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4.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4935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案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一)(第1课时,共1 课时)学习目标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三)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

2、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例1: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例2、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 2.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短句口诀: “曰”后冒,“哉”

3、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例3:于 是 余 有 叹 焉 古 人 之 观 于 天 地 山川 草 木 虫 鱼 鸟 兽 往 往 有得 以 其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 在 也 夫 夷 以 近 则 游 者 众 险 以 远 则至 者 少 而 世 之 奇 伟 瑰 怪 非 常 之 观 常 在 于 险 远 而 人 之 所 罕 至 焉 故 非 有 志 者 不 能 至也。 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为 之 则

4、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3.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例5: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 例6、 上 常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5、将 十 万 上 曰 于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4.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例7: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说 乎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不 亦 乐 乎

6、 人 不 知 而 不愠 不 亦 君 子 乎例8:呜 呼 其 信 然 邪 其 梦 邪 其 传 之 非 其 真 邪?例9:子 墨 子 曰 万 事 莫 贵 于 义 今 谓 人 曰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何 故 则 冠 履 不 若 手 足 之 贵 也 又 曰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天下 不 若 身 之 贵 也 争 一 言 以 相 杀 是 贵 义 于 其 身 也。5.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

7、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顶真: 例10:具 告 沛 公 沛 公 大 惊 例11: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 璧 奏 秦 王 秦王 大 喜 传 以 示 美 人 及 左 右 左 右 皆 呼 万 岁。排比、对偶: 例12: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例13: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及 也。反复: 例1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6.总分关系断句法。 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例15:孔 子 曰 益 者 三 乐 损 者 三 乐 乐 节 礼 乐 乐 道 人 之 善 乐 多 贤 友 益 矣 乐 骄 乐 乐佚 游 乐 宴 乐 损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