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10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江苏省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苏轼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风已冷,重阳将近,溪边的野菊绽放耀眼的金花,散发出一阵阵花香。B.虽然山行疲惫,但一杯村酒就能让诗人手舞足蹈,表明他对捕蝗之事充满信心。

2、C.颈联写独自一人夜宿山林,一夜好梦,目的是以“梦魂好”反衬“人间忧患长”。D.尾联用事精切,表达了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思,也是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16.结合全诗,概括“回首人间忧患长”中“忧患”的具体内涵。【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

3、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B.“表明他对捕蝗之事充满信心”错误,苏轼久不登山,这次为了捕蝗来到这山石高峻的浮云岭,深感疲苦不堪;然而他正处在壮年,豪情未减,偶尔喝一杯村酒,仍觉得精力有余。此二句从生理方面的感受作一抑扬。并没有表现他“对捕蝗之事充满信心”。故选B。(2)“回首人间忧患长”中“忧患”的具体内涵即是鉴赏本诗表达的伤感之情。“久废山行疲荦确”,苏轼久不登山,这次为了捕蝗来到这山石高峻的浮云岭,深感疲苦不堪,可见,这次捕蝗公事难为,让

4、作者感到异常疲惫;“独眠”描写他做事孤独,没人替他分忧,蝗灾给人民带来的困苦,他奔走呼号、欲诉无门,因此感到愤懑;“人间忧患”,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处境来看,本诗写于苏轼将离杭州通判任时所作,苏轼任杭州通判的三年中,年年都有水旱灾害,所谓“止水之祷未能逾月,又以旱告矣”熙宁七年,京城以东因干旱闹蝗灾,“余波及于淮浙”苏轼因捕蝗至於潜,作此二诗寄给苏辙。“杀马毁车从此逝”用典,苏轼用冯良之事,也和此时山行疲苦、情绪不好、仕途不顺有关,因此作者表达的“忧患”是仕途不顺,深感天灾不断,时局的动荡,党派的倾轧,仕途的艰险。答案:(1)B(2)为了捕蝗来到这山石高峻的浮云岭,深感疲苦不堪;以及这场特大蝗

5、灾给人民带来的困苦,他奔走呼号、欲诉无门的愤懑;时局的动荡,党派的倾轧,仕途的艰险。赏析:这首诗着重写山行疲苦之感。一二句点明时令、景物。重阳将近,溪边野菊已开出耀眼金花。三四句纪行。苏轼久不登山,这次为了捕蝗来到这山石高峻的浮云岭,深感疲苦不堪;然而他正处在壮年,豪情未减,偶尔喝一杯村酒,仍觉得精力有余。此二句从生理方面的感受作一抑扬。五六句是夜宿山村的感受。片刻的安闲唤起许多回忆:时局的动荡,党派的倾轧,仕途的艰险,蝗灾给人民带来的困苦,他欲诉无门。结尾紧承“人间忧患长”意,他想到此时这种疲于奔走、形同厮役的处境,苏轼用冯良之事,也和此时山行疲苦、情绪不好有关。乌台诗案提到“独眠林下”这四

6、句诗时,苏轼自己解释说:“意谓新法青苗、助役等事,烦杂不可办,亦言己才力不能胜任也。”这正是苏轼的痛苦所在。【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

7、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庭坚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

8、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起句以“黄菊”“晓寒”点明深秋时令,赏菊饮酒乃自然之事,自然过渡到饮酒。B三四句承前句饮酒,写出了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的酒后狂放行为。C下片前三句,更是真实写出词人此刻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其他一无所求。D最后两句以白发人牵挽着黄花特地给时人看,表现词人对时人的冷眼相待。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

9、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C“更是真实写出词人此刻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其他一无所求”错,这是词人的反语,是对世俗的侮慢和挑战。故选C。(2)“人生莫放酒杯干”,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应让杯中常有酒。表达了对朋友把酒尽欢的

