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235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模块2 通史讲座2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通史讲座(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通史融会贯通阶 段 特 征 通 史 体 系(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通史坐标特征概述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的特征体现最明显。史实定位一、列强侵华与太平天国运动1列强侵华(1)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逐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

2、国市场,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2太平天国运动(1)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2)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当时缺乏必要的社会环境,因此并没有真正实施。(3)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

3、败。二、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1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鸦片战争前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抢夺中国原料,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先后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海军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4社会生活变迁鸦片战

4、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中西文明碰撞与交融的特点,其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三、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1林则徐、魏源思想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以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仍然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层面上。3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等是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其提出了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主张,把中国人向西

5、方学习提升到制度的层面,是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基础。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探索通史坐标特征概述觉醒与探索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之前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史实定位一、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1深重的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

6、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剧变。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与生活1外国资本入侵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并发展;中

7、华民国的建立极大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3社会生活的变迁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近代中国的交通通信事业也已起步。三、从康梁维新思想到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1维新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始。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

8、人心。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通史坐标特征概述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史实定位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由旧民主主

9、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开展。(4)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共合作破裂。2土地革命时期(1)新道路的开辟: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峙是重要特征。(2)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扶植伪满洲国政权,继而向华北进犯,中华民族

10、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3全面抗战时期(1)国共合作抗日: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同时存在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由防御、相持到最后胜利是中国抗战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趋势。(2)抗战胜利: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4解放战争时期(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斗争,重庆谈判、召开政协会议。(2)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进攻、决战,1949

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历史结束。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与社会生活1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举措,民族资本获得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2民族资本的萎缩全面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3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在美国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榨下陷入绝境。4社会生活的变化(1)生活与习俗:服饰、饮食、建筑和婚姻礼仪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2)交通与大众传媒:近代航空业的起步,报刊业、影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

12、展。三、近代后期思想领域的新成果1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成熟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保证;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通史坐标特征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史实定

13、位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1政治(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纪元。(2)逐步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行“一化三改”;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3思想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

14、978年)1探索成就与失误(1)成就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探索。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促使经济恢复发展。(2)失误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倾错误发展,造成国民经济困难。19661976年,“左”倾错误发展,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民主政治、经济领域都遭受冲击,国民经济损失严重。2外交突破(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思想文化(1)思想: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

15、,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做了理论准备。(2)科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提高了水稻产量。(3)文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4)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严重冲击。五、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通史坐标特征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这

16、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史实定位一、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及外交拓展1民主政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一方面,健全法律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恢复完善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祖国统一: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同时,海峡两岸也打破了长期的相互隔绝状态,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不断加强。3外交拓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目

17、标。为此,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同时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生活的巨变1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了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改革。(3)对外开放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2社会生活:人民的衣、食、住、行

18、有了根本改观,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都在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的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领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新时期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教育的发展1理论成果(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2)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3)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9、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2科技发展:改革开放后,载人航天、计算机研制及生物技术方面的重大成就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教育文化(1)新时期:恢复“双百”方针,中国科学文化领域重现生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2)20世纪80年代,党和政府在教育领域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宏 观 视 野 中 外 关 联(对应学生用

20、书第77页)项目近代中国近代西方(含中世纪晚期)时间跨度1840年至1949年14世纪至1917年基本特征从沉沦到抗争、探索,缓慢走向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精神文明发展表现政治(1)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一步步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虽然进行了诸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艰苦的抗争与探索,但最终未能阻挡住沉沦的脚步(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17世纪至19世纪,英、美、德、法等国先后

21、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确立起代议制度(2)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兴起;1871年法国爆发巴黎公社起义,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经济(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既有民国初年“短暂的春天”,也经历了抗战时期的“秋天”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冬天”(3)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

22、场的雏形出现;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并推动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思想文化(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2)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渐冲破

23、了神学的枷锁,近代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2)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近代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产生并发展欧洲启蒙运动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1启蒙运动鼓励了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如: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很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孟德斯鸠的法意(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著作译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三

24、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的思想,显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源于启蒙运动。2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作为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近代以来中外经济的联动效应时期西方经济现象中国经济现象1518世纪开辟新航路;对外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传统的丝、茶、瓷器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外贸处于出超地位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对外输出商品,掠夺原料;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门洞开;自然经济解体;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破产;被卷入世界

25、市场;近代工业开始起步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对外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加剧殖民扩张,争夺海外市场;各地联系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加深;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促使民族工业发展一战期间忙于世界大战,放松对外侵略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20世纪20至30年代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军国主义经济;苏联经济建设巨大成就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战时工业受战争影响20世纪40至50年代美国经济强盛;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民族工业破产;新中国经济恢复;计划经济建设;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经济全球化高潮;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参加区域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