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新中国外交历史 第17讲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历史 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主干梳理认知拓展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1)国际: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 01_和以美国为首
2、的02_之间的对立与激烈斗争。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2)国内: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2基本方针和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3具体方针(1)“另起炉灶”内涵:不承认 03_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04_。国民政府独立自主改(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 05_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3)“一边倒”内涵:坚定地站在 06_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
3、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平等互利社会主义阵营4成就(1)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同07_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1949 年 12 月,毛泽东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3)1950 年 2 月,中苏签订08_。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国际:1953 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2)国内:即将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3)目的: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2过程(1)01_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 02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1954 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
4、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1953印度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03_。(2)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04_。成熟基本准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954 年)(1)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 01_和印度支那问题。(3)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4)意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朝鲜2万隆会议(1955 年)(1)
5、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3)概况:中国提出“02_”的方针,推动会议成功。(4)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求同存异开创外交新局面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经过 01_年,第 26 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2)意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12中美关系解冻(1)原因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地位。中国: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过程1
6、971 年 4 月,通过“02_”,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1 年 7 月,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03_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基辛格乒乓外交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 04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 年 12 月,双方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建立 05_,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3)意义:在国际上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联合公报外交关系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舆论强
7、烈要求尽快实现 06_正常化,为日本取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积极推动。中日邦交(2)过程1972 年 9 月,日本首相 07_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发展了两国的关系。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田中角荣全方位外交1背景国内:01_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局势趋缓;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全球化发展迅速。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02_。3理念: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秉
8、持 03_的全球治理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世界和平共商共建共享4活动: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开展以 04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 05_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 06_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07_。5成就:与 170 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 10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多次举办 08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6特色:形成 09_、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国际事务中追求责任与贡献。联合国睦邻友好全球
9、伙伴人类命运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全方位问题探究 1“一边倒”就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吗?提示:否。“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新中国的影响(1)政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经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3)生活和教育:列宁装、苏联小说流行,模仿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总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深受苏联影响,体现在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教育等方面,这既加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问题探究 2 和平共处五项
10、原则与“三大方针”有何不同?提示:(1)目的不同:“三大方针”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提出时是发展同周边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2)内容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3)影响不同:“三大方针”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知识拓展“求同存异”(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
11、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问题探究 3 不结盟政策有何意义?提示: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教材拾遗 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名词解释 伙伴关系伙伴关系,国际关系学术
12、语。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国家间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指在双边或多边国际事务中,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面伙伴关系涉及伙伴国间共同关心的所有问题。问题探究 4 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2)国家实力、经济和科技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3)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名词解释 全方位外交、立体外交、多边外交、多层次外交全方位外交:指目标多元化、区域多元化、对象多元化、手段多元化。立体外交:指中国角色、中国贡献、中国利益三位一体。多边外交:指对象多边,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
13、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层次外交:指以周边外交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大国外交为中心,以多边外交为舞台,以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主要路径,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为开拓方向,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对外合作的重要渠道,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均衡,整体推进。家国情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互动探究分层突破 史料精研 微解重难微解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
14、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1954 年 6 月 27 日周恩来在新德里答记者问二 五项原则被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为世界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三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1954 年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史料解读 上述史料均选自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这些评述可以反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些特点。精研探究 上述史料反映出和平共处
15、五项原则有何特点?答:提示:史料一中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和平性、平等性、包容性的特点。史料二中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以及普适性的特点。史料三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和平性:其宗旨是使各国和平共处。(2)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3)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
16、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5)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6)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微解 2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一 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二 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积极开展区
17、域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树立负责任形象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杨洁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史料解读 上述史料从外交原则、外交布局以及对外开放等角度阐释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从中可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一些特点。精研探究 上述史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何特点?答:提示:史料一中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史料二中表明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开展多边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2)反对霸权主义,坚决维护世界和平。(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18、序。(4)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要点突破 深化拓展要点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六十年代末)(1)阶段特征: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2)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在此期间,美国侵略朝鲜、入侵台湾海峡、侵略越南等,把斗争矛头指向社会主义中国。2第二阶段(20 世纪七八十年代)(1)阶段特征: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2)主要原因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
