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康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要揭示艺术作品内在的奥秘,不是凭借现成的资料,而是把艺术形象的情感逻辑和现实的理性逻辑加以对比。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可是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
2、“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两句诗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时用感觉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诗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
3、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确,非关理也。”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4、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但却不是诗了。越是到现代派诗歌中,扭曲的程度越大,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在现代派小说中,恰恰有反逻辑因果的,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整个小说的情节的原因和结果都是颠倒的,似乎是无理的。情节的发展好像和逻辑因果开玩笑,反因果性非常明显。种种荒谬的情节,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在表面上绝对无理的情节中,包含着一种深邃的道理,当然,可能
5、阐释的空间是多元的。余华之所以不写鼻子打歪了的痛苦,是因为他要表现人生有一种特殊状态,是感觉不到痛苦的痛苦,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痛苦不已,而在性命攸关的大事上麻木不仁。这是人生的荒谬,但人们对之习以为常,但没有痛感,反而乐在其中。这是现实的悲剧,然而在艺术上却是喜剧。喜剧的超现实的荒诞,是一种扭曲的逻辑。然而这样的歪曲逻辑,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为什么本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被抢了你却感觉不到痛苦?为什么自己的一大车子东西被抢了而无动于衷,却把别人的一个小背包抢走还沾沾自喜呢?缺乏自我保卫的自觉,未经启蒙的麻木、愚昧,从现实的功利来说,是悲剧,从艺术哲学的高度来看,
6、则是喜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这最为荒诞的现象背后潜藏着深邃的睿智:没有痛苦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摘编自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材料二:许多作家都在刻意追求人物性格的塑造,而成功者往往是少数。一般的写作书上说,这是因为作家没有抓住人物的个性,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共性上,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如何才能抓住个性呢?这是要进一步追究的问题。其实个性是一个有广泛概括性的概念,可以有思想的个性,也可以有民族的个性,但这不是人物个性的焦点,人物个性的焦点是情感的个性,亦即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作家要服从人物,主要是服从人物的独特情感。这种情感有它独特的逻辑性,不但是作家不能任意左右它,就是人
7、物自己的意志和理性也不能随便改变它。鲁迅虽然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但是,他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这一段把关公放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之中。在这以前,作者特别交代,诸葛亮不相信关公能够完成俘虏曹操的任务,而关公却主动要求派遣他去,并且立下了军令状。这对关公的理性来说,已经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了,可是到了关键时刻,作者却听任关公的感情选择了违背理性的行动。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摘编自曹明海
8、语文教学解释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普遍的共性,这与艺术家的感觉是不同的,甚至有时恰恰是相反的。B.鉴赏文学艺术作品要使用情感逻辑还原,因为无理符合审美情感;过于理性,反而不符合情感特点。C.小说的情节是一种因果,一般符合“充足理由律”,但从情感逻辑角度看,情节可以违反逻辑因果。D.超现实荒诞喜剧是运用扭曲的逻辑,让读者在表面绝对无理的情节中,领悟其中包含的深邃的道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和科学分析有着各自不同的追求,故而阅读文本时,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B.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后化为比
9、翼鸟,变为连理枝,不符合客观理性逻辑,却符合情感逻辑。C.诗评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是对现代派诗人“扭曲逻辑的脖子”口号的注释。D.人物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的关键,抓住这一点,就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人物性格相对没有达到饱和度的一项( )A.小说水浒传中,醉闹五台山的鲁智深。B.电视剧红楼梦中,怒摔宝玉的贾宝玉。C.小说三国演义中,痛哭典韦的曹操。D.电视剧西游记中,勤挑行李的沙和尚。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运用文中“无理而妙”的观点分析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二)现代文阅读(本题
10、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俄罗斯性格苏联阿托尔斯泰当德国军队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亦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他被批准休假二
11、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阒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呀?”他回答说:“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他的心剧烈地跳起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
12、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请进屋来吧!”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但是讲得很简单。“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对他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是的
13、,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眼睛,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
14、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从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
