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圈题(生物)新课标II卷题组12神经调节 (一)、考法解法命题特点分析本考点是轮考内容,考查形式即有单选题也有非选择题,难度系数在0.3-0.4左右,考查难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解题方法荟萃简答试题的过程是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基本上属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所以它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从思维学上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包括概括、联想、回忆、判断和作答五个环节。1、 概括就是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2、 联想就是从问题的焦点出发,找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而确定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3、 回忆就是要找出结合点知识的具体内容。4、 判断就是根据有关理论知识对试题中的问题进行判别论断。5、
2、 作答就是使用规范的、科学、简洁的生物学术语及语言叙述问题的答案。(二)、真题剖析【题干】(2014海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答案】C【解析】(命题意图)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来源:学&科&网(解题点拨)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选项正确;B、体温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如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管收缩,同
3、时甲状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故B选项正确;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故C选项错误;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故D选项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题干】(2013上海)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B图乙表示强化过程C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D若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
4、刺激【答案】A【解析】(命题意图) 反射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非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下来就具有的,即遗传下来的对外部生活条件特有的稳定的反应方式,在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反应方式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也就是本能,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等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解题点拨) A、从图甲可见,声音并不能引起小鼠发生恐惧反射,属于无关刺激,A错误;B、结合图乙分析,经过多次将电击和声音信号结合在一起刺激小鼠,使无关刺激(声音)转化为了条件刺激,才出现了图丙的恐惧反射。这种非条件刺激(电击)与无关刺激(声音)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B正确;C、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
5、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C正确;D、对图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小鼠会出现恐惧,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D正确。(点评)本题结合恐惧反射建立过程图,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反射的种类,并能进行区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恐惧反射建立过程图,明确声音属于无关刺激,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两者的结合称为强化,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题干】(2011安徽)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 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 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
6、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 ,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分解,抑制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减少 通透性 负反馈(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肝糖原 胰岛素【解析】(命题意图) (1)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
7、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减少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升高,另外也会使尿量增加。(2)负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负反馈调节。(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与受体结合,引起兴奋的传递;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解题点拨) (1)饮水后,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8、水的通透性,从而使水重吸收减少;图中a所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2)剧烈运动状态下,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水盐平衡调节、突触的结构等知识点,知识点考查相对容易,要结合模式图熟记相关的生理过程(三)、高考圈题【题干】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 Ba、b和cCb、c、d和e处 Da、b、c、d和e处【圈题理由】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的
9、传导和突触的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答案】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双向传导,箭头处受刺激产生兴奋双向传导,b处可以测到动作电位,但由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故兴奋无法传到a;而兴奋可以传到c,再通过c处所在神经纤维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d、e,故b、c、d、e能够测到兴奋,C正确。【题干】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
10、XKA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刺激b处,在d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刺激d处,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圈题理由】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可知,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途径是edcba;为突触前膜,此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A错误;刺激传出神经可引起肌肉的收缩,但由于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d处不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以有利于下一次兴奋的形成,
11、C正确;刺激d处,神经纤维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错误。【题干】某人不慎脚掌被一枚铁钉扎入,他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疼死我了”。图1为该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请据图作答。(1)此人大叫一声“哎呀,疼死我了”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区。(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填字母)处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3)由于伤口过深,医生担心此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预防,其中的抗毒素从免疫学的角度讲属于
12、_(选填“抗原”或“抗体”)。(4)此人感觉痛之前先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中有调节抬脚活动的低级中枢。在手臂上注射疫苗时,此人的手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反射可以受_的调控。(5)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电信号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_处。【圈题理由】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答案】(1)S区(2)由正变负
13、不能 B、C(3)抗体(4)脊髓 大脑皮层(5)突触前膜【解析】(1)说话相关中枢在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2)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该处膜外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膜外电位由正变负,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刺激图1中M点,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C突触传递到A处,因为兴奋在突触间传递只能有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为单向传递。(3)破伤风抗毒素能够与破伤风杆菌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为抗体。(4)控制四肢和排便排尿等低级反射中枢在脊髓,故感觉痛之前先有了抬脚反应。脊髓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故可以大脑皮层有意识控制四肢活动。(5)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毒素发挥
