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901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线上检测试题(含解析)(本次考试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古籍汗牛充栋,阅读应该从何入手呢?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

2、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

3、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

4、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

5、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大众以精神滋养。(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古籍,都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都体现了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B. 叶燮认为“诗是心声”,不能作伪,

6、所以“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诗与人总是有机统一、无法分割的。C. 有人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最古老纲领“诗言志”与陆机的“诗缘情”论是对立的关系,作者对此持反对态度。D. 李白的诗作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但在以积极的人世精神进行创作、凸现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方面则比杜甫略逊一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艺术价值非常丰富,本文主要从精神引领和提升人格境界的角度作了分析。B. 本文认为唐诗宋词应是阅读古籍的首选阅读对象,并从多个方面阐释了作出这一论断的理由。C. 从中华传统文化到古诗,从唐诗宋词到李杜苏辛,文本的分析范围渐次缩小,议论却逐层深入。D. 引

7、证是本文的鲜明特色,在论证的各个层次,作者都引述了前人的经典言论,并表明了自己的看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A.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坚持人品与文品并重,阅读“第一等真诗”,不仅可体会“第一等襟抱”,更重要的是能读出“第一等学识”。B. 在情志方面,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它们可以在人生意义和美感上给我们许多启迪。C. 无论是情操禀赋还是艺术表现,李杜、苏、辛的作品都各有其独特之处,但它们都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极致的审美享受中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完美的阅读境界。【答案】1. C 2. D 3.

8、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都体现了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错误,原文第一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可知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 B项,“总是有机统一、 无法分割的”错误,比较片面,叶燮说的是“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每”即“常常之义,却未必没有例外;D项,“但在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则比杜甫略逊一筹”错误,原文无此对比内容。故选C。【2题详解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论证的各个层次,作者都引述了”错误,在具体分析李、杜、苏、辛作品的层次时,作者就没有使用直接引证的论述方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更重要的是能读出第一等学识”,文章第二段“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

10、有第一等真诗。”,可知文章强调的是好诗能提升人格境界,故“第一等襟抱”之价值应在“第一等学识”之上。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

11、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0分)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见别离者因赠之【注】韩 偓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A. 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B. 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C. 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D. 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

12、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B项,“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错误,“尊酒阑珊将远别”意思是送行的酒宴即将结束,友人将要远行,这是眼前的实景。故选B。【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

13、论性的句子。2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3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4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5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4、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清明二绝(其二)陈与义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注】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注】了:了结,度过。A. 这首诗中的“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B. 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拘谨端坐,拘谨压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尤其一“了”字,更是透出了诗人不甘的心情。C. 这首诗风格自然,运用对比手法,全诗感情凄苦,令人怆然。D. 这首诗从“小”处着笔,写“我”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有道者的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

15、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全诗感情凄苦,令人怆然”错误,“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意思是春风卷地,抛进来街头阵阵欢乐的声浪,病弱的诗人,却高堂端坐,静赏清明风光,这两句状冷落难堪之形,抒压抑凄楚之情;“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意思是帘外的夕阳渐渐西沉,看那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娇媚轻狂,这两句诗人宕笔开去,杨柳袅袅,顿觉百媚滋生,感情上扬,给人爽朗之感。故选C。【点睛】怎样读懂诗歌: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16、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3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4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

17、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二)阅读下面三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共2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注】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6.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B.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

18、场大雨的喜悦。C. 第五、六句写诗人安心离去及对田翁的嘱托与祝福,并让田翁们不要挂念他。D. 全诗以华丽优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7. 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答案】6. D 7. 此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百姓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或:此联运用了想象的艺术手法。诗人通过对田野中渠水潺潺的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拓展了艺术时空,表达了对成都百姓的真

19、诚而美好的祝愿。)【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项,“全诗以华丽优美的语言”错误,全诗的意思是“旱情严重,时至五月,秧苗未插,而此时我又要离去,内心更加愁苦。上路后遇到几个种田老翁,他们争着告诉我,昨晚下了三尺深的透雨。虽然我将要离开了,闻听喜讯,眉头也舒展开了,嘱咐老农好好保重,不要思念我。听那渠水汤汤,发出的阵阵声响正回荡在原野里,想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在祭祀时一定能摆上鸡猪等

20、祭品,祭祀结束后你们可以好好享用一番了”,可知语言的特点是质朴无华。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歌炼句的能力。炼句题要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这是赏析句子的前提。炼句需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握手法,解读内涵,抓住特点,点出情境,整合答案。本题赏析尾联,应先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阐释诗句的含义,最后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意思是听那渠水汤汤,发出的阵阵声响正回荡在原野里,想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在祭祀时一定能摆上鸡猪等祭品,祭祀结束后你们可以好好享用一番了;“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

