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测评卷(二)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史学与新闻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不过,他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新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本报记者”“本刊记者”
2、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礼记王制说:“大史典礼,执简记。”左传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京报”。不过,它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
3、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年仅24岁的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的主笔后,发挥了报纸宣传的巨大作用,发表了一批根据事实写成的文章和评论,把检查官先生们弄得“一筹莫展”。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
4、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
5、他们的。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辨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今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 (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1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B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C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
6、历史。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解析:B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 ”。答案:B2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B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C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D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解析:D“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不代表“尊重事实,秉笔直书”。答案:D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
7、及最早出现“史官”一职的历史典籍。B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C“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D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解析:A文中无据。答案:A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
8、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大业末,累除马邑郡丞。会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铣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时诸将咸云铣之将帅与官军拒战死者,罪状既重,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
9、。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已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皆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
10、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累除马邑郡丞除:担任B执靖将斩之 执:捉住C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吊:慰问,安抚D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虞:欺骗解析:D虞:意料,预料。答案:D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靖见其军乱,纵兵击破之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ABC D解析:不是直接体现,不能体现。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C李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吊民伐罪,对待俘虏不该太苛刻,结果使很多敌人主动归降。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解析:D唐太宗的意思是李靖要超过李陵很多,而不是相媲美。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3分)译文:_(2)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4分) 译文:_(3)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3分)译文:_答案:(1)大
12、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2)投降了还要抄没他们的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3)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如梦令 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8“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5分)_答案: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
13、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9“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6分)_答案: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吞长江,_,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2)_,_,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3)_,_。忽闻水上琵琶声,
14、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答案:略乙选考题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功利性读书 祝勇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实在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它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读得多。反过来,炫耀自己读破万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商务印书馆元老王云五先生仅仅将读书视为一种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读书就是一桩好玩的事情,一次轻松的自我放逐。无聊才读书,这话未必是错。因为正是读书,驱
15、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月长似岁,闲情难忍,如何是好?友人凸凹便在随笔中答曰:“就依自家所好,想办法消闲:可与同道饮黄酒,或串门子道短长,或网开一面与人对弈,或入歌厅卡拉OK但诸多妙法均有局限,须有物质,须有党朋,须有这方面的技艺和兴味。若首无物质,次无党朋,又无技艺兴味,居家枯坐,便只有向书乞援。不管是什么书,只要读下去了,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至于读书与人的精神境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干系,这个不敢说。因为许多大字不识一筐的普通劳动者,内心亦温暖如秋阳下的田野;而有些肚肠冷于冰雪的大奸大佞,倒是饱读过诗书的。话虽如此,读书总还不失为一件好事,好书总是引人向善
16、的罢但愿如此。但是引人向善也罢,丰富智慧也罢,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饭食使我们长大,而使我们长大的,却很难说是哪一天的饭食。故而,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或许正是出于爱书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语堂先生一样,讲求性情,反对功利。12月8日暂时尚无法搞清是哪一年12月8日林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题目是“论读书”,讲得痛快:“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
17、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本旨。”林先生所谈之功利性读书,于今未绝,相反,倒是更丰富了。学堂中的本本主义只是一种,其他各种心态,多系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怕是连林先生都未曾料及。比如,为写作当然,读书写作,本是一回事,读而后写,亦乃文人本分,只是,当下现炒现卖,做投机生意的,大有人在。常有炮制读书札记的高手,一本书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却早已挥就,急匆匆换稿费去了。这样对书,读与未读,区别不大;这样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几个银两。其次,为装大瓣蒜,譬如某君,每每玄谈,皆胡言乱语,状若酒醉:“关于正在解构的后现代主
18、义精神文本的反向叙述以及一种强势的文化互证”让人觉着比爱斯基摩人的语言还难懂,不禁喟叹:真有学问!好歹总算是一种自我包装罢,没准会蒙上哪个傻瓜蛋,祝他成功。再次,为图省事。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如去读些随笔小品,或者一些轻松的短构,甚至一些文摘或者妙言集锦,轻而易举,便“知道”了许多东西。时日一久,经典长卷,便愈发懒得碰触。于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便在布满蛛网的书架上熬白了头发,老黑格尔的坟头更是荒草成堆。最后,为赶时髦,人读我读,人云我云,怕是落伍,惟不考虑自我的失落。市面上流行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跟踪追击,步步为营,力是费了,“好”未必讨得到,无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一点,