10、劝慰之情。“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写词人风前横笛及醉后的狂态,不受世俗约束,狂放不羁,放浪形骸。“舞裙歌板尽清欢”,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表达了恣意饮酒,纵情歌舞的豪放快乐。“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词人并不在乎世人的看法,他就像高洁的黄花一样,洒脱不羁。黄庭坚仕途坎坷,他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懑和不平,以自娱自乐、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不

11、平与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答案:(1)C(2)对朋友把酒尽欢的劝慰之情;恣意饮酒,纵情歌舞的豪放快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不平与抗争。译文: 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赏析: 此词是黄山谷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

12、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上片是劝酒之辞,首句点明时间与节令,为重阳节后。因史应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饱含着无尽沧桑的人生感慨。“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

13、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表现了作者历经坎坷而依然故我的高姿与意志。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

14、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江苏省

15、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登自帝城楼怀少陵先生陆游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既表达对杜甫晚年悲苦命运深切同情,又有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赞美。B. 第四句中“浪翻孤月”描写了江面浪翻涛涌、孤月随波翻动的景象,生动逼真。C.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古世事浮浮沉沉的感慨,暗含人生短暂应随遇而安之意。D. 本诗诗风与杜甫登高相似,语言平易晓畅,

16、章法整饬谨严,风格沉郁悲凉。16. 有人说这首诗尾联伤感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一观点应该怎么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1)为杜甫贫病衰迈流落夔州,一生抱负无法实现而感到凄凉;(2)为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壮志难酬而感到凄凉。【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暗含人生短暂应随遇而安之意”错。“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自古以来“升沉无穷”,而人生无论“愚智”都“有限”,所以应该在有限之年施展自己的雄伟抱负。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此意凄凉”包含两层含义。陆游四十六岁出任夔州通判。

17、在一个“浪翻孤月”的夜晚,陆游登上白帝楼而忆及杜甫,并为他贫病衰迈流落夔州而致慨。杜甫空有“致君尧舜上”的抱负,忍受了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困顿,好容易当上了左拾遗,却因安史之乱而流产;而晚年的杜甫只能在长江上漂泊,理想再也无法实现。此时的陆游夜深人静的时候,看见鸥鹭在水沙边飞起,想起杜甫曾在旅夜书怀里形容自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陆游把此处的鸥鹭想作是杜甫,在与自己共话凄凉。而他自己也同杜甫一样,想用所学为君为民做一番事业,成一世功名,却得不到机会,他悲怀杜甫,也是自伤,为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壮志难酬而感到凄凉。人已去,景犹存,文人的落泊命运,还在一代接一代延续。江

18、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秋日(其二)戚继光清溪谁与濯尘缨?水气常昏海上城。北塞晓烟嘶戍马,西风寒浪吸长鲸。旗翻紫电皇威远,剑跃青虹阃令明。骄子莫询周鼎重,郁葱佳气满神京。【注】长鲸:比喻巨寇。阃令:军令。周鼎:左传有“(楚子)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清溪”“水气”扣秋日,用“濯尘缨”表达作者心志的坚定,奠定诗歌情感基调。B颔联描绘出北地沿海特有情景,“嘶戍马”写出战场特有氛围,“吸长

19、鲸”预示战斗结果。C颈联描写边军整饬的军容:军旗飘若瑞云、剑光如虹,与“皇威”“阃令”的肃严相匹配。D尾联用“神京”郁郁葱葱的美好景象,烘托安定社稷的“骄子”凯旋时的意气风发之姿。16此诗深得盛唐边塞诗的神髓,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风格妙处的能力。根据题

20、干分析,此题需要解析出诗中所体现的“盛唐边塞诗的神髓”,从中心思想、语言风格、意境等多方面分析。【解答】(1)D“烘托安定社稷的骄子凯旋时的意气风发之姿”错误。这里的“骄子”应该指后方“神京”的皇子。(2)结合首联“清溪谁与濯尘缨?水气常昏海上城”分析,可见表达作者心志的坚定,奠定诗歌盛唐边塞诗豪迈乐观的情感基调。结合颔联“北塞晓烟嘶戍马,西风寒浪吸长鲸”分析,可见描绘出边塞北方沿海特有情景,“嘶戍马”写出战场特有的氛围,“吸长鲸”预示战斗必然胜利的结果,体现边塞诗的特色,更有盛唐边塞诗杀敌报国驰骋疆场无往而不胜的自信。结合颈联“旗翻紫电皇威远,剑跃青虹阃令明”分析,可见描写边疆军容的风貌:军