21、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注】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8. 选出对早行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 这首七言律诗意境高远。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的交

22、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B. 诗人穿上“驼褐”,其上路之早可见。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C. 第二句,诗人不写“月”而写“星斗”。“星斗阑干分外明”,这里的“阑干”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梦啼妆泪红阑干”里的“阑干”的意思并不相同。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9. “稻田深处草虫鸣”这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就这句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赏析。【答案】8. C 9. 这里主要用了反衬手法。“稻田深处草虫鸣”,四野无人,寂中有声,只有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一切都在沉睡,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

23、寞。【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这里的阑干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梦啼妆泪红阑干里的阑干的意思并不相同”错误,两诗的“阑干”的意思相同,都是纵横貌。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的能力。分析时第一步准确说出艺术特色,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稻田深处草虫鸣”,意思是耳边传来稻田深处的唧唧虫鸣,而“稻田深处草虫鸣”,则是“和梦”过“小桥”时听见的,正像从响

24、亮的马蹄声意识到过“桥”一样,“草虫”的鸣声不在桥边、而在“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诗人在这里用了反衬手法;描摹稻田虫鸣,是黑暗中应有的情景,又以声音衬托环境的寂静,突出时间还早,点题“早行”,表现出了诗人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情。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官池春雁(其一)杜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两雁陆游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冥飞远矰弋【1】,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注释:【1】矰弋:射鸟用的箭。10.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诗第

25、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B. 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C. 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D. 两首诗分别用“鸂鶒”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11. 比较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两首诗中雁对“谋稻粱”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解说。【答案】10. C 11. 二者不同。“谋稻粱”是指禽鸟为谋生而觅食。杜诗中的雁虽不愿与乱聚成群的鸂鶒为伍,但为现实所迫,不得已而“谋稻粱”;陆诗中的雁在艰险中磨砺、不畏艰险而超然万里、志存高远,是不屑于“谋稻粱”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

26、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分析有误,“镜湖接天台”的意思是镜湖连接着天台,展现的是镜湖的无边无际,来反衬人的渺小。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其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再结合具体的诗句环境分析,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首先要明确的表明态度:两首诗中雁对“谋稻粱”的态度是不同的。第一首诗中的“雁”是不愿意与那种为了填饱肚子而偷吃农家粮食的禽鸟为伍的,但是归乡之途充满艰险,被逼得只能“谋稻粱”;而第二首

27、诗中的“雁”,诗人用了一句“岂复谋稻粱”来形容它,它志存高远,经历各种挫折,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最终“超遥万里程”,是那些“谋稻粱”的鸟儿无法相提并论的。【点睛】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

28、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第功班赏,与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

29、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

30、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B.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C.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D.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器,本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也指国家所需的器材,常用来代指治国人才。B. 中书令,我国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C. 食邑,也叫封地,古

31、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D. 谥,指人死后,后人给他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评价的文字,只有褒谥。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B. 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C. 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晚年多病房玄龄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D. 房玄龄为

32、人孝顺,谨于治家。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答案】12. D 13. D 14. B 15. (1)适逢他父亲生病,持续了十旬,玄龄衣不解带地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2)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赖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

33、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是不容易的。”“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畏”是害怕的意思,在“畏富贵则骄”后断开,在“骄则怠”“怠则亡”中间断开,语义连贯,所以排除A项和B项;“冒百死遇一生”意思是“身经百死,而逢一生”,“冒百死”和“遇一生”属对仗句,语义通顺,在“冒百死”后断开,所以排除C项。故

34、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只有褒谥”错误,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谥号有褒谥与恶谥之分,褒谥有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恶谥有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35、。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B项,“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错误,因果关系错误,原文“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可知“慨然有忧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是在“被高孝基称赞”之后。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36、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会”,适逢、恰逢;“疾”,生病;“绵”,历时;“不解衣”,省略主语房玄龄;“及”,等到;“勺饮不入口五日”,定语后置句,应是“五日勺饮不入口”,五天滴水不进。关键词:“让,诚美德也”,用“也”表示的判断句;“让”,谦让;“诚”,确实;“相”,动作偏于一方,您;“眷赖”,依赖;“一日”,一旦;“良弼”,优秀的辅国人才;“去”,失去;“亡”,失去。【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

37、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

38、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房玄龄是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凭借了解人著称,说:“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梁。”补任隰城尉。看到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在军门拜见太宗,太宗与他一见如故。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的,(战后)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

39、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邗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

40、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号为文昭。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风之上。(四)(8

