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95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届海安高级中学高三期初学业质量监测试卷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

2、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即以地位规范为主。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即周天子居住地的方言,在各方言中居于较高地位。当时用“雅言”去读解经文是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论语述而云: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春秋战国时期,全国性通用语已经不复存在。吕氏春秋知化云: “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马上着手全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确立。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秦朝文字规范统一的

3、措施对共同语的确立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到了汉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语言的统一性大大加强,扬雄方言中的“通语”即是可通行于四方的共同语,是以汉朝都城所在地的秦晋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导致其语言情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氏家训音辞篇)。由于洛阳是东汉乃至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洛阳方言的影响非常大,洛阳太学书生诵读经典的读书音“落生咏”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各方言区人所模仿。颜之推主张“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也就是以帝王都邑语音作为规范语言的基础语音,他反复较量,最后取南方金陵语音和北方洛下语音两相折中,作为南北通用的

4、标准语音。“这种主张,奠定了隋唐统一中国后的语言规范的理论基础。”隋唐至宋,主要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比较重要的如切韵唐韵广韵等。因为洛阳、长安、开封等地区一直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这些地方的方言就具有了通语性质。元朝定都大都以后,学校教学都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音的“天下通语”,国家的主导性或基础性方言由中原地区向北偏移。明朝和清朝继续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地区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地位进一步巩固,称为“官话”。纵观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历程,语言规范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何种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一般都城所在地方言就成了全国通用语。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王朝的都城基本建在

5、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平原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政治上的优势决定这些地方的方言先后成为全国性的通用语,通用度非常广,其使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新老都城所在地,而是广泛存在于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广大地区,最终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 中和诚雅)材料二: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

6、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规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语言变项的选择。语言在历时发展中,在共时应用中,都会出现变异和分歧,一个语言项目可能形成若干变项。语言变项的存在是常态,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语言规范就是对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语言变项的选择,就是依照语言发展规律的选择。认识语言规范的这一性质,树立语言规范的“选择观”,可以从根本上摆正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可以自觉地在语言规范过程中去发现语言发展的新规律。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

7、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是为语言生活服务。“语言生活观”要求语言规范既要反映语言生活现实,又能引导语言生活向前发展。评价语言规范是否合适,就看它是否客观反映了语言生活实际,看它能否科学地指导语言生活。既然如此,了解语言生活,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语言生活错综复杂,需要使用现代的各种观测方法,比如建立动态流通语料库,就如同水文监测、气象监测一样,利用这一语料库来监测语言生活的各种变化。观测语言生活,也包括观测语言舆情。语言舆情是社会语言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通过语言舆情也能够逐渐形成新的语言意识。一个观念可以改换一个视角,改换一个视角可以发现一片新的学术视域。在雅正观、选择观、语言生

8、活观的综合关照下,我们便会开拓更多新的学术视域,必然会对语言规范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语言规范研究必然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新发展。(摘编自李宇明语言规范试说)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表明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全国通用交际工具的地位,是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B用“雅言”解读经典是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材料一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证明全国性通用语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不复存在。C秦朝统一天下后,李斯倡导对全国通用文字进行规范统一,这一措施促进了共同语的确立,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强盛。D隋唐以后,通用语的确立以颜之推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历代政府主要

9、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旦社会动荡不安,人口出现大规模迁徙,常常会导致各种语言相互融合的情况。B凭借政治方面的优势,古代王朝都城的语言一般更容易成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C正确使用各种现代观测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认识语言生活,就能够做好语言规范。D改换视角,综合理解语言规范,可以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使语言规范研究跨越发展。3下列说法中,“雅言”的内涵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A雅言,正言也(孔颖达正文)B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C史之为道也,文士雅言(章学诚文史通义)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4

10、两则材料都对语言规范进行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5“凡尔赛”“奥力给”“YYDS”等词汇已从网络流行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请结合材料二,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陶渊明写挽歌陈翔鹤用晚饭的时候,陶渊明看见他儿媳端出两大盘风鸡和糟鱼来。“嘿,了不起,哪里来的这许多好东西?”陶渊明惊疑而又奇怪地问。“还不是爹带来的。两边都是老人家,真是收下不好,不收下也不好。”这个聪敏的儿媳妇知道,如果公公一不高兴,他是连筷子也都不会去动的,于是她才这样惴惴地解释。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有了孙儿以后,陶渊明对于儿媳的神态