19、界的霸权地位动摇;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从中国方面来看:当时,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非常明显;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非常有利。同时,对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有重要作用。3第三阶段(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1)阶段特征: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2)主要原因:美国的“和平演变”策略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美经济
20、交流日益密切。例 1(2020江西名师联盟调研)1970 年 1 月,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同日,美国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1 月和 2 月,雷阳与斯托塞尔先后进行了两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上述材料主要表明()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B中美共同谋求两国关系改善C中国对美采取灵活外交原则D美国承认了新中国合法地位答案解析 中美两国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这说明中美共同谋求两国关系改善,故 B 项正确。中美两国关系走向缓和是在 1972 年,故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对美采取灵活外
21、交原则”,故 C 项错误;“美国承认了新中国合法地位”是在尼克松访华时,故 D 项错误。解析要点二 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时期国际形势中国反应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尖锐对立。在欧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亚洲,美国扩大朝鲜战争,对新中国进行战争威胁。同时,扶植日本,力图构建对中国与苏联的包围圈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这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毅然参加朝鲜战争,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独立和世界和平。内政上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起来时期国际形势中
22、国反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 年)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西欧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霸权主义不断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中国安全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内政上,20世纪 60 年代恶劣的外交形势加剧了新中国的“左”倾错误时期国际形势中国反应改革开放时期(1978 年以来)两极格局逐步瓦解,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23、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政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例 2(2019湖北重点中学二联)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二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答案解析 由图表可知,第二次建交高潮是在 1969 年,主要是亚非欧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原因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亚非发展中国家崛起,欧洲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故 C 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 1972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24、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 1953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解析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8全国卷,30)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解析 材料“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
25、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西方国家只是试探建交的可能性,不能说明放弃支持国民党,故 B 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同苏联等 17 国建交,故 C 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 D 项错误。解析2(2016全国卷,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解析 1965 年与
26、1957 年相比,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以苏联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外交政策的结果,故 B 项正确。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是在 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推行全方位外交是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华经济封锁,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解析1(2019广西柳州模拟)学者郭松民认为: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新的危机,1945 年 8 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长城以北可能沦为苏联的势力范围,1946 年 11 月中国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雅尔塔协定中美国在中国
27、特权的内容予以确认。解放战争恰恰解决了这一危机,拯救了中国。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尝试摆脱近代外交的顽疾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D解放战争促进世界民主力量壮大答案解析 郭松民认为,抗战虽打败了日本殖民侵略者,但抗战后中国有可能出现新的危机,长城以北沦为苏联势力范围、美国在中国享有特权等,解放战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共摆脱列强操控中国的殖民属性的努力,故选 A 项。国民政府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换取了美国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故 B 项错误;C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解放战争促进世界民主力量壮大”,排除 D 项。解析2(2020湖北黄冈新起点)1
28、956 年开始,新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恢复之前被打压的英语专业教育,同年颁布了第一部高中教学大纲草案,到 1964 年教育部将英语列为第一外语。这一时期英语教学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A外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B外交政策出现明显调整C中苏边境爆发武装冲突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需要解析 50 年代中期以后英语教育逐渐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中苏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同时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之前占优势的俄语教学比例下降,故 B 项正确。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 A 项错误;中苏边境爆发武装冲突是在 60 年代末,故 C 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 70 年代,故 D 项错误。解析答案3(2020山东
29、等级考模拟)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 20 世纪 60 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恶化,面对这种状况,毛泽东提出争取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因为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控制,这样中国在 60 年代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和西欧国家发展外交关系,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故 B 项正确。A 项中与欧洲国家建交只有四国,与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符,排除;C 是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与材料不符,排除;D 是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与材料不符,排除。解析4(201
30、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1979 年邓小平访美期间,本不在宴会邀请名单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亚蒙哈默得知后强行闯入,邓小平当即就表示希望哈默到中国来投资,搞经济合作;在邓小平的促成下,1979 年 5月,哈默率领 16 名随员访问北京,成为第一个叩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企业家。这一事件表明()A美国社会对华关系己经摒弃了冷战思维B改革开放促成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处理对华关系忽视企业家利益诉求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了两国经济交流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79 年”可知,当时中美正式建交,随后哈默“成为第一个叩开中国大门的外国企业家”,可见中美建交促进了两国经济交流,D 项正确。1979 年冷战
31、尚未结束,而且材料中无法看出美国社会对华态度,排除 A 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 1972 年,而非 1979年,排除 B 项;材料中哈默未被邀请赴宴不代表美国忽视企业家的利益诉求,排除 C 项。解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吃够在大国势力夹缝中受气苦头的中共十分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苏之间,特别是如果与它们的关系都搞僵了的话,中共的新政权就不会被承认,更谈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为此,新中国推行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答案解析 材料“如果再不偏不倚地介乎于美苏之间,中共的新政权就不会
32、被承认,更谈不上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表明,为获得承认和支持,中共只能在美苏之间选择向谁靠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加入社会主义阵营,A 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 B 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思想,不涉及中国和美苏关系,排除 D 项。解析2(2019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月考)毛泽东认为:“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
33、政策()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D取决于中苏地缘政治答案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和进行国民经济建设,我国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说明这一政策体现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故 A 项正确。“一边倒”属于革命外交,不具有包容性,故 B 项错误;“一边倒”是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未发生根本改变,故 C 项错误;新中国外交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故 D 项错误。解析3(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1954 年 12 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
34、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会见缅甸总理时说“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表明遵循互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主要阐述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无关,故 C 项错误;万隆精神是万隆会议的产物,万隆会议召开于 1955 年,故 D 项错误。解析4(20
35、20河北衡水摸底)“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D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故选 A 项。“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排除 B 项;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排除 C 项;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积极发展与周边