41、小题,16个空,每空0.5分,共8分)16.名篇名句默写(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逍遥游)(3)荀子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的结论。(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5)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论语)(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

42、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8)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的佳句,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 ,_。【答案】 (1). 吾尝跂而望矣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君子生非异也 (6). 善假于物也 (7). 艰难苦恨繁霜鬓 (8). 潦倒新停浊酒杯 (9). 巴东三峡巫峡长 (10). 猿鸣三声泪沾裳 (11). 不义而富且贵 (12). 于我如浮云 (13). 受任于败军之际 (14). 奉命于危难之间 (15). 先天下之忧而忧 (16). 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详解】本题

43、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跂”“誉”“沮”“生”“繁”“鬓”“潦”“浊”“裳”“忧”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本题还要注意不要错写漏写虚词。【点睛】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

44、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 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 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 ,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

45、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 ,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荣获 交融 自怨自艾 脱颖而出B. 荣获 交互 孤芳自赏 锋芒毕露C. 荣膺 交融 孤芳自赏 脱颖而出D. 荣膺 交互 自怨自艾 锋芒毕露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B. 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C. 不仅是一

46、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D. 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B.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C.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D. 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

47、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荣获:光荣地获得,多指竞赛优胜者得奖。荣膺:光荣的接受或承当。根据语境“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此处为接受某项称号,应选“荣膺”;交互:即交流互动。交融:即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结合“文明”分析,此处应选“交融”。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孤芳自赏:指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

48、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此处无悔恨之意,当选“孤芳自赏”。锋芒毕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脱颖而出:比喻在众多人中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处前面有“千军万马”,当选“脱颖而出”。故选C。【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分析,后文对“

49、文化输出”有否定之意,故不能选A项、C项、D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这”指代不明,“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B项,后句主语暗换,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且“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C项,“在”掩盖了后一句的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也不明朗。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

50、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世人尝道钱穆读书之勤、著述之丰,_。龚鹏程认为,钱穆先生实际天资过人,这一点常常被人忽略。“他注公孙龙子只花了7天,写庄子纂笺也只费了两个月,_。虽然钱先生完成了很多普通人办不到的事,但钱先生给人的印象却只是苦学成名,他也从不炫耀,其实如此捷才,可谓举世无双。”因此,真实的钱穆先生,_。【答案】 (1). 然而他的天分同样不容忽略 (2). 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办到的事 (3). 应该是一个勤奋与天分并存的学者【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补写类试题。龚鹏程的话语是承接上文而来,从第一处句子后面“钱穆先生实际天资过人,这一

51、点常常被人忽略”可以判断前面应该有内容讲到了钱穆先生的天分被别人忽略。因此处应该填写“人们忽略了钱穆先生的天分”。从后面“很多普通人办不到的事”可以判断出处应该表达的意思是“普通人完成不了”这个基本意思。是对钱穆先生的评价,从前面整体意思来看,整个文段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勤奋和天分,所以这里应该是“是一个勤奋和天分并存的学者”。21.阅读下面文段,提炼三个关键词,每个词不超过5个字。2月14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透露,近日,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实验室联合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已在实验室和临床完成初步评价。据介绍,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

52、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且患者的血浆稀释500至1000倍后,仍能检测出阳性条带。试剂盒与目前诊断所用的RT-PCR核酸检测相比,检测更加简单高效,灵敏度强和特异性高,能够有效突破现有检测技术对人员、场所的限制,缩短检测用时,实现疑似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密切接触人群的现场筛查,推动了诊断筛查的前移下移。(1)_ (2)_ (3)_【答案】 (1). 研发 (2). 试剂盒 (3). 初步评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中提取关键词能力。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得出答案。先整体感知文段内容大意,然后从文段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本段语义比

53、较复杂,我们可以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我们可以先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这段文字主要信息是“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已在实验室和临床完成初步评价”,可以概括为研制的试剂盒很有效果,完成了一个初步的评价;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试剂盒、研发、初步评价。【点睛】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1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

54、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2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3分层提炼。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人与熊的对峙要求:全面理解漫画的内容,结合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5、【答案】【例文】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常言道:伤害别人,就是毁灭自己,总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看了这幅直观的图片,该是明了,纵是占尽优势,也不可为所欲为。因果有循,在相处中存敬畏自然界的永恒法则无外乎因果和平衡。生命的法则一书中的“塞伦盖蒂法则”:草原上有多少只大象,有多少只狮子,有多少只羚羊,有多少树,有多少草,这个数量没有谁来安排调节,都是自然而然老天的配置。但是这个法则中间有个非常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董卿在点评这幅漫画时说道:“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人类看似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而本次席卷全球的冠状病毒却让千万人寸步难行。经专家研究本次

