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03页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共50分)如图为上海市20002014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中上海()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2014年常住人口达到最大值产业转出造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死亡率偏高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A BC D2图示人口自然增长状况可能导致上海()A企业数量减少 B企业用工成本提高C社会负担减轻 D城市经济活力增强解析:第1题,外来常住人口来上海的目的是务工,由于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外来务工人员找工作难,因此常
2、住人口减少,常住人口呈减少趋势;图中显示,2014年常住人口继续减少;产业转出不会是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人口老龄化较高导致人口死亡率偏高。据此分析选C。第2题,图示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外来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随着产业外迁而外移,导致市区青壮年劳动力减少,有可能导致上海企业用工成本提高,该现象不会导致企业数量减少,会加剧社会负担,使城市经济活力减弱,据此分析选B。答案:1.C2.B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从2013年我国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
3、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此完成34题。3.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城市化水平较高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我国()A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C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下降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上升解析:第3题,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生育观念的改变,多子多福的观念转变,
4、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严重不是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B项错误。育龄妇女人数多,C项错误。第4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少儿抚养比增大,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B项正确。男女比例失调减轻,A项错误。新增人口不能转化成劳动力,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大,C项错误。总人口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D项错误。答案:3.D4.B中国单身独居人口日益庞大,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据此完成56题。5单身独居人口比重的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减轻 B人口出生率下降C劳动力数量减少 D人口性别比失调6单身聚集地主要集中
5、在我国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风俗习惯 B政策法规C经济基础 D医疗卫生解析:第5题,单身独居人口比重上升,结婚比重下降,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选B正确。第6题,单身聚集地主要集中在我国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竞争力大、文化生活丰富,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选C正确。答案:5.B6.C如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79题。7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A2024岁 B2529岁 C3034岁 D3539岁8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迅速
6、上升C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 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9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 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流入人口就是外来人口,图示外来人口数量最大的是2024岁年龄段,所以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2024岁年龄段。第8题,图示外来人口占比较大,且外来人口主要是年轻劳动人口,使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下降。第9题,图示外来人口构成中,劳动年龄人口和少儿人口都较多,老年人口较少,说明孩子随父母一块流入上海,即处于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答案:7.A8.C9.C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
7、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如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据此完成1011题。10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C净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11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A经济矿产开发 B环境生态保护C政策国土开发 D军事加强国防解析:第10题,读图,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减少,应是生育率下降,A项错误。就业人口有所增长,总人口减少,就业率提高,B项正确。总人口下降,可能是迁出率增加,C项错误。人口容量随
8、着经济发展可能提高,D项错误。第11题,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刺激,无偿发放土地。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C项正确。答案:10.B11.C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由于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如图为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化图。据此完成1213题。121984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132010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
9、移动可能是因为()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 B四川省农民工回流增多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 D湖北省自然增长率降低解析:第12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加剧,同时户籍管理制度有所松动,这些变化都有利于人口更快地迁移和流动;能源资源开发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影响人口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据此分析选C项。第13题,图中显示,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趋向西移,中西部(四川省)农民工务工地点主要在东部地区,回流增多可使人口重心西移,B项正确。答案:12.C13.B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以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1415题。14从单位面积看
10、,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发展水平高C气候条件优越 D生活消费水平低15如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解析:第1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越丰富,人口容量越大,日本资源匮乏,A项错误;日本经济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较高,人口容量将减小,D项错误;气候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科技发达,对资源的利用率越高,人口的容量越大,B项正确。故答案选B项。第15题,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缓慢,
11、消极因素凸显,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第阶段,人口增长变缓并趋于稳定主要是受日国土面积较小,资源短缺的影响。故答案选C项。答案:14.B15.C如图为1991年与2017年中印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国际上将2060岁人口列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据此完成1618题。1619912017年,中国比印度人口的()A自然增长率低 B出生率高C总量小 D增长量大172017年,中国比印度()A20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大B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C10岁以下的人口规模大D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小18根据目前我国人口特点,我国应当()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大力发展养
12、老服务产业适度推迟劳动力的退休年限A BC D解析:第16题,19912017年,中国010岁人口比重小于印度,说明中国比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A项正确。中国人口出生率低,B项错误。根据图示中人口总数判断,中国人口总量大,C项错误。中国增长量小,D项错误。第17题,2017年,中国比印度20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小,A项错误。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B项正确。人口出生率低,总人口增长速度慢,说明10岁以下的人口规模小,C项错误。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D项错误。第18题,根据目前我国人口特点,我国应当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对。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减轻劳动力压力,错。大力发展养老
13、服务产业,完善养老体系,对。适度推迟劳动力的退休年限,增加劳动力数量,对。答案:16.A17.B18.C2019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某地区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1920题。19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总数()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20推断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城镇房价增长慢B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高C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减少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解析:第19题,影响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人口自然增长,二是人口机械增长。读图可知,该地区2006201
14、2年(不含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之和大于0,人口不断增加;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5%,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之后由于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之和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所以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总数先增后减。第20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断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区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数量减少,需要的劳动力减少。答案:19.C20.C二、综合题(共4题,满分50分)21读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
15、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2分)(2)根据材料判断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4分)(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6分)解析:(1)从中国人口抚养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特点。(2)从中国1564岁人口比重图中看出,2013年后,1564岁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则少年儿童和
16、老年人的比重上升,说明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从人口政策、人口寿命等方面来分析。(3)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分布金字塔图可直接读出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答案:(1)少儿抚养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稳步上升。(2)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从2014年开始,我国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政策,出生率将提高,少年儿童的抚养比将有所上升;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年抚养比也将进一步增加;但此时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呈下降的趋势,所以总人口抚养比将呈上升趋势。(3)2000201
17、0年少儿抚养比呈减小趋势,但总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属增长型人口金字塔。有利方面: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方面: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压力大,导致国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形成恶性循环。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八大经济板块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地区11.971
18、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分)(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5分)(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原因主要有哪些?(7分)解析:(1)考查人口流动统计折线图判读,注意纵坐标分左右坐标,分别代表不同数据。从材料一人口流动数量看,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流动人口数量大。从流动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看,流动人口比重不
19、断上升。(2)考查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和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占比最大,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需要大量劳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影响分析,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影响。其中有利影响:可从劳动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细化;不利影响:主要是对社会的交通、环境、社会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影响。(3)考查区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根据表中数据得知,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大西南、大西北和黄河中游、东北等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在增加,说明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原因可从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支持、地区经
20、济发展程度差距减小等入手分析。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材料二(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影响。(5分)(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4分)(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
21、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3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二者在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人口的这种流动其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的省市。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和矿产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关。第(3)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答案:(1)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
22、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影响: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2)广东上海北京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如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材料二利用区位联
23、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4分)(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5分)(3)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3分)解析:第(1)题,可从图中读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这
24、些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有关,也与本地经济发达,医疗条件、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有关。第(2)题,我国的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东部地区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都比西部优越,因此人口稠密,而且今后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还有加剧的趋势。第(3)题,云、贵、川人口实际承载量很大,通过与人口承载量较小的省合作,进行合理的人口流动,可降低其人口承载量,从而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答案:(1)沪、苏、津、粤。原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2)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不断加剧。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3)变小原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