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473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历史专题11: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 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东部地

2、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教学目标:1.掌握各个区域的历史发展、民族关系及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特点;2.认识各个区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学法指导:1.注意以时间为经,以空

3、间为纬,以照顾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从整体上认知、实际和解决各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2.注意从横向归纳、比较和分析各个区域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异同之处,从而使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立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3.注重同地理、政治学科的综合与运用,加强与时政的联系和结合。高考预测:1.侧重于对中国边疆与境外地区(如东盟、中亚)合作,中部崛起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考查; 2.关注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问题;3.与“红色旅游”相关的区域,如两湖、上海等地的历史,也是不容忽视的考查内容;4.西藏、新疆等自治区成立的周年问题。考题回放:(2005年全国文综卷39)

4、在历史上,以图示地区(注:指关中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1)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 (2)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 (3)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3)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知识整合:主题一 中部崛起中部地区包括黄河中游的山西、河南和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

5、国的10.7%,2004年GDP总量为32088亿元,占全国的19.7%。知识梳理一、古代1、经济战国时魏国修西门豹渠、楚国修芍陂(属淮河流域)。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都已开发。六朝时,三吴地区、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隋炀帝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武则天时在洛阳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隋唐时洛阳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国际大都会。隋炀帝时设的洛口仓、含嘉仓都在今河南境内,修的一条驰道从洛阳到太原。唐初时洪州(今南昌)造船业发达。唐朝时邢窑(今河北境内)盛产白瓷。南宋、元朝时,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

6、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宋代则是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认识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和重要的粮食基地。2、政治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都阳城(在今河境内)。商朝建立时都亳(今郑州),后盘庚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商周牧野(今河南境内)之战。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齐桓公葵丘(今河南境内)会盟,标志其首霸中原,标志分封制崩溃。战国七雄中赵、魏、韩、楚的统治中心都在中部地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于大泽乡(今安徽境内),在陈(今河南境内)建张楚政权。隋末李渊起兵于晋阳(今太原)。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1005年宋辽澶渊(今安徽境内)之盟。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

7、(今河南境内)称帝建南宋。岳飞在郾城(今安徽境内)大败金兀术。明末李自成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受到农民拥护。认识中部地区是古代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和重要的战略要地(古代重要战争和民族冲突)。3、文化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用楚国方言南方民歌形式,创造出新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表达了作者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战国青铜编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的珍品。魏晋南北朝时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二、近代1、经济曾国藩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企业。张之洞办汉阳铁厂、湖北

8、织布局。认识中部地区是经济近代化的发源地。2、政治A.西方列强对中部地区的侵略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汉口、九江为通商口岸。中日马关条约开放沙市为商埠。19世纪末,除山西外的中部地区被英国划为势力范围。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军舰聚集武汉江面准备干涉中国革命。抗战期间,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企图肃清沦陷区抗日力量,在华中推行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1940年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日军进攻枣阳、宜昌,枣宜会战中张自忠牺牲。1927年英国在汉口制造了一三惨案。1944年,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援救南洋日军,扭转太平洋战场局势,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抗战间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战役),国

9、民党军队溃败。认识长江中游地区是较早对外开放的地区。B. 中部地区开展的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军金田起义后攻下长沙、武昌,随后沿江东下攻下南京。后派赖汉英等西征,初期失利,后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在湖口大败曾国藩的湘军。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梁启超在长沙办时务学堂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1911年湖南首先发起保路运动,湖北、四川、广东也参与。1911年武昌起义(注意其爆发与成功的经济、阶级骨干、群众基础、思想组织准备、客观条件)与湖北军政府(属地方政权,是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的联合政权)的成立(注:黎元洪任都督,说明起义准备不充分和革命派的幼稚软弱;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中华民国)。19

10、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北伐战争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随后消灭江西孙传芳主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与冯玉祥会师郑州。北伐战争时,湖南、湖北、江西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英国在汉口制造了一三惨案,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收回被列强侵略的权益。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国民党性质改变。大革命失败。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南昌起义,标志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1927年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

11、议。1927年毛泽东组织工农武装,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失败后文家市决策,决定向山区进军。随后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随后到井冈山创建了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方志敏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徐向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土地革命。长征。太原会战(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与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战间,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0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牺牲。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