56、疫情起源很可能是人类大肆捕杀并食用野生动物造成的。百因必有果,以前人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现在动物把千万人关在了“笼子里”。冠状病毒确诊病例100、1000、10000、20000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无论是售卖野生动物的商家,还是拿起猎枪的猎者,又或是食用野生动物的饕客。这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无辜的,都在打破人与自然的平衡。身处杠杆,在敬畏中求平衡没想到2020迎接的不只是新年,还有太多的触目惊心,太多的生死离别:澳大利亚山火持续4个月,5亿多动物丧生;美国爆发40年来最大规模的乙型流感,已致6600人死亡;超20000人感染中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非洲经历25年最严重蝗灾,约36

57、00亿只蝗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土耳其发生6.8级地震、古巴7.7级地震、日本5.2级地震、四川5.1级地震将这些以生命为代价的伤痛关联在一起,才会意识到这是饱经摧残的世界给人类的警告,催使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平衡。万物都处于杠杆中,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一种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不仅仅是人和动物的关系,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这种平衡,那么,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蔑视敬畏,曾经破坏过的自然生态最后都变成利刃面向我们,成为一刀刀人类无法阻挡的伤害。众志成城,在平衡中谋发展灾难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也像一个放大

58、镜,放大了每一位国人身上的微光。疫情汹涌,仍有“最美逆行”,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我们不只沉湎于“众志成城”的感动,更应有“警钟长鸣”的深刻反思。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寻求幸福的根本。牢记血的教训,修复伤痕累累的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中谋长远发展,杠杆两头的你与我义不容辞。“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工程机械的施工对象就是需要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作为行业领跑者,徐工一直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始终坚持并执行“可持续发展构想”,产品研发重点朝向低碳、绿色环保等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未来,有

59、着造福全人类使命担当的徐工仍将努力促进环境管理、社会责任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发展,为让世界的明天更美好贡献力量。我相信这样下去,人与自然会更和谐地相处,人类也更加兴旺,生活更加美好!最后请记住一句话:“善待地球,构建和谐,”因为“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漫画式材料作文。做此类题目,要明确要求,确定答题方向,然后读懂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合理想象,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漫画的题目是人与熊的对峙,拿枪的人拿着枪是重点,是否开枪是关键;看漫画的内容,一个在山尖的跷跷板,两边分别坐着拿枪的人和熊,人和熊的头顶上是蓝天白云,脚下是树木和山峰,拿枪的

60、人和熊此时是平衡的状态,我们可以联系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甚至是万事万物都要讲究平衡;拿枪的人拿着枪占据优势,可是如果他开枪打死熊,跷跷板就会失去平衡,那自己也就会掉下去,掉下去的结果非死即伤。也就是说,枪响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正如董卿说的这句话“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这就打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的平衡。我们可以从是否平衡和和谐来确定立意,人和熊象征着人与自然,在自然界中存活,看起来人类已经是世界的主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可是,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己,随便的去破坏自然,去打破这种生存的平衡,那最终的结果也是自己的毁灭。参考立意:1枪响之后没有赢家;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平衡的哲学。行文结构:开篇从漫

61、画谈起,伤害别人,就是毁灭自己,纵是占尽优势,也不可为所欲为;中间有三个分论点:一是因果有循,在相处中存敬畏;二是身处杠杆,在敬畏中求平衡;三是众志成城,在平衡中谋发展;最后点题“善待地球,构建和谐”。素材:1. 董卿原本就是央视最优秀的主持人,是当之无愧的一姐。可是在自己事业巅峰的时刻,董卿能够果断的退出来,连续三年告别春晚。有人质疑是董卿的能力不足,其实是因为董卿的智慧。她能够这个时候选择告别央视春晚舞台,一边是为了给年轻主持人更多的机会,这其实也是一种平衡。只有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让央视这个舞台保持长久的魅力。2自然应该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无法呼吸;如果没有自然

62、,人类就不能饮水;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将饥肠辘辘无法生存。人类破坏大自然,终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短时间里人类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久后抱应必然会到来。珍惜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给人类反馈更多更多3在远古时代,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还有各类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更应该自理利用,把地球打扮得更加美丽。可是,却不然,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不顾一切的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使他遍体鳞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大量的野生动物被捕杀每天有55000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15000万吨工业烟尘滞留在大气中、排放2-3立方公里工业废水、100多种生物灭绝、1400万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大家看看,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4对于人类的这些行为,自然和地球母亲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话:“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们仿佛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开始在享受环境的同时保护环境,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5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水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环境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