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631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总动员》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提升练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提升练(二十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参考时间:45分钟)A基础层1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A不可遗传的变异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多倍体形成【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隔离包括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而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成为进化的材料,故选A。【答案】A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解析】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突变后的

2、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B错误;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性状),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有些突变由于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一致,D错误。【答案】A3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解析】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答案】C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3、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D5(2015辽宁大连双基测试)如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某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由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

4、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由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该生物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的基因频率不断减少,a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判断该生物发生了进化;由于a基因频率不断增加,则a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环境;1970年A的基因频率为0.10,a的基因频率为0.90,若按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得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0.900.18,如果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就不是

5、0.18;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性状的选择实现的。【答案】C6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2)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和_。(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_、_和_。在这3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6、_,理由是_。(4)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原因是_。(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答案】(1)种群该种群的基因库(2)75%25%(3)72.5%5%22.5%没有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4)物种生殖隔离已经形成(5)种群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能力层7(2015淄博一模)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6 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

7、A基因在初始时的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频率分别是()A0.2和0.3B0.3和0.5C0.2和0.5D0.3和0.3【解析】在一个封闭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遵循遗传平衡公式,基因频率不变,A的基因频率是(2 00022 000)/(2 0002 00006 000)20.3。【答案】D8(2015安徽安庆示范高中联考)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如图中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 600且存在地理隔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的A基因频率

8、影响最小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解析】由题图的信息可知,种群在第25代时A的基因频率为75%,a的基因频率为25%,基因型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16;在约150世代交替中,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没有太大变化;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答案】A9(2015浙南、浙北联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

9、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解析】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A项错误;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是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正常个体中存在色盲基因携带者,B项错误;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与a基因的频率相等,C项错误;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D项正确。【答案】D10(2015山西诊断考试)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

10、是()A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B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C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D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与自然选择间的关系。该突变类型会导致昆虫中不适应生物碱的个体死亡,使昆虫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A项正确;昆虫发生变异,可能会产生抵抗该生物碱的种类,从而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B项正确;不产生生物碱的植物易被昆虫食用,可能导致突变类型的基因频率增加,C项正确;昆虫和植物共同进化,最终可能导致植物和昆虫数量达到动态平衡,D项错误。【答案】D1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1、()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进化的实质,也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D正确。【答案】D12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

12、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解析】(1)在可遗传的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所以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从题干可知R与S是一对等位基因,已知RS和SS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可算出RR的基因型频率为(1

13、4%1%)95%。计算R的基因频率可以利用概念法直接计算。假设种群的总个体数为M,则该种群R与S这对等位基因的基因总数为2M,R基因的总数为(295%M14%M)1.94M,则R的基因型频率(1.94M/2M)100%97%。(3)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而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不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RR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要低于SS基因型的幼虫。(4)若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自然持续的选择作用下,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S基因频率越来越高。【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1

14、3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等。(3)突变、_和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

15、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A0N100%B0N50%C0N50%DN50%(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由a变为b、c、d体现了_。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生物进化的实质为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答案】(1)基因库多样性(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3)选择隔离(4)B(5)变异的多方向性d-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