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059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

2、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一个成人。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做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就是教导

3、,“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礼记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颜渊请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说:“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孔子家语颜回)所谓“成人之行”,就是一个成人应当具备的德行。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

4、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摘编自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材料二:依照荀子的观点,政治是一个综合体,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道义”的精神内涵,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荀子说:“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执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

5、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道”作为一个抽象观念,“得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得民”,或者说,以“道义”精神教化民众。荀子在王制开篇讨论“为政”问题时指出:“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依这里的说法,为政之要务有多端,而“诛恶”“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

6、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对于“礼”的重视自不待言,“隆礼重法”基本已成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称。“礼法”并称是荀子论“政”“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法”代表了“礼”的规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礼”则代表了“法”精神化、内涵化的道义面向。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摘编自篇的教化论特征)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讲教化,着眼于“成人”;荀子论教化,则强调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B.

7、儒家所谓“成人”,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C. 荀子认为政治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又须承载“道义”,因此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D. 孔子认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标准,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标准了。B. “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实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在当今仍值得借鉴。C. 教化是使人成人途径和方法,只要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人不会变坏了。D. 荀子认为“礼仪”很重要,人无论贵贱,都要“属于礼仪”,

8、这一思想具有进步意义。3.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的一项是( )A. 荀子劝学鼓励人们学习B. 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C. 孔子哂(笑)子路(仲由)D. 韩愈写师说表扬李氏子蟠4. 简要分析材料二第3自然段的行文思路。5. 实施教化的途径有哪些?请根据两则材料做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平 原路翎胡顺昌跟在他的女人后面吵叫着。阳光强烈得刺眼,无边无际的平原上是笼罩着火焰一般的暑热。一条小河在平原的中间弯曲地流着,通过那些被树荫遮着的寂静的人家而流到金黄色的田野中去。一些精致的石桥跨在这条清澈的河上。一个精力饱满的年轻汉子,戴着一顶大

9、草帽,骑在一只瘦小的驴子上,从胡顺昌夫妇的后面跑了过来。他热情洋溢地和胡顺昌夫妇打招呼,要到城里去接他当官的姐夫,也没留意两人的表情。胡顺昌的一件白布的衣服完全被汗水浸湿了,他拿它披在肩上,不时地用它揩着脸上的和胸前的汗水。他跟在他女人的后面走着,吵嚷着。他的女人短小、瘦弱,然而很美丽。她的手里提着一个很小的蓝布包袱,急急地走着,脸色惨白。“我这个人就是不会说好话!”胡顺昌又开始说了,“你自己凭良心想想看好了!没有关系!不管怎样都没有关系!回去吧,桂英!”他擦着胸前的汗水哀求道。他的女人不理睬他,仍旧急急地往前走着。于是他恼怒地看了她一眼,站下来了。他无论怎样警告自己不要发怒都不行。她在烈日下

10、痛苦地、艰难地走着,不时地闭起眼睛来揉着胸口,显得快要支持不住了。“好吧!”胡顺昌大声叫着,重又追了上来,“要是你真的要回你的娘家,老子就从今日起跟你一刀两断!不过你要晓得你娘家也并不是了不起的呀,哼!他们自己还不是没得吃的!”太阳毒辣无情地照射着他们。“我求你听我说啊!”他拿一只手扶在她的肩上,但是被她推开了,“你想想,我不过跟你说:我不在家,你就回保长他们叫他们等一下来好了!就是征粮收米么也要等男人回来做主,你把外面桶里的两斗拿给他们还不算,连床底下的四斗也让他们给搜走了!你想想,这四斗米我们要度多久的命啊!一直要到收了稻子!就是照你说的保长是带了兵来的,你一个女人家未必还怕他们,他们真的

