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765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

2、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摘编自邹蕴涵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材料二:要用好“新基建”,使其成为化解疫

3、情影响,撬动经济的有力杠杆,关键还要把握好这个“新”字。“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不可否认,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没有因物理“隔离”而“停摆”,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给力。“新基建”之“新”, 也新在模式与空间。

4、研究表明, 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有了高速泛在的网络,就会加速诸多创新应用;有了算法与算力的支撑,就会催生大量新场景;有了坚实的数字基础,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等就具备有利条件也许从建设规模看,“新基建”难与传统基建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却是巨大的。这是从打造一条“路”到培育一个生态的转变。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必须加快布局的领域,关系着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普及、丰富人工智能

5、应用“新基建”之“新”,更是瞄向新的未来。(摘编自张辛欣“新基建”贵在念好“新”字诀)材料三: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为5G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研发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拉动相关投资。同时,也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专家预计,2020年是5G基站大规模建设期,预计将部署超过60万个5G基站,年底有望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5C商用步伐,加上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会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此外,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不但会带动投资规模的扩大,而且会更好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将“新基建”与

6、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将有助于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答好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课题,中国具有巨大优势。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件,实现国民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序推动“新基建”,需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

7、实现我国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作用,有规划有步骤推动“新基建”发展,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防止盲目上马,确保供给与需求结构基本适应。还应发挥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精准支持“新基建”项目,降低融资成本,广泛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投向、确保资金投入。推动“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让国有企业在“新基建”中发挥应有作用,积极吸收非公经济成分参与发展,充分发挥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8、,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关系,从而使“新基建”走上健康发展道路。(摘编自何自力“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能)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基建”是相对于“铁公基”等传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B. 狠抓“新基建”,内需外需齐发力,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以尽快减少疫情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C. 加快“新基建”可有力拉动投资,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D. “新基建”既指单纯的工程项目,也指新的产业

9、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基建”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经济拉动作用,从而培育新的经济生态。B. “新基建”能够拉动投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成为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C. 加快“新基建”,促进信息、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D. “新基建”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支持,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将新老基建融合,以新基建带动老基建的发展,

10、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B. 加快“新基建”推进步伐的支点在于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C. 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D. 行业也需防范5G发展风险,要用市场机制真正建成通信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网”。4. 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5. 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答案】1. A 2. D 3. C 4. 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进行对比,阐述“新基建”的特点;都采用了例证法,都以“新基建”的核心领域之一5G网络建设为例,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

11、 5. 新在科技。“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新在理念。“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新在模式与空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新在指向未来。“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

12、、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题干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项,“狠抓新基建”错误。原文表述为“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可见选项缩小了范围,应该是狠抓“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C项,“通过拉动更多的大规模投资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带动社会发展”错误。原文信息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可见选项杂糅混淆了信息,偷换了概念,并非通过拉动投资,而是提升经

13、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D项,“新基建既指,也指新的产业增长支柱和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新的服务与消费”错误。原文表述为“新基建不单纯指向具体的工程项目,更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可见选项曲解了文意,“不单纯指向”,不等于“指”。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推断能力。这类题选项信息一般会超越文本,也就是可能在材料中找不到可对照的语句,需要考生联想生活或者运用头脑中的自我储备加以判断。还有一种设题角度可能是对原文相关语句进行合理而巧妙的变通,即一句话百样说,出题者没有照搬原文信息,变通说法后让考生来推断,这样的其实

14、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之这样的题需要处置灵活一些,不拘泥于提取、筛选能力。D项,“所以,发挥好政府作用,新基建就能够健康发展”错误。原文信息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厚植“新基建”的发展动力,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选项得出的结论太绝对,遗漏了信息,“新基建”健康发展的条件有很多,不仅是发挥好政府作用这一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观点的提取筛选整合能力。题干要求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要做好此题首先是回归材料找观点“推动新基建的条件”或者怎样推动新基建发展。然后看选项信息是否与这个中心思想中对应,能对应就可以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ABD

15、三项都是在论证怎样推动新基建发展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的观点。C项,“我国加快新基建具有供给侧的良好发展基础,在需求侧则有巨大市场潜力”说明的是新基建发展的优势,材料三没有论及需求侧的市场潜力。可见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本题问“三则材料在论证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答题模式为,从论证结构和方

