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京市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哲学专题认识论.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763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哲学专题认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京市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哲学专题认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京市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哲学专题认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南京市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哲学专题认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南京市201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哲学专题认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认识论二轮复习整理体系建构自主建立认识论知识体系:知识构建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个体的活动。历史性: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

2、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正确的认

3、识脱离了实践,那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特点: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获得和检验真理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发展真理,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照搬照抄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一范围哪怕是迈出了一小步真理也会转化成谬误。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反复性:追求真理的

4、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受到实践主体自身的实践水平、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和认识对象的复杂多变的特点的限制,所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的人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热点分析【背景材料】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坚实的一步。材料二:“

5、嫦娥二号”卫星是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基础上进行的。“嫦娥二号”卫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但“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有所改进,所探测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在“嫦娥二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3点:一是发射时火箭能否将卫星精确送入奔月轨道;二是卫星到达月球时能否被月球顺利捕获;三是能否顺利降落到距月球15公里的轨道上。“嫦娥二号”卫星设计寿命半年,但只要一切按计划进行,节省出的燃料能够让“嫦娥二号”卫星“伴月”的时间更长,完成更多的探测试验任务。材料三:考虑到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6、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绕”:04-07年。“落”:2013年前后。“回”2020年前。在三个阶段均成功实现以后,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人登月计划。 为“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做技术服务工作的有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分析思路】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探月工程的实践,人们获得了对月球的一定认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指导探月工程的深入开展,并且在探月工程不断的进行过程中我们对月球已有的认识得到了检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我们在认识月球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

7、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嫦娥卫星延伸了人们对月球认识的器官,促进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嫦娥二号是在一号发射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又将促进下一步认识能力的提高。3、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们在探月工程的不断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和完善着对月球的认识。典型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2010高考北京卷)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

8、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应选D2、(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

9、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c D【解析】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正确。说法错误;说法绝对化,木星探测实践能否如期成功取决于能否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3、(2010高考广东卷)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B

10、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后一句“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选B。4、(2010年高考江苏卷)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析】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相同的是B项。A表明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表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二、非选择题1、(2010高考福建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

12、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 ,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哲学模块,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

13、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一,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答案】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

14、认识的上升性。2、(201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结

15、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解析】本题世博会为素材,体现了世博会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本问考查哲学模块,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及认识活动的特点,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线、方针、政策。反馈练习1、(08江苏高考)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

16、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因人而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客观的 A B C D2、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最高水位,选择175米的最高蓄水位是充分论证的结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蓄水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勘察、规划、设计和论证,最后用了40多年时间才最终确定。三峡大坝蓄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 C、 D、3、我国的

17、“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人数”问题,而主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反复性 D、无限性4、陶行知在自己的三代诗中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的寓意是强调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主观题1、有人认为,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能够指导人们不断取得事业成功。请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因此,真理必须要通

18、过实践的检验。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要取得成功,还需要投身实践,从客观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09江苏高考)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