11、还把你吃掉不成?再不然的话,给了他们,你也该向他们取得字据呀!不然的话,他们明天又来要了,你怎样办?”说到这里,他又不能抑制自己的愤怒了,他又拿起衣服来狠狠地揩着汗,偷偷地看了一眼,希望能够看到她的难受的、悔过的表情。然而她整个的苍白的脸冰冷有如铁石。于是他茫然地抬起头来,看向稻田的远处。“唉,真可怜啊,我们这些庄稼人!为了几斗米!”他想。但是想到这几斗米,他又动气了,重新憎恶地看着她。“你走吧!你走好了,没有关系!你自己想想,这几年,有吃的总给你先吃,有穿的总给你先穿!你走好了!”他对着她悲痛地叫,希望能够感动她。但回答他的却是暑热下的眩晕的寂静。他的女人提着布包走过那个高而窄的石桥,走到石

12、桥的那一边。“唉,我这个可怜人,我怎么好哟!”胡顺昌蹲了下来,昏沉地抱着头。然而他还是忍不住望向桥那边,走着路的她忽地倒了下去!他飞奔过去。她微弱地喘息着,闭着眼睛躺在草地上。他的心现在已经完全冷静了“桂英!”他小声喊,伏在烈日下面的草地上,“你要回娘家,你去好了,都是我不对,你去住些时好了。”她无力地摇摇头,又闭上了眼睛,眼泪从她的睫毛里流了出来。这时,那个精力饱满的郭老二骑着驴子又奔回来了,和去的时候一样兴高采烈,在驴子上大声地怪叫着。看见了河岸上的胡顺昌夫妇,他就迅速地翻下驴子来,从夫妇的表情他即刻就有些明白了,严肃地看着他们。“喂,胡顺昌,你说什么军粮不军粮的,车站上又到了兵哩!又是机

13、关枪,又是大炮,几百箱子弹,恐怕总有一营人,我们这街上哪里够他们吃呀!好,你们谈心。”他又向着他们难受地看了一眼,“我先走一步了!”“都是我不对!“胡顺昌趴在妻子身边说,“那几斗米有什么关系呢,拿给那批狼心狗肺的东西就算了,还有个把月就收稻子了,到那时就好了”他抓紧了她的手,猛然抬头,河的两岸金黄而无际的稻海在他的眼前闪耀。一九四六年九月(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点明了时节、地点以及地域特色,为下文写人物在“平原”上的活动提供了背景。B. 征粮的保长带兵搜走了胡顺昌夫妇藏在床底下的四斗米,这一情节与小说后文“车站上又到了兵哩

14、”相照应。C. 郭老二进城前对胡顺昌夫妇无动于衷,回来后对胡顺昌夫妇表示同情与无奈,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D. 桂英从对丈夫的不理睬到后来“摇摇头”、流泪,表现她最终原谅了丈夫,这一过程也流露出她对命运的妥协。7. 小说是如何塑造胡顺昌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8. 小说叙写了胡顺昌夫妇的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15、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就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

16、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丙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鸣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

17、诸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注】比:为,替。梃:棍棒。穿窬(y):穿墙(偷盗)。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迂远而阔于事情C.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

18、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同“横”。B. 万乘,万辆兵车。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C. 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D.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义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

19、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B. 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C. 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点明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 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的,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2)譬如平地,虽覆一匮,进,吾往也。13. 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

20、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敕赐百官樱桃王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乌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注朱樱:樱桃,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上阑:汉官观名,在上林苑中。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交代了朝廷赏赐群臣地点,巧妙点题:第二句着重描写了樱桃色泽,深红可人。B. 颔联首句用“才是”一词突出“春荐”这一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可见敬礼有加。C. 尾联写朝廷让大官周到地准备了蔗浆,以防饱食樱桃产生内热,恩泽隆盛,感人至深。D. 王维这首

21、诗堪称“诗史”,生动地记录了唐代赐臣樱桃习俗,以小见大盛赞承平盛事。15. 为了突出御赐樱桃的不同寻常,诗人做了哪些渲染?请作简要分析。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3)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

22、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 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 ,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 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失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