12、发动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7年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挺进豫皖苏地区。认识中部地区是政治民主化的发源地,民主革命的摇篮。三、现代1.一五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2.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成武钢。3.文革时期建成湖北二汽(在十堰)、湘黔铁路。4.70年代末安徽、四川首先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建成大秦铁路、京九铁路、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认识中部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成就较大,改革开放的首创精神。问题设计1、1927年的武汉是“革命

13、的武汉”,试列举三例加以说明。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中心;1927年英国在汉口制造了一三惨案,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收回被列强侵略的权益;1927年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2、以春秋战国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典型史实证明中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晋、楚先后在中原地区称霸;国民大革命时期:湖北、湖南成为主战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选择中原作为反攻突破地,国民党选中原地区进攻中共。学科链接一、中部地区面临的产业问题中部地区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煤炭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黑色金属采选业等能源原材料

14、采选业以及能源原材料的后续加工产业领域。1、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严重2、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3、过分依赖资源开发的增长模式尚未转变二、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思路1、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相统一2、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3、发展接续产业,推进经济转型4、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主题二 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指我国西北、青藏高原、西南三大地区。包括:新、青、藏;甘、宁、陕;川、滇、黔;渝、桂、内蒙古十二个省市。【另一说法含湖南(湘西)、湖北(恩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总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相对稀少,占全国的29%;有漫长的边境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15、知识梳理一、西南地区(云、贵、川)1、古代的开发与西南的关系A、战国时期:秦国经营蜀:蜀守李冰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后指四川)。B、秦汉时期秦灭六国后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辖。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版图。C、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治蜀。六朝时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D、隋唐时期成都(益州)是长江流域商业都市(大都会)的西部中心,物产富饶,有“扬一益二”之谚,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重要。唐玄宗支持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彝族、白族祖先)并封其为云南王。E、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元设四川、云南行省管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F、明清时期明成祖时平定西南地区两个宣

16、慰司叛乱后,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开始局部改土归流。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后,雍正帝在云、贵、川、广西大规模改土归流。(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割据纷争局面;促进了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2、近代革命的西南(1)姚莹的康輶纪行是他在西南各地实地考察后写成的。(2)中法战争后法国势力伸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门户开始打开。(3)中日马关条约开放重庆为商埠。(4)19世纪末英国把整个长江流域划为势力范围。云南被英法共同划为势力范围。(5)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6)1915年护国运动在云南爆发,向四川、贵州、两广进军。

17、(7)北洋军阀割据时云南、贵州被滇系控制。(8)1917年滇系、桂系军阀表面支持护法运动。(9)1935年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过金沙江冲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0)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威逼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很多工厂、大学科学文化设施迁往四川、云南、贵州,云贵川成为抗战大后方。(11)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共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国民党制造昆明一二一血案、昆明李闻血案、重庆较场口血案。3、建国后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云南、西康。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2)一五计划时期建成宝成铁路、康藏公路。(3)文革时期建成成昆、湘黔铁路。三

18、线建设(目的:出于备战考虑;为解决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问题。措施:大量投资云贵川及其他本部地区,大力发展工业;一些工厂、科研院所内迁、科技人员支援。意义: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工矿企业、工业城市;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初步改善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4)70年代末四川首先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5)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后的今天,温家宝总理发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一文,对五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得失进行了全面盘点。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后中央将实施如下战略布局:坚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

19、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西部大开发在这个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中央完整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这对西部大开发是非常有利的。二、西藏地区1、藏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A、隋唐时期吐蕃(藏族祖先)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都逻些,仿唐官制设官府、建军事组织、制严法、创文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带去手工艺品、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此后200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皇册命。金城公主入藏和亲。 唐蕃长庆会盟。B、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元设宣政院管宗教事务、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行政区。C、明清时期明:明在乌思藏设卫所,任藏人为官管理事务。建僧官制封

20、赐各教派首领、任免僧官。清:顺治、康熙帝分别赐予黄教领袖五世达赖、五世班禅“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确立册封制度。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制。2、近代(1)姚莹的康輶纪行尤其研究了西藏地区的情况,揭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建议清朝提防。(2)19世纪80年代英国强迫清朝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势力开始侵入西藏。3、走向文明开放的西藏(1)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2)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民主改革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