14、作用的部位是突触前膜。(四)、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B【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然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A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故B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故C错误;静息电
15、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故D错误。2、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下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状态是由Na内流造成,且不需要消耗ATPB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答案】A【解析】轴突膜状态时,是由Na内流造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所以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处于恢复静息电位的过
16、程,是K通道大量开放,B错误。有机磷农药,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不能分解乙酰胆碱,但是不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C错误。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不能形成动作电位,D错误。3、有关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高尔基体合成的蛋白质分子B通过胞吐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C其受体是位于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D分解它的酶是位于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答案】C【解析】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不一定是蛋白质,可以是乙酰胆碱或者单胺类的,A错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把神经递质释放到突出间隙,B错误。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正确。分解神经递质的酶位于突出间隙,D错误。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
17、位变化过程。据右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来源:学科网ZXXKD牵拉骨骼肌可在c处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b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相连的骨骼肌可以作为感受器,故A正确。d应属于传出神经元,故B正确。从a到d还没有涉及到效应器,不属于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故C错误。c是突触间隙,受到刺激后突触前膜会释放神经递质,故D正确。5、若支配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受破坏,则用橡皮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A有感觉,小腿能抬起B有感觉,小腿不能抬起C无感觉,小腿能抬起D无感觉,小腿不能抬起【答案】D【解析】一个反射需要完整的
18、反射弧的参与,传入神经受破坏,兴奋无法到分析综合的神经中枢,所以没有感觉,故A、B错误。因传入神经受到破坏,兴奋无法到达效应器,所以小腿无相应的反应,故D正确,C错误。智能拓展6、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答案】D【解析】在反射弧中兴奋可以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可以是树突膜或胞体膜,即可以由轴突到树突再到细胞体,也可以到细胞体在到树突,故A、B正确。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以由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故C正确。但不会有细胞体到树突再到轴突,故D错误。7、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
19、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B【解析】突触小体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故B正确。不能将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故A错误。化学信号到化学信号在神经元间也不存在,故C错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是突触间隙到突触后膜的转换,故D错误。8、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点时,K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有关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侧到侧来源:学_
20、科_网D“b点时,细胞膜侧电位比侧高【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处有糖被是细胞膜外侧,a点为静息电位,此时,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该状态的维持需要K离子不断从侧向侧移动,A正确。钾离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通道蛋白应该贯通膜内外,可能与蛋白质有关,B正确。ac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C正确。b点时的电位差为0,膜两侧的电位相等,D错误。9、(10分)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 ,该物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需要依赖的理论支持
21、是_。(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3)请在右图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与_离子的_(填“外流”/“内流”)相关(4)据图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 (填“增加”“不变”“减少”)。(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答案】(1
22、)神经递质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表达(转录和翻译)(3)见右图 Na(或“钠”) 内流 (4)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减少 (5)(新)突触 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1)兴奋经突触传递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以胞吐的方式向突触间隙释放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根据题意,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关;根据图形可知,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BDNF基因的表达,向突触间隙释放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递质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AMPA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神经纤维兴奋时,钠离子内流,电位变化为由外正内
23、负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4)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0、据报道,一些违法养鸡场为了缩短养殖周期,给鸡大量喂食地塞米松,这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引起动物体重增加、肥胖等症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物质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4、。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器官乙的名称是 ,激素b的名称是 ,c物质对甲、乙分泌相关激素有 作用。(2)若地塞米松随食物链进入人体能抑制吞噬细胞的溶菌酶释放,从而直接降低人体的第_道防线的保护作用。(3)精神紧张使兴奋传至甲,引起a物质的分泌增加。在该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_(填“单向”或“双向”)的,并在突触结构的 处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甲细胞产生的a物质作用于乙细胞膜上的 ,从而促进b的分泌,这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 功能。若与此相似的功能发生在生态系统中,则该项功能有利于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垂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反馈调节(2
25、)二 (3)单向 突触前膜 (特异性)受体 信息交流(答“信息传递”也可得分) 调节种间关系【解析】(1)根据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且图中a物质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推知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激素b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丙为肾上腺,而c物质是肾上腺皮质激素,c物质对甲、乙分泌相关激素有负反馈调节作用。(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3)在反射过程中,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兴奋传至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甲细胞产生的a物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乙(垂体)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促进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种群的繁衍、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