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17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第十四单元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A欧洲列强间的基本矛盾:A法德矛盾:普法战争带来的耻辱,使法国一心想要报仇雪恨;而德国,想方设法压制法国。b.俄奥矛盾:集中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c.英德矛盾:德国要求在殖民地问题上获得更大的权益,向英国发起挑战。B三国同盟:德、意、奥,1882年最终形成。C三国协约:英、法、俄,1907年最终形成。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2)进程1914年:战争爆发,战争的重心在西线,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有得逞,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但德军迫使俄国投

2、降的目的没有达到。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发动了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战争向不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1918年:苏俄退出了战争,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战争最终结束。(3)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4)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5)影响: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革命与独立浪潮。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背景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1921年,美、英、法

3、、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_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影响(2)国际联盟的建立提出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通过盟约: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正式成立: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国联会址设在日内瓦。(3)火山上的短暂稳定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A法国积极寻求安全保障,德国力争同法国实现和解,英国主张促成法、德和解。B洛迦诺公约: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助于稳定欧洲的局势。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军备竞赛与裁军问题A军备竞赛:洛迦诺会议以后,帝国主义

4、国家争夺市场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日益加剧,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B裁军问题A国联裁军:1925年,行政院成立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最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b多边裁军:1927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在日内瓦召开,出席会议的只有英、美、日三国,一项协议也没有达成。c裁军的实质:帝国主义只是利用人民要求和平的善良愿望,打出裁军的旗号,制造和缓的假象,实际上却是在欺骗世界舆论和人民,肆无忌惮地进行着扩军备战的活动。非战公约: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

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对外侵略扩张。(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未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4)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过程(1)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法国,法国成立维希政权。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

6、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2)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3)转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4)胜利: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加速战争的胜利进程。攻克柏林: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1945年8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3意义(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

7、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4反思(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人类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图解历史】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信息提取: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及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其形成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

8、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质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思维导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易错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参战的原因(1)美国与西欧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不愿看到德国取得霸权。(2)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由于英国实行战时海上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中断,而与协约国的贸易额却迅速上升。(3)俄国国内爆发二月革命,美国担心俄国退出战争可能会使协约国战败,美国提供给协约国的大量贷款将付诸东流。(4)如果协约国获胜,美国不仅可以分享胜利果实,而且还能够凭借其经济实力于战后控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知识拓展】国际联盟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的原因(1)国联盟约规定的

9、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战争的可能性。(2)国联的许多裁军计划也成了空谈。(3)在英法控制下,国联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深化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隐患(1)它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这个体系的建立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和平”体系下,掩盖着许多矛盾、隐患,为后来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知识拓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没能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1)日本方面,一战中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在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中得以承认。(2)英法方面,与日本缔结秘密协定,支持日本。(3)美国方面,虽不

10、愿日本独占中国,但是没有坚定支持中国。(4)中国方面,由于国力较弱,代表发言未被重视,这体现了“弱国无外交”。【教材补遗】1法西斯专政的含义: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开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的资产阶级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德先后于1922年、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也于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2.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为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德、意、日法西斯采取的一种妥协退让、纵容侵略的政策,但没有达到息事宁人、避战求和的目的。【微点归纳】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特点(1)是特殊的政治、

11、经济和军事联盟。(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3)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占主流。【知识拓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当时世界上还有中国等一些国家在进行民族解放战争,所以战争又具有反法西斯性质。(2)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总体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重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爆发的背景和影响史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美、法力量变化比较表类别英德美法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4.68.11.91860年工业

12、产量所占位次1342189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2314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14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史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依偎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1911年4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史料三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英、法、德、美在工业增长、工业产量及所占殖民地面积

13、等方面存在差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史料二充分暴露了德意志的侵略野心:夺取英国的殖民地,成为世界帝国。(3)史料三体现了一战的规模大,影响巨大,也体现了一战是两大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问题思考】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英、法、德、美参战的主要目的。试答:【提示】德国: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实现世界霸权。法国:收复普法战争中被割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夺取德国的萨尔工业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美国: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世界霸权。【史论归纳】一战前欧

