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养提升训练(十九)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河北卷)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5日无降水情况下的径流水位过程线。据此完成12题。1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及其成因是()A海洋性冰川雪线高,气温高B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C海洋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多D大陆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少2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原因是()A分布海拔较高 B冰面、冰内均有消融C日均消融量大 D植被涵养水源
2、能力强解析:1.C2.D第1题,由材料信息“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可知,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海洋性冰川,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导致其雪线低,A错误,C正确。由材料信息“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可知,大陆性冰川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少,冰川积累量小,导致其雪线高,B、D错误。第2题,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变化比大陆性冰川小,洪峰值低,因为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相比高原内陆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更强,所以洪峰滞后,D正确。(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河北卷)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示意跨越珠
3、峰的10 km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据此完成34题。3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高度南坡低于北坡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差近2 000 m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高度相同4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解析:3.A4.D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得出,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A正确;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高度差近4 000 m,B错误;北坡比南坡少森林和灌丛两种覆被类型,C错误;两坡的草地分布的海拔,南坡较
4、北坡上限更高,下限更低,D错误。第4题,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热量减少,降水发生变化,土地的覆被类型由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过渡,D正确,A、B、C错误。(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甲自然带是()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6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根系浅而发达 生长快速植株密度稀疏 植株高大A BC D解析:5.D6.B第5题,读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可知,甲地为山麓处的自然带,主要是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为主。第6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高山灌丛
5、发育在寒冷、风大的高山环境,因此高山灌丛为了适应风大的高山环境,植株密度稀疏。由于高山土壤浅薄,其根系浅且发达。发育在寒冷的环境,一般生长慢,因此本题B正确。(2021重庆月考)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79题。7高山带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带是()A冰雪荒漠带 B常绿阔叶林带C灌丛草甸带 D针阔混交林带8P、R、M、 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AP地 BR地CM地 DN地9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海拔C气温 D风力解析:7.C8.
6、B9.A第7题,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的热量和水分条件都会变差,所以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为灌丛草甸带。故选C。第8题,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关键词是“上限”,即林线以下为针叶林生长地。R地在林线以上,已经不适合针叶林的生长。故选B。第9题,林线的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该地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山脉的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导致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2020全国卷)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
7、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11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A暖湿 B暖干C冷湿 D冷干解析:10.A11.A第10题,由材料分析可推知,该火山锥阳坡温度较高,利于森林生长,林线高度会更高,气温更高,冰雪融化量更大,雪线高度更高。第11题,由材料可知,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条件好,林线就高。林线升高说明
8、气候变暖,利于森林生长,雪线降低说明降水增多,由此判断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2021浙江1月选考)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1213题。12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13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水分热量土壤A BC D解析:12.B13.A第12题,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区域范围狭小,其植被分布变化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第13题,洞庭湖区由陆地向水域过渡,地形是决定因素,水分变化大,热量和土壤变化小。(2021年1月新高考8
