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动课堂疏导引导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热量平衡即收入与支出平衡。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除此之外,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2.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如表1表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平分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较高,冬季水温较低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相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垂直分布总趋势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1 000米以下垂直温差减小时空变化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变化越小3.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海洋对气温有很大的调节功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
2、能吸收大部分辐射热,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陆地则是冬冷夏热。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约大一倍,海洋面积则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热,冬季比南半球冷。北半球夏季平均温度22.4,南半球只有17.1,北半球冬季平均温度8.1,南半球却有9.7。4.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如表2表2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因素影响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降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升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
3、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海水盐度低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降水和蒸发、河川径流、洋流等。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海区,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对比关系。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升高,如红海蒸发强烈,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水盐度降低。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如波罗的海因有陆地河流注入,蒸发量又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而且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影响着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在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经过时海水盐度升高,寒流经过时海水盐度降低。5.
4、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时空变化对海水盐度的影响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随空间发生变化,特别是按纬度变化的方向比较明显,主要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随纬度的变化导致大洋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时间变化特别是季节变化对海水盐度的影响也较明显,如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中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对海水盐度的影响。例如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从季节上看,其冬半年的盐度最低,一方面因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绝大部分海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并未减少,导致此季节地表径流并未减少,因此冬季波罗的海盐度最低。6.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总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并形成马鞍形曲
5、线,赤道附近盐度较低,南北纬20附近的盐度最高。南半球盐度分布的地带性较北半球明显。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盐度较大洋东岸大。南北大西洋最高盐度中心的盐度均达3.72%;南北太平洋最高盐度中心的盐度分别大于3.65%和3.55%;印度洋最高盐度中心区的盐度大于3.6%。7.波浪的形成波浪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水的质点周期性发生振动,并向一定方向传播。水是一种流体,在外力(风、地震等)作用下,使水的质点离开原来位置,但在内力(重力、水压力、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又有使它恢复原来位置的趋势。因此,水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封闭的圆周运动或接近于封闭的圆周运动,并引起了波形的传播,便产生了波浪。波浪按成因可分为:
6、(1)由风的作用而产生的“风浪”,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2)因地震或风暴而产生的“海啸”,它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毁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3)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波”。(4)由气压突变引起的“气压波”。(5)因船行作用而产生的“船行波”等等。8.潮汐的形成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我们可观察到海水的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叫落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
7、处称为低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即是潮差。潮差是以朔、望月为周期变化的。潮差最大时叫大潮,潮差最小时叫小潮。按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一是决定于物体的质量,二是决定于距离的远近。宇宙间星球很多,但离地球太远,引力也就不大,对地球引力较大的也就是月球和太阳,但月球离地球更近,所以最容易把地球上的海水吸着凸出来。据计算,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大2.25倍,所以潮汐的成因主要是月球。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太阳、月亮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合在一起,形成的引力就更大了,海水面凸出更高了,即“大潮”;每逢农历初八、二十二,太阳、月亮和地球互相垂
8、直成直角,引力被抵消了一部分,海水面凸起比较少,即“小潮”。潮汐是有规律的,以朔望月为周期。掌握其运行规律,使它为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服务,是一本万利的事。例如,当河口涨潮时河水受海水顶托,水流增高,两岸农田就可以更方便地引水灌溉。海边盐田,在起潮时打开闸门,让海水自动流入盐田,退潮时关上闸门,把海水晒干,便剩下白花花的大片盐巴。大轮船在涨潮时进港,在潮水将退时出港,这就方便多了。此外,利用潮汐涨落所产生的潮差发电,可以获得大量廉价的电力。9.洋流的形成原因洋流的形成要受到盛行风、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按照形成的原因,洋流可以分为风海流、补偿流和密度流。(1)风海流:盛行风是海洋水
