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大概(gi)悠闲(yu)折损(zh)晶莹(yng)B.菌子(jn)露宿(s)喷香(pn)茅屋(mo)C.恍惚(hung)麂子(j)好奇(ho)竹篾(mi)D.着急(zho)花瓣(bn)瑶族(yo)修葺(q)B点拨:B项,“菌”读作“jn”,“喷”读作“pn”。1234567891011121314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茂蜜寨子暮色香气四溢B.陡峭相衬盐巴译路梨花C.撵走火塘延伸忽明忽暗D.简陋屋梁谜茫穿山走林点拨:A项,“茂蜜”应写作“茂密”;B项,“译路梨花”应写作“驿路梨花”;D项,“谜茫”应写作“迷
2、茫”。C1234567891011121314从“仁爱”理念出发我们会发现,“爱心”是雷锋精神总的基调。正是从旧社会“无家”到新社会“有家”的亲身经历,使雷锋内心充满的感激之情成为大爱。他从最纯朴的感恩思想出发,把中国共产党比作母亲,最终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升华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升华为对人民的。4.商洛模拟改编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234567891011121314还有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这些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1)从短语结构类型来看,第句中的“核心思
3、想”属于短语。偏正1234567891011121314(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句的横线上。(填序号)A.坚定信仰B.深厚情感(3)第句横线上缺少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关联词语写在下面。1234567891011121314升华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升华为对人民的。AB答案:示例:不但 而且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5.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加点部分表情达意的效果。(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瑶族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瑶族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激之情。1234567891011121314(2)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
4、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答案:“很受感动”表明了“姐姐”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日后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已经成为自觉行动。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常12345678910111213146.文章倒数第5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答案:插叙了十多年前,解放军在树林里过夜时淋了雨,他们推己及人,为过路人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后,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的故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123456789
5、10111213147.【创新题】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提示】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瑶族老人出现。(误会)“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悬念:房子的主人到底是谁?)1234567891011121314老人说,打听到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误会)“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在这盖房子?)答案: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2345678910111213149.联系全文,说说你怎样理解宋医生反复
6、强调的“医者父母心”。(4分)答案:示例:“医者父母心”的意思是医生对病人要以父母对孩子一样的心态替病患着想;另一层含义是要有平等心,对所有的患者都一视同仁。这是医生应遵守的职业操守。123456789101112131410.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1)老人家切脉时一脸凝重,提笔开方,像捉着一柄沉甸甸的手术刀。(说说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宋医生提笔开方的谨慎认真。.1234567891011121314(2)宋医生没说话,眼睛扫描一样盯了那人好一会儿,然后,急切转身,像躲避突然袭来的瘟疫。(揣摩人物心理,并用第一人称写出宋医生当时的心
7、理活动)答案:示例:作为医生,怎么可以为了自己扬名而行医!我不愿与这样的人为伍,我要远离这样的人!123456789101112131411.第段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运用插叙,补充交代宋医生从医转正、延迟退休的经历,突出了宋医生吃苦好学、质朴厚道、为人方正的形象,丰富了文章内容。1234567891011121314【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文章第段为什么补充交代了宋医生从医转正、延迟退休的经历?请简要分析。(4分)【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答案参考第11题。123456789101112131412.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以三月茵陈为题的原因。(4分)答案:
8、题目中的茵陈是一味中药,和文中的主要人物宋医生的身份密切相关。文章中有较多与茵陈有关的内容和情节,如宋医生采晒茵陈,给病人用茵陈等。长有茵陈的乡医院是人物活动、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文章首尾有关茵陈的描写,交代了人物的活动背景。土头土脑、随处可见的茵陈象征着和宋医生一样虽然普普通通,却能给人们带来健康的尽职尽责的乡村医生。1234567891011121314 微写作14.本文描写梨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150字)思路点拨:“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空灵的境界,它包括梦幻之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等。“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实事、实境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想象结合起来。例文略。12345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