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蠡县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 )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 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2“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3国学大师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解释西周宗法制
2、。这里的“天”是指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4全球通史记载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它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据此判断这里指的是A世官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5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一般称为“宪官”或“法吏”,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汉朝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中央官员B元朝的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C监察官员权力受到一定制约D监察机构的设立有利于规范执政6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
3、方行政制度,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KS5UKS5UA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B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C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D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7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演变,下列表格列举了部分朝代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朝代地方行政管理机构选项秦朝郡、县AKS5UKS5U.KS5U东汉州、郡、县B唐朝路、州、县C元朝省、路、府、州、县D8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
4、制皇权发展到顶峰B商鞅变法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C唐朝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D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KS5UKS5U9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监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A廷尉 B御史大夫 C太仆 D郡守10“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中央
5、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11“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唯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B侵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C军机大臣实权在握 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12称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A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最早提出建立近代海军C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D主持了虎门销烟1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
6、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14.太平天国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圣库。据此分析它对商业的态度是A重农抑商 B.平买平卖 C.反对投机倒把 D.取消商品贸易1519世纪七十年代,同治皇帝就一事件御批道;“宗棠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有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此“御批”有助于()A应对边疆危机维护主权 B平息开放与保守之争议C解决洋务企业资金困难 D
7、倾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7研究者发现:武昌起义虽由革命党人发动,而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无不加入革命动作。没有一省的立宪党人与革命党作敌对行动的。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武装起义主张得到认同 B清朝统治腐朽失去人心C同盟会凝聚了革命力量 D立宪党人夺取革命果实18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
8、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己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19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破坏了敌人进攻重庆、昆明、西安的计划”。这一阐述( )A凸显了百团大战在八路军抗战全局中的意义B说明了百团大战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征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20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
9、民必胜! ”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 B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是否是正义与非正义战争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21美国时代1938年l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2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
10、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A民族立场 B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C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D战争的性质23回顾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对该材料的准确理解是A抗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抗日战争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D抗日战争促成了国共合作KS5UKS5U2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11、)。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25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KS5UKS5UKS5U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二、材料解析:26(15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
12、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 皇明祖训(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9分)(2)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6分)27(17分)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船利炮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
13、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材料一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二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材料三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 时而出。扬葩吐艳,各
14、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回答:此材料规定的内容的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3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5分)(3)材料三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3分)五四运动有何伟大意义?(3分)28.(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
15、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
16、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剑桥中华民国史请回答: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各起怎样的作用?(6分) (2)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4分)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参考答案BDCBA/BCADC/ADCDA/ABCBD/AACBB31.(1)汉:认为丞相很重要,能辅助皇帝治理天下;唐:认为国家政事要百司商量、宰相 筹划,不能一人独断;明:认为丞
17、相专权乱政,故废丞相。(9分) (2)明朝废丞相,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专制皇权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是一人独裁,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6分)32.(1)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3分)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3分)(2)“罢学风潮”:五四运动;(3分) “近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分)(3)爱国主义精神。(2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分)。33.(1)目的:第一次
18、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2分)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2分)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3分) 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3分)(2)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2分)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2分)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