16、法两方面加以总结,并举出例子简要说明。(1)举例论证:材料一中“比如,5G的意义不仅仅是网速更快,而是通过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有效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接入,实现机器间大规模的相互通信,为研究成果创造更多走向现实应用的可能”,材料二中“在线办公助力恢复生产运行,远程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智能制造对冲了负面影响”,材料三“中国将5G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智能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形成新的更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5G网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就是要为我国信息和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转换发展动力创造条

17、件”等关于事例,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阐述新基建的发展态势。(2)对比论证:材料一中“新基建投资不是简单的以铁路公路建设为主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式的投资,而是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的新型基建投资”,材料二中“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材料三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抗疫情、稳增长的有力手段。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等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观点阐述“新基建”的特点。【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

18、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为“你认为新基建之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解答本题主要看材料一、二的内容,找出“新”的表现。答题模式:明确方面+例析。先概括说明角度和侧面:新在科技,新在理念,新在模式与空间,新在指向未来。然后简单分析:材料一中第一段有“新基建”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领域;第二段说“新基建”发力科技前端,着眼经济长远发

19、展,发掘发展的潜力和主动性。材料二中前三段有“新基建”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行;材料二后三段说“新基建”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支柱,推动建立新的投融资环境,培育壮大新的服务与消费。【点睛】阅读题目设干扰项的方法有:1故意将“未然”表述或推断为“已然”。2故意将“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3故意将“部分”(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整体”(对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4故意将“前期”和“后期”顺序颠倒。5故意将“选择”(具备其中一个原因或条件即可)表述为“兼备”(必须同时具备多个

20、原因或条件)。6故意将“肯定”和“否定”颠倒。7故意将“原因”和“结果”颠倒,或强加因果。8故意将“此”和“彼”颠倒。9故意凭空捏造,将“无据”表述成“有据”。10故意将客观的内容进行夸大。夸大其功能和效用。以上“十个注意”要在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多加留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执着者张丽时隔十年,我再次因为残疾教师王新来到笔架村。当年,我那篇十年坚守,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新闻发表后,默默无闻的王新变成了省道德模范,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进了城。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那时我二十出头,才在乡政府当通讯干事不久,梦想着妙笔生花,一鸣

21、惊人。大清早在笔架村书记的带领下,翻越八座大山,走过几十道山岭,才在傍晚时分抵达。夕阳的余晖把群山抹上了一层金色,散落的泥巴土屋零零星星从密林里冒出来,蓦然一看,像是插在山腰上的几只狼毫。学校在一处开阔地上,有四间土砖墙教室。书记介绍,笔架村方圆十多里,山高石头多,难得有块地势平坦的地。这房子是李先念带领下的新四军第五师建的,做过后方医院。王新师范学校毕业后来支教,当上了几十个娃娃的孩子王,他的腿就是在冰天雪地里为救学生被野猪追赶咬伤的。孩子王正在上课,他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在低矮的课桌前单薄得像悬挂的毛笔。我问他,别的老师来了又走,你怎么能在山里扎根呢?他回答,因为这里贫穷,交通闭

22、塞,文化落后,我不能眼看孩子们当睁眼瞎,一辈子困在山里自那以后,我格外关注王新。听说他娶了一个山里妹子,媳妇每天帮他接送学生,还为留校的学生洗衣做饭烧水;他一个人教5个年级,难得片刻休息;他教过的学生陆陆续续有20多个考上了大学;笔架村也被列入省市扶贫重点村,建了新学校,修了公路。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新修的公路沿山势盘旋,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绝壁,我的车不时与私家车、公共汽车相遇。陪同我的乡干部说,这路修到村口和学校了,到乡里县里的班车一天十多趟。我把车停在校园里,种种疑虑涌上心头。王新出现在眼前,已是两鬓斑白。他并不带我们参观新的校舍,而是请我们去活动室坐坐。

23、活动室很干净,有办公桌也有棋牌桌。他边给我们泡茶边说:“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咱们是老熟人,我直接交底这学校有名无实,没有学生。”茶雾袅袅飘散,暮色四合,远山如黛,这样的坦白开场让我无言以对。王新像是自言自语:“城里教学好,娃娃们都跟爸妈在城里读书,有福啊!”我越发困惑,问道:“没有学生?你还保留学校,接受扶贫资金,岂不是”他摇头叹气,“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可有人要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那也是我造假!你看