21、队整饬纪律严明,军旗迎风猎猎飘扬、剑光如虹耀眼夺目,与“皇威”“阃令”的庄严肃穆相契合。结合尾联“骄子莫询周鼎重,郁葱佳气满神京”分析,可见句中用“神京”蓊蓊郁郁的勃勃生机象征国家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烘托安定社稷的边疆战士凯旋时的倜傥英姿和无畏无惧不可小觑的风发意气,具有盛唐边塞诗的特色。综上,主旨思想上表达了对保家卫国、战胜外敌的强大信心。意象和意境上:选择气势宏大的意象,营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艺术手法上:用借代、夸张、典故等修辞,烘托出将士们的宏大气魄。无论是边塞特有的典型意象,还是宏达开阔浩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意境,还是大胆的夸张想象、生动形象的象征比喻、言简义丰的典故,昂扬的情感均体现了盛

22、唐边塞诗的特色。答案:(1)D(2)主题上:表达了对保家卫国、战胜外敌的强大信心。意象和意境上:选择气势宏大的意象,营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艺术手法上:用夸张修辞,烘托出将士们的宏大气魄。【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

23、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菩萨蛮春陵迎阳亭(南宋)赵师

24、侠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露中。危阑闲独倚。縠浪连天际。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苏幕遮怀旧(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縠浪:波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1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菩萨蛮上阕写亭中所见之景。西风、黄叶、斜阳、溪山、烟霭,构成一幅凄凉、萧瑟、朦胧的秋日黄昏景象。B.苏幕遮上阕写辽阔多彩的秋景。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淼淼秋水、翠色寒烟,秾丽阔远,顿生衰飒之感。C.菩萨蛮下阕三、

25、四两句,诗人身处春陵,见征雁横空,隐约听残角之声,视听结合,更添中原难复的家国愁绪。D.“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借芳草怀远,兴寄离愁,以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16.“闲独倚”的“闲”与“休独倚”的“休”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

26、字妙处的能力。先要准确地答出两个字在句中含义,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分析传达的感情。【解答】(1)B.“苏幕遮上阕写辽阔多彩的秋景。顿生衰飒之感”错误。上片描写的秋景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2)“闲”字,看似在说词人情态悠闲淡然,然而词人身处南宋,独倚时所听的号角则起于江城,而“江城”结合注释,可知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从诗人特意选择的意象便可看出词人心中蕴含着的无奈与惆怅之情,遥望中原而无法回归,只能独自倚楼眺望,满含着无法恢复中原的无奈与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加上“西风又老潇湘树”一句中的“老”字,这“闲”字也蕴含着时光就此蹉跎闲度的意思,流露出年华易逝的伤感之情。“明

27、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本来登楼远眺可以一解思乡之情,然而词人却担心自己反而因远眺而使得思乡之情更难排遣,故说“休”独倚,加深了情感表达,更增添了词人漂泊在外、羁旅思乡的孤寂愁苦之情。答案:(1)B(2)“闲”:凄清秋景尽收眼底,耳边传来号角之声,北望中原,只能流连于此,看似闲适倚楼,实则无奈惆怅。一个“闲”字,表达了诗人年华易逝的伤感、中原难复的无奈、有志难申的悲愤。“休”:壮阔秋景尽收眼底,家乡犹在遥远的地方,深夜难眠,想要月下登楼排遣愁情,却告诫自己不能倚楼。一个“休”字,表达了浓浓的羁旅愁思、深

28、重的乡思离愁、孤寂的怅惘。范诗译文: 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际。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诗歌赏析: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