36、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表现,排除 D 项。解析5(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近 70 年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准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已被国际社会共同认可B能够解决各种国际争端C成为中国智慧重要构成D成为中美关系破冰关键答案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不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更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而且也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奉
37、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之一,故选 C 项。A 项“共同认可”、B 项“各种”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中美关系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不是中美关系破冰的关键,排除 D 项。解析6(2020江西临川一中适应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了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答案解析 根据材
38、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英、法”“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 A 项正确。B 项内容为亚非会议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 项内容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解析7(2019贵州铜仁一中高二期末)1955 年 12 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 年 6 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 年 8 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这些现象说明(
39、)A“一边倒”利于我国外交发展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密切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答案解 析 根 据 材 料“1955 年 12 月 泰 国 经 济 文 化 代 表 团 秘 密 访华”“1956 年 6 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形成了以“团结、友谊、合作、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为核心的万隆精神,为亚非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有力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故 B 项正确。“一边倒”是指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与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交往,排除 C 项;20 世纪五十
40、年代,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故 D 项错误。解析8(2019河北辛集中学训练)1971 年 11 月 8 日晚上,毛主席嘱咐道:“这次联大以 2/3 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对那些慑于美国的压力投弃权票的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并谅解他们的处境。”毛泽东所谈的事件()A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B因美国的阻挠而没能成功C使联合国摆脱美国影响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事件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事件并没有导致中美关系更加恶化,反而更加证明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促使其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故 A 项错误;在 1971 年的第 26 届联大上,新中国以绝对的优
41、势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 B 项错误;当时,联合国仍然受美国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故 D 项正确。解析9(2019海南枫叶国际学校高二期末)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当时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是()A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实力大大增强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D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三通”,打破了两岸隔绝状态答案解析 197
42、9 年 1 月 1 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 C 项。1979 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排除 A 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 80 年代初,排除 B 项;当时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排除 D 项。解析10(2019江苏扬州高二期末)“新时期中国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是否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来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单纯从社会制度出发,不再简单以意识形态画线,不再继续划分敌、我、友。”决定新时期中国外交选择的根本因素是()A不结盟外交方针B单纯的意识形态画线C和平外交的思想D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后更加
43、注重政策是否“有利于共同发展和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外交政策的出台在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 项正确。不结盟外交方针是材料中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 A 项;B 项与材料相悖,排除;和平外交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思想,并未发生转变,其并不构成影响外交政策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排除 C 项。解析11(2019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月考)“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外交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高明外交,在国际社会上、在国际组织多边的框架内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能体现这种“高明外交”的是()A提出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发展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多边外交C团结第
44、三世界国家人民共同反帝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国际社会上、在国际组织多边的框架内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故 D 项正确。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 A 项;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故 B、C 两项错误。解析12(2020湖北名师联盟调研)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
45、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 B 项正确。A、D 两项与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符,排除;亚太经合组织奉行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C 项“主导”说法错误。解析二、
46、非选择题13(2019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月考)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
47、 年 4 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 2015 年 9 月 28 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 70 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
48、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摘编自和讯网答案(1)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意义:突破了“一边倒”的局限,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答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和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2)相通之处: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是一个相
49、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现实意义:在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各国增进互信、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3)认识: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合作、共赢、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答案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的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第二小问,
5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特点概括得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中国的发展、世界的发展趋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及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意义等方面分析总结。第(3)问,综合材料信息,可从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合作、共赢、发展等方面总结回答。解析14(2020河南八市“领军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2 年 4 月,台日和
51、约的签订,引起了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1952 年 5 月 5 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声明:“对于公开侮辱并敌视中国人民的吉田蒋介石和约,是坚决反对的”,中囯政府坚决不予承认。因此台湾当局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不能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一问题的立场。由于新中国不承认日台条约,故而中日之间关于战争赔偿问题只得继续悬置。到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这一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中国政府一方面严词批驳了日本条约局长高岛益郎所谓“1952 年的日台和约对战争赔偿问题已经解决,因而不存在中国放弃赔偿权利问题”的妄言,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如果要求日本赔偿,赔偿负担必然要落到没有参与侵略战争的新一代日本人民头上
52、,这与中国提出的中日世代友好的愿望是不相符的,因此在 1972 年 9 月 29 日的中日联合声明中,在“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之后,第五条写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的大度举动,令当时的日本政界深受感动。亲身参与中日建交谈判的大平正芳外相感慨“中国方面处于战胜国、被害国的立场,因此,尽管处于可以提出任何要求的地位,但中国放弃了要求赔偿的权利”。在日本第 70 次国会的演讲中,大平正芳再度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这个声明中宣布放弃战争赔偿,想到过去在中国大陆的战争所带来的灾
53、难之巨大,我国应对中国方面在这个问题上所表明的态度表示深切的感谢。”摘编自郭哗旻中国放弃日本战后赔款内幕(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历史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对战争赔偿态度变化的影响。答案(1)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需要;中华民国政府已放弃战争赔偿;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2)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日本反思其战争罪行;客观上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答案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可知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需要;根据材料“台湾当局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可知中华民国政府已放弃战争赔偿;根据材料“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可知是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第(2)问,战争赔偿问题悬而未决成为中日交往的障碍,而中国大度放弃战争赔款,可见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在这个问题上所表明的态度表示深切的感谢”可知,有利于日本反思其战争罪行;由于日本在外交上长期追随美国,而美国是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中日关系改善,客观上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解析本课结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