15、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吗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一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儿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哩!”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
16、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你们的儿子”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上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
17、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容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公的心情。B.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也为了他们的尊严,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以他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双亲。C.回到家的德略莫夫只待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要离开温暖幸福的家回部队,因为他为父母认不出自己而感到心酸。D.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回家归队相认”的顺序组织情节,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
18、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B.吃饭时母亲留神盯着德略莫夫握勺子的那只手,表明母亲对这个动作的熟悉,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埋下了伏笔。C.“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与“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突出了母亲的复杂心情。D.作者运用细节、心理、语言、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德略莫夫这个人物,使其形象饱满而鲜明,富有艺术性。8.文中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这样的好处。9.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平兴国
19、元年十二月己未,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富弼曰:“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二年春正月戊辰,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至是,齐贤亦在选中,有司误置下第,帝览之,故一榜尽赐进士及第。帝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雍熙元年六月,诏求直言。知睦州田锡上疏言:“时久升平,天下混一
20、,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业自多。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旱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又言:“听用太广则条制必繁,条制既繁则依从者少。自令凡有奏陈,宜令大臣议而行之,毋使垂之空言,示之寡信。”帝韪其论。端拱元年五月辛酉,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分三馆书籍置其中,以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邪无自入。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每与同官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预焉。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诛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
21、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注富弼,北宋仁宗、神宗时的名相。文中所记是他对前代朝政的评价。侯莫陈利用,姓侯莫陈,名利用,鲜卑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B.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C.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D.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
22、/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对,即皇帝召见官员询问政事,官员对答,文中太宗通过这种方式征求治国理政的意见。B.临御,指君临天下、治国理政,也指皇帝驾临某个地方,文中取后一种意义。C.学士,宋代时是文学侍从之类的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经籍图书,与今义不同。D.万乘,指万辆兵车,表示国家军事力量强大,“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天子或帝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齐贤因建言献策得到太祖的赏识,后来太宗发现他在科考排名中居于下等,于是将全榜人选都赐予进士及第,以示对俊才的重视。B.田锡上书
23、建议,皇帝对于陈奏的事务,在经过大臣商议后应及时付诸行动,避免流于空谈,失去公信,太宗认为他的看法是正确的。C.太宗主张皇帝应淡泊名利,无所追求,以史为鉴,择善而从,李至与同僚到秘阁观书时,太宗一定派人赐宴,并且命三馆学士参加。D.内侍侯莫陈利用骄横不法,恣意妄为,但是皇帝想要庇护他,赵普与皇帝意见不一致,据理力争,最终皇帝被迫同意了赵普的意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2)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14.对太宗“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一事,富弼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
24、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在临安度元宵节时所作。次第:顷刻,转眼。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簇带争济楚:簇带即密集插戴着的首饰,济楚指整齐、漂亮。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描写傍晚,意境婉约,色彩绚丽,这正是欢度
25、佳节的大好天气。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两句视听结合,点出时令是初春,也引出“春意知几许”一问。C.上阕结尾写“酒朋诗侣”以“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观灯赏月,但作者委婉地加以谢绝。D.这首词和声声慢一样,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书写她流寓临安的凄苦心境。16.这首词的下阕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对此加以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3)在诗词史上,酒是诗人吟咏叹息的灵感源泉,其中“清酒”和“浊酒”代表了不
