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2讲 城镇化 考纲展示1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1.结合图表材料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和地区差异。2.以某城市的发展为背景,考查城镇化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城镇化进程、特点、差异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国家的城市化差异。3.人地协调观:探讨城镇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建设生态城市。城镇化及进程知识清单1.城镇化概述(1)概念:人口向集聚和城市不断扩大,变城镇的过程。(2)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
2、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意义: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基础自查城镇范围乡村2.世界城镇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形曲线。(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镇化的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或阶段。“S”后期成熟初期阶段中期加速城镇化及进程特别提醒【点拨】城镇化过程和特点题目的分析思路(1)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镇化速度。(2)根据城市面积的变化来判断城镇化速度。(3)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镇化进程和特点。(4)
3、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镇化特点。(5)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镇化特点。【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1.郊区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是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的产物。由于人口急剧扩张,导致市区规模扩大,城市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郊区城市化是在城市内部出现的,郊区与市区是连为一体的。2.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向更远的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其主要原因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高。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城镇化
4、可以改善;不利影响:过快的城镇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2)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环境下降水低污染协调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建筑景观,如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2)影响建设格局,如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主要建筑则沿中轴线排列,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提醒【点拨】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5、。深化探究1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与城镇化速度的快慢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说出两者的区别?提示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示城镇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在材料图中一般斜率较大。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镇化速度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大多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处于城镇化初期或加速阶段。3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提示 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
6、大,使得环境恶化,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健全和交通的完善,在有些地区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向农村迁移。4城镇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 区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5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城市的气温、湿度、地表径流会产生哪些影响?提示 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易形成城市内涝。热点快递热点扫描主题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
7、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主题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热点题型1何各庄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毗邻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2006年前,房屋非正规租赁(当地人戏称“吃瓦片”)是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2006年后,村庄通过发展
8、以乡村四合院文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探索出一条体现老北京乡村特色的服务型经济的路子。下图为何各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2006年前,何各庄依赖“吃瓦片”是由于()A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B与别处比,村内四合院房租较高C该村交通便利,经济结构单一D该村远离市区,生态环境优越(2)若何各庄长期依赖“吃瓦片”,会导致()A乡村建筑杂乱,村容不整B促进就业,城市化水平提髙C经济结构多样化D基础设施完善(3)改“吃瓦片”为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产业”会()A提高城市化水平B增加废弃物排放C吸引大量移民迁入D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解析:第(1)题,何各庄地处北京市郊,租金低于市区,随着北京城市建
9、设的发展、大量农民工入城,该村交通便利,房屋租赁成主要经济来源;2006年以前,该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农民经济收入低,而房屋租赁带来的经济收入高。成为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故选C。第(2)题,何各庄因区位和低成本租赁优势,住房租赁会供不应求,村民自宅加建、翻建现象发生,若长此依赖“吃瓦片”,会造成村民居住环境恶化、村容村貌变差。故选A。第(3)题,四合院民居承载传统民间历史文化的商机,发展四合院文化,能带动村庄租赁、商业、服务业、创意文化等的发展,产业多元化带动了就业;村办产业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为主,废弃物排放少;并没有吸引大量移民迁入。故选D。答案:(1)C (2)A
10、 (3)D22022年冬奥会,北京将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办雪上项目。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据此回答(1)(3)题。(1)图中显示,各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度取决于该城市()管辖范围大小 对外开放程度 距离北京远近 城市等级高低A BCD(2)张家口能和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较为发达,与北京经济互补性强B交通通达度好,为重要的水陆枢纽C地形、气象条件适宜开展雪上项目D配套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3)若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适合承接的城市是()A廊坊B承德C张家口D保定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与该城市经济发达程度
11、、城市等级高低、城市间的距离等有关,与管辖范围大小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正确,故选D。第(2)题,冬季奥运会的雪上项目对地形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具有地形和气象条件上的优势。注意张家口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等要落后于北京。故选C。第(3)题,批发和物流业一般占地大,应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之处,同时分散北京的相关产业,不应距离北京太远。图中廊坊与北京联系紧密,距离较近,较适合。故选A。答案:(1)D(2)C(3)A考点一 城镇化及进程真题体验 把握命题来源1(2019高考浙江选考)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1)(2)题。(1)表示城
12、镇人口比重的是()A B C D(2)图中折线反映了()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解析:第(1)题,浙江省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其城镇人口比重在近几年应呈上升趋势,故可排除两折线,C、D错误;结合同一年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的规律可判断折线应为三次产业之一,故折线应为城镇人口比重,A正确。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折线为城镇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A错误;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第一产业比重应该比较低,所以图中折线应该表示第一产业比重,虽然比重略有下降,但由于近年来技术的提高,产
13、值会增长,B错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迈进,因而其第二产业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应呈增长趋势,故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20102018年,浙江省三次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同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与城市化增长趋势呈负相关,D错误。答案:(1)A(2)C2(高考题改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19852004年增多 19852004年减少 20042013年增多 20042013年减少A BCD
14、(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工业化中期阶段 郊区城市化阶段 逆城市化阶段ABCD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以某区域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进程及特点城市化进程图、与城市化相关的图文材料解读图表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解法指导 答案:(1)D(2)B核心突破 强化核心素养1城镇化进程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镇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镇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15、)快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区分城镇化的几个相关概念(以英国城镇化进程为例)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城镇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成因城市的拉力和