23、,依然 ,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平淡无奇 言简意赅 坚定 历久弥新B. 平淡无奇 微言大义 坚实 古老厚重C. 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坚实 古老厚重D 朴实无华 微言大义 坚定 历久弥新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B. 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C. 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革

24、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D. 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四、课内基础知识积累1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B.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C 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D. 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20. 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死而不亡者寿B. 我世世为洴澼絖 若火之始然C. 知者不惑 故不孝不慈亡有D. 其脆易泮 当察

25、乱何自起2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B.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C.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D. 强行者有志22.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 治之于未乱C. 仁以为己任D. 客得之,以说吴王23.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其后继者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B.

26、 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C. 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D. 墨子,名翟,创立了墨家学派。他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指出世道混乱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兼爱”,这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它是一种不讲血缘亲疏与等

27、级贵贱的无差别的爱。五、写作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材料二:让世界一同见证祖国的强大!”新中国70华诞,一群群年轻人,以网站、微博、朋友圈等为阵地,用图片、留言等形式,为祖国欢呼,用时尚话语表达对祖国发展的由衷自豪,向世界介绍真实中国。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倡议本校高二同学“用自己的方式爱国”,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

28、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一个成人。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

29、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做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就是教导,“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

30、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礼记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颜渊请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说:“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孔子家语颜回)所谓“成人之行”,就是一个成人应当具备的德行。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

31、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摘编自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材料二:依照荀子的观点,政治是一个综合体,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道义”的精神内涵,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荀子说:“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执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道”作为一个抽象观念,“得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得

32、民”,或者说,以“道义”精神教化民众。荀子在王制开篇讨论“为政”问题时指出:“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依这里的说法,为政之要务有多端,而“诛恶”“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

33、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对于“礼”的重视自不待言,“隆礼重法”基本已成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称。“礼法”并称是荀子论“政”“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法”代表了“礼”的规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礼”则代表了“法”精神化、内涵化的道义面向。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摘编自篇的教化论特征)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讲教化,着眼于“成人”;荀子论教化,则强调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B. 儒家所谓“成人”,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C. 荀子认为政治

34、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又须承载“道义”,因此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D. 孔子认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标准,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标准了。B. “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实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在当今仍值得借鉴。C. 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只要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人不会变坏了。D. 荀子认为“礼仪”很重要,人无论贵贱,都要“属于礼仪”,这一思想具有进步意义。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的一项是(

35、 )A. 荀子劝学鼓励人们学习B. 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考霸”C. 孔子哂(笑)子路(仲由)D. 韩愈写师说表扬李氏子蟠4. 简要分析材料二第3自然段的行文思路。5. 实施教化的途径有哪些?请根据两则材料做简要概括。【答案】1. A 2. C 3. B 4. (1)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的观点;(2)接着诠释了“礼仪”的内涵;(3)再通过引证论述了荀子对礼的高度重视;(4)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结论。 5. (1)在“上”者(老师、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2)通过个人的自觉,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3)通过礼乐教化

36、来塑造健全的人格。(4)“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逻辑关系错误,原文是说“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选项是递进关系。C.“因此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曲解了文意。D.“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仅有与生俱来的

37、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只要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人不会变坏了”,前后逻辑不成立,此条件不成立。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此人未必不会变坏了。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观点的能力。A、C、D三项侧重于“成人”教育。B.“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侧重于“应试”教育。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第一句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的观点;接着“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

38、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诠释了“礼仪”的内涵;再通过引证“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论述了荀子对礼的高度重视;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结论,“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即在“上”者(老师、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

39、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即通过个人的自觉,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即通过礼乐教化来塑造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即“为政

