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人民版必修2自主练习:专题二 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970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民版必修2自主练习:专题二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自主练习:专题二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自主练习:专题二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开始于( )A.1912年B.1913年C.1914年D.1915年思路解析:“二十一条”签订后,随即爆发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二十一条”签订的时间是1915年。答案:D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是( )A.面粉业B.纺织业C.造纸业D.火柴业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在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是纺织业。答案:B3.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是在( )A.1912年B.1927年C.1935年D.1937年思路解析:本题需要注意,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没有立即实行币制改革

2、,而是在1935年才实行币制改革的。答案:C4.下列事件与中华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没有关系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的建立C.实业团体的广泛成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思路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虽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这次发展并不是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潮。答案:A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面粉畅销( )英国法国俄国日本A.B.C.D.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中国面粉业国际市场的情况。一战期间,中国的面粉畅销于英、法、俄、日。答案:D6.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实行白银国有化B.禁止其他钞券的流通C.以法币取代白银D.限制中央银行等买卖外汇

3、思路解析:币制改革规定三大银行可以无限制地买卖外汇,与D项的表述正好相反。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7.下列关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B.积极鼓励发展工商业和农业等C.沉重打击了四大家族的经济势力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思路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由国民政府推行的,而掌握国民政府权力的主要是四大家族,所以C项错误。答案:C8.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大力排挤国货B.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C.国民政府苛捐杂税增加D.国统区通货膨胀的严重思路解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取得美国的支持以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

4、权,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答案:A9.(2006广东高考,10)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思路解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答案:C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

5、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多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3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

6、路等特权。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依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什么?(5)通过对比材料二和材料四,能够说明怎样的实际情况?思路解析:第(1)问考查对材料数据的分析能力,属于感性认识,回答时简单明了即可;第(2)问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解答时一定注意联系当时的背景,把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

7、第(3)问解答时需要注意:一战期间,尽管民族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没有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仍没有超过外国资本主义;第(4)问可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入手,考虑民族资本主义衰落的原因;第(5)问是评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1)一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入超现象大为改善。(2)辛亥革命的影响;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市场需求的刺激。(3)现象: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质:力量薄弱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即使在发展较快的一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4)现象: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立即萎缩和萧条。内在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调,

8、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西方列强的经济渗透。(5)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由于一战后不久,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中国民族工业开始萎缩和萧条。11.自鸦片战争以来至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的大中城市。查阅资料并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影响这种工业布局特点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哪些?思路解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原料、市场、自然经济的解体、已有工业布局的影响等方面考虑。参考答案:(1)自然环境优越,例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比较发达的水上运输航线等。(2)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大,潜在的消费市场广阔。(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在这些地区大肆倾销商品,加速了这些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4)外国商人在此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对近代企业的开办起了刺激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