9、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也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因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如: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2)补偿流: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如:赤道洋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此外,由于不同海域温度、盐度的差异,也能形成洋流。这种洋流也被称为密度流。10.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在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也
10、有大洋环流,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极大陆的外围,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在北印度洋海区,夏季由于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偏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右偏,东南信风偏转成西南季风,因此海水自西向东流,故为顺时针方向;冬季时,北印度洋盛行东北信风,海水自东向西流,故为逆时针方向。11.西风漂流西风漂流是指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自西向东大规模流动形成的。在北半球,西风漂流在太平洋叫北太平洋暖流,是日本暖流的延续;在大西洋叫北大西洋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由于这两支洋流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因此属于暖流。在南半球,由于海陆轮廓的影响,各大
11、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环绕地球一周的范围最大的洋流,其性质为寒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必然影响其周围海水的温度;(2)从南极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浮冰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海水温度降低;(3)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加剧了周围海水的降温。1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对全球热量输送和交换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对航海事业的影响,从而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比流
12、经海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凸,使沿岸增加湿度和温度。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巴西东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比流经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凸,使沿岸降温减弱。例如:南美、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如巴伦支海沿岸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因此水温较其他北冰洋沿岸偏高,俄罗斯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海港因此也成为一个终年不冻港。(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寒暖流的交汇处,一般是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聚集的海域。同时,当寒暖流交汇时,冷暖海水发生搅动,引起上下层海水对流,下层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大量鱼类,形成渔场。秘鲁渔场的形成与这里的上升流密切相关。在秘鲁寒流沿海岸北流过程
13、中,因受到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的吹拂,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海水上泛。大量磷酸盐、硅酸盐被带到海水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沿海200海里左右的范围内成为广阔的渔场。(3)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逆洋流航行则减慢航速,多耗费时间和燃料。明代郑和下西洋,冬季借助冬季风和我国南下沿岸流,在北印度洋借助西南季风洋流;夏季借助北印度洋东流季风洋流,在太平洋借助夏季风和台湾暖流。寒暖流相遇,多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例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海雾茫茫,影响海上航运。有些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如拉布拉多寒流。(4)对环境污染的影
14、响:洋流可以把某个海域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海域,加快净化速度;但使其他海域因此而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13.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形式和过程海气之间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着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等形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输送给大气。因此,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海洋表面的水温有关:水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14.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速度缓慢,热
15、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很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案例探究问题1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探究思路:秘鲁寒流通常沿秘鲁海岸向西北流动。寒冷的表层海水有丰富的浮游生物,是鱼类的良好饵料。但是近年来,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由于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生前后,因此这一暖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意为“圣子”。温暖的海水“杀死”了鱼类赖以生存的冷性浮游生物,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厄尔尼诺还导致天气发生剧烈变化。通常,秘鲁
16、沿海年降水量为25125毫米。厄尔尼诺来临时,某些地区年降水可达360毫米,导致洪水泛滥。厄尔尼诺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它可能引起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的旱灾。据统计,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损失达200亿美元。中国在厄尔尼诺年,一般河套一带干旱,淮河下游一带多雨;东北常出现低温冻害,粮食减产;南方梅雨期偏迟或空梅;在厄尔尼诺下一年,河套一带多雨,淮河下游则干旱。问题2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天气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探究思路:在赤道上,表层海水比一般年份异常偏低时,被称为“拉尼娜”,语意为“圣女”,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在拉尼娜现象中,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比常年偏
17、强,海水温度偏低,云量减少,海平面气压比常年偏高;在赤道和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比常年偏高,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海平面气压偏低。拉尼娜发生期间,大气环流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明显增强,强劲的夏季风将大量暖湿空气带到内陆,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增多。拉尼娜发生期间,西太平洋的“赤道暖流”温度偏高,使热带风暴能量充足,因而台风发生的次数比常年要多,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也要相应增多,台风的移动将向西增加。冬季渤海的冰情往往多有加重。专家说,拉尼娜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往往要低于厄尔尼诺。活学巧用1.读图,探究下列问题。(1)结合气压带、风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综合