29、,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

30、,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与“旅思”意思相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下片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

31、横梗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外达到最高潮,词至此黯然而止。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

32、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

33、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

34、题。春残 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注本篇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暮,陆游时年五十二岁,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实为闲职,此前,南宋向金人求和,签订隆兴和议。打围:打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落晖”、“春残”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增添了时光流逝的伤感。B.领颔联“时平”指社会安定,暗含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C.颈联的田间景象一方面透出恬静安宁的情致,另一方面又暗含作者对和平的欣慰。D.题为“春残”,但并不局限于描写春景,而是把情、景、事,昔

35、和今结合了起来。16.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分析】(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主旨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词的下阕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来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

36、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解答】(1)C.“另一方面又暗含作者对和平的欣慰”说法错误,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颈联富开写景,紧初“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暮春时节,正是苜蓿长得最盛的时候,故有“苗侵官道合”的景象。芜菁一称蔓菁,开黄花,实能食。司空图独望诗有“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之句,该诗“芜菁花入麦畦稀”化用司空诗意。两句所描绘的这幅暮春图景,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故选C。(2)首联“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写出暮春时节,草木青葱的美好景致。依依,是留恋不舍的样子,既有对

37、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颔联“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根据“无功”“有梦”“征人”,从这些关键词上可看出诗人欲报国却无门的苦闷,“乡远”则代表思乡;颈联“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写出苜蓿生长极为茂盛,突出在麦苗中稀疏的场面,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尾联“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

38、对官场的厌倦。因此总结答案为:伤春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报国无门之叹和对家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英雄迟暮的无奈。答案:(1)C(2)伤春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报国无门之叹和对家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英雄迟暮的无奈。译文: 遥想当年,石镜山前,眼观落日;今日春尽之时,回首往事,不免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世道太平,壮士也就只能无功而老;归家的路依然漫长,乡国遥远,征人又怎能轻易返乡,想归家只有在梦中了。暮春时节苜蓿盛长,把往日开阔的官道也遮得颇为严实;芜菁花在田陇中开放,显得麦苗也有点稀稀疏疏。 对游走各地做官的生涯已经产生厌倦之情,神情黯然消极颓废到如此程度,连自己也

39、感到可笑;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能记得当年那个英姿焕发携飞鹰乘醉打猎时的充满豪气的陆游形象?赏析:“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首句所写,是诗人对往日情事的回亿。遥送落晖,当日就不免年近迟暮、修名不立之慨;此刻回首往事,更添时光流逝、年华老去之感。句法圆融而劲健。“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颔联承上“春残”、“回首”,抒写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作者从军南郑,本图从西北出兵,恢复宋室河山,但不到一年即调回成都,从跃马横戈的壮士变为驴背行吟的诗人。此时忽忽又已四年,功业无成,年已垂暮,因此有“壮士无功老”的感慨。宋金之间自从公元1164年隆兴和议以来,不再有大的战事,所谓“时平”,

40、正是宋室用大量财物向金人乞求得来的苟安局面,其中包含着对南宋当权者不思振作的不满。既然无功空老,则不必远客万里,思乡之情也就倍加殷切,故说“乡远征人有梦归”。“无功”与“有梦”相对,情味凄然。“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颈联富开写景,紧初“春残”,写望中田间景象。暮春时节,正是苜蓿长得最盛的时候,故有“苗侵官道合”的景象。芜菁一称蔓菁,开黄花,实能食。司空图独望诗有“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之句,该诗“芜菁花入麦畦稀”化用司空诗意。两句所描绘的这幅暮春图景,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致,另一方面又暗含某种寂寥的意绪。“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尾联总收,归到“倦游”与“摧颓”。末句