40、”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

41、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平 原路翎胡顺昌跟在他的女人后面吵叫着。阳光强烈得刺眼,无边无际的平原上是笼罩着火焰一般的暑热。一条小河在平原的中间弯曲地流着,通过那些被树荫遮着的寂静的人家而流到金黄色的田野中去。一些精致的石桥跨在这条清澈的河上。一个精力饱满的年轻汉子,戴着一顶大草帽,骑在一只瘦小的驴子上,从胡顺昌夫妇的后面跑了过来。他热情洋溢地和胡顺昌夫妇打招呼,要到城里去接他当官的姐夫,也没留意两人的表情。胡顺昌的一件白布的衣服完全被汗水浸湿了,他拿它披在肩上,不时地用它揩着脸上的和胸前的汗水。他跟在他女人的后面走着,吵嚷着。他的女人

42、短小、瘦弱,然而很美丽。她的手里提着一个很小的蓝布包袱,急急地走着,脸色惨白。“我这个人就是不会说好话!”胡顺昌又开始说了,“你自己凭良心想想看好了!没有关系!不管怎样都没有关系!回去吧,桂英!”他擦着胸前的汗水哀求道。他的女人不理睬他,仍旧急急地往前走着。于是他恼怒地看了她一眼,站下来了。他无论怎样警告自己不要发怒都不行。她在烈日下痛苦地、艰难地走着,不时地闭起眼睛来揉着胸口,显得快要支持不住了。“好吧!”胡顺昌大声叫着,重又追了上来,“要是你真的要回你的娘家,老子就从今日起跟你一刀两断!不过你要晓得你娘家也并不是了不起的呀,哼!他们自己还不是没得吃的!”太阳毒辣无情地照射着他们。“我求你听

43、我说啊!”他拿一只手扶在她的肩上,但是被她推开了,“你想想,我不过跟你说:我不在家,你就回保长他们叫他们等一下来好了!就是征粮收米么也要等男人回来做主,你把外面桶里的两斗拿给他们还不算,连床底下的四斗也让他们给搜走了!你想想,这四斗米我们要度多久的命啊!一直要到收了稻子!就是照你说的保长是带了兵来的,你一个女人家未必还怕他们,他们真的还把你吃掉不成?再不然的话,给了他们,你也该向他们取得字据呀!不然的话,他们明天又来要了,你怎样办?”说到这里,他又不能抑制自己的愤怒了,他又拿起衣服来狠狠地揩着汗,偷偷地看了一眼,希望能够看到她的难受的、悔过的表情。然而她整个的苍白的脸冰冷有如铁石。于是他茫然地

44、抬起头来,看向稻田的远处。“唉,真可怜啊,我们这些庄稼人!为了几斗米!”他想。但是想到这几斗米,他又动气了,重新憎恶地看着她。“你走吧!你走好了,没有关系!你自己想想,这几年,有吃的总给你先吃,有穿的总给你先穿!你走好了!”他对着她悲痛地叫,希望能够感动她。但回答他的却是暑热下的眩晕的寂静。他的女人提着布包走过那个高而窄的石桥,走到石桥的那一边。“唉,我这个可怜人,我怎么好哟!”胡顺昌蹲了下来,昏沉地抱着头。然而他还是忍不住望向桥那边,走着路的她忽地倒了下去!他飞奔过去。她微弱地喘息着,闭着眼睛躺在草地上。他的心现在已经完全冷静了“桂英!”他小声喊,伏在烈日下面的草地上,“你要回娘家,你去好了

45、,都是我不对,你去住些时好了。”她无力地摇摇头,又闭上了眼睛,眼泪从她的睫毛里流了出来。这时,那个精力饱满的郭老二骑着驴子又奔回来了,和去的时候一样兴高采烈,在驴子上大声地怪叫着。看见了河岸上的胡顺昌夫妇,他就迅速地翻下驴子来,从夫妇的表情他即刻就有些明白了,严肃地看着他们。“喂,胡顺昌,你说什么军粮不军粮的,车站上又到了兵哩!又是机关枪,又是大炮,几百箱子弹,恐怕总有一营人,我们这街上哪里够他们吃呀!好,你们谈心。”他又向着他们难受地看了一眼,“我先走一步了!”“都是我不对!“胡顺昌趴在妻子身边说,“那几斗米有什么关系呢,拿给那批狼心狗肺的东西就算了,还有个把月就收稻子了,到那时就好了”他抓