14、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加上德国积极争夺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矛盾更加激烈。(2)英德矛盾: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和欧洲大陆上德国过分强大,加上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使英德矛盾逐步激化。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3)俄奥矛盾: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

15、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重点二凡尔赛体系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史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借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

16、年12月)【史料解读】解读史料中凯恩斯的主张及认识,主张有限度制定德国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这不同于凡尔赛和约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的主张;认为主要应从德国战争责任的认定;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等角度来维持欧洲平衡和吸取历史教训。【问题思考】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和约背后潜藏的危险。试答:【提示】凡尔赛和约的强加性和苛刻性,使德国上下对和约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特别是德国军方的不服情绪。和约对德国的残酷经济掠夺,不仅损害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使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必然会引起德

17、国整个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抵触。后来法西斯势力轻而易举地利用了人民的这种情绪。德国是一个有着很强经济潜力和军事能量的国家,它不可能长期忍受和约的压制和束缚,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它必然会谋求摆脱和约对它的种种束缚。【史论归纳】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1)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战胜国之间不能也不可能消除矛盾。主要矛盾有:英美矛盾:主要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是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英法矛盾:主要是在对德问题上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美日矛盾:主要是争夺亚太地区的利益。(2)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凡尔赛体系的主要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

18、的矛盾激化。德国虽然被迫在和约上签字,但是从未承认自己的失败。随着国力的恢复和增长,德国必然会从要求修改条约到不履行条约,直至撕毁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3)欧洲新兴的民族国家出现的新的民族矛盾虽然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的,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的。这就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起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4)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的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掀起了日益高涨

19、的民族解放运动,例如土耳其的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俄的矛盾凡尔赛体系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俄的对立,因此当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希望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最终导致战争由局部走向世界。重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1939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史料二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

20、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在张伯伦自己的脚上。毛泽东【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在德国的侵略面前,英国政府为避免卷入战争,推行绥靖政策。(2)史料二说明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主要目的(纵容德国向东侵略并进攻苏联,以保证英国的安全)以及目的的落空。【问题思考】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面对法西斯国家疯狂侵略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试答:【提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史论归纳】绥靖政策实行的原因及实质(1)原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

21、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英法等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2)实质:损人利己、祸水东引。史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

22、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史料解读】史料解读应注意诏书的用词及掩盖的本质。主要说明了日本法西斯宣告战败投降是事实,但日本停战诏书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等。【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试答:【提示】原因:战争的正义性;团结就是力量;战略指导正确;战争动员有力。启示:战争

23、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人民带来灾难,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决不能让大战的悲剧重演。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斗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前进的最伟大动力。【史论归纳】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同盟国的合作及认识(1)合作军事方面:在北非战场、西西里岛登陆战中,英美两国军队密切合作,获得重大胜利;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盟军攻入德国境内,苏军攻克柏林,美、苏、英等盟军相互协作,迫使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在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美、英相互协作,苏联也参加了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

24、降。政治方面:盟国相继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如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协调各国对德、日法西斯的一致斗争,同时提出要根除法西斯主义,实现战后的和平、民主等一系列原则。(2)认识:分散的反法西斯力量容易被法西斯势力各个击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的保证。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84月浙江选考T21)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命题点:绥靖

25、政策的表现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B慕尼黑协定签订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解析:选B。材料“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反映出英法奉行绥靖政策,不断满足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故B项正确;A项是德国法西斯的发展,与英法的绥靖政策无关,排除A项;C项是德国法西斯的扩张,不是绥靖政策,故C项错误;美国出台中立法案是不想卷入世界大战,故D项错误。2(2019高考全国卷T45)命题点:第二战场的开辟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

26、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

27、丘吉尔提出“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可知,英国认为其与德国在军事上存在差距,准备不足;由材料中“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可得出维护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行为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速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2019高考全国卷T46)命题点:阿拉曼战役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

28、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

29、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将阿拉曼战役置于特定时代背景之下进行综合考量。第(1)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英国与德意军队的战况等方面分析其历史背景。第(2)问,可从阿拉曼的地理位置、英国的战略意图等角度分析。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4(2019高考全国卷T46)命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