11、不觉已经变得柔和、温存得多了,有时甚至有意去揣摩和投合她的心意。“总是这样时常地道谢他老人家。好,有了好菜,我们大家都来喝上几杯。阿通,你用大碗喝我的菊花酒,我喝糯米酒。媳妇儿也不能不喝。只有一个人喝酒就太没意思啦!”陶渊明的这种兴致,显然是为了要投合他儿媳的心意。三人围着一张矮饭桌,席地坐下。阿通喝起酒来,正同他种庄稼一样是个能手。他大口大口地喝着,在晒得黝黑的圆脸上,也不时露出一种开朗的笑容来。在喝过两杯之后,陶渊明不禁又发起平日爱发的感慨来了。“干吗爸爸总爱说这些,读书有什么用?你看颜延之叔叔做了一辈子官,到头还不充军似的到始安郡去做个什么太守。依我看,还是地不哄人,你挖多少锄就能有多少

12、锄的收成!”阿通说罢,大大地喝了一口酒,咂了一咂嘴,又用他粗大的手掌去把嘴唇抹了一下。“爸爸说话,你好好地听着不好吗?”那个知书识礼的媳妇想制止丈夫的说话。“不,不。他说得对,说得很对!颜延之是个好人,就是名利心重,官瘾大了点。上回他来,还同我吵架呢。他把自己诗写得不好,归于公务太忙,没有时间去推敲。其实哪里是这样。他一天到晚都在同什么庐陵王、豫章公这一些人搞在一起,侍宴啦,陪乘啦,俗务萦心,患得患失,哪还有什么诗情?没有诗情,又哪里来的好诗!他的那几首五君咏,还是他官做得不如意的时候写的。除此之外,可就不大高明啦。”陶渊明理了理胡须,又满满地干了一杯。“爸爸昨天上庐山见着那个慧远和尚没有?”

13、庞家姑娘担心地问。“见是见着啦,他们正在做什么法会。这位大法师,就欢喜装腔作势,净拿些什么生啦死啦的大道理来吓唬人。”“未知生,焉知死?还是孔老夫子说得对呀。”儿媳妇又在运用她的论语知识。“我所看重慧远和尚的,就在于三件事情:第一,他写过五篇沙门不敬王者论,而且博通六经,更懂得老庄的道理;第二,他不许可那个架子很大,拿富贵来骄人的谢灵运加入白莲社;第三,他竟同那个贼头儿卢循欢然道旧,一点也不怕得附逆之罪的名声。这些都是要有点胆量、修养、本领的人才能做得到的。不过我同他究竟还是两路人。关于生死的看法,我就同他有很大的不同。说来说去还是我在归去来兮辞里面说过的那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4、。我主要的意见就在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四句当中。尽,就是完结。凡事有头就有尾,有开头就得有个完结这不是很自然的吗?何况人活在世上多么不容易啊。以咱们家里的事来做个比喻吧,你们死过两个母亲,一个堂叔叔,一个堂姑姑,在我四十四岁的时候大火又把我们的房子烧得精光,在这段时间,几乎大半要靠向别人借贷口粮过日子。像这样,没个完结,行吗?”这时陶渊明已经有些醉意了,他立起身来,庞家姑娘就赶忙上前去搀扶着他,把他送入室内。陶渊明一觉醒来,时间只不过三更左右。桌上的一盏黯淡的菜油灯更衬托出这秋夜的萧索和静寂。他起身把灯芯拨亮了一下。本来打算下床,将自己早已打好腹稿的三首挽歌记下来,

15、可是窗孔间的阵阵秋风,却使他接连打了两个喷嚏。他又感觉自己四肢无力,实在站不起来。“果然人一到秋天便大不同了啊。脚软,站不起来,这不正表明我的时间不会太多了吗?”他心里这样地嘀咕着,便放弃了要下床去动纸笔的念头。他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起,一直默念到“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止,本来这三首诗写到这里,他认为便可完结了的,可是庐山法会上慧远和尚那种专门拿死来吓唬人的情景,蓦地又在他的脑子里闪现出来了。“再在这篇诗里面表示一下我对于生死大事的最终看法吧!”于是他在诗的末尾又加上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两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不错,死又算得个什么!人死了,还不是与山阿草木同归于朽

16、。不想那个赌棍刘裕竟会当了皇帝,而能征惯战的刘牢之反而被背叛朝廷的桓玄破棺戮尸。活在这种尔虞我诈、你砍我杀的社会里,眼前的事情实在是无聊至极;一旦死去,归之自然,真是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好,这首诗,就该这样结束,不必再做什么添改的啦。”“人生实难,死之如何!唉,脚都站不起来,老了,看来是真正的老了啊!凡事得有个结束。”想到这里,窗外的雄鸡,拍了拍翅膀,已高声啼唱起来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见到儿媳端出的风鸡和糟鱼,陶渊明生出喝上两杯的兴致,这种对儿媳心意的揣摩和投合,是近些年来才产生的变化。B陶渊明退隐家园,不免要与儿子同