46、紧了她的手,猛然抬头,河的两岸金黄而无际的稻海在他的眼前闪耀。一九四六年九月(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点明了时节、地点以及地域特色,为下文写人物在“平原”上的活动提供了背景。B. 征粮的保长带兵搜走了胡顺昌夫妇藏在床底下的四斗米,这一情节与小说后文“车站上又到了兵哩”相照应。C. 郭老二进城前对胡顺昌夫妇无动于衷,回来后对胡顺昌夫妇表示同情与无奈,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D. 桂英从对丈夫的不理睬到后来“摇摇头”、流泪,表现她最终原谅了丈夫,这一过程也流露出她对命运的妥协。7. 小说是如何塑造胡顺昌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

47、分析。8. 小说叙写了胡顺昌夫妇的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态度。【答案】6. C 7. 语言描写:胡顺昌对妻子又劝又怪,表现他既疼爱妻子,又性情暴躁。环境映衬:“阳光强烈得刺眼”映衬了胡顺昌的焦灼不安。细节刻画:胡顺昌自艾自怜的心理,“昏沉地抱着头”等细节凸显了他的无奈与辛酸。侧面表现:郭老二说还要征粮,侧面表现了人物处境的艰难。 8. 对战争造成社会动乱的批判;对因遭受战乱而生活艰难的百姓的同情;寄寓了作者对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期望;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

48、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题中C项,“郭老二进城前对胡顺昌夫妇无动于衷”“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错,原文“他热情洋溢地和胡顺昌夫妇打招呼,要到城里去接他当官的姐夫,也没留意两人的表情”“那个精力饱满的郭老二骑着驴子又奔回来了,和去的时候一样兴高采烈,在驴子上大声地怪叫着。看见了河岸上的胡顺昌夫妇,他就迅速地翻下驴子来,从夫妇的表情他即刻就有些明白了,严肃地看着他们”,可知郭老二热情,只是未留意两人的表情,并非无动于衷,他的态度是前后一致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故选C。【7题详解】本题

49、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的鉴赏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与其的关系来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题中,原文“你走吧!你走好了,没有关系!你自己想想,这几年,有吃的总给你先吃,有穿的总给你先穿!你走好了”“你要回娘家,你去好了,都是我不对,你去住些时好了”,运用语言描写,写胡顺昌对妻子的责怪与劝慰,生动地表现出他性格暴躁及对妻子的心疼关爱;原文“阳光强烈得刺眼,无边无际的平原上是笼罩着火焰一般的暑热”,运用环境描写,表现平原的

50、暑热,也从侧面衬托出胡顺昌追赶妻子时的焦灼不安的心情;原文“喂,胡顺昌,你说什么军粮不军粮的,车站上又到了兵哩!又是机关枪,又是大炮,几百箱子弹,恐怕总有一营人,我们这街上哪里够他们吃呀!好,你们谈心。他又向着他们难受地看了一眼,我先走一步了”,运用侧面表现,通过郭老二之口说车站来兵还要征粮之事,表现出胡顺昌一家被征走粮后还将面临艰难的处境。8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可以从小说标题入手,可以从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同时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作者情感态度,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题中,“喂,胡顺昌,你说什么军粮不军粮

51、的,车站上又到了兵哩!又是机关枪,又是大炮,几百箱子弹,恐怕总有一营人,我们这街上哪里够他们吃呀!好,你们谈心。他又向着他们难受地看了一眼,我先走一步了”,小说通过通过郭老二之口说车站来兵还要征粮之事,写征粮的保长带兵搜走了胡顺昌夫妇藏在床底下的四斗米,可分析出“对战争造成社会动乱的批判”;原文“你想想,这四斗米我们要度多久的命啊!一直要到收了稻子”“给了他们,你也该向他们取得字据呀!不然的话,他们明天又来要了,你怎样办”,小说写胡顺昌家被征粮,生活面临艰难处境,而车站来兵征粮将会继续,可分析出“对因遭受战乱而生活艰难的百姓的同情”;原文“还有个把月就收稻子了,到那时就好了”“他抓紧了她的手,