24、,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城里飞,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校。”“你可真行!”我由衷地插了一句。王新苦笑道:“难哪!孙子去年上初中走了,我想学校空着不是个事,就和书记商量,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住进来,可吃住得有钱。要是把学校废了,我也失去宣传利用价值,资金从哪儿来?”我接茬说:“把空置的学校变养老院,挪用教育资金养老,难怪有人举报你弄虚作假!”我把举报信递过去。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地说:“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这个把青春和

25、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你就不怕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能化险为夷。这一年扶贫干部来得多,大多到乡里搞个捐赠仪式就收场。难得有进村的,书记带着转悠,搞点野味忽悠走。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哪像你恁认真”王新的话让我无语。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扶持是享你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棍就有14个。有的从来没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窗外群山莽莽,雾霭沉沉,我心潮起伏。脑子里翻滚

26、出一个又一个新闻标题:大山里的老年学校笔架村最后的乡村教师空校,不空心执着者(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这其中截然相反的心境分别是“兴奋、激动”和“沉重、疑虑”。B. “教育局、民政局、残联、义工联总有单位和个人去送温暖。”这既昭示了社会的大爱精神,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C. 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的相关内容,是王新为了保住学校造的假,他不想将学校改建成祠堂,而是让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个安居之所。D. “扶贫干部难得有进村的”“连写报道的也只听听汇报”,这反映了当时扶贫干部及记者的浮夸的工作

27、作风,揭示了某些社会问题。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段中写“我”第一次到笔架村时所看到的环境,笔法细腻,形象生动地突显了笔架村的贫穷、闭塞。B. “一只手拄拐,一只手执粉笔”“背影像悬挂的毛笔”,此处使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再现了王新上课的具体情景。C. 小说第段主要写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待了与王新有关的背后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和小说的情节。D. 小说以“我为使用哪个新闻标题而大费周折”结尾,能引起读者对王新人生故事深入的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8. 小说中的“王新”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9.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8、【答案】6. B 7. C 8. 执着,有信念;有担当,不怕苦;善良,有爱心;善权变,为留住学校不惜造假。 9. “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人,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我”要去调查王新被举报的原因,由此生发的所思所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我”作为记者进行的前后两次采访,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易于感染读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错误。不是“王新给笔架村

29、带来的影响”,应为“也说明了我那篇文章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逐一审查选项,看手法、情节特点等判断对否,表达效果、结构思路等方面有无曲解文意或者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扩大或缩小范围、程度有违文本故意拔高等。C项,“通过人物对话侧面交待了”错误,根据文本内容,正面写王新的语言,是直接写相关内容,并非侧面交待。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关注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段: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从中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另外还要抓取作者议论抒情的文字,或者段首段尾的中心句等信息。题干为:小说中的“王新”主要

30、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述。从“王新看完,脸涨得通红,急急地说:“这个举报人就是想拆学校建祠堂的,不能让他得逞,学校一定得保住!”我瞅着王新这个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大山,处处为山民着想的执着者,暗暗为他担忧,就问:“你就不怕处分?”“咋不怕?担心得很哪,可这事不做不行!好在山高皇帝远,又有书记支持,总能化险为夷”中可见执着,有信念;有担当,不怕苦;从“他看我的脸色沉重,更加着急地恳求:刘记者,咱村能得到上级扶持是享你的福。这次,你可不能太执着。笔架村以前穷,男人娶不上媳妇,现如今仅老光棍就有14个。有的从来没出过山,苦了一辈子,老了没个亲人,咱不能不管吧?你要笔下留情啊,不能让学校没了!”中可见善

31、良,有爱心;从“他摇头叹气,我并不想欺骗。娃娃们走了,学校空了,我拿退休金落得清闲自在。可有人要把学校拆了建祠堂,我哪能愿意?你还记得那篇为了最后的坚守吧?我当然记得,写的是王新为了两个山里娃不辍学,仍然窝在笔架村教书。文章煽情,连教育局长都感动了,特批过一笔教育经费。那也是我造假!你看,村里路路通,年轻人一个个像燕子往城里飞,赚了钱在城镇买房安家,老屋空了巢,哪还有学生在这里读书?他顿了下继续说,那俩学生是我的孙子,我强留他们读书,并让人去宣传,才保住了学校。”中可见善权变,为留住学校不惜造假。【9题详解】本题考查第一人称“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第一人称的妙处:1.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