41、拈出昔日“飞鹰醉打围”的气概,似乎一扬;而冠以“谁记”,重重一抑。顿觉感慨横溢,满怀怆然。昔年的雄豪气概不过更增此时的摧颓意绪罢了。“春残”,在该诗里是触景增慨的契机;既是自然景象,又兼有人生的象征意味。通过对春残景物的描写,诗人把情、景、事,昔和今,自然与人事和谐地结合起来。【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正确答案。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4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白居易春来有色暗融融,先到诗情酒思中。柳岸霏微范尘雨,杏园澹荡开花风。闻君独游心郁郁,薄晚新晴骑马出。醉思诗侣有同年,春叹翰林无暇日。云夫首唱寒玉音,蔚章继和春搜吟。此时我亦闭门坐,一日风光三处心。注卢云夫和钱蔚章是作者的朋友。作者自注:“云夫、 蔚章同年及第,时余与蔚章同在翰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春之有色,柳岸、微雨、杏花开放,一派大好春光,“ 诗情酒思”白在其中, .引出了下面的叙写和抒情。B.中间四句写雨过天晴之后作者于傍晚独自出游,心情阴郁,酒醉后想起当年科举及第以及在

43、翰林院中的繁忙时日。C.卢云夫和钱蔚章二人分别写下了“寒玉音”和“春搜吟”,作者也写了这首诗,是诗歌将三人紧密联系在-起。D.“一日风光三处心”与“一夜乡心五处同”类似,都是说分隔在不同地方的人们感同身受,情感相通。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

44、思想感情的能力。在理解全诗内容,抓住传情达意的字词句的基础上概括诗人感情。【解答】(1)B“中间四句写雨过天晴之后作者于傍晚独自出游,心情阴郁”错误。从“闻君”可见“独游心郁郁”的不是作者,结尾“此时我亦闭门坐,一日风光三处心”可见作者的心情并非“阴郁”也是证明。故选B。(2)前四句“春来有色暗融融,先到诗情酒思中。柳岸霏微范尘雨,杏园澹荡开花风”写春之有色,柳岸、微雨、杏花开放,一派大好春光,“诗情酒思”自在其中,可见 对美丽春光的喜爱。中间四句“闻君独游心郁郁,薄晚新晴骑马出。醉思诗侣有同年,春叹翰林无暇日”写雨过天晴之后作者于傍晚独自出游,心情愉悦,酒醉后想起当年科举及第以及在翰林院中与

45、友人在一起的繁忙时日,可见答案对友人的思念;对不能同游的遗憾(孤单寂寞也可);对公事繁忙的感慨。“云夫首唱寒玉音,蔚章继和春搜吟”两句写卢云夫和钱蔚章二人分别写下了“寒玉音”和“春搜吟”,作者也写了这首诗,是诗歌将三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答案对友人的思念;对不能同游的遗憾(孤单寂寞也可)对钱卢诗才的称许。结尾写“一日风光三处心”,与“一夜乡心五处同”类似,都是说分隔在不同地方的人们感同身受,情感相通,可见对美丽春光的喜爱;对友人的思念;对三人心志相同的欣慰。答案:(1)B(2)对美丽春光的喜爱;对友人的思念;对不能同游的遗憾(孤单寂寞也可);对公事繁忙的感慨;对钱卢诗才的称许;对三人心志相同的

46、欣慰。【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

47、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8、A开头“王孙”一句,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透露出对王孙公子不识菊的批评之意。B第二句是写传统的重阳节情景,古人在这一天采菊插戴于鬓上,以求辟邪招祥。C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含有作者对菊的思想情感,末句诗意升华。D此诗既有对菊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菊的喜爱。16.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49、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先要理解诗歌内容,再从炼字、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最后分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答】(1)D“夸张的手法”错。诗歌写了菊的外形及有关的风俗,后两句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王孙莫把比蓬蒿”“由来不羡瓦松高”是对比,没有采用夸张手法来写。(2)“由来不羡瓦松高”,意思是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很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作者将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结合注解可知,瓦松虽处在高处,却没有什么用,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而清幽,毫无保留地将其芳香献给人们。将菊花拟人化,

50、被赋予了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更突出了菊花的崇高气节。答案:(1)D(2)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译文: 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赏析: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

51、,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哈哈没有。这第二句,作者作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

52、,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

53、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

54、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