52、猛然抬头,河的两岸金黄而无际的稻海在他的眼前闪耀”,小说写胡顺昌对收稻的渴望,期盼日子会好,可分析出“寄寓了作者对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期望”;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写胡顺昌家被征粮的遭遇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点睛】对小说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

53、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轲,邹人

54、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就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5、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丙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

56、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鸣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注】比:为,替。梃:棍棒。穿窬(y):穿墙(偷盗)。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迂远而阔于事情B.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

57、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同“横”。B. 万乘,万辆兵车。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C. 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D.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义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

58、“礼、智、信”合称为“五常”。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B. 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C. 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点明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 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的,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

59、简洁明了,易懂易行。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2)譬如平地,虽覆一匮,进,吾往也。13. 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9. B 10. C 11. C 12. (1)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2)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继续进行,是我自己坚持的。 13. 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

60、,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认为他的主张有成效,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据此排除AC;“不果所言”中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的宾语,在其后断开;连词“则”可用于句首。据此排除D。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错误,“孝”是孝顺父母,“悌”是敬爱兄长。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C.“直接点明了梁惠王”错误,文中并未直接点明,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

61、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能力。(1)“充”,怀着;“无欲”,没有私欲;“胜”,完、尽。(2)“平地”,填平洼地;“虽”,即使;“进,吾往也”,判断句。【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从“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棒”中得出国家方面的原因,即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从“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得出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参考译文:甲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

62、。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认为他的主张有成效,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他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尚书,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也将有使我国得到利益的手段吗?”孟子

63、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国得到利益?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邑得到利益?士人和平民说:怎样使我自身得到利益?上层下层互相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而不考虑仁义,)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卿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国家有一万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千或者国家有一千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百,这不能说不多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

64、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大儿子也死在那里;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方圆百里的小国便可以称王了。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少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棒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

65、和儿女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您别再怀疑了!”丙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的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啊,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只看这一点也就够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敕赐百官樱桃王维芙蓉

66、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乌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注朱樱:樱桃,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上阑:汉官观名,在上林苑中。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交代了朝廷赏赐群臣的地点,巧妙点题:第二句着重描写了樱桃色泽,深红可人。B. 颔联首句用“才是”一词突出“春荐”这一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可见敬礼有加。C. 尾联写朝廷让大官周到地准备了蔗浆,以防饱食樱桃产生内热,恩泽隆盛,感人至深。D. 王维这首诗堪称“诗史”,生动地记录了唐代赐臣樱桃习俗,以小见大盛赞承平盛事。15. 为了突出御赐樱桃的

67、不同寻常,诗人做了哪些渲染?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樱桃的产地:御赐樱桃出身不凡,由“紫禁朱樱出上阑”可知产自皇家上林苑。樱桃的用途:御赐樱桃是宗庙祭品,而不是鸟儿啄破的残果,极不寻常。盛放樱桃的器皿:御赐樱桃装在缠绕着青丝的篮子里、红色的玉盘里,更显珍贵。【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第二句着重写御赐樱桃的出处,而不是突出其深红色泽。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主要记述了唐玄宗在天宝十一年赐百官樱桃一事,为了突出御赐樱桃的不同寻常,作者做了多方面的描绘和渲染。由“紫禁朱樱出上阑”可知,这一句

68、写御赐樱桃的产地。上阑,汉宫观名,在上林苑中。可见其出身不凡。由“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乌衔残”可知,这一句是说御赐樱桃是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的宗庙祭品,敬礼有加,突出其用途不同寻常。由“青丝笼”“赤玉盘”可知,盛放御赐樱桃的篮子和盘子都是精致而珍贵的,可见其珍贵。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3)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

