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乙烷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内容分析】教材所处地位及其作用烃和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烃的代表物的分子结构、性质、制法和应用,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烃的衍生物知识在烃与糖类、蛋白质和高分子之间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节内容编排在专题四第一单元,即在“烃”之后,乙醇内容之前,因此,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边学习溴乙烷边回忆上一个专题中有关内容,如烃通过哪些反应可以转化成为卤代烃,同时又与衍生物的概念相呼应。其次,卤代烃是最简单的一类衍生物,应首先安排学习,且从本单元将要介绍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变关系(卤代烃醇醛羧酸)来看,卤代烃是转变链的起
2、始物。因此,先介绍卤代烃,符合本章知识的逻辑顺序和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所以这节课学习卤代烃的代表物溴乙烷也是理所当然的。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是卤代烃的定义及分类;二是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是卤代烃的性质。第二部分不但介绍了卤代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也介绍了卤代烃对环境造成的危害(DDT的富集和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三部分是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及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消去反应学习,归纳总结出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影响。教学设计安排如下:本微课主要讲述的是卤代烃中的代表物质溴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适用对象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在必修的学习中已经了解
3、了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对有机物的官能团有了初步的了解。且在前一单元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烃类的部分基础知识,对结构决定性质有所领悟,而且高二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我学习,通过实验自我探究,进一步掌握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参差不齐,还需要在教师的“诱导”下学习。因此,本微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溴乙烷分子结构分析,引导学习者认识官能团对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使学习者进一步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2高二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 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逻辑思维不成熟; 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
4、心不足,兴趣不够浓厚,对化学学习有畏难情绪,因而化学基础较薄弱。【设计思想】新课程的理念: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通过对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及其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学与学习过程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主体性、创新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整个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与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吸收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创设学生认知观念上的不平衡,并引导学生有效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
5、的过程。学习是要依靠学习者的主观构造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到他原有认知结构当中,使原有认知结构重新构建。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本微课设计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究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放在适时地向学生提供材料和教给获取材料的方法上,并对难点问题进行引领性分析,体现以学
6、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与学关系。【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2掌握其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3通过分析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进一步结合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充分认识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初步形成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分析它能在何种试剂条件下发生何种类型的反应生成何种产物的思路。(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能力; 3通过学习消去反应,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概念之间比较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溴乙烷的结构分析,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及反
7、应条件。【教学难点】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1通过分析溴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探讨其结构特点2通过教师启发、设疑、实验探究等方式,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3通过设疑、举例、分析讨论,总结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和消去反应应满足的条件。【学法指导】1.重视官能团的作用。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不同的官能团会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要注意对不同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的掌握。各单元在介绍衍生物性质时,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实验和事实验证等措施,对这种关系进行论证。这样前后呼应,使官能团的作用体现于整个专题的始终,官能团、反应类型成为本专题知识的主题或者说是串连成本专题知识
8、的一条潜在的主线,化学中要充分认识各种官能团的特性、含该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各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2.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要通过实验探究化学知识及其规律,在实验中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在实验的同时培养探究精神。3.发散思维,以点带面。在学习了每一类物质中最典型或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化合物之后,要简要地对同类物质进行分析,讨论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掌握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关系。4.强化练习、巩固创新。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确定的计算也是本专题的学习难点,要在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强化练习,通过练习达到思维正确、书写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9、5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渗透。学习过程中不要把知识孤立起来,而要与前后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学习微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教育理念,不断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现代教学论和认识论、方法论中汲取营养,在课堂上学生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可能提出来,就要求教师自身的能力很高,能够面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有很好的调控能力。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
10、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
11、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