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603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家国同构B. 等级森严C. 君主专制D. 官僚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商到周,异姓公卿减少同姓公卿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配合,西周的政治管理加强,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公卿比例中同姓和异姓数据的升降,没有体现出等级森严的特色,B选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政治在西周时期尚未形成,CD两项错误。2.唐朝时期,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

2、。然后给所考之官发考牒,作为其官职迁降的依据之一。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这种制度A. 进一步削弱了相权B. 能够强化政府效能C. 旨在防范地方叛乱D. 弥补了科举制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官员的定期考核,有利于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对官员的考核,没有涉及削弱相权,A项错误;材料涉及定期考核的官员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与防范地方叛乱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主要弊端是考试科目主要限定在儒

3、家经典,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材料所述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不能弥补科举制的弊端,D项错误。3.宋代,一切诏书均以君主名义颁发;但诏令不可出自君主独断。皇帝旨意“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诏令“以宰执熟议其可否,而后见之施行”。如果政令“有未当者”,则由“台谏劾举之”。这一体制A. 避免了当政者决策失误B. 构建了权力制衡的民主模式C. 体现了文官政治的成熟D. 表明宋代君主专制受到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诏书以君主名义颁发,但是如果“非经二府者,不得施行”,而且诏令需要宰执熟议方能施行。如果政令“有未当者”,则由“台谏劾举之”由此可见,宋代政治运作程序中皇权受到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宋代重文轻武,这种政治运作程序也体现了宋代文官政治相对成熟,C正确;如果政令“有未当者”,则由“台谏劾举之”,说明这一体制并不能避免决策失误,A表述绝对,排除;宋代是专制主义而非民主制,排除B;宋代君主专制受到制约而非削弱,排除D。4.王阳明早年因“格竹之困”对朱子理学思想产生了怀疑与反思,被贬龙场之境遇使他对朱熹哲学的反思达到了顶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经世致用”思潮得到传播B.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 “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D. 心学思潮由此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体现的是通过反省

5、内心、向内探求天理的方式,与程朱理学主张的向外探求的“格物致知”不同,说明“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排除A项;南宋以后理学即成为官方哲学,排除B项;心学思潮的出现是在南宋陆九渊时期,排除D项。【点睛】由于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因此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和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因此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5.下表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史料出处明中叶以后“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赵翼

6、陔余丛考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胡我琨钱通A. 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B. 赋役征银加重了百姓负担C. 银贵钱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了松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简表可知,明中叶以后在征税、买卖当中,白银已经成为官府确定的主流货币,这表明白银的货币地位被政府认可,故选择A项;简表只是叙述了“夏税一概征银”这一现象,没有反映其影响,排除B项;银贵钱贱是指银两与制钱并行流通下,银与钱在流通中的比价失衡,导致人民手中的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商业的态度的变化,只是在规范货币的使用,

7、排除D项。6.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这种现象A. 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B. 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C. 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粮食安全D. 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明中后期不同地区生产不同货物的区域分工,有利于促进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打破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粮食安全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明中后期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货物,有利于促进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而不是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

8、政府各海关上缴国库税银实行年包税制度,多征则不必呈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洋人对海关账册、档案的监督下,税款全数登记上缴。这一变化A. 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越来越重B. 有利于近代关税制度的形成C. 表明清廷关税主权开始丧失D. 扭转了清朝政府的腐朽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关税由年包税制度向全税转变,有利于近代关税制度的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有利于一定程度上减轻清政府财政负担,故A项错误;清廷“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始于南京条约,故C项错误;“税款全数登记上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海关相关领域的腐败,但并不能“扭转清政府的腐朽”故D项错误。故选B。8.189