69、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_,_”。【答案】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自伐者无功 . 自矜者不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容易写错的字有:“弘”“庶”“壹”“功”“矜”。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 却感人至深

70、,只言片语却 ,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 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失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依然 ,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平淡无奇 言简意赅 坚定 历久弥新B. 平淡无奇 微言大义 坚实 古老厚重C. 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坚实 古老厚重D. 朴实无华 微言大义 坚定 历久弥

71、新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B. 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C. 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D. 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答案】17. D 18.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

72、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突出的、出色的地方。朴实无华:质补实在而不浮华。语境强调革命先烈的话语很朴实,很实在,故选“朴实无华”。第二处,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语境强调革命先烈的话语虽少,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故选“微言大义”。第三处,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使坚定。坚实:坚固结实,健壮。语境强调信念稳定,不动摇,故选“坚定”。第四处,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古老厚重:一般用于形容深厚的文化底蕴。语境是说红色家书历经岁月,依然有其价值,故选“历久弥新”。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

73、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中,“磅礴精神”定中不搭配,应改为“磅礴力量”;二是语序不当,“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语序不当,先说“信念”,再说“精神”,最后是“革命斗争”手段,应改为“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四、课内基础知识积累1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B. 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C. 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74、)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D. 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敏:勤勉。句意为: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B项,忍:狠心对待;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句意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D项,归:称赞,称许。句意为: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故选C。20. 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死而不亡者寿B. 我世世为洴澼絖 若火之始然C. 知者不惑 故不孝不慈亡有D. 其脆易泮 当察乱何自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

75、能力。A“内”通“纳”,结交。B“絖”通“纩”,指丝絮;“然”通“燃”,燃烧。C“知”通“智”,智慧;“亡”通“无”,没有。D“泮”通“判”,消融;“当”通“尝”,试着。故选A。2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B.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C.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D. 强行者有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终身”:古今都指一辈子。句意:有可以一辈子奉行的一个字吗?B.“然后”: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句意: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以后才能成为君子。C.“不

76、行”:走不远。今义,不可以。句意:踮起脚尖的人站不稳,跨大步走的人走不远。D.“强行”:勉力而行,努力不懈。今义,强制进行,勉强行走。句意:努力奋进的人有意志。故选A。22.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 治之于未乱C. 仁以为己任D. 客得之,以说吴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A.判断句,“也”表判断。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未乱治之。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D.省略句,正常语序为:客得之,以(之)说吴王

77、。故选B。23.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其后继者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B. 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C. 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

78、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D. 墨子,名翟,创立了墨家学派。他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指出世道混乱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兼爱”,这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它是一种不讲血缘亲疏与等级贵贱的无差别的爱。【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A项,“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错误,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孔子并未参与。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故选A。五、写作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

79、: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材料二:让世界一同见证祖国的强大!”新中国70华诞,一群群年轻人,以网站、微博、朋友圈等为阵地,用图片、留言等形式,为祖国欢呼,用时尚话语表达对祖国发展的由衷自豪,向世界介绍真实中国。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倡议本校高二同学“用自己的方式爱国”,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爱国志士,爱国情怀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志士,爱国情怀。从古至今,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百谈不厌的就是爱国志士