16、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考法体验 提升解题能力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人口达到138 271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6 142万人,增幅达到5%。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2007年2016年人口变化的统计数据。读表,完成13题。城市2007年人口(万人)2016年人口(万人)人口增量(万人)人口增幅(%)北京1 6332 17354033杭州78691913317合肥49160911824南宁702706411.20072016年与杭州相比,合肥()A城市人口增量更多 B城镇化的速度更快C城市人口数量更多D城市交通更加
17、便利2推测20072016年北京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人口迁入 住房成本增加 服务业发展缓慢 生态环境压力减小ABCD3南宁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市区社会问题突出B城市建设十分落后C经济发展水平极低D人口流向发达省区解析:第1题,读材料,20072016年与杭州相比,合肥的城市人口增量较少,A错误;合肥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说明城市化的速度更快,B正确;杭州的城市人口数量更多,C错误;没有信息显示城市的交通便利程度,D错误。故选B。第2题,读材料,20072016年北京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正确;城市化导致城市地价上涨,住房成本增加,正确;随着经济
18、的发展,北京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错误;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错误。故选A。第3题,南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的原因,其经济发展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讲发展较晚,就业机会以及经济收入较少,从而导致大量城市人口外迁至发达省区,因此城市人口增长缓慢,D正确。答案:1.B 2.A 3.D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读图,完成45题。4京津冀地区()A20132014年城市化速度最快B2014年城镇化率接近75%C逆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D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5在城镇化趋势下,京津冀地
19、区()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B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C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D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解析:第4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柱状图判断20092010年城镇人口增长的数量要多于20132014年城镇人口增加的数量,而20092010年城镇人口数量要小于20132014年的城镇人口数量,故20092010年城市化速度要快于20132014年,A错;城市人口主要以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不能说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一定是城市人口,不能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视为城镇化率,B错;据图判断城镇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不可能出
20、现逆城市化现象,C错;根据材料“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及图中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可以推断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D正确。第5题,据图判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不断下降,但是农业产值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条件、科技条件等,因此无法判断第一产业的比值是在不断下降的,A错;根据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变化可以判断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B错;京津冀地区工业体系完善,现在应趋向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错;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庞大,结合北京、天津的城市职能推断,第三产业已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D正确。答案:4.D 5.D考点二 城镇化对地
21、理环境的影响真题体验 把握命题来源1(2019高考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如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A1015千米 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气温升高 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表径流增多ABC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1989年与2015年之间不透水面比例的差值最大,说明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第(
22、2)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使地表气温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位下降;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B(2)C2(高考经典题)“绿色出行”新理念已被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解析:第(1)题,导致
23、城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小汽车在出行方式中所占比例大。“绿色出行”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应该是小汽车出行方式占比明显下降、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明显上升的年份,读图可知D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市民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和自行车比重增大,小汽车比重先增(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后减(城市“绿色出行”方式盛行),该变化主要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答案:(1)D(2)B核心突破 强化核心素养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法技巧 解决城市内涝的工程措施(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3)增加
24、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4)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5)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答题思路 考法体验 提升解题能力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音干扰等。鉴于此,将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定义为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位(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以致感受到针对其群体的高度歧视,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据此完
25、成13题。1.城市居住环境剥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 B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C逆城市化明显D城市劳动力不足2郑州各项设施建设最完善城区是()A二七区B管城区C惠济区D金水区3对于管城回族区东部而言,应()A限制人员通行B加强隔离墙建设C禁止工程建设D减少工业生产解析:第1题,读材料,城市居住环境剥夺是由于城市服务功能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故选B。第2题,读图例,图中郑州市金水区基本属于无剥夺型,即其各项设施和服务基本满足居民需求,表明其设施建设最为完善。故选D。第3题,据图可知,管城回族区东部主要为噪音
26、环境剥夺型,限制人员通行、禁止工程建设、减少工业生产虽然能够减少噪音,同时会影响经济发展及居民正常生活,不可取,A、C、D错;修建隔离墙可以降低噪音对居民的影响,B正确。答案:1.B 2.D 3.B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即在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用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对冲高密度建筑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营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宜居场所。下图示意某地区“合村并居”景观。据此完成45题。4.“合村并居”的理念,限制了乡村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用地规模D人口流动5“合村并居”
27、的实施,可以()A优化乡村用地结构B降低人口密度C提高乡村人口比重D促进乡村竞争解析:第4题,“合村并居”将闲散的村居集中安置,限制了乡村的建设用地规模。“合村并居”将几个临近的乡村整合成一个乡村,所管辖人口变多,加上基础设施的完善,新乡村的服务种类增多,服务等级提升,人口流动增强。第5题,“合村并居”通过高密度安置农户,减少对农村周边耕地的占用和土地的闲置,可以优化乡村用地结构。答案:4.C 5.A学霸加餐培优提能*再下一城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过程,而“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过程。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
28、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完成13题。1.推测M省最可能是()A辽宁 B上海C湖南D安徽220002005年,吉林省的()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3图示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解析:第1题,读材料知,M省在20002005年间,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镇区人口增长为负值,慢于城区人口增长速度,应为大城市的周边地区。M省镇化贡献率在20102015年为正值,说明大城市辐射作用增强,使得周边地区的镇区人口增长加快。选B。第2题,读图可知,20002005年吉林省的镇化贡献率大于1,说明镇区人口呈现正增长,而城区人口负增长,镇区人口总数下降,城镇人口总数在增加。选D。第3题,读图可知,重庆的镇化贡献率在20002005年高于陕西,20102015年低于陕西,A、B错。重庆的城化贡献率在20002005年低于陕西,20102015年高于陕西,C错,D对。答案:1.B 2.D 3.D课下即时 巩固 点击进入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