18、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D纬度带比C纬度带高的原因。(2)分析A纬度带年降水量多的原因。(3)分析A纬度带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比E纬度带低的原因。解析:本题把教材中的盐度随纬度变化图及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图叠加在一起,分析不同纬度盐度高低应与各纬度降水量的多少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各纬度所处气压带、风带、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等因素,作出分析。盐度的高低与降水量、蒸发量有关。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区域的盐度低;相反,盐度高。而降水量的多少与气压带和风带有关,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对流雨;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的地区一般少雨;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多锋面雨和气旋雨;极地高气压带
19、控制的地区降水少。答案:(1)D纬度带纬度低,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C纬度带虽蒸发量大,但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低。(2)A纬度带受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的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3)A纬度带位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四周有众多河水注入,因此海洋表面平均盐度较低;而E纬度带位于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缺少河水注入。2.读下图“世界轮廓”,比较图中各点的盐度和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中B、D、E三点的盐度由高到低排列。(2)A、B两点相比,盐度较低的是_点,原因是_。(3)C、D、E
20、三点相比,水温最低的是_点,因为_。解析:本题所要探究的内容为影响海水盐度和温度高低变化的因素。第(1)题的关键是理解全球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的高纬和低纬递减,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纬度海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不同所造成的。题中D、E位于副热带海区,而流经D处的是本格拉寒流,流经E处的是马达加斯加暖流,E点的盐度高于D点;B位于赤道海区,所以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E、D、B。第(2)题A和B处于同纬度海区,A在陆地的附近,亚马孙河在此注入海洋,对这部分海区的盐度起到了稀释作用,所以盐度AB。第(3)题是关于海水表面温度高低的问题,C、D、E位于南回归线上,即纬度相同,D位于非洲
21、西岸,寒流流经,水温较低;C、E分别位于南美洲、非洲东岸,有暖流经过,水温较高。答案:(1)E、D、B。(2)AA处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入海口,大量的淡水在此注入海洋,对这部分海区的盐度起到了稀释作用(3)DC、D、E位于同纬度海区,而D处流经的是寒流3.读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不料德军潜水艇仍能经常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区一个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1)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2)英军
22、忽略了什么自然现象?简述这种现象的成因。(3)在上图上标注海峡及其两侧海洋的名称,并画出德军舰艇往返的行进路线(实线箭头表示进入地中海的方向,虚线箭头表示返回时的方向)。解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的温度、盐度的差异导致的密度流流向是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而底层海水的流向刚好相反,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德军就是利用了这一地理现象,对英军以突然袭击。答案:(1)关闭潜水艇马达,在大西洋表层以下顺洋流而行,通过英军封锁线。(2)忽略了该区存在的密度流。地中海蒸发旺盛,沿岸大河注入少,盐度高,密度大,水面低;相邻的大西洋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相对较高。因此,表层的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底层海水
23、回流大西洋。(3)见下图。4.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解析:正确理解海水运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波浪包括风浪、海啸。潮汐是指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它是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答案:C注意:常见的思维障碍是不能区别波浪、风浪、海啸概念的种属关系,风浪、海啸都是波浪的表现形式。本题还有一个思维障碍是认为海水下落称为汐,其实,
24、潮是一次海水涨落,汐也是一次海水涨落。只不过是早上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5.引起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日、月等天体的引力B.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C.大气的运动D.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解析:海洋水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成因与大气运动有关,在风力的作用下能形成波浪;盛行风吹拂海面,形成了风海流,可见引起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的运动。答案:C6.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B.5月C.7月D.10月解析:本题
25、主要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及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的关系、洋流、径流等,但具体到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区盐度低,其主要原因是有长江水的汇入,稀释了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变降水丰富;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较多,从而可推知热带地区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同经度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在2月份左右
26、。答案:(1)D(2)A7.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别是:_洲,_洋,_海峡,_河。(2)图中大陆东岸的洋流性质为_,西岸的洋流流向为_,其洋流名称为_。(3)图中A、B、C、D四点处,海水盐度最高的是_,水温最低的是_。(4)图中三支洋流,_洋流沿岸有荒漠景观,_洋流附近有大渔场。(5)若在C点处有一艘油轮发生石油泄漏,A、B两点受污染较严重的是_。解析:据大陆轮廓判断图为南美洲大陆,大陆东岸为巴西暖流,西岸为秘鲁寒流。全球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全球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区温度偏高。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在此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由于秘鲁寒流自南向北流,故C处的石油污染会随洋流流向B海区。答案:(1)南美太平德雷克亚马孙(2)暖流自南向北秘鲁寒流(3)DC(4)(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