30、国战区的成立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3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2)问,根据“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盟国合作、增强抗战信心、打击日本法西斯等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

32、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5(2017高考全国卷T45)命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

33、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解析 (1)按日本侵略进程和侵略口号的演变作答:侵略中国东北,宣扬“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提出“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侵略东南亚,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2)根据材料中的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侵略口号美化侵略、掩盖侵略本质、欺骗本国人民和被侵略国家人民等方面作答。答案 (1)“满蒙是日本

34、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6(2016高考全国卷T47)命题点: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

35、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解析:第(1)问,联系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从一战结束后各国倡导建立战后秩序的计划及目的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中“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等信息,从美国计划的本质、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

36、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练模拟能力提升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所谓和平主义,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其实是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

37、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既有真理又有误解。和平主义还另有其他根源,这在法国最为明显。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如果发生战争,法国人希望主要是在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内进行战斗。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西方国家“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思潮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西方国家许多人认为,

38、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激怒,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影响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入手。积极:考虑和平主义对国际局势、国际关系的影响;消极:据材料“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是过于苛刻了”“这就是当时人所持的一整套和平与容忍的思想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是要节省人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答案:(1)因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德

39、国制裁过于苛刻,放纵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践踏;认为忍让就可以避免战争;认为不可能再发生残酷性战争,采取防御性措施足以应对战争。(2)积极影响: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洲盛行,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嚣张气焰;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使欧洲遭受法西斯德国的沉重打击。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于1945年11月20日开庭,至1946年9月30日闭庭。在法庭上受审的有纳粹党的领导人和“第三帝国”的领导人。法庭一共进行了403次公审,审判记录和作为证据的文件被印成四十二大本,使全世界都看

40、到纳粹政权历史上空前的阴谋、侵略和暴行的真实情况。最后,12人被判处绞刑。接着,美国在纽伦堡举行了12次审判,对象为医生、工业家、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人员、外交部人员、军事首领以及党卫军高级干部等,法占区和英占区也审讯了实业家和高级军官。三个西方占领区的各种审讯中,共判处了5 025人,其中806名被判处死刑。在苏占区,被判刑者估计为45 000人,被判死刑者不详。调查显示,约80%的德国人认为审判是公正的,被告的罪行是无可争辩的,只有4%的人对审判持否定的态度。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对德审判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对德审判的意义。解析:(1)据材料“

41、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于1945年11月20日开庭,至1946年9月30日闭庭”“法庭一共进行了403次公审接着,美国在纽伦堡举行了12次审判三个西方占领区的各种审讯中在苏占区”“三个西方占领区的各种审讯中,共判处了5 025人,其中806名被判处死刑。在苏占区,被判刑者估计为45 000人,被判死刑者不详”分析回答。(2)依据材料“审判记录和作为证据的文件被印成四十二大本,使全世界都看到纳粹政权历史上空前的阴谋、侵略和暴行的真实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各反法西斯国家联合审判;审判范围非常广;对法西斯战犯惩罚重。(2)意义:揭示了德国法西斯的罪行,清除了德国

42、法西斯势力;教育了德国人民,推动了战后德国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造;有利于法德和解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建议用时:45分钟)1(2020江南十校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初到一战结束为止,共建立了500多个国际组织,但这些组织并不具有政治上的约束力。一战的恶果让大家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8年要求建立某种国际组织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随后表示赞同并倡议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国联正式成立,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作为国联的发起国,美国却拒绝加入国联,对国联

43、采取孤立态度,认为美国如果加入了国联,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随着国联影响力不断扩大,美国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中开始处于被动地位。一些美国人和非官方组织不断主动参与到国联的各种委员会之中。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运动兴起,一些人士不断游说政府加强与国联的合作,美国政府开始逐渐承认国联的地位并派出官方代表参与国联事务。据吴于廑、齐世荣等世界史近代史编等(1)根据材料,说明国联成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概述美国对国联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解析:(1)据材料“19世纪初到一战结束为止,共建立了500多个国际组织,但这些组织并不具有政治上的约束力”“一战的恶果让大家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英国首相

