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解析:原始的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在人地关系中是被动的,受地的制约比较大,对地的影响比较小。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农业种植范围扩大,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方式,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物质和农业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
2、重的污染和破坏。可以说,这一阶段人地系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是地区的、局部的,而是全球的。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答案:D图6-5是“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23题。图6-52.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大约是1957年的()A.1/2B.1/3C.2/3D.2/53.图中反映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矛盾是()A.人口众多,土地的承载量在逐年下降B.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在加快C.人口增长速度小于耕地面积增长速度D.耕地资源不足,可供开垦的后备土地不足解析:第2题,据图中数据,1957年我国人
3、均耕地面积为0.17公顷,2000年总人口为12.90亿,耕地面积为0.88亿公顷。计算得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为0.068公顷,为1957年的2/5。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但速度已经减慢;人口逐年增多,土地的承载量在增加;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而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C项错误;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说明我国耕地资源不足,可供开垦的后备土地不足。答案:2.D3.D4.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B.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C.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和再生能力
4、太差D.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解析: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出现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好,环境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生态破坏;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答案:C5.环境自净能力是指()A.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容纳和清除的能力B.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C.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D.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解析:环境具有两种能力:一是资源的再生能力;二是对人类废弃物的净化
5、能力,这种净化是指环境容纳、清除人类废弃物的能力。答案:A6.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环境保护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C.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义务应公平D.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指同代人之间、代际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但并不是说各国应尽的义务是相同的,如
6、目前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发达国家应尽更多的义务。由于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的问题常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因此需要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答案:D7.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开垦红壤地区的荒山荒坡,发展水稻种植,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B.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C.为防止“赤潮”现象的发生,沿海地区采取伏季休渔政策D.加大草场放牧数量,以提高畜牧业的产值,让广大牧民早日脱贫致富解析:结合区域地理可知,红壤地区的土壤、地形条件都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最理想的是种植茶树;赤潮的发生是海水受污染的结果,与休渔政策无关;加大草场放牧的数量,虽然短时间内增加了产量,但影响了草
7、场的恢复,最终会造成资源破坏。只有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建立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案:B8.玛雅文明曾经高度发达,森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源泉,农业是他们高度繁荣的基础。图6-6为“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6-6(1)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图中的方框内。暂时农田建筑材料和燃料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文明衰落森林消失农业生产力下降(2)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做“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这种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开垦的土地在使用几年后不得不废弃,是因为_,这也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3)由以上可以看
8、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解析:玛雅文明是农业文明,其建筑材料(木材)和燃料取自森林,其农业的基础(农田)来自于毁林开荒,然而由于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杂草侵入,几年后不得不废弃,再去毁掉新的森林。废弃耕地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这必然使森林不断减少,且土地肥力不断下降。再加上玛雅社会因缺少家畜而对土壤的有机肥补充不足,从而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最终,因生态环境的恶化,玛雅文明最终消失。答案:(1)如图所示(2)严重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使土地肥力下降和杂草难以清除流水侵蚀作用(3)生态环境的恶化综合应用 2003年上半年,SARS病毒肆虐,中国大陆被感染人数达五六千
9、人之多。5月24日广州、香港研究机构宣布从动物体内发现了与感染人体的SARS基因序列一致的SARS病毒和类SARS病毒,说明SARS流行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众多媒体再疾呼禁食野生动物。据此完成第9题。9.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吁由来已久,因为禁食野生动物()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可以切断人与病毒的联系A.B.C.D.解析:过度捕猎是造成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禁食野生动物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以防止“病从口入”,但不能切断人与病毒的联系。答案:A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
10、是()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的生活解析: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停止开采则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应节约、合理开采并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若加快开采力度,索取速度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也会产生环境问题;选项C太绝对,对不同国家人口政策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答案:D11.“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公平性和共同
11、性原则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把水排干再捕鱼,当然能获得鱼,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说明了没法持续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答案:A12.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6-7中相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图6-7(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考查对各类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氟氯烃排放过多会导致臭氧空洞,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木材生产与砍伐相关的是森林锐减。第(2)题,要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含义,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森林的破坏等,回答产生原因时,要找出其根本原因。第(3)题,减轻环境问题的措施要和原因结合起来考虑。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往下依次为A、C、B、D。(2)人口的过快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