26、同的现实境遇和人生情怀,如“清酒”的“_”,“浊酒”的“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七月里,去蜈蚣岭。当地人说,“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回”。在一个岔路口,公路拐进山端后,两边的山峰立刻气势汹汹地挤过来,天空逼仄得像一根蓝色的棉线。眼前的石砖,层层叠叠,随着山体盘旋环绕。从前,这里“三条大岭五面坡,山高土薄石头多”,而蜈蚣岭人_,开山抬土,成就了今天的千亩石砌梯形茶园。茶季之后,茶树开始_,青草、野菜,这些大自然的伙伴,与它们朝夕相处。石磅坡面并不规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黄色的南瓜花
27、开得绚烂,绿色的小南瓜也_,冬瓜、扁豆、羊角,从底部攀援而上。看过几处路边的民宅,喟叹起当年生活的艰辛。看到悬崖上“蜈蚣岭”三个红色的大字,也就抵达了蜈蚣岭村委会。这里地势略显平缓,山顶上的村庄_地踞在那里。在村里穿行,石板路高低起伏,新居与老屋偎依着。村头的玉兰树,高大挺拔;路旁的水窖,清澈阴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栉风沐雨 养精蓄锐 不甘示弱 参差不齐B.荜路蓝缕 养精蓄锐 力争上游 错落有致C.荜路蓝缕 休养生息 不甘示弱 错落有致D.栉风沐雨 休养生息 力争上游 参差不齐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石磅坡面并不规
28、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把它遮了一半。B.石磅坡面呈并不规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C.石磅坡面平整而不规则,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D.石磅坡面平整而不规则,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把它遮了一半。20.请简要赏析文段中画横线句的修辞手法。(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_,营养、运动、睡眠、心理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_。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
29、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_,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便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21.在上文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
30、实的中国,某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反复被提及,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答案:A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甚至有时恰恰是相反的”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及“有时”,材料一第1段说的是“可是艺术家则恰恰相反
31、”。2.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错误。材料一第1段的表述是“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只说二者不同,并未说阅读文本时,不能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C项,“这是对现代派诗人扭曲逻辑的脖子口号的注释”错误。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和第4段中“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现代派诗人甚至喊出扭曲逻辑的脖子的口号”内容可知,二者不是注释与被注释的关系,而是分别体现情感逻辑的两大特点,是彼此并列的关系。D项,
32、“就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错误,过于绝对。“人物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只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的必要条件。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有关人物性格饱和度的描写可知,“醉闹五台的鲁智深”“怒摔宝玉的贾宝玉”“痛哭典韦的曹操”均做到了其人物情感逻辑的一贯性和彻底性。而沙和尚在取经路上,一直挑着担子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没有太多超越理性的行为,缺乏一定情感的独特的逻辑性,相对于其他选项的人物,饱和度稍有欠缺。4. 答案:先由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感觉不同引出情感逻辑;接着阐述情感逻辑的两大特点:绝对化和反逻辑规律(或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理性逻辑);最后指
33、出情感逻辑还原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材料一共6段。根据第1段中“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可知,材料一是先由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感觉不同引出情感逻辑。第2、3段通过举例论证“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和引用论证“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作无理而妙“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阐释了情感逻辑的特点:“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第4、5段同样通过举例论证“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中说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阐述情感逻辑的另
34、一特点: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或“反逻辑因果”。第6段指出情感逻辑还原的作用:启发读者想起许多深刻的悖谬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哲学命题。5. 答案:“无理而妙”指的是,看似不合理性逻辑、不科学的艺术作品,超越了理性,使情感得到充分自由。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上邪中说的五种不大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不符合理性逻辑的。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却能更充分地表现这位痴情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依据材料一第3段“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情感才能
35、得到充分的自由”总结出“无理而妙”的含义。然后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进行分析:现实生活中,高山不可能变为平地,滔滔江水不会干涸断流,冬天不会打雷,夏天不会下雪,天地更不会相合。可见这五种自然现象,是不符合理性逻辑的。最后从情感逻辑的角度对“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进行分析:这种奇想越是缺乏理智,越是夸张怪诞,就越能体现痴情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坚如磐石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即“超越了理性,使情感得到充分自由”。6. 答案:B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也为了他们的尊严”错误。由原文第5段