44、劳合乔治在1918年要求建立某种国际组织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随后表示赞同并倡议必须成立国际联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据材料“随着国联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美国人和非官方组织不断主动参与到国联的各种委员会之中”“一些人士不断游说政府加强与国联的合作”“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美国政府开始逐渐承认国联的地位并派出官方代表参与国联事务”分析回答。答案:(1)背景:国际组织建立的经验与局限性;一战的教训;大国的倡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2)原因:国联影响力的增强;民间力量的推动;和平主义运动的兴起。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无止境的军备竞赛使饱尝世界大战苦难的

45、各国人民深感不安,强烈要求裁减军备。各国政府力图通过会议和协定,裁他国军备之长,补本国军备之短。1925年年底,国联理事会决定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负责草拟裁军公约草案。英、美两国念念不忘裁减法国的陆军;法国主张限制各国建造大型舰只;德国则要求战胜国裁军,继而以“军备平等”为口号要求重整军备。1930年年底,裁军筹备委员会向国联理事会提交了关于限制军备的公约草案,并附有筹委会成员国的49项保留条件。1932年年初,世界裁军会议召开,会议给予德国以重新武装的权利,但未能在限制军备公约草案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1934年,由于日本和德国相继退出,世界裁军会议陷入瘫痪和瓦解的境地。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

46、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出现国际裁军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裁军陷入困境的原因。解析:(1)由材料“一战后,无止境的军备竞赛使饱尝世界大战苦难的各国人民深感不安,强烈要求裁减军备”“各国政府力图通过会议和协定,裁他国军备之长,补本国军备之短”“1925年年底,国联理事会决定成立裁军筹备委员会,负责草拟裁军公约草案”并结合所学一战的影响分析回答。(2)由材料“英、美两国念念不忘裁减法国的陆军;法国主张限制各国建造大型舰只;德国则要求战胜国裁军,继而以军备平等为口号要求重整军备”“1934年,由于日本和德国相继退出,世界裁军会议陷入瘫痪和瓦解的境地”“193

47、0年年底,裁军筹备委员会向国联理事会提交了关于限制军备的公约草案,并附有筹委会成员国的49项保留条件。1932年年初,世界裁军会议召开,会议给予德国以重新武装的权利,但未能在限制军备公约草案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分析回答。答案:(1)一战灾难的影响;各国人民反对军备竞赛;各国政府的参与;国联的推动。(2)各国考虑自身利益,矛盾重重;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退出裁军;国联的权威性不足。3(2020湖南永州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

48、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938年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摘编自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材料二第一条签约双方承诺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第二条一旦签约的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势力有敌对冲突,条约的另一方将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中立。苏日声明: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摘编自苏日中立条约及其声明(1941年4月13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慕尼黑协定和苏日中立条约在处

49、理国际关系方面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可知,两者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极端民族利己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协定主要是维护英法等国利益,进行祸水东引;根据苏日中立条约可知,苏联是出于稳定国家政权,避免两线作战,巩固统治的需要。(2)据材料二“一旦签约的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势力有敌对冲突,条约的另一方将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中立”“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

50、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答案:(1)共同之处:体现大国强权政治;极端民族利己主义;军事战略调整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大了中国战场的军事压力;日本与美英矛盾激化,客观上使美英加大了援华力度。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后,虽未发生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风起云涌。朝鲜战争中,喷气式飞机首次得以大规模运用,空中加油技术运用于实际作战之中。越南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开始大量使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装备的可垂直起降的海鹞式飞机创下了不败的战绩;在美军入侵巴拿马的作战中,第一次动用了隐形飞

51、机;在海湾战争中,当今世界各种高新技术都不同程度地登上舞台进行了表演。但是战争的目的更加简约,一般不再谋求全面征服对手;战争规模变小,战争手段的采用受到节制;二战后技术兵器的广泛运用使现代战场的空间增大,战场日益由平面转向立体;战争目的未必要经过若干次战役的胜利才能达成,实现战役目标也不一定需要若干次战斗的积累,首战可能就是决战。摘编自张海麟、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局部战争风起云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和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中东战争基于