32、入我这个角色。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2.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通过“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3.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题干为:“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内容主旨上,通过“我”写了什么表现了何种情感或者思想;结构思路上,是否具有情节和线索方面的作用;表达效果上对情感或者人物塑造有哪些作用。本文通过“我”的目见耳闻写有关王新的事情,“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人,多角度多侧面展示相关情节,丰富文本内容;交待要去调查王新被举报的原因,由此生发所思所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结构上,

33、“我”是线索人物,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表达效果上,“我”作为记者进行前后两次采访,对话间给人现场感受,让人身临其境,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易于感染读者。【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

34、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富于凝聚力。富于同化力。爱好自然,追求光明。主静,爱好和平。中庸、稳重。一统性。知足。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质上就是第1点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

35、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一)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6分)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力就列(担任) 龟玉毁于椟中(木匣)皇览揆余初度兮(思量) 则将焉用彼相矣(辅佐)B. 扈江离与辟芷兮(披) 自我徂尔(往)字余曰灵均(灵巧) 言既遂矣(实现、遂顺)C. 又重之以修能(美好的) 女也不爽(爽快)何不改乎此度(法度) 匪我愆期(过)D. 所守或匪亲(假如) 西当太白有鸟道(在)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结、扎) 百步九折萦岩峦(盘旋环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要结合

36、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别要注意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活用的现象。A项,“相:辅佐”错,“相”应是“搀扶的人,辅佐的人”的意思。句意: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B项,“灵:灵巧”错,“灵均”是人名。句意: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C项,“爽:爽快”错,“爽”应是“差错”的意思。句意:我做妻子没差错。“愆:过”错,“愆”是“拖延”的意思。句意:不是我要拖延日期。D项,加点词解释均正确。故选D。【点睛】文言实词考查重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其中对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实词

37、的考查常有语境的限制,语境限制下的实词意义往往是确定的意义。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古时未成年男子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B. 古人男子出生三个月,父亲之命名;成人行冠礼时,再赐字。C.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D. 离骚中以“香草美人”为比喻,屈原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对革新政治、施行美政这一理想的坚定信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

38、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A项,“古时未成年男子”错。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道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内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故“总角”不仅仅指“未成年男子”,也可指“未成年女子”。故选A。【点睛】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公布,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必考内容,而文化典籍则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最常见内容,需要

39、考生平时多积累多记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也。祖资,魏骠骑将军。父宏,南阳太守。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余,始参镇东军事。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劲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此而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孙世山共讪毁时政,楚亦抗表自理,纷纭经年,事未判,又与乡人郭奕念争。武帝虽不显明其罪,然以少贱受责,遂湮废积年。初,参军不敬府主,禁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

40、井中,群臣将上贺,楚上言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臣或有谓之祯祥而称贺者,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者,可谓楚既失之,而齐亦未为得也。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愿陛下赦小过,举贤才,垂梦于傅岩,望想于渭滨,修学官,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贱。夫战胜攻取之势,并兼混一之威,五伯之事,韩、白之功耳;至于制礼作乐,阐扬道化,甫是士人出筋力之秋也。伏愿陛下择狂夫之言。”惠帝初,为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卒。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

41、正,访问铨邑人品状,至楚,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楚少所推服,惟雅敬济。楚少时欲隐居,谓济曰:“当欲枕石漱流。”误云“漱石枕流”。济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厉其齿。”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释:傅岩:古地名。相传商代贤士傅说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渭滨:代指姜子牙。韩非子喻老:“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后因以“渭滨”指太公望吕尚。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2、( )A.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B.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C.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劭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D.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等至吴/不敢为/通楚后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楚出身官宦世家,其才学文章无与伦比,且性情爽朗超逸,但却常有凌侮他人居高自傲的言行,故在当地缺少美誉。B. 孙楚自

43、负才气过人,对待上司、同僚、同乡态度均十分轻慢,武帝虽然对其非常欣赏,也不得不公布其罪状,将其停职处理。C. 孙楚见识高远,不同流俗。当时“龙见武库井中”,他认为大臣们的看法均属错误,朝廷应从这种自然现象中得到感悟和启发。D. 孙楚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好友王济对其颇为推崇,称赞其才识突出,对孙楚悼念妻子诗作大加赞赏,认为诗作情意深重,令人感动。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岂独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5. 针对“龙见武库井中”,孙楚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简要回答。【

44、答案】12. B 13. B 14. (1)难道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藏潜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在行伍里?所以龙出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2)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收敛,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15. 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用贤才;修建学校,起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的人;明令三公九卿,要优先从隐逸之士或普通人中推荐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