36、中“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可知,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的原因是不想让母亲受到惊吓。7. 答案:D解析: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项,“作者运用细节、心理、语言、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德略英夫这个人物”错误。作者并没有对德略莫夫进行肖像描写。8. 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德略莫夫回家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用第三人称视角有助于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全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两者结合,使小说情节的展开更加顺畅合理,有利于主题的传达。解析
37、: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章第1段开篇写到的“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和文章倒数第4段、倒数第2段都运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而德略莫夫回家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的情节,作者运用了第三人称的视角。第一人称使故事中的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第三人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获得充分的自由。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将故事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主题和情感的表达。9. 德略莫夫受伤之后几乎毁容,但他却乐观地想自己还活着,这是一种直面挫折、顽强不息的精神;德略莫夫在反抗
38、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亲认为儿子为了国家,即使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反映了他们面对入侵,勇于保家卫国的精神;德略莫夫思念亲人,却隐藏自己的身份与亲人相见,母亲虽对儿子可能毁容忧心忡忡,却将担忧隐藏在心底,体现了他们为了亲人甘愿独自承受苦难的高贵品质。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进行具体分析。这种力量应该是指小说人物具有的某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因此可以从分析小说人物品性入手进行解答。小说主人公受伤后容貌大变以至于自己不忍直视,但“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由
39、此可以看出他身上的乐观、坚强的品质。“他”父亲的话语“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一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反映出他们面对入侵,勇于保家卫国的精神。德略莫夫想念父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痛苦而隐瞒自己的身份,母亲猜测出那个人可能是儿子,却将担忧藏在心里,体现了他们不愿让亲人承受痛苦而甘愿自己承担一切的优秀品质。10.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画框线部分中,“洛阳”是“幸”的地点,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再比较其他选项,“张齐贤”是下一句的主语,应该在“张齐贤”之前断开,排除A项。“余策皆善”是“坚执”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应该在“余策皆善”之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D。
40、1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文中取后一种意义”错误。“临御九年”是指皇帝治理天下九年,因此在这里取的含义是前一种。1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无所追求”错误。原文中太宗主张“人君当淡然无欲”,即君主应当淡泊无欲,“无欲”是指在物质等方面没有过多欲求,而不是无所追求。13. 答案:(1)我不打算授予他官职爵位,以后可以让他担任宰相辅佐你。(2) (如果)陛下不诛杀(他),那么就会破坏天下的法律,法律是值得爱惜的,这一个小子有什么值得爱惜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爵之以官:状语后置
41、句,应译为“以官爵之”。异时:以后。辅:辅佐。(2)诛:诛杀。乱:破坏。竖子:小子。14. 答案:富弼认为这样做确实可以使言路畅通无阻;但因有的朝臣没有机会上殿当面奏事,致使相关国事被耽搁。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定位到文中富弼关于“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的看法处,即“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简单概述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参考译文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已未日,(皇帝)下诏群臣中有论次评定朝政是非的人,立刻询问、对答。富弼说:“太宗想要治理好国家的心情迫切,所以下诏让群臣议论国家大事,想要当面奏议的,就会立刻
42、询问、对答,这是言路没有阻塞的原因。自此以后,不是差遣主事之官这些应当上殿的臣僚不能对答,也有朝臣请求上殿陈奏边境事务的,超过一个月仍未得到回应。边境事务尚且被常例束缚,更何况其他事务呢!”二年春正月戊辰日,皇帝亲自对礼部选拔的举人进行考试。当初,太祖驾临洛阳,张齐贤以平民身份向皇帝献上策略,分条陈述了十件事情,其中有四条符合皇上心意。张齐贤坚持认为其余的策略都很好,太祖大怒,把张齐贤赶了出去。回京以后,(太祖)对太宗皇帝说:“我驾临西都,只得到了一个张齐贤啊!我不打算授予他官职爵位,以后可以让他担任宰相辅佐你。”到这时,张齐贤也在考试人选之中,主管官员错误地把他的名次放在了最下一等中,皇帝看
43、到了,因此全榜都赐予进士及第。皇帝对侍臣说:“朕想从科场中广求贤才,不敢奢望从十个人中能选拔出五人,只得到一二人,也可以成为使国家安定清平的工具了。”雍熙元年六月,下诏让(臣子)直言(国事)。睦州知州田锡上疏说:“现在(国家)长久安定清平,天下统一,所以身边的人都迎合奉承,致使陛下因功业而自满。然而(陛下)临御(天下)九年,天下虽然安宁,但是刑罚没有完全置之不用,水旱没有完全调和。陛下说国家太平,有谁敢不说国家太平!陛下说治理得很好,有谁敢不说治理得很好!”又说:“如果听从并采用的建言太广泛,那么条例制度必然繁多,条例制度繁多,那么遵循依从条例制度的人就少。从今以后凡是有上奏陈述的事情,应当令
44、大臣们商议后施行,不能留下空话,显示缺乏公信。”皇帝认为他的议论正确。端拱元年五月辛酉日,(皇帝)下诏在靠近崇文院中堂的地方修建秘阁,把三馆的书籍分别放在里面,任命吏部侍郎李至兼任秘书监。皇帝对李至说:“君主应当淡泊无欲,不能把自己的嗜好显露在外面,那么奸邪就无法自行侵入。朕没有其他爱好,只是喜欢读书,常常在书中看到古今成败之事,看到好的方面就学习,看到不好的方面就改正,如此而已。”李至每次与同僚在阁下看书时,皇帝必定派使臣赐宴,并且命三馆的学士都参加。内侍侯莫陈利用因幻术得到宠幸,骄横放纵,有不法行为,赵普查办他的罪行,请求杀了他。皇帝说:“怎么会有一国之主,不能庇护一个人的事情呢!”赵普说