52、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两伊战争是由于领土争端、资源矛盾、宗教和民族矛盾;海湾战争是由于地区力量失衡和边界争端。(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答案:(1)冷战背景下美苏争霸(霸权主义肆虐);领土纠纷;民族宗教矛盾;大国势力的参与;历史遗留问题;争夺资源。(2)特点: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有限性(战争目的、规模等受到限制);立体化(空间增大);节奏加快。影响:给某些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破坏了世界和平,影响国际关系;刺激了战争技术水平不断升级;影响世界经济。5(2020福建福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北约的要求

53、下,1981年11月,美、苏就欧洲中程、中短程导弹问题在日内瓦开始谈判。美、苏双方前后多次提出各自不同的方案,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陷入僵局。1983年11月,美国着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等国部署新式导弹,苏联中断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十分严峻。此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苏各自调整在裁军问题上的策略,在经历了先后6轮、共计110次会议的谈判之后,1987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美苏中导条约。该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短程、中程导弹及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双方不得再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 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

54、摘编自徐天新世界通史当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中导谈判的特点及分析谈判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981年11月,美、苏就欧洲中程、中短程导弹问题在日内瓦开始谈判。美、苏双方前后多次提出各自不同的方案,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甚远,谈判陷入僵局”“美国着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等国部署新式导弹,苏联中断谈判,东西方关系一度十分严峻”“在经历了先后6轮、共计110次会议的谈判之后”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美苏各自调整在裁军问题上的策略,在经历了先后6轮、共计110次会议的

55、谈判之后,1987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订美苏中导条约”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根据材料“该条约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短程、中程导弹及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双方不得再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 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可以得出条约签订的影响。答案:(1)特点:漫长性;曲折性;艰巨性。原因:美苏经济状况的变化改变了双方的战略攻守地位;军备竞争给双方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西欧的联合与实力的上升;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个人作用。(任答其中三点即可)(2)减轻了双方军备竞争的压力;促进了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欧洲与世界的和平;加速了冷

56、战局面的结束;但并未动摇两国的核霸权和核垄断地位。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巴以冲突中,青少年自幼就目睹并经历了种种灾难和炮火,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阴影,滋生的仇恨成为“流淌于世代血液中的执念与恩仇”。因而,巴以冲突便形成了这样一种循环:在国际社会各方力量的努力之下,巴以也经历过多次暂时性停战。多次停战后,又总会重新燃起战火。以色列凭借着自己的军事优势,接受停战大多时候并不是出于和解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缓冲。同样,由于巴方内部的不调和,停战常常成为政客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实行的一种手段。力量无法平衡的巴以,致使巴方在谈判中做出最大的领土退让后,依然无法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而以方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

57、置、丰厚的资源,不愿意做出过多的让步和舍弃。摘编自张颖奥斯陆协议签订以来的巴以冲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以关系发展的困局及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巴以关系破局提供合理的建议。解析:(1)第一小问困局,根据示意图中不和平不稳定的因素长期存在得出双方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怪圈;根据材料“以色列凭借着自己的军事优势,接受停战大多时候并不是出于和解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缓冲”得出间歇性停战无法实现和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青少年自幼就目睹并经历了种种灾难和炮火,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阴影”“以色列凭借着自己的军事优势,接受停战大多时候并不是出于和解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缓冲

58、”“而以方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厚的资源,不愿意做出过多的让步和舍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解决巴以问题的手段、领导人智慧、借助促进世界和平的平台以及双方保持克制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作答。答案:(1)困局:双方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怪圈;间歇性停战无法实现和平。原因:激烈的巴以冲突在青少年心中滋生激进仇恨的情感;双方停战的目的不是和解,而是政客的手段;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加剧了和谈的艰难性;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答出三点即可)(2)建议:和谈协商、外交手段等非暴力方式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最佳途径;充分发挥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利用好国际社会提供的各种平台,在曲折中谋求进步;双方必须认可对方的现实存在以及对方执政政府的合法性;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