21、灭了阶级压迫,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3)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4)“一五”计划期间,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同时,在内地大力支持下,西藏地区的工业建设迅速发展。三、西北地区(涉及北方地区)(一)古代1.游牧的民族与游牧文明(1)西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北方有匈奴、乌桓和鲜卑,还有西北地区的西域各族。(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有匈奴、鲜卑等族。其中

22、氐族建立的前秦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先后统一了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3)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北方的突厥、回纥等先后建立政权,开发了我国边疆地区。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统一了我国西北地区。突厥衰落后,回纥占据了北方草原地区。(4)两宋至元朝时期: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的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政权。统一我国北方大草原地区的先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后来是女真族建立的金。随着蒙古族的发展,1206年铁木真建立政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明清

23、时期:明朝时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刺,明末清初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2.文明的碰撞A.游牧与农耕文明的碰撞:蒙古地区(1)秦汉时期秦:秦灭六国后派蒙恬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长城抵御匈奴南下,移民充实、开发河套地区。设九原郡管辖北部。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西汉:西汉初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败匈奴,匈奴迁徙到漠北。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附汉,王昭君出塞嫁给他,密切了双方关系。东汉:东汉初南匈奴附汉内迁。东汉派窦固、窦宪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对东汉、西域的威胁解除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并建立政权,促进丁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北魏孝文

24、帝改革反映了少数民族统一中原后接受汉文化的历史过程。(2) 隋唐时期唐太宗时俘颉利可汗,灭东突厥,设都督府以其人为官管辖,顺其土俗, 入朝之首领授官,北方各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回纥受东突厥奴役。东突厥灭后回纥南移附唐。唐太宗任其首领为翰海都督府都督。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封其为怀仁可汗。回纥助唐平安史之乱。后唐几次与其和亲。改名为回鹘。汗国瓦解后部分西迁到新疆成维吾尔族祖先,部分迁到甘肃成裕固族祖先。(3)两宋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辽、西夏和金等政权的关系中居于被动地位,通常是以妥协、送岁币的方式取得暂时的和平。北方少数民族势力日益壮大,并逐渐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了自身社会发展水平的封

25、建化。(4)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族的日益强大,逐渐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蒙古族统一全国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自身不断吸取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5)明清时期明朝:明成祖时蒙古鞑靼、瓦剌部接受明封号。明中期为防蒙古南下修缮长城,但瓦剌曾直抵北京城下。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明封其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清朝:清联蒙制明。入关前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臣服清。康熙、雍正、乾隆帝时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及其后继者割据势力,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蒙古各部。乾隆帝时妥善安置渥巴锡率领的摆脱沙俄统治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新疆地区(1)秦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弿出使西域(第一次

26、是为反击匈奴,目的未达,但获大量西域资料,司马迁称之凿空;第二次是为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意义:汉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天山南北地区首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为西域归属中央政权(设西域都护)及其开发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及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物质生活;促成了当时几大文明的汇聚。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良马、骆驼传入内地;中原的丝织品、金属工具、铸铁技术、井渠法传到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任班超为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恢复加强

27、了与西域的联系。(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经营西域(3)隋唐时期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劂的高昌,设安西都护府管辖。唐高宗时灭西突劂。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4)明清时期:乾隆帝时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地区(1)战国时期:秦国经营关中:在关中修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2)秦汉时期:秦朝设陇西郡管辖西部。(3)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经营陕甘(4)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国际大都会。唐朝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市内有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二者分开。(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西夏:1038年羌

28、族一支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西夏,都兴庆(今银川)。他仿唐宋建政治制度、设机构、科举制、创文字,官职分汉制官职、党项官职。元昊与宋交兵互损,元昊求和。元:设陕西、甘肃行省管辖。B.中西文明的碰撞(1)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逐渐开通了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到欧洲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即“海上丝绸之路”。(2)隋唐时期的陆路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3.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该地区正式归中央

29、政权管辖。(2)东汉:重新设置西域都护。(3)唐:在突厥故地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的情况下,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这对北方各族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4)元朝:设立岭北行省。(5)清朝:先后平定准葛尔贵族叛乱、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西北地区(涉及北方地区)1、蒙古地区(1)19世纪末俄国把新疆、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2)20世纪30年代初,冯玉祥与吉鸿昌(共产党员)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

