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4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泰安模拟)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选D。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故选D;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人工取火的发明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饲养水平的提高无
2、关,排除C。2.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千米,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解析】选A。相比较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原生文明,中华文明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表明在中华文明范围内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如黄河中上游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赵宝沟文化,说明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未涉及治国理念,排除B;先
3、秦之前未形成“集权意识”,排除C;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农耕经济均高度繁荣,排除D。3.(2020北京模拟)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 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解析】选D。根据材料“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良渚文化已经有了阶级的区分和社会的不平等现
4、象,故答案为D。4.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纪年,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据此可知,黄帝时代()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B.早期文明国家形成C.聚族而居格局打破D.华夏文明得以奠基【解析】选D。据材料“黄帝时代,先民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发明了文字,制定出历法和甲子纪年,并开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可知,黄帝时期已经出现了早期文明形态,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故选D;黄帝时代属于部落时代,农耕文明不发达,排除A;早期文明国家形成于夏商周时期,排除B;黄帝时代还属于聚族而居,排除C。5.礼记礼运记载,禹选择颇有威望的偃姓部落首领皋陶为继承人,可皋陶已至耄
5、耋之年,等不到实行禅让便先禹而死。禹又举荐没有多少影响的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各个部落并不拥护他,而拥戴启。这表明()A.禹仍严格坚持禅让制度B.启通过禅让取得政权C.禹为启掌权铺平了道路D.禹反对启继承其王位【解析】选C。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禹把政治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启是早有预谋的。因此,C正确。6.(2021潍坊模拟)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书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商
6、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解析】选D。材料信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说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告别传说时代,成为信史,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说明故事传说是否有史料价值,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我国何时有文字记载,故B错误;夏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故C错误。7.西周文献中,常见周王以“我邦”与“我家”并提,要求臣下尽心效力,“保其家邦”,并说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是“勤劳于王家”。这体现了西周()A.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B.继续沿用世卿世禄制度C.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D.中央集
7、权制度已经建立【解析】选C。西周统治者认为国是家的扩大与延伸,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将“我邦”与“我家”并提,所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故选C;宗法理念是用血缘关系来维系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而材料论述的是家与国的关系,排除A;世卿世禄制是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而“我邦”“我家”反映的是家与国之间的关系,排除B;西周对地方的管理较为松散,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D。8.殷墟中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为商王祭祀的官吏向上帝和祖先进行占卜而在龟甲和兽骨上留下的卜辞。商王根据卜兆行事,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帝之子”商王做出决定。由此可见,商代占卜()A.强化了专制集权体制B.强化了王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8、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解析】选B。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商王根据卜兆来做事情,并且“卜兆的吉凶、可否”都是由自认为“帝之子”的商王来判断,这充分体现出商朝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从而可以看出,通过占卜,商王加强了其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故选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时期建立的,而不是商朝时期,排除A;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商王的权力问题,而不是贵族特权的继承问题,排除C;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商王与占卜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中华民族文化,排除D。9.(2021潍坊模拟)周初统治者以“亲亲”“尊尊”为核心,按照德治的要求,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形成调整家族、国家、社会生
9、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这主要反映了西周的治国方针是()A.敬天保民B.以礼治国C.明德慎罚D.家国一体【解析】选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周初统治者“按照德治的要求,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使之成为“调整家族、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故选B;“敬天保民”的意思是“上天”让有“德”(以老百姓为中心)的人来治理人间社会,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该层意思,排除A;“明德慎罚”的意思是多施恩德于天下,慎重使用刑罚,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该层意思,排除C;“家国一体”是一种理念,即“家”和“国”是一致的,题干涉及了“治国”,但没有涉及“治家”,排除D。10.(202
10、0滨州模拟)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政治纷争B.强化了封国国君的权力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D.促进了官僚体制的形成【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周天子将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的做法,有利于传播周的文化,从而加速对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推动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故选C;A指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分封制,且嫡长子继承制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贵族内部的纷争,不能绝对避免,排除;材料并未说明封国国君享有什么特别的政治权力,无法得出B结论,排除;官僚体制的形
11、成和郡县制有关,而非分封制,排除D。【拔高训练】“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并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分封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王权,一方面又制约王权,A只是看到了其制约作用,不够全面,故A错误;B是对贵族政治的影响,与材料中王权不符,故B错误;家国一体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的产物,材料未涉及,故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12、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双重影响,故D正确。11.在中国古代,“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莫过于违逆父母和不孝了。中国人这种敬老思想延伸到了对祖先的崇敬,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愧对祖先,使家族蒙羞。在他们看来,这比任何惩罚都要严重”。这种现象源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敬老思想极其重要,并且延伸到“对祖先的崇敬”,反映血缘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强,故选C;儒家思想核心为“仁”,重视社会秩序,对鬼神“敬而远之”,排除A;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排除B;礼乐制度是西周社会生活政治化的表现,排除D。12.某历史学家指出,周人原只是六七万人口的西鄙小族
13、,去古未远,当时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有三类:“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这些问题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B.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C.强化周王与诸侯的关系D.家国同构的局面已经确立【解析】选A。由材料“君主与自由民(主要是与贵族)共商的问题皆涉及国政根本”,可见材料体现了民主协商,说明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周天子的权威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排除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2020北京模拟)2019年是甲
14、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0月22日起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甲骨文的发现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12分)材料一材料二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摘编自徐子黎王国维甲骨文研究得失论(1)分别指出材料
15、一中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方法。简要分析他所依据的两类史料的价值。(10分)【解析】第(1)题史料类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属于文献史料,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史料)。第(2)题第一问史学研究方法,依据材料二“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得出:二重证据法。第二问价值,依据材料二“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
16、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和所学知识从考古史料的真实性更高、史学价值更大,可以探索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可以解释说明、佐证文献史料,如甲骨文证明了史记是信史,同时也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些错误;文献史料因受到时代、作者主观意图、资料来源等的影响,所记述的历史并非完全真实,需加以甄别等角度分析。答案:(1)史记属于文献史料,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史料)。(2分)(2)史学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2分)价值:考古史料通过对古代遗迹、遗物的发掘,可以探索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方面的情况,是实物史料的一种,可以解释说明文献史料,对其进行补充。考古史料可以作为
17、文献史料的佐证,证明文献史料的真伪。如甲骨文证明了史记是信史,同时也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些错误。考古史料的真实性更高,史学价值更大。文献史料因受到时代、作者主观意图、资料来源等的影响,所记述的历史并非完全真实,需加以甄别。(8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从材料中提取相
18、关信息,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注意所拟题目要紧紧围绕材料,例如“西周的制度创新促使西周崛起”“西周的宗法制强化了王权”“西周的分封制巩固了统治”等。阐述要紧紧围绕所拟题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题目: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分)阐述:分封制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分封制有利于周朝政治疆域的扩展和周文化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8分)总之,分封制使西周的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严密,巩固了统治,扩大了影响,是一种制度创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