9、4年前,嘉定“布经市极盛”,但“自洋纱盛行,不数年间,无复有布经营业,而市况顿衰。”在南汇“近三十年洋布盛行,于是织布之利亦渐失败。”这些现象表明当地A. 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强B. 土纺布对外贸易日益萎缩C. 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 近代民族纺织业缓慢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洋布在中国的个别地方销售量大增,土布受到极大冲击,说明当地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洋布进入中国市场,不是中国的土纺布出口,排除B项;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是指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C项;材料中的土纺布是手工业产品,不是近代民族纺织业的产品

10、,排除D项。9.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A. 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向B. 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C. 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D. 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于西方的自由思想,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严复和作为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胡适,理解是不同的。严复面对民族危机强调“国群自由”,即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而胡适强调的是“为我主义”,即个人主义、个体自由。严复的言论有助于

11、推动民族革命,而胡适的言论有助于推动民主运动。所以二人的言论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本题答案选C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材料中严复与胡适是在谈论西方的自由思想,并没有批判中国传统思想,排除B项;指明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不是严复和胡适,排除D项。10.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提出:“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政治上,是要创造新的政治理想。”随后,他又撰文明确强调“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这主要表明当时()A. 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界共识B.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C. 知识界深刻反思共和思

12、想D. 欧美政治体制被国人抛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说明,当时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是最终的政治归宿,这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选B项;A项错在“共识”,说法绝对;材料中仅能体现陈独秀的观点,无法代表知识界,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国人抛弃欧美政治体制,排除D项。11.下图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C. 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答案】A【解析

13、】试题分析:据材料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可知,1931年后,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大幅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变化,鼓励民族工业,故A正确。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在一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B错误。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应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故C错误。当时国内政局动荡与市场对胶鞋需求量没有必然联系,故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12.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最广大的人民是中间阶级。如果不顾及中间阶级的利益,不尊

14、重中间阶级的参政权利,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不可能的。此文意在A. 缓和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B. 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反蒋C. 巩固抗日民族统-战线D. 初步建立基层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1年”“最广大的人民是中间阶级”“不尊重中间阶级的参政权利,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措施主要目的是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缓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材料所述措施主要目的是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抗日,而不是反蒋,B项错误;初步建立

15、基层民主制度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项错误。13.1803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的杰弗逊利用法国内外交困的机会,从拿破仑手中花费巨资购得了中部的路易斯安那地区;10月,参议院以247的票数通过并确认了这一交易,同时授权杰弗逊可在该地建立临时政府。这一事件反映了美国的A. 行政权力不断扩张B. 总统僭越国会权力C. 分权制衡机制灵活D. 宪法原则有所变更【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涉及的是参议院此后“通过并确认了这一交易”,表明杰斐逊的这项举措仍在三权分立框架之中,体现了分权制衡机制的灵活性,故答案为C项。题干没有提及行政权力的扩张问题,排除A项;通过题干“参议院以24:7的票数通过并确认了这一

16、交易,同时授权杰斐逊可在该地建立临时政府”可知,总统并没有僭越国会权力,排除B项;题干表明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灵活性,没有涉及宪法原则的变更问题,排除D。14.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

17、,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15.“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A. 开启了人文主义精

18、神的先河B.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C. 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D. 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D项正确;智者学派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C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16.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淅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材料三 十大商帮文化特征比较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山西商帮山西义利结合,学而优则

20、贾洞庭商帮苏州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徽州商帮徽州贾而好儒,务实精明广东商帮广东内涵丰富,敢为天下先陕西商帮陕西行道较多,追逐厚利江右商帮江西草根起家,讲完贾德山东商帮山东重义守诺,恪守信用龙游商帮浙江手段高明,海纳百川福建商帮福建内外勾结,盗亦有道宁波商帮宁波善于超越,后来居上摘编自宋婷商帮文化的优良传统及现实意义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商帮文化的特征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答案】(1)因素:社会经济结构束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1、农业人口比重大。国家干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市场突破: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打破了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原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农副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商业税率较轻;商业观念态度转变。(3)现实意义:义利兼顾,诚实守信,务实创新。【解析】【详解】(1)因素:根据材料“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在经济结构方面主要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农业人口比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国家对商业的束缚主要体现在政策层面,具体而言,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明清时期