30、出察哈尔。(3)建国前中共第一个建立内蒙古自治区。(4)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成包钢、包兰铁路。2、新疆地区(1)19世纪60年代俄英支持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2)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地区。清朝派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后派曾纪泽与俄国交涉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80年代设新疆行省,加强了与内地联系。(3)19世纪末俄国把新疆、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4)新中国第一个建立自治区。(5)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成兰新铁路。(6)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兰新铁路与中亚铁路接轨,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3、陕、甘、宁地区(1)19世纪末俄国把宁夏、甘肃部分地区划为势力范围。(2)19

31、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3)1935年底陕北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1936年12月西安事变。(5)1937年中共咯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指挥中枢、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共领导人民军队建设此地区,如大生产运动。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整风运动、中共七大。(7)1947年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仍在陕北指挥解放战争,西北解放军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中粉碎其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2、(8)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成包兰、兰新铁路。4、云、贵、川地区:(1)姚莹的康輶纪行是他在西南各地实地考察后写成的。(2)中法战争后法国势力伸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门户开始打开。(3)中日马关条约开放重庆为商埠。(4)19世纪末英国把整个长江流域划为势力范围。云南被英法共同划为势力范围。(5)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6)1915年护国运动在云南爆发,向四川、贵州、两广进军。(7)北洋军阀割据时云南、贵州被滇系控制。(8)1917年滇系、桂系军阀表面支持护法运动。(9)1935年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过金沙江冲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0)抗日战争初期,

33、日军威逼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很多工厂、大学科学文化设施迁往四川、云南、贵州,云贵川成为抗战大后方。(11)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共重庆谈判、重庆政协会议。国民党制造昆明一二一血案、昆明李闻血案、重庆较场口血案。(12)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云南、西康。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3)一五计划时期建成宝成铁路、康藏公路。(14)文革时期建成成昆、湘黔铁路。三线建设(目的:出于备战考虑;为解决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问题。措施:大量投资云贵川及其他本部地区,大力发展工业;一些工厂、科研院所内迁、科技人员支援。意义: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工矿企业、工业城市;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初步改

34、善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15)70年代末四川、安徽首先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主题突破一、古代西部地区的历史地位1、我国最早得到开发的地区之一:元谋人遗址、蓝田人遗址、半坡氏族、西周的盛衰都表明了这一点。2、关中地区曾率先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3、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二、古代西部开发的重大举措1、设立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为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兴修水利,促进开发;3、迁移人口:秦迁内地人民到河套地区,发展生产,加强边防;迁徙50万中原人到越族地区,与越族杂居;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开发作贡献;4、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西部安定;5、经济文化交流;三、近代以来,东西部差异的原因

35、1、历史因素:东部沿海首先遭到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埠通商,通商口岸绝大多数在东部沿海地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早期资本输出,使东部地区自然经济较早解体;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东部地区出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变化:外商企业、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和中国民族工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大都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集中地;东部沿海地区信息交往,对外贸易便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新中国以来,政策上向东部倾斜,有利于东部经济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重点和首要目标都放在发展东部;2、自然的因素: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近代沿海经济的发展:以平

36、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降水量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等;四、美两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差异的表现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间低;2、中国西部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水源缺乏;美国西部濒临海洋(太平洋);五、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开发的相似之处和根本不同1、相似之处:由沿海向内地开发;利用西部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开拓国内市场;国家都给予优惠政策的支持。2、根本不同:性质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重大部署矛盾尖锐复杂万众一心,顾全“两个大局”手段暴力屠杀、驱赶居民和平方式,移民开发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频繁的“黑风暴”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37、相统一后果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六、西部开发的建议必须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不仅应该制定西部开发政策,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地方也要有系统的战略规划,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又要强调社会效益最大化; 必须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推进;不能光靠开发自然资源,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在发展工业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为开发人力资源、为人才进入和外资进入提供良好的环境;西部开发是一个长时期的艰巨任务,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求快。主题三 振兴东北一、古代的开发与管辖 (1)隋唐时期,靺分布于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主要以渔牧为生。7世纪中期以后,其中的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起

38、来。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黑水都督府;开元初,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两宋时期,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契丹族发展壮大,建立了辽政权,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辽统治者实行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北宋中后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的女真族发展起来,1115年在会宁建立金政权,推行了猛安谋克制度。 (3)元朝在东北设立辽阳行省。 (4)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率领下逐渐强大,建立起八旗制度。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5)清朝统一后,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康熙时期组织了两次针对俄国侵略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俄两国政府