45、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从句子结构来看,“遣”的宾语为“符劭”和“孙郁”,两个人名之间应断开,排除C;“遗”的宾语是“孙皓”,谓宾之间不宜断开,排除A;“迁佐著作郎”的主语是“孙楚”,所以在主语前边应断开,排除D。译文:文帝派符劭、孙郁出使吴国,将军石苞叫孙楚写信给孙皓。符劭等人到吴国,不敢通报此信。孙楚后来迁任佐著作郎,又参与石苞骠骑军务。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

46、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对待上司、同僚、同乡态度均十分轻慢”“武帝也不得不公布其罪状”错误。原文只是说“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可见只是对石苞很是轻慢的;“武帝虽不显明其罪”,可见并未张扬公布其罪过。故选B。【14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岂

47、独,难道只;隐伏,隐藏潜伏;厮役,服劳役的人;故,所以;见,通“现”,出现;光景,情况。(2) 彘,猪;食,第一个是动词,吃;检,收敛;涂,通“途”,在道上;饿莩,饿死的人;发,打开粮仓赈救灾民;非我也,以“非”为标志的否定判断。【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准答题区间,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此题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孙楚所说的话中,“愿陛下赦小过,举贤才”可知,建议要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用贤才;“修学官,起淹滞,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惇风厉俗者”可知,建议修建学校,起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的人;“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言者,无系世族

48、,必先逸贱”可知,推荐可使风俗淳朴而激励世俗的君子,并举荐明达事理,才能出众且优异特出的人才,且能够处理繁忙的政务疑难、纠正世俗高声而言的人。【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

49、些难懂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译文:孙楚字子荆,是太原中都人。祖父孙资,曾是魏骠骑将军。父孙宏,曾任南阳太守。孙楚的才学文章(当时的人)无与伦比,爽朗超逸高于同辈,多有凌侮他人居高自傲的言行,在当地缺少美誉。年纪到了四十多岁,才开始参与镇东将军的事务。文帝派符劭、孙郁出使吴

50、国,将军石苞叫孙楚写信给孙皓。符劭等人到吴国,不敢通报此信。孙楚后来迁任佐著作郎,又参与石苞骠骑军务。孙楚既然自负其才气,对石苞很是轻视简慢,刚来到时,拱拱手说:“天子叫我参谋你的军务。”因此两人从此有了隔阂。石苞启奏孙楚与吴国人孙世山一起诋毁朝廷大政,孙楚也上表申述论理,纷争混乱了一年,事情尚未判明,又和同乡人郭奕因事愤怒相争。武帝虽然不张扬他的罪过,但因他小有轻贱而受人指责,于是被停职埋没多年。初时,参军多不尊敬其上司,孙楚既已轻慢石苞,于是制订了参军要尊敬上司的规定,这是从孙楚开始的。征西将军、扶风王司马骏和孙楚旧时友好,起用他为参军。转任梁县县令,迁任卫将军司马。这时有龙出现于武库水井

51、中,群臣将要上表称贺,孙楚上奏道:“最近听说武座的水井中出现了两条龙,众臣中有人认为是吉祥之兆而称贺,也有人认为并非吉祥而没什么可贺的,可以说是楚人已错,而齐人也不算对。龙有时俯身潜藏于深泉,有时高入云端游于苍天,然而现在盘伏在坑穴水井中,与青蛙小虾同伍,难道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者有英才隐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埋没在行伍里?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希望陛下赦免犯有小过错的人,举用贤才,也托梦给在傅岩筑墙为奴的奇才,仰慕吕尚那样的高人、修建学校,起用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的人,明令三公九卿,推荐可使风俗淳朴而激励世俗的君子,并举荐明达事理,才能出众且优异特出的人才,且能够处理繁忙的政务疑难

52、、纠正世俗高声而言的人,不要拘泥于世袭贵族,而一定要优先从隐逸之士或普通人中选拔。事实上,百战百胜的大势,兼并统一的威风,那是(春秋)五伯和韩信、白起所建的功勋;至于制定礼乐,阐明和弘扬道德教化,正是士人出力的时候。谨望陛下择用我这个狂人的意见。”惠帝初年,任冯翊太守。元康三年去世。当初,孙楚和同郡的王济友好,王济为本州大中正,访找考察乡邑人士的品行表现,访问到孙楚时,王济对同僚说:“这人不是你所能了解的,我自己来办。于是就评述孙楚道:“天才博识,格外突出,超出一般人。”孙楚很少有所推崇佩服的,仅王济一人。孙楚年轻时想隐居,对王济说:“想以山石为枕以江水洗漱。”误说是“以山石洗漱以江流为枕”。