17、到田间劳作,困顿的生活让他心生不平,因此常常发出些“读书无用”之类的感慨。C陶渊明的儿子阿通是种田好手,性情开朗直率;儿媳知书识礼,这可从她的处事方式和言谈时引用论语内容看出。D陶渊明在萧索和静寂的秋夜感受到强烈的无力感,没将打好腹稿的挽歌记录下来,而是深入思考了生与死的问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对阿通饮酒时的神态进行描写,表现出其在清贫生活中的乐观和知足。B小说借陶渊明对颜延之和慧远二人做出的评价,侧面交代出他们的经历和思想。C小说截取了陶渊明生活中的片段,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使故事更具有艺术性。D小说的背景是司马氏集团当政,社会动荡,身处草房的陶

18、渊明保持了独立人格。8文章前半部分集中叙写陶渊明的家庭生活,这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分)9“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都体现了陶渊明的生死观。从本文来看,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有何异同?(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

19、,使之事秦。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

20、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追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税赋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凡所谓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

21、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B. 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C. 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D. 今朕即位/二年之

22、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大索,逐客(搜索,寻找)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表现)B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亲附,归服) 师不必贤于弟子(才德优秀)因之以饥馑(接续)崖限当道者(门槛)C散六国之从(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多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大礼不辞小让(责备)D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捶打,拷打)善刀而藏之(揩拭)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君子生非异也,

23、善假于物也(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斯被驱逐将要离开秦国时,写谏逐客书上书秦王,例举事实,陈述利害,晓之以理,秦王看后幡然悔悟。B秦王召回李斯并恢复他的官职后,采纳他的计策,先借助收买、刺杀等手段,再用武力征伐,最终统一了天下。C秦二世认为天下已经平定,可以兴建宫室彰显成功,不应效仿虞夏君主处于穷苦的实境、依从平民百姓的做法。D赵高对李斯严刑逼供,使他服罪。秦二世十分高兴,认为赵高虽然地位低微,却功劳巨大,因此任命他为丞相。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所谓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

24、。(4分)(2)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4分)14秦朝在二世时灭亡,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答龚深之深巷茅檐日渐长,卧看花鸟竞朝阳。惜无好事携樽酒,赖有邻家振烛光。尚友颇存书万卷,封侯正阙木千章。错刀锦段相仍至,小子都忘进取狂。【注】龚深之:龚原,字深之,自幼师从王安石,曾任国子直讲,退居广陵,与秦观结识。“错刀”,王莽时铸造的货币;“锦段”即锦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春日渐长,诗人居住在深巷中的茅屋里,横卧着欣赏花、鸟在阳光中的形

25、态。B颔联委婉地道出诗人当时的生活境况比较清贫,但幸好邻居在自己需要时总会帮忙。C颈联运用典故,赞赏友人藏书万卷,才华横溢,正是封侯拜相一展宏图的大好年华。D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了友人与自己深厚的情谊,言浅意深。16诗人发出“小子都忘进取狂”感慨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 ”写宾主相聚欢饮畅谈的场景;登高中,“ ”写诗人失意不能饮酒的情形。(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写李白梦中听闻动物极具气势的叫声;琵琶行中“ ”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如鸟儿鸣叫般婉转流利。(3)赤壁赋中

26、,“ ”使用精当的动词写江面笼罩在水汽之中的景象;登泰山记中“ ”则使用比喻手法写出山间居留云雾的形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显传统艺术的敦煌壁画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既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与文物“对话”,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触摸 的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理应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

27、让文物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让人,“把文物带回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再到云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文化现象启示我们,文物活化利用,有利于将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

28、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依靠少吃、甚至节食来实现闪电瘦的愿望并不现实,还很有可能。为什么饿得前心贴后背,就是瘦不下来?其实,能量守恒定律你是无法推翻的,你的困扰可能来自于另一个因素能量补偿机制。所谓能量补偿机制,就是身体想尽各种方法努力维持能量平衡,尽量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人体的总能量平衡取决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两部分。能量补偿机制是指当你,人体的能量消耗比如基础代谢可能会下降,导致即使减少了能量摄入,也无法达到能量负平衡,无法实现减重。换句话说,我们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当你试图“饿”它的时候,为了保护自身,它会下调基础代谢率,这也是人类能进化至今的一个原因“适应