39、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二、近代的屈辱与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通过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i匕京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从朝鲜半岛侵入我国辽东半岛,并占领旅顺、大连。依据马关条约之规定,日本割占我国辽东半岛,后因俄、德、法干涉而被清政府赎回。 (3)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展到我国东北。 (4)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大举入侵我国东北,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40、。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并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等。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 (5)1948年9月至11月的辽沈战役,揭开了人民军队战略决战的序幕,东北全境解放。三、共和国的长子 (1)建国初的“一2K计划期间,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的重工业中心。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 (2)19561966年的曲折探索时期,东北地区建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四、振兴东北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

41、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考察时指出,要把振兴东北摆在突出位置。被称为“新辽沈战役”的振兴东北经济计划拉开了序幕(东北被称为“第四增长极”)。 主题四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知识梳理一、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重要城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 、南京、嘉兴、杭州、南通、湖州、绍兴、宁波、舟山、温州、镇江1.古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先秦到东汉,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北方农业区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区。(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东晋

42、、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劳动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的农业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丁下了基础。(3)隋唐时期,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南北两大经济重心形成。安史之乱以后,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有“扬一益二”之称,特别是扬州,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4)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以来是全国的经济重心。(5)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江浙地

43、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2.近现代的长江三角洲(1)中国近现代化的龙头南京条约关于五口通商的规定,使其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此后,我国东南沿海的传统农业、手工业在西方商品冲击下日益解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化的发端。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军用企业和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同时,以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逐渐兴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成为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根据地。(2)民主革命中的上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在其后期,运动的中

44、心转移到了上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27年北伐战争中,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史称“八一三事变”。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3)新中国的“经济首都”新中国成立初,以上海为中心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

45、信任。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自此,上海逐渐成为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龙头,而长江三角洲则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2010年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正日益成为全球注目的经济活跃地区。二、珠江三角洲地区1.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1)秦朝设南海郡,修驰道,修灵渠。(2)汉武帝设南海九郡。(3)隋唐时期,广州是南方的大都会。(4)北宋时,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5)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澳门。(6)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7)清政府留广州一处海关与外通商

46、,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2.近代珠江三角洲的变迁(1)列强侵略的开端,割占土地,开埠通商、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民族工业,著名的有广东继昌隆缫丝厂。(3)新思想发源早,如西学东渐、新思想的萌发,维新变法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4)革命运动不断,特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以广东为根据地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近代广东地区的革命斗争(泛珠三角地区)(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并于1839年6月,下令在虎门海滩销烟。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2)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

47、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1841年初,英军侵占了香港岛。在此期间,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结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中英南京条约。(3)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柏贵降敌,建立了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傀儡政权。(4)在外国侵略之下,中国内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18511864年间,在中国南方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领导者是洪秀全,广东花县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5)在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8、。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在中国领导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领导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最终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体制。(6)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又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1913年掀起了“二次革命”,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随后广东等南方数省相继独立,但最终被袁镇压;1915年,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发动护国运动。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他们组织护国军,向四川、贵州和两广进兵,结果北洋军节节败退,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

49、级,领导工人运动。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8)19241927年,以广东为革命根据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以黄埔军校的学生为主力,发动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的国民大革命运动。结果,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9)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城市武装斗争,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中共开始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这一时期南方大地上建立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革命根据地,如彭湃建立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广东)、邓小平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50、(广西)、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4.近代广东涌现出的著名历史人物及事迹(1)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宣布起义,领导发动了历时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2)洪仁玕: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任干王,总理朝政,著有资政新篇,这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郑观应:广东香山人,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4)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51、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理论基础。其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1895年组织“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从此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5)梁启超:广东新会人,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在袁世凯称帝时,他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6)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7)廖仲凯:广东惠阳人。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后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对实现国共两党第一

52、次合作作出了贡献。(8)蔡廷锴:广东罗定人。1932年1月28日,日本入侵上海,其与蒋光鼐一起指挥国民党十九路军奋勇抗敌,使日军三易主帅。1933年1月,蔡廷锴又与李济深等国民党内反蒋抗日势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5.新中国成立后的珠江三角洲(1)1980年确立深圳、珠海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2)1984年,珠江三角洲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重大建设项目有京九铁路、大亚湾核电站等。三、环渤海地区人们习惯上把环绕海湾北京、天津两个中央直辖市和辽宁、河北、山东三省称为环渤海地区。1994年中国政府制定的2000年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要点,将环渤海地区的地域范围扩大至