53、王济说:“江流不能枕,山石不能洗。”孙楚说:“所以说以江流为枕,是想洗净耳朵;所以说用山石洗漱,是想磨砺牙齿。”当初,孙楚在因妻死服丧期满除去丧服后,写诗给王济看,王济说:“我不明白文生于情,还是情生于文,但读此诗很令我伤感,增加了夫妇间的相互敬重。”(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寄郑起侍郎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16.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清明”

54、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既指出了诗人春游的时间,也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B. “寂寂”,用叠词渲染“山城”的寂静气氛;用“柳映门”的寒食特有之景,增强凄寒的环境氛围。C. 诗的颈联即景抒情,天气乍暖还寒,薄酒难以消愁,登高远眺才让作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D. 诗的尾联,以问句作结,诗人将一腔喷涌欲出的别离心绪融入“向谁言”的反问中,欲述无门,有一唱三叹之妙。17. 请赏析诗的颔联。【答案】16. C 17. 诗的颔联借景抒情,借景物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修竹寺”“落花村”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形成一副凄凉的画面,烘托

55、了诗人孤独寂寞、悲伤的情感。【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设题类型包括: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登高远眺才让作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错。颈联的意思是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更容易极度伤心。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翻译相关诗句意思,然后点明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方法,最后从情感的角度上明确表达效果。题干为:请赏析诗的颔

56、联。一定要审题题干中“颔联”的要求,别和颈联混淆。答题区域为: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诗句大意是:隔水淡淡烟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 一路上细雨萧疏, 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结构上与前句“寂寂山城”相呼应,逻辑严谨。艺术特色或效果上,借景抒情,这两句作者用茂林修竹、淡淡的烟雾、缤纷的落花、稀疏的雨丝、近村远寺等描绘出一幅凄清幽寂的郊外风景图。画面层次分明,色调清淡,意境朦胧,寄寓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感。与都城寒食时繁华热闹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点睛】诗歌鉴赏氛围、心境、意境题常用术语:氛围(周围的气氛和情调):萧瑟,凄清,凝重,幽静,静谧,宁静等。心境(

57、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喜悦,愉悦,甜蜜,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逸,安闲,失望,寂寞,幽怨,旷达,高雅,愤懑,焦灼,缠绵,孤独,抑郁愁闷等。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朦胧,伤感,迷惘,含蓄,和谐,浪漫等。(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诗人用“_,_”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3)蜀道难中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

58、情状和畏惧心理的句子“_,_”。【答案】 (1). 别有幽愁暗恨生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扪参历井仰胁息 (6). 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是提示,注意“幽”的书写;(2)“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是提示,注意“作”的书写;(3)“峰路的萦回

59、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是提示,注意“扪”“胁”“膺”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沿着靠村边的池塘,摆着一溜的洗衣石头,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形态各异。清晨,洗衣的妇女姑娘们,提着一篮衣服,来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篮

60、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两尽赤脚丫子伸进凉意未退的池水里,就着眼前的荷吐、小鱼儿洗衣,说事。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 。东家长,李家短,自家难念的经,粉墨登场;邻村的旧闻,娘家的趣事,街头巷尾的传闻,喧嚣地传播着;喜事,丧事,无厘头之事,内容丰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骚,或倒苦水,( )。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 ), 。讨论也随之冲天而起。当然,不仅有说事的,也有评事的。心有同感,随声迎合者,有之;事不关己,( )者,有之;觉得说者言过其实,当场批评者亦有之。不用担心,牢骚或者埋怨挖苦会传到对方

61、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你在这里说她, 。更何况说事,听事,评事,只是洗衣时的谈资而已,没有人当真,更无人较真。19. 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一而足、老生常谈、不置可否B. 不能自已、不经之谈、置若离闻C. 不能自已、老生常谈、不置可否D. 不一而足、不经之谈、置若罔闻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然后坐在草凳上,把两只赤脚伸进池水里,就开始洗衣,说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

62、9. A 20. 原文内容表达更加口语化,句子节奏也更为舒缓。既突出了池水的凉意和池塘的生机,也给人以生活的画面感和惬意感。 21. 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却能引起当场妇女们的共鸣 她也会在那里说你【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第一组,不一而足:足,充足, 成语的的意思是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不能自已:意思是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搭配对象为“感情”。第一空前语境指事情,应该用“不一

