(H

20、)20.3 mol,m(H)0.3 mol1 gmol10.3 g;m(O)2.3 g1.2 g0.3 g0.8 g,n(O)0.05 mol;所以n(C)n(H)n(O)0.1 mol0.3 mol0.05 mol261,A的实验式是C2H6O。3能否根据有机物A的实验式确定有机物A的分子式?若能,则有机物A的分子式是怎样的?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提示因为实验式是C2H6O的有机物中,氢原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所以其实验式即为分子式。4有机物A可能的结构简式是什么?提示有机物A有如下两种可能的结构:CH3CH2OH或CH3OCH3;若为后者,则在1H核磁共振谱中应只有一个峰;若为前者,则在1H核磁

21、共振谱中应有三个峰,而且三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显然前者符合,所以A为乙醇。5通过2题和3题试分析实验式和分子式有何异同?提示实验式也叫最简式,即表示该有机物中各元素最简整数比的式子,因此实验式可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得。有些实验式就是分子式,如甲烷,其分子式和实验式都是CH4。有些则不是,如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实验式为CH2O。一般说来,知道实验式求分子式,还需知道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6通过4题总结怎么去看某物质的质谱图?怎样利用质谱图?提示对于质谱图,其中纵坐标表示相对丰度,即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百分含量。当“质”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荷”为一个单位电荷时,质荷比的最大

22、值即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即最右边一条谱线表示的数值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1有机物组成元素的推断一般来说,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其组成元素可能为C、H或C、H、O。欲判断该有机物是否含氧元素,首先应求出产物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及H2O中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将C、H的质量之和与原来有机物质量比较,若两者相等,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不含氧元素;否则,原有机物的组成中含氧元素。2确定分子式的方法(1)直接法有机物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摩尔质量1 mol有机物中各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子式。(2)最简式法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最简式分子式。(3)余数法用烃的相对分子质

23、量除以14,看商数和余数。A 其中商数A为烃中的碳原子数,此法适用于具有特定通式的烃(如烷烃、烯烃、炔烃、苯、苯的同系物等)。(4)化学方程式法利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求分子式的方法。在有机化学中,常利用有机物燃烧等方程式对分子式进行求解。常用的化学方程式有CxHy(x)O2xCO2H2OCxHyOz(x)O2xCO2H2O二、有机物结构的测定方法1红外光谱法(IR)(1)作用:初步判断该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2)原理:用红外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基团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基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将处于不同的位置。(3)红外光谱图:横坐标表示波长(或波数),即

24、吸收峰的位置,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如分子式为C4H8O2的化合物,红外光谱如图所示:根据谱值可判断官能团的种类,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21H核磁共振谱法(1HNMR)(1)作用: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等效氢原子(氢原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中)的类型和数目。(2)原理:用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时,不同化学环境(即其附近的基团)的氢原子通过共振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1H核磁共振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而且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3)1H核磁共振谱图:横坐标表示化学位移,即吸收峰的位置,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其中吸收峰数目氢原子种类,吸收峰面积比氢原子数目比。如分子式为C2H6O的两种有机物的1H核磁共

25、振谱图如下:图1图2分析谱图知,图1只有一组峰,只有一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CH3OCH3;图2有三组峰,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CH3CH2OH。3质谱法(1)作用:测定有机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原理: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使分子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碎片,在磁场的作用下,由于碎片的相对质量不同,它们到达检测器的时间也先后不同,其结果被记录为质谱图。(3)质谱图:横坐标表示碎片的质荷比,纵坐标表示碎片的相对丰度,峰上的数据表示碎片的相对质量。分子离子的相对质量越大,质荷比就越大,到达检测器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质谱图中最右边的峰表示的就是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26、。如下图所示,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特别提醒】(1)依据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确定分子式的方法(2)利用“基团理论”分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即利用官能团所发生的特征反应进行分析,利用此方法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结构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特征反应,根据特定的实验现象以及定量分析可准确判断某基团是否存在以及其数目的多少。(3)确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两种谱图1H核磁共振谱图是通过推测有机物分子中有几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量,进而推断出有机物的碳骨架结构;红外光谱图可准确判断有机物中含有哪些化学键或官能团。1(2021福建三明高二检测)3.1 g某有机物样品完全燃烧,燃烧后的气体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