80、了。遥想一个世纪以前的五四运动,那场掀起全中国上下爱国人士不顾一切去捍卫、去拼搏的运动,无数热血青年抛头颅洒热血,用奋勇拼搏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来保卫祖国。一个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展现拼搏热爱祖国的运动,更是无数颗炽热的爱国之心的折射,是无数位爱国人士热情忠贞的完美诠释。南宋伟大诗人文天祥,他本是个可以诗情画意悠然惬意度过他的一生的,但一切都充满变数。元朝大军气势攻宋,南宋无力抵抗,元军便俘虏了大量宋兵关押于大牢中,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在元军采取欺压逼迫的手段来折磨牢狱之士时,大多数人已绝望放弃,而文天祥却宁死不屈,绝不降服于元军,以自身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之心,在狱中墙壁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81、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在坚守正义、捍卫国家之忠心里毅然决然为国捐躯,以顽强的精神与炽热的爱国之心完美诠释了爱国之义。爱国需要坚毅之心与顽强之力。在抗日战争中,不乏爱国勇士,杨靖宇将军便是其中一位。在史书里,我们都得之他是个多次负伤且英勇抗战的爱国勇士,殊不知这头衔是得来不易的。在一次我军被日军全面包围的战争中,杨靖宇所带领的军队被围困于山上,加上兵力不足,只得静待援军。在存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数战士已被饥饿所牺牲,杨靖宇将军却怀着一颗要为国杀敌的决心,依靠吃草根、吃树皮、吃棉花来顽强抵抗,坚毅而顽强的抵抗着饥饿,为的是可以活下去继续报国。杨靖宇将军以顽强之力和爱国热情报效祖国,是个不可多得

82、的爱国勇士,更是爱国精神的绝佳体现。当然,爱国不仅体现在战争之中,更体现在科研事业之中。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先生,在祖国危难之刻,不顾美国大使馆的千万番阻挠,毅然决然的回到发展困难的祖国,为祖国献上了自己一份力,为国家科研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奉献了自己的光阴,只为国家更好发展,邓稼先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爱国志士与科研人士,更一位有着爱国的热切之心的勇士。“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句话便反映出了祖国的未来在我们祖国的孩子身上。所以,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把爱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起学习,创造出祖国辉煌的未来!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83、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要求考生以高二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倡议本校高二同学“用自己的方式爱国”,要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审题:本文要求考生写演讲稿,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演讲稿的格式,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

84、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大多数演讲稿如同一篇议论文,有主要观点,有对主要观点的论证。本文主要围绕“用自己的方式爱国”这个主题来讲。立意:1.爱国的方式;2.谈高中生如何爱国;3.新时期,我们需要爱国;4.爱国需要与时俱进。素材:1. 爱国,可以热爱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祖国的雄伟河流,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丰厚底蕴,关心祖国的命运发展,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无所畏惧,保卫祖国。只要做到这些,便能够做到爱国之本。2. 因为爱国,我们勤劳而又充满智慧的先辈们建设了美好的中华民族,开阔了辽阔的疆域,创造出了辉煌耀眼

85、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也要效仿先辈,做一个爱国的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责任,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积极维护祖国独立主权和完整的领土。要了解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发起的活动,为以后更加辉煌的国家竭尽自己全部力量。3. 祖国,我的祖国,我在四大发明里认识你,我在兵马俑的坚持里看见你,我在黄河的奔腾里倾听你,我在泰山的巍峨里敬仰你。在爷爷奶奶的追忆里,我想象着你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沧桑;在爸爸妈妈的诉说里,我品味着你的努力,你的崛起;在哥哥姐姐的歌声里,我聆听着你的腾飞,你的辉煌;在我生活的日日夜夜里,我感受着你的和谐,你的神奇! 4. 雄伟的长城,你的气势是如此的磅礴!当我踏在您的古砖上时,我心

86、房似有千斤重,因为这是古代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所凝集的结晶。再看看城墙边的污粒,您的历史一定很长吧?你的出生约在900年前,在这数百年里,你承担着多少重量?人群累累,都在您的身躯上踩踏,而您的爱国之心,为人民付出的心结却从未动摇过。可以看出你对祖国是多么的真挚,多么的爱慕。我也要像你一样爱国,对祖国一片深情!结构:本文适合写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开篇提出爱国的仁人志士,举例以文天祥为代表;然后提出分论点:爱国需要坚毅之心与顽强之力。以抗日战争中的爱国勇士杨靖宇为例;接着提出爱国更体现在科研事业之中,以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先生为例,最后提出“

87、少年强则国强”,新时期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爱国情怀。【点睛】演讲稿的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上的现实性。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2.情感上的说服性。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3.特定情景性。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4.口语化。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