22、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则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市场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打破了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原因:根据材料“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可知,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根据材料“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淅之东也”可知,农副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可得出白银货币化,商业税率较轻;根据材料“今

23、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可得出商业观念态度转变。(3)现实意义:根据材料“义利结合,学而优则贾”“贾而好儒,务实精明”“重义守诺,恪守信用”“善于超越,后来居上”“内涵丰富,敢为天下先”可得出义利兼顾,诚实守信,务实创新。17.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

24、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摘编自丁新宇

25、、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答案】(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3)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

26、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可得出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根据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2)表现:根据“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可得出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根据“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

27、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3)价值:根据“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并结合所学可从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等角度进行概括。18.英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之一,优良的政治秩序促进了社会持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

28、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 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含义。(2)综合材料

29、一、二并结合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以“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渐实现民主法治。(2)论点: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相互推动。阐述:制度创新促进国家发展,英国通过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等确立并发展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在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推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英国经济技术创新和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国家发展推动制度创新,随着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0、和财富的增加,有产者通过在议会的竞争推动政府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出现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资产阶级,在此基础上,1832年英国进行了议会制度改革,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创新和发展。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推动了制度的创新,二者相互推动【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的沿袭传统是指英国通过不流血的革命保留了英国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是指光荣革命为英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即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逐渐实现民主法治。(2)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读取材料信息,依据信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

31、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可以提料一个论点,如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相互推动,然后进行阐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

32、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材料二 “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

33、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而事实上,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改编自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答案】(1)原因: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统治难以为继;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确定共和政体;民国绐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评价:清帝逊位,实行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和平逊位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损失。清帝逊位是清王朝一种无奈的自保举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2

34、)理解:清王室退位,享有优待条件;袁世凯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袁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统治难以为继;根据材料“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可知,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根据材料“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可知,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确定共和政体;根据材料“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并结合所

35、学知识可知,民国绐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体制嬗变来看,清帝逊位,实行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从政治斗争的牺牲来看,和平逊位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损失。从局限性来看,清帝逊位是清王朝一种无奈的自保举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2)理解:根据“共赢”的内涵分析可知,这里的共赢指的是在孙中山让位这一事件中涉及的各方政治力量获得的利益。具体而言,对于清王室,清王室退位,享有优待条件;对于袁世凯,其获得大总统席位和全国的统治权;对于孙中山而言,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对于帝国主义和立宪派而言,帝国主义

36、、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希望的袁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20.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

37、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当时诸如布鲁日、阿尔伯蒂和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材料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知识精英看待“天人之辩”时,不再把“天”(自然)理解成超人的

38、主宰(上帝、神),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质力相推”的世界,在自身固有的“动力”作用下的不同展开。这意味着“力量”上升为宇宙的本质。梁启超说道:“若何而自勉为优者适者,以求免予劣败淘汰之数,此则纯在力之范围,于命丝毫无与者也。故明夫天演之公理者,必不肯弃自力不用而惟命是从也”摘自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及其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39、分析指出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价值观变革的主要原因。【答案】(1)价值观:忠孝之道。途径:改革选官制度,将孝廉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制度化;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宣扬忠孝之道。作用: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内容:提倡追求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与享乐。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人文主义价值观奠定了经济基础;新的价值观念又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精神条件。(3)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和进化论等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解析】【详解】(1

40、)价值观:根据材料“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可知,忠孝之道。途径:根据材料“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可知,改革选官制度,将孝廉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制度化;根据材料“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可知,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宣扬忠孝之道。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的统一思想措施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可知,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内容:根据材料“富

41、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追求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与享乐。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获得发展,为人文主义价值观奠定了经济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新的价值观念追求财富,又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精神条件。(3)原因:根据材料“面临着迫在眉睫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可得出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这意味着力量上升为宇宙的本质”可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和进化论等传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规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