63、而足”。第二组,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不经之谈:不经,不合道理,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第二空前语境中话题是常见的,故填“老生常谈”。第三组,不置可否:置,放,立;可,行;否,不行;成语意思是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中性词。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像。成语意思是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贬义词。第三空处根据前语境“事不关己”,自然联想到高高挂起,中性词,适合用“不置可否”。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式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应该从多角度多侧面衡量比较,涉及角度有:内容大意、结

64、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从内容大意而言,原文突出了“凉意”和池塘里富有生机、美好的景物,给人惬意和愉悦感。从结构上而言,照应了场景发生的时间(夏日清晨)地点(池塘)。从语言特色而言,“一屁股”“脚丫子”“小鱼儿”,使得原文表达更加口语化,契合主旨思想;整散结合,富有变化,跌宕多姿;并列词语多,句子长短结合,节奏也更为舒缓。而改后的句子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原句比较好。【21题详解】本题考查衔接补写能力。属于语言连贯题,做这类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第一空,根据横线后

65、标点“句号”判断,应该关注前“古人说,三个女子一台戏。一二十个女子在一起”语境,可以确定答案为“热闹程度可想而知”或“那就不是一般的热闹好看了”。第二空,依然标点确定,需要关注上文“当然,婆媳间的矛盾,邻里间的冲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间的明争暗斗等话题虽是老生常谈”,上文句中有“虽”,填句必然有转折连词“却”或“可是”“但”等相照应,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却能引起当场妇女们的共鸣”或者“大家的兴致却一点不减”。第三空,依据前文的“冤家不会主动聚首,对手不会轻易碰头”可知,语句想表达的内容是对立面的双方,再依据“你在这里说她”,所以要强调另一面,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她也会在那里说你。【点睛】

66、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四、名著题(4分)22.从关羽的性格角度简析其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原因。【答案】刚愎自用。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骄傲自大。蔑视

67、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交代关键事件,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关羽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作为称雄一时的他,在失荆州后又败走麦城,最后竟被活捉,在整个过程中,关羽的失败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首先是关羽没有对客观实际的情况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因而对自己的力量估计得太高而又轻敌。不可否认,关羽是优秀的武将,但也正是因为他所向无敌,威风凛凛,因而骄横和目空一切的心态也就日益严重,在包围樊城之后,发展到认为曹军不过是瓮中之鳖,战胜是指

68、日可待,可以看出他的骄傲情绪是多么严重。当他中箭以后,部将劝他回荆州暂时调理修养,但他一意孤行,认为很快就可以攻下樊城,长驱直入,攻下许都剿灭曹操。对曹军是根本不放在眼里,对吴军,他就更看不起了。认为吕蒙是“老卒”,直呼陆逊孺子,更视江东重将为“群鼠”。因此,可说骄傲自大是关羽是荆州的首要原因。其次,关羽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意见。当关羽攻下襄阳后,军心大振,关羽志得意满,但随军司马王甫敏锐地观察到荆州的防守是个空虚,便建议关羽派得力之人去守卫,但关羽却让王甫在沿江上下去修烽火台,倘有吴兵来犯,晚上点火白天放烟为信号,“我当亲往击之”王甫又建议派赵累替代糜芳,傅士仁总督荆州,但关羽仍不虚心听取意

69、见,果然二人投降吴军,导致荆州失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后来关羽如能听部将建议暂回荆州,荆州也不一定会失手。可见,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是关羽是荆州的第二个主观原因。【点睛】名著阅读的几点建议:这主要是根据你的年纪,专业和预期目标具体来设定的。如果你想涉猎,丰富自己阅读量,那么不必细看,粗略了解情节人物,甚至可以选择精选本来读。但如果想进一步文本细读的话,就要逐句逐句的读,对名著人物的一个表情一句话,都揣测回味。最好能借助名家的评论导读一起来读,读到优美的句子或哲理的句子,要做好记录。而且最讲究第一感觉,你对某句话的第一见解是什么,也要及时记录下来。最后读完还要有一篇读后感想。好书不应只读一次。特