53、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样,环渤海地区的面积达到了18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人口约2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2以上。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1.古代古代对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和管理春秋时期,齐国、鲁国、燕国位于环渤海地区,尤其是齐鲁文明突出。战国时期,齐国临淄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秦朝设辽东郡,对辽东半岛实行有效管辖;万里长城东起辽东。魏晋南北朝时期,辽东农业开发成就可喜。隋朝大运河

54、北抵涿郡。唐朝时,粟末靺鞨生活在渤海北岸,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封忽汗州都督;登州是海上航线的出发地。契丹的封建化和耶律德光取得幽云十六州,金朝控制环渤海地区。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实行行省制度,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归中书省直辖,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直沽是海运线和漕运线的交汇点。明朝定都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满洲迁都沈阳,后又迁都北京。清前期在环渤海地区设盛京、直隶、山东省,实行有效管辖。2.近代(1)帝国主义侵略的重点地区A.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抵达天津白河口,这是外国侵略势力第一次进入渤海湾。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甲午战争时期,

55、日军攻占旅顺和大连,进行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三国干涉还辽。D.瓜分狂潮中,俄、德、英加强在渤海湾地区的角逐。E.八国联军侵华,建立都统衙门和联军司令部,对天津、北京实行殖民统治;辛丑条约强化了帝国主义在环渤海地区的势力。F.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了东北地区南部。G.一战爆发后,日本乘机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巴黎和会使之合法化。H.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五省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在华北进行“治

56、安强化运动”。(2)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A.太平军北伐,打到直隶,逼近北京。B.甲午战争后,聂士成血战辽东,丁汝昌在威海战役中自杀殉国。C.北京和天津是维新派的重要活动地区。D.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后发展到京津地区,并在北京和天津重创八国联军。E.护国运动打碎袁世凯的“帝制梦”。F.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G.五四爱国运动兴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H.中共领导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斗争。I.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J.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深入华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K.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大捷;解放石家庄;发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

57、战役,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进行北平谈判;新政协会议召开,定都北京。L.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处死天津地委腐败分子刘青山,辽宁成为抗美援朝重要的后方基地。(3)近(现)代化历程洋务运动时期,在环渤海地区建立了一些官办企业,北洋舰队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建立起来。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一战期间,环渤海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国营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广、飞机制造厂建立起来。十年探索时期,建成了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改革开放后,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

58、等城市对外开放;后来环渤海经济区又对外开放;大秦铁路建成通车。3.现代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主题突破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江河湖海相通,水资源丰富,内外交通方便,在对外开放中处于我国和亚太地区连接的前沿。2.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工业门类齐全,综合经济效益高。3.农业基础好,乡镇经济发达。4.科技文化先进,内外贸易发达,城市化走在了全国的前列。5.国家制定了有利于沿海地区发展的特殊政策。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1.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地理条件,多处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近代企业相对集中,出现了一批近代化城市,有利于经济发展。2

5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集中区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3.人们的思想观念较开放,文化先进,教育先行,有利于经济发展。4.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5.交通便利。三、对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1.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政治发展程度关系密切。唐宋以前,关中、中原地区是封建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吻合。2.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除政治关系外与自然资源关系密切。近代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都充分利用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自然资源,而西部地区较多地受到了交通条件的限制。3.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明显,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迅

60、猛崛起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四、观察各朝代的版图及版图变化并分析比较1.观察唐、五代、南北宋及元朝的版图,指出所反映的主要变化提示:版图大小的变化;国家分裂与统一的变化;民族关系的变化;经济格局的变化;陆路、水路交通的变化等。2.观察元明清时期的版图,分析其变化,并说明反映的问题及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点,指出变动较大到底区并分析原因。反映的问题:日益稳定,行政区划稳定并规范。反映出中央集权制的完善和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变动较大的地区是西部和西北部。主要原因是民族问题和外来侵略问题造成的疆域变化和行政区划的变化。 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T 天 星版权天星om权天 星 教育网() 版权所有tesoon天星om权天星om权T 天 星版权tesoontesoontesoon天 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