45、:“(如果)陛下不诛杀(他),那么就会破坏天下的法律,法律是值得爱惜的,这一个小子有什么值得爱惜的!”皇帝不得已,命令杀了侯莫陈利用。15.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意境婉约”错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意思是落日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围合着像璧玉一样的明月。这两句词写晚晴,晚晴正是欢度节日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而非婉约。16. 对比,下阕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对比中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乱离漂泊的寂寞愁苦之情。将浅显平易而富于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形成一种雅俗相济的语言风格,蕴含着作者无限
46、的孤寂悲凉。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和“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形成对比,表现作者饱经忧患之后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簇带”和“济楚”均为宋时方言,“中州盛日簇带争济楚”追忆往昔,多用当时俗语,语调轻松欢快,而如今词人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加深内心的痛苦,于是选择隔帘从他人的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和向往,“风鬟霜鬓”这一锤炼工致的书面语,蕴含着她无限的孤寂悲凉。17.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
47、)金樽清酒斗十千;潦倒新停浊酒杯18.答案:C解析: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语境形容创业,应选“筚路蓝缕”。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茶季过后,茶树要休养,应选“休养生息”。不甘示弱:不甘心表现出懦弱。形容好强。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语境仅仅是说花开放,应选“不甘示弱”。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不一致。错落有致:参差交错,很有情趣。形容东西布置得很巧妙。语境有赞美之意,应选“错落有致”。19.答案:D解
48、析:画框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不规则”指形状,不能修饰“平整”,可改为“平整而不规则”;二是句式不当,应该用主动句,把“被”改为“把”。20.答案:比拟(拟人):“气势汹汹地挤过来”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态动作,使山峰有了动感。“一根蓝色的棉线”兼用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描绘天空的颜色,又突出了山峰之间天空的狭小。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用“气势汹汹地挤过来”形容山峰,把山峰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两边山峰的气势,使静态的山峰具有了动感。“天空逼仄得像一根蓝色的棉线”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天空”,喻体是“一根蓝色的棉线”,“像”为比喻词,形象地写出两边山峰挤压过
49、后天空的细长的特点;同时兼用夸张手法,突出两边山峰挤压过后天空的狭小。21. 答案:1.但遗传之外;孩子不一定高;对于多数孩子。解析:1.做补写驹子(衔接连贯)题型,要特别注意字数限制,此题是“不超过6个字”,答案可意思6字或6字以内,答案应非常精简。第空的前语境,强调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后语境,则列出了更多影响身高的相对次要的因素。注后面“也会”一词,可知第空应有“除此之外”一类的信息。第空承接“所以,父母高”而来,这是第一段的总结性语句。这段告诉我们,遗传并非唯一影响身高的因素,此处应填“孩子未必(不一定)高”或“孩子可能矮”。第空,根据前语境“非常少见”,以及后语境“已经基本定型”等信息,
50、可判断这里要填入一个表示多数情况但并不绝对的状语结构“一般来说”或“正常情况下”。22.答案:遗传并非唯一影响因素;不能过晚干预孩子身高;不能仅补充营养。解析:考查学生理解内容概括要点并正确运用句式的能力。常见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等。首先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父母高,孩子未必高,遗传并非唯影响(决定)因素。第二段:家长干预过晚,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第三段:想要增高,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必不可少。然后根据不超过10个字的字数要求,再做删减,且必须采用否定句。23. 答案:略解析:【写作指导】本题为新材料作文题,题目创设了一个
51、真实的写作情境“某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境的理解要注意三点。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此处隐含一个信息:向谁弘扬?向谁传播?向谁展现?结合语境可知,应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二是在嘉宾的发言中反复被提及的三个关键词共鸣、简单、有希望。电视访谈节目题为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共鸣、简单、有希望”应该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方式,即这些中国故事应该让世界各国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讲的中国故事应该简单而不复杂;有希望,这既是当下中国的真实现状,也寄托了
52、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的中国发展的愿望。三是此处的作者“你”,是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在写作中要体现作为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的担当。“你”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发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感触”意味着发言过程中要有“你”的相关思考。结合以上分析,要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回答问题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二是选择的依据,这既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节目主题有关,也与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相关。三是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注意表达的现场感。四是身份对象,作者“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听众是在场的主持人、嘉宾以及其他现场观众。五是“感受与思考”。“思考”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更是对那一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关键词的思考。“感受”则与“感触”相对应,也就是说在写作中应有“你”对主持人所提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