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随堂演练能力过关景观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是在自然和人类的相互影响下逐步地改变、影响或适应特定的生态因子后形成的。读图,完成13题。1造成两幅景观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A地形差异B交通运输方式不同C气候差异 D农业生产方式不同220世纪中期,左图地区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明显增长,主要得益于()A规模扩大 B机械化C增加劳动力 D资金投入3右图中大面积的植被最有可能是()A小麦 B水稻C牧草 D落叶阔叶林解析:第1题,造成两幅景观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我国传统农村以种植业为主,人们聚居在一起。西欧典型传统村庄分散,以乳畜业
2、为主,多家庭牧场,D对。地形、交通运输方式、气候差异等,不是传统乡村景观差异的原因,A、B、C错。故选D。第2题,20世纪中期,大约1950年前后,我国生产力水平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明显增长,主要得益于增加劳动力,C对。规模扩大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错。我国当时机械化水平低,B错。资金投入少,D错。故选C。第3题,右图中景观位于西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图片中放牧着牛羊,大面积的植被最有可能是牧草,C对。西欧气候不适宜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生长,A、B错。图中落叶阔叶林作为牧场的隔离带,D错。故选C。答案:1.D2.C3.C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
3、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A工业基础好 B交通便捷C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5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C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以上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解析:第4题,A、B、D三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贫乏。第5题,A、C、D三项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描述。答案:4.C5.B热点命题热点扫描以食材“豆腐”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为背景材料,密切关注生活,设问巧妙,重点考查了区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名校
4、押题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1)(3)题。(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A水质较好B土壤肥沃C人口迁移 D地缘优势(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 B气温C市场 D技术(3)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5、)A甲、戊 B乙、甲C丁、乙 D戊、丙解析:第(1)题,读图,西汉时期豆腐生产主要是在淮南地区,福建作为豆腐生产中心主要是从宋代开始,饮食文化的传播需要人作为载体,因此区域间人口的迁移最可能是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较早的原因。选C。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南方与北方因为纬度不同,热量差异较大,而温度高低会影响豆子的泡发,温度越高,豆子越易泡发,温度越低,越不易泡发。选B。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饮食习惯的影响。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因此饮食中主要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主要对应的为乙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把食物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不仅容易保存,而且便于牧民的携带,主要对应的为甲地区。选B。答案:(1)C(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