19、体会一下瞬间的浪漫罢了,待云烟散尽,眼前依旧空蒙。总之,跟着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图书馆高明。书有千种,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亦有千种,只有读到符合自家心性、气质与欲望的书,才能倍感精神之至美;盲从于他人抑或媒体的牵引,常常会白费光阴。冷书热读,倒是别显几分生趣。一本书倘出版三五年后还有人读,此书便可刮目相看了。因而,在顾准潮退后研读顾准,在“王小波热”冷却后品味“王二”,未必不是一件美事。时间差若打得巧了,一定会有大收获。让功利走开,纯然为了取悦心灵而读书,那才真叫享受。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瑟瑟的清风里,书是妩媚的情侣,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更是幽畅的歌吟。书能让我们觉着活
20、得很好,这就足够了。(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好书总是引人向善的罢但愿如此”的意思是好书提供了一扇向善的门,但进不进去却是人自己的事情。B“因为正是读书,驱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这是说读书使人不再寂寞,也使人不再害怕外界的诱惑。C打读书的时间差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书籍较之未经时间考验的书籍来说,其可读性和价值会相对较大一些。D在作者看来,读书是一种天性,是勉强不来的,因为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E作者也是一个爱书人,因此才深知读书之乐。作者在劝慰真正爱书之读者的同时,也批评了功利性读书之人,也通过这两种读书的对比,阐述了读书的本旨
21、。解析:B文中并无“也使人不再害怕外界的诱惑”之意。D项不成因果。答案:BD(2)第3段中举例评述了“其他各种心态”,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一下有哪几种心态。(6分)_答案:为赶稿而作,换稿费而读书。为装作有学问,骗人而读书。为图省事读短构而不读经典长卷。为赶时髦而读流行的书。(6分,答对3点给6分)(3)请结合原文,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_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_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读书可使人清除寂寞枯燥之感,而愉快地度过时光。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说明书籍不会给人压力,也不会使人产生距离感,书籍是能够与人心灵相通并且取悦
22、心灵的伴侣。(言之成理即可)(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功利性读书”的看法。(8分)_答案:目的:作者认为读书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应该为性情爱好而轻松愉悦地读书,并认为读好书能引人向善,丰富智慧等。(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
23、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
24、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梁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
25、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 “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
26、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在我写梁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某国家机关。我
27、问梁先生,那你讲了吗?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梁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
28、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有删节)【注】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B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
29、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解析:B项梁先生并没有否定三峡工程,而是批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D项以偏概全,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答案:BD(2)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30、。(6分)_答案: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3)梁从诫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请
31、简要分析。(6分)_答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意思对即可)(4)“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_答案:观点一: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
32、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观点二: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观点三: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作出些贡献。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
33、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谈一个方面即可,要言之有据,层次清晰,语言通顺;其中观点正确2分;论述6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只泛泛论述,不结合文本,论述部分最多得3分。)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今年央视的春晚中,王菲以纯美的嗓音,完美的演绎,将李健的传奇翻唱得美轮美奂。B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C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全国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D阿根廷海军派军舰封锁了通往马岛
34、的海路后,英军则派出“约号”号舰队“捍卫主权”,两国军事冲突一触即发。解析:A“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宏伟,不用于形容建筑以外的其他事物,对象误用。B.“逢人说项”指到处替人说好话。望文生义。C.词义误用,“沧海一粟”是指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句意强调“少”。D.“一触即发”指事态发展到非常紧张的地步,稍一触动就要爆发。答案: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人民币升值无法扭转美国对华外贸逆差,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区域重点转移所决定的。B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
35、心问题。C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多年来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应当是我国今后工作的重点。D这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先生过去所使用的物品和书籍。解析:A项表意不明,属句式杂糅,将“由于”改为“由”;B.“增强地位”搭配不当,可改为“提升地位”; D语序不当,“各式各样”应放在“物品”前。答案:C1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居今之世而言治学问,绝不能坐井观天。_。可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确有昧于国外学术界情况的现象。我们中国的学者,对外国的研究成果,决不能熟视无睹。许多学术发达的国
36、家,科学、技术灿然烂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觉得,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如果无视外国的研究成果,那将不利于我们自己学问的进步,也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解析:句紧承上句,说明“决不能坐井观天”的原因;句紧承句,强调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句紧承句,假设出反面情况;句紧承句的转折,句是总结。答案:16阅读下列材料,简析两位大师表达的异同。(5分)晚年的毕加索为了能够独处,用最后的精力去创作,就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他把那些赶来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戏称为“池塘里的青蛙”。一位华裔英籍作家翻译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回国时想拜访一下先生,钱先生说:“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
37、味道还不错的话,有什么必要一定要见下这蛋的母鸡呢?”_答案:相同:都用比喻形象地表明拒绝的态度,幽默诙谐。(2分)异:毕加索的话里有不屑的语气,钱钟书的话则含着自谦。(3分,意思对即可)17下面是一幅优秀摄影作品,请认真观赏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1)请你用文字向没有观赏过这幅作品的人介绍这幅摄影作品的画面。_ (2)从手或脚的角度以第一人称写一段话。_答案:(1)(示例)画面很简单,就是一双大人的手捧着一只婴儿的小脚。但是,那双捧起来的手形状像心,给人非常温暖的感觉;那只小脚在手心里,让人觉得是那么安全与幸福。(2)(示例一)孩子,妈妈是你成长的温床,是你人生的港湾,无论你长多大,走多远
38、,妈妈都会永远呵护你。(示例二)妈妈,我在你温暖的手心里成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遭遇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害怕与畏惧,因为你是我永远的避风港。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次钱学森作报告,台下一位老人举手发言,引发两人的激烈辩驳。事后在场的冯卡门对钱学森说:“你知道刚才那位老人是谁吗?”钱学森摇头。冯卡门说:“他就是冯米赛斯啊。”钱学森才知道,自己激烈反对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力学权威。冯卡门面露诡谲地问:“如果你知道他是谁,还敢和他辩论吗?”“怎么不敢?”钱学森回答,“在学术问题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您一贯教导我的嘛。”无独有偶,有一次冯卡门看钱学森论文,认为其中的观点有错的,钱学森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冯卡门大发雷霆,把钱学森的文稿也扔到地上,拂袖而去。第二天凌晨,钱学森听到门铃声打开一看,原来是冯卡门先生!但见他紫涨着脸,迫不及待地声明:我想了一夜,终于搞明白了,昨天你是正确的,而我错了。说罢,深深地给钱学森鞠了一躬。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