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上一层基础巩固 1.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B.环境承载力就是人口的合理容量C.指环境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D.是衡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指标解析:环境承载力不同于环境人口容量,也不同于人口合理容量,它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答案:C2.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发达国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解析: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
2、数。答案:B3.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解析: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不同,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因而影响着资源的供应能力。一般情况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和范围越广,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答案:D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资源总数不断扩大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不确定A.B.C.D.解析: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
3、是因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不确定而引起的。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资源总数是在不断减少的。答案:D5.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是因为()A.科技发展速度缓慢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的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科技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答案:B6.关于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乐观者认为()A.现
4、今世界人口已超过了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B.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可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D.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长解析:对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答案:B7.分析表中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表1-13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万平方千米)37.879.6156.6768人口(万)12 50014 0002361 766人口密度(人/km2)3311.52.3(1)计算巴基斯坦人口密度(四舍五入取整数),填入表113中空格。(2)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5、是()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3)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_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所谓最佳,一是_,二是_。解析:第(1)题,人口密度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从表格中资料可知:巴基斯坦的人口为1.4亿,面积为79.6万km2,计算可得。第(2)题,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越少,经济未必越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因此,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能说明和决定这个地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口的数量
6、、密度和经济条件结合起来,才能说明问题。第(3)题,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结合利用的程度。两种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就会使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还会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答案:(1)176(2)D(3)人口和自然两种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综合应用 8.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的是()A.改进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B.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
7、筷子、一次性饭盒等解析:改进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使得资源总量相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增大。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围湖造田、开垦荒地、增加一次性消费,都属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减小环境人口容量。答案:A9.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一些矛盾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的趋势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达极值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有些地区已出现地下水枯竭的迹象A.B.C.D.解析:虽然我国人口尚未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值,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尤其突出的是人口与耕地、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答案:B10.图1-25为
8、“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供求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25(1)世界耕地总面积从20世纪开始随着人口增长而呈_趋势,与此同时,由于许多地区严重的_和土地_,使耕地退化。(2)图右下方曲线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的交点,表示在不同情况下耕地开垦完毕的时间,请预测:现有生产力水平:_年;现有生产力水平翻一番:_年;现有生产力水平翻两番:_年。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曲线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口快速增长,与之相反的是可耕地总面积的下降,二者形成尖锐的矛盾。耕地日益退化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通过观察耕地需求曲线与可耕地曲线之间的交叉点,可以分别预测出按照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世界可
9、耕地开垦完毕的时间。答案:(1)下降水土流失荒漠化(2)20002030206011.图1-26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人口、粮食总产量、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26(1)新中国成立以来该省粮食从1949年的6392万吨增加到1995年的2 65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_。(2)1954年和1991年因遭受特大水灾,粮食_。可见我国东部地区农业深受_的影响,而这又是由_造成的。(3)近20年来该省耕地总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_,人均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有_。解析:本题曲线图用两条纵轴表示了四个地理要素(人口、粮食总产量、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的数字信息,图像较为
10、复杂,因此,正确判读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可依据公式639.2(1x)46=2 650,求得年均增长率x为3.14%。第(2)题,研究46年来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的总趋势下的小波折,即图上判读1954年和1991年的粮食减产问题。根据题干提示,这是水灾造成的,由此深入分析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特征、成因而获解。第(3)题,分析近20年来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的原因,主导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前者由于经济发展造成耕地大量被占用,后者由于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答案:(1)3.14%(2)严重减产(或产量锐减)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或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异常)(
11、3)占用耕地人口增长12.结合表1-14和表1-15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未来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表1-14)表1-14耕地森林面积淡水(平均)0.1公顷0.1公顷2 000 m3材料二: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1-15)表1-15人口面积耕地森林面积年径流总量(有效)6 200万22万km28万km27.5km25 105亿m3材料三: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 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面积而减少8 000 km2,新造林面积1万km2。(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森林面积_,淡水_。(2
12、)未来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但是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解析:人均资源占有量可通过计算得出。预计未来人口容量的限制因素,要用发展的眼光,从材料中看出,人口在增加,耕地资源在减少,但森林、湖泊面积在增加,这很容易联想到水资源数量也可能增加。所以,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因素是耕地,最小因素是淡水。答案:(1)0.001 3 km2/人0.001 2 km2/人8 234 m3/人(2)耕地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3)淡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