9、省联考江苏卷)我国西部山地内某小流域面积23.1 km2,海拔2 9604 800 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95 mm,主要集中在79月,并随高程增大而增加。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图为某小流域景观类型图。据此回答1416题。14该小流域内的()A高寒草原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B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C稀疏林地可出现于各自然带内D降水变化特点决定了带谱结构15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不同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 B降水量C风速大小 D太阳辐射量16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子是()A土壤肥力 B空气湿度C日照长短
10、 D地表水分解析:14.B15.A16.D第14题,该流域处于山地内部,其垂直分异仅限于该流域内,为整个山地的一部分,不能确定高寒草原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A错;冰川大多分布于该流域南部海拔4 120 m以上的河流源地,且该流域面积较小,雪线相近,B对;稀疏林仅分布于高山寒漠以下的河流沟谷,C错;该流域海拔2 9604 800 m,高差较大,水热条件共同影响带谱结构,D错。第15题,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于不同的海拔高度,高寒草甸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低,高山寒漠带的海拔高,是常年积雪的下限,所以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气温,A正确;由图中材料可知,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地区降水都较多
11、,但由于气温不同,水的存在形式有不同,高山寒漠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存在,因气温太低,植物无法利用,B错误;风速大小和太阳辐射量不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C、D错误。第1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高寒草甸草类发育强盛,形成致密紧实的草皮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力高,是高寒草甸形成结果不是原因,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分布海拔相差不大,说明两者的空气湿度、日照长短相差不大,B、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高寒灌丛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带地表水分条件好,D正确。二、非选择题17我国国土辽阔,跨经纬度广,海陆差异、地形起伏造就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景观。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某杂志社策划
12、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 时的第一天)。(1)图中线路体现出了哪种地带性分异规律?说出其影响因素。(2)“寻访秋天”活动计划驾驶越野车或自行车沿线路一路“追秋”,从四条线路行程安排的时序性角度考虑,不可行的是哪一条,试说明理由。(3)归纳我国入秋时间的空间变化规律,并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角度解释原因。解析:第(1)题,线路沿线自南向北随纬度变化,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第(2)题,由图中时间可知线
13、路经过地区中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因此入秋时间先早后晚,随后由晚变早。故沿线“追秋”不可行。第(3)题,由图中时间可知,我国入秋时间东部地区由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原因:东部地区相对地势低平,因此入秋时间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从南向北太阳辐射递减,气温逐渐降低,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海拔高处气温低,入秋早,海拔低处,气温高,入秋晚。答案:(1)纬度地带性。热量。(2)不可行。经过地区的入秋时间先早后晚,随后由晚变早。(3)规律:东部地区由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原因:
14、东部地区相对地势低平,受纬度地带性影响,太阳辐射从南向北递减,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海拔高处入秋早,海拔低处入秋晚。18(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蜿蜒曲折,河床起伏小且较宽阔,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某科研团队于某年夏季在白河中游某段进行河湾迁移调查,发现河湾凸岸弯顶处为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砾石和淤泥,从凸岸内侧(西南方)到外侧(东北方)依次发育多种植被,呈条带状环绕凸岸(如图)。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1)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并说明推
15、测依据。(2)指出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3)科研团队计划研究该处河湾迁移速率及影响因素,请选取需要调查的主要自然因子,并提出估算河湾迁移速率的主要方法。解析:第(1)题,砾石边滩距离河道较近,所以边滩地区最初适宜耐水植被发育,后期随着植被对泥沙阻挡,加剧了凸岸的沉积,河道继续向西南方迁移,砾石边滩只有在洪水期才能淹没,使得多年生草本植被分布。土层进一步加厚,土壤含水量越来越少,才能生长灌木植被。第(2)题,由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河曲处凸岸以沉积为主,白河河道凸岸内侧逐渐向西南方向迁移延伸,使得东北方向滩地形成年代最早,植被由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演替,凸岸外侧(东北方)最
16、早出现灌木植被,然后灌木植被逐渐向西南侧推进,所以东北侧的灌木树龄最长,西南侧树龄较短,形成了凸岸灌木树龄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第(3)题,本题应从影响河湾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说明。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岩性特征、河道特征、地形特征均会影响河湾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从而影响河湾迁移的速率,因此科研团队应选取这些自然因子进行调查研究。由材料可知,凸岸不同树龄灌木的分布隐含了河湾迁移的信息,白河东北方向灌木出现年代最早,随着河湾向西南迁移,出现的灌木时间依次推迟,根据灌木年龄与凸岸顶端的距离可估算迁移速度;还可以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直观估算河湾迁移速率;还可以以某一相对固定的参照物,测量不同时期与河岸的距离进行估算等。答案:(1)演替顺序:从湿生植被到草本植被再到灌木植被。依据:从凸岸内侧(西南侧)向外侧(东北侧)依次呈现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的空间分布差异。(2)分布规律:从凸岸内侧(西南侧)向外侧(东北侧)灌木树龄逐渐增加。原因:凸岸向西南方淤进使原有边滩地势逐渐升高,离凸岸顶端距离增大,为灌木生长创造条件,灌木向前推进生长,前端(西南侧)灌木出现的时间晚于外侧东北侧。(3)自然因子:流速、流量、含沙量;植被;岩性、土质;河流弯曲度;水位与河岸高差等。方法:测算凸岸灌木与凸岸顶端的距离,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