27、石灰水中,石灰水共增重7.1 g,然后过滤得到10 g沉淀。该有机物样品可能是()A乙二酸(HOOCCOOH)B乙醇(CH3CH2OH)C乙醛(CH3CHO)D甲醇(CH3OH)和丙三醇()的混合物D3.1 g有机物样品完全燃烧生成CO2、H2O的总质量为7.1 g,与过量Ca(OH)2反应生成10 g CaCO3,则其中CO2为0.1 mol,即n(C)0.1 mol,m(C)0.1 mol12 g mol11.2 g,故m(H2O)7.1 g0.1 mol44 g mol12.7 g,即n(H2O)0.15 mol,n(H)0.3 mol,m(H)0.3 g,故该有机物样品中氧的质量:m(

28、O)3.1 g1.2 g0.3 g1.6 g,即n(O)0.1 mol,则该有机物样品中n(C)n(H)n(O)0.1 mol0.3 mol0.1 mol131,即最简式为CH3O,设其分子式为(CH3O)n。选项A、B、C不符合,选项D中当甲醇和丙三醇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时符合。2(2021承德高二月考)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1H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不同,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二乙醚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其1H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信号)有两个(如图所示)。(1)下列物质中,其1H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峰值

29、(信号)只有一个的是_。ACH3CH3BCH3COOHCCH3COOCH3 DCH3COCH3(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1H核磁共振谱如图所示,A的结构简式为_,请预测B的1H核磁共振谱上有_个峰(信号)。(3)用1H核磁共振谱的方法来研究C2H6O的结构,请简要说明根据1H核磁共振谱的结果来确定C2H6O分子结构的方法:_。解析(1)由题给信息可得,1H核磁共振谱反映的谱图中峰的数目是与分子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关的,即有几种化学环境的氢就会有几个峰,化合物中只有一个峰,即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所以A、D都符合。(2)由A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只有一个峰,可得A的结构

30、简式为BrCH2CH2Br,而B的结构简式只能是CH3CHBr2。(3)根据C2H6O能写出的结构简式只有两种:CH3CH2OH和CH3OCH3,所以如果在1H核磁共振谱中存在三个峰,则为乙醇,如果在1H核磁共振谱中存在一个峰,则为甲醚。答案(1)AD(2)BrCH2CH2Br2(3)若图谱中给出了3个吸收峰,则说明C2H6O的结构简式是CH3CH2OH;若图谱中给出了1个吸收峰,则说明C2H6O的结构简式是CH3OCH31(2021徐州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出馏分的沸点B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

31、基苯的混合物C在重结晶的实验中,使用短颈漏斗趁热过滤是为了减少被提纯物质的损失D作为重结晶实验的溶剂,杂质在此溶液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应该很大D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出馏分的沸点,故A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所以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水和硝基苯不互溶,所以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故B正确;在重结晶实验中,要求被提纯物和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杂质在此溶液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一定很大,故D错误。2(2021临沂高二月考)下列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其中的一种成分,所采取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由于

32、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B水的沸点为100 ,酒精的沸点为78.5 ,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方法,使含水的酒精变为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和水混合后,可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DNaCl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少量KNO3的NaCl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NaClC酒精与水混溶,应用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A错误;二者沸点相近,直接蒸馏不能得到纯净物,应加入生石灰再蒸馏,B错误;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C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硝酸钾,D

33、错误。3(2021重庆高二检测)若乙酸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A1种B2种C3种 D4种4(2021山东日照高二月考)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红外光谱表明有碳碳双键和C=O的存在,1H核磁共振谱如下图(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分析1H核磁共振谱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中共有_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2)该物质的分子式为_。(3)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解析因该有机物的红外光谱检测到有碳碳双键和C=O的存在,所以最简式可设为CnH2n2O,可得:12n2n21670,所以n4,分子式为C4H6O。根据1H核磁共振谱中有4种峰,可知该有机物有4种等效氢原子。因峰面积之比为1113,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答案(1)4(2)C4H6O(3)CH3CH=CHCH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