29、”。这种“适应”就造成了“你少吃,它少用”“不吃也不瘦”的现象。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身体组成的人,能量补偿程度有很大差异,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肥胖人群在节食后更容易发生显著的能量补偿。所以,单纯靠少吃甚至不吃来减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达不到减重的效果,还可能造成,反而变得更容易胖了。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B“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C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30、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 学年初学业质量监测试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

31、读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7 分)1 (3 分) C(A项,根据原文,“雅言”的出现并非是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研究核心内容的具体表现,二者没有逻辑联系;B项,论语 中的句子并非用来证明全国性通用语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不复存在;D项,颜之推的观点是隋唐统一中国后语言规范的理论基础;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是在隋唐至宋期间发生的,选项扩大了范围。)2 (3分) C(C项,表述过于绝对。了解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3 (3 分) A(文中与 A项中“雅言”的内涵都是国家通用语。B项, “雅言”指清雅的语言;C项,“雅言”指清雅的语言;D项,

32、“雅言”指正确的言论。)4 (4 分) 材料一侧重论述我国古代通用语形成与变革的历程,并交代原因;材料二侧重论述语言规范的内涵和功能,指出语言规范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5 (4 分) 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变项,是语言丰富发展的具体表现,受语言规范约束;语言规范反映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科学指导语言生活,对网络语言做出匡正和选择,使语言有序发展。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18 分)6 (3 分) B(认为

33、“读书无用”的是阿通。)7 (3 分) D(小说的背景是刘裕篡晋自立,此时已然是南朝宋。)8 (6 分) 通过家庭日常的叙写,具体表现陶渊明暮年的生活状态;写陶渊明温馨和悦的家庭氛围,表现出其和易可亲的形象特点;写陶渊明家境贫寒却不慕名利,突出其固穷守节的品质;使陶渊明形象具有烟火气息,更加贴近大众,丰富立体。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9 (6 分) 同:面对生死须顺应自然,不喜不惧,表现出陶渊明超脱旷达的生死观。异:“聊”句融入对人生的感慨,世间诸多困苦有始有终,因此无需多虑; “死”句暗含对世道不公的失望与不满,表现出超脱与忧

34、患的冲突和拉扯。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0 (3 分) B11 (3分) A(B贤:超过;C骤:一下子,很容易地;D暂:忽然,一下子。)12 (3分) D( “赵高虽然地位低微”错。“微”:如果没有。)13 (1) (4 分) 大凡所谓地位尊贵拥有天下的人,就在于能够为所欲为、极尽享乐,君主重在修明法制,臣下便不敢为非作歹,凭此即可驾驭天下了。评分建议:前三句每句 1 分,整体句意通顺 1 分。(2) (4 分) 对外排除四方蛮夷以安定边境,对内兴修宫

35、室以表达得意的心情,而你们是看到了先帝业绩的开创的。评分建议:每句 1 分,整体句意通顺 1 分。14 (3 分) 赋税徭役繁重 (穷奢极欲) ;残暴专制,严刑苛法;重用奸臣,排斥忠 良。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 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 (3 分) C(C项,不是写友人正是封侯拜相一展宏图的大好年华,而是写诗人想要封侯却缺少财物。)16 (6 分) 诗人年轻气盛,渴盼建功立业,发出想要封侯的狂言 (曾以为功名可以轻易获得) ;但是家境清贫,想要迈入仕途却需要经济支持;幸好友人赠与财物,多加帮助,给了诗人敢发

36、狂言的自信。评分建议:每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 (6 分) (1) 契阔谈讌 潦倒新停浊酒杯 (2) 熊咆龙吟殷岩泉 间关莺语花底滑 (3)白露横江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评分建议:每空 1 分,有错字、别字,该空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18 (3 分) 博大精深 目不暇接 发扬光大评分建议:每写对一个得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9 (4 分) 运用排比,形式整齐,语言表达富有气势与韵味,更加丰富

37、饱满地突出文物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将文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突出其对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评分建议:每写出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20 (4 分) 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评分建议:每改正确一处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21 (3 分) D(A项,表示语言的间隔、停顿;B项,表示语言的中断;C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解释说明,与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一样。)22 (6 分) 越饿越胖 减少能量摄入时 基础代谢率的显著下降评分建议:每写出一句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四、写作 (60 分)23 (60 分) 根据2022 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评分细则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