70、别是名著,读一遍往往难以真正读懂读透。第一遍涉猎浅读,记录下第一感觉滴第一见解。第二遍细读,深读,借助导读来读,看看你的看法与名家看法相差出入有多少,这对于你对文学敏感度,见解深读的培养,都是大有裨益的。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个年轻人拜船工为师学划船,船工要求他先学会游泳。年轻人问为什么,船工说,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失足落水,而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于专心致志地划船了。年轻人说,我不会游泳,学划船时就会心怀忧虑,小心翼翼,不敢犯错 ,这样不是会学得更快更认真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71、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幼鹰在学习飞翔时是临着万丈深渊的,战战兢兢的心态促使求生的信念化作震动双翅的力量,坠崖的幼鹰终于在一瞬开始了它天空王者的征程,排种成行的嫩柏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间,磕磕绊绊的处境让它选择深深扎根,绝壁的嫩柏才能成就它的郁郁葱葱。因此有安乐鲜有登顶峰,无忧患无以启新生。摆脱绝境,减少忧患是人的本能,人们总希望人生路一帆风顺,然而绝境和忧患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成功之后也要保持战战兢兢的心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才能少犯错误,这样更能激发出人的潜能与专注。志之学者以绝境为勉,存忧谨慎定成优学。因而即使我们成功之后,我们依然要保持忧患的意识

72、,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倘若学船者先会水,他不惧失船入水,又何以从船技为首学。唯有有了失船则命忧的顾虑,才能加快学船的速度,扎实年轻人学船的功底。存忧患,如临深渊,才能更加谨慎地思考。秦国从不被东方六国瞧得起的地处西域边陲的小国成为统一天下的秦王朝,山川险固,人才济济,然而成功之后的秦始皇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从此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没有想到的是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草民在被押解做苦力的路上,揭竿而起,掀起了推翻秦王朝的洪流。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震慑华夏大地的秦王朝瞬间如大厦倒塌,人们的震惊之余也明白了张瑞敏的话:深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处

73、绝境,如履薄冰,才能激发潜力。正所谓 “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古之惊世出奇之战多成于此。官渡一役,曹者甚稀,然绍之众兵狼狈而归,何以?背水一战,全心尽力,置绝境于身后,留生路在向前。正是绝境激发出了寡兵小众的潜力,才爆发出了以一挡十的勇气,和以一敌十的力量。士兵们正是看到了前面的深渊薄冰才能奋发于绝境,唯是而已。去偏僻的深山中探游攀险峻崎岖的小路,领路的向导往往不会让你轻装上阵,而会让你在背上背上自家烧火的柴火,并叮嘱你不要弄掉柴木。背上无柴木者,纵使老而经验丰富也不保全自身稳越山林,而背上背了柴木的人即便只是山外的游客,也定能穿过险象叠生的小径。这这是当地的规矩。只因人的背上有了忧患,脚下便有

74、了重量,有重量的脚自然踏实稳健。保持战战兢兢的心态,弱者往往能急中生智,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解决问题。强者能守住家族,绵延万年。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们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弱点,不会任由弱点继续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的斗志而不断进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

75、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抓住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先学游泳”“专心致志”“不会游泳”“心怀忧虑”“更认真”等为重要信息。先学游泳再学划船,可理解为“有备无患”;“专心致志”可理解为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心怀顾虑;“心怀忧虑”“更认真”可理解为如临

76、深渊,才能做事谨慎,少犯错误。因此立意时,可从船工和年轻人两个角度构思立意。立意:(1)有备方能无患,要有忧患意识(2)专心致志做事,心怀顾虑,难以专心(3)做事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少犯错误(4)心存后顾之忧,就不能勇往直前素材:1把青蛙冷不防扔进油锅里,青蛙能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而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2.“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说明。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催他奋起的结果。3.闯王攻入北

77、京,以为大功告成。新官僚把起义时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这正是生于忧患的表现。4.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员工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微软公司还有三个月就要倒闭!”这似乎是杞人忧天、令人费解的。其实不然,盖茨这样说是要求员工都要有忧患意识,要不断进取。5. 在日本,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举国一致的“忧患意识”,无论是政治家,还是老百姓,都经常说:“日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有的只是阳光和空气”,“日本人一天不拼命地干,第二天就

78、没有饭吃”。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国民对本国国情了如指掌,因此都具有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意识,给日本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并创造了今天的奇迹。层次结构:文章从意象入手,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出观点“无忧患无以启新生”。强调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人的潜能与专注。从材料入手,肯定年轻人的观点。接下来使用大量的例证法和理论论据,明确我们要保持忧患的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文章说理透彻,结构紧凑,语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