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1855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虽然后世儒生对孔子思想也有发挥不当之处,但儒学的发展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宋代理学家二程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最有可能源自于孔子的那一思想主张()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D. 有教无类【答案】B【解析】【分析】 A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排除;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强调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故选B;C主张德治,D强调无差别的教育,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下表列举了四位先秦思想家的一些主张

2、。其共同点是人物主张老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荀子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管仲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A. 反对征收赋税B. 关注民众生活C. 发展社会生产D. 重视强国富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材料中老子主张的大意是:人民的饥饿,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这是造成饥荒(的原因)。孔子主张的大意是:百姓富足,君主不会不富足。荀子主张的大意是:实行王道的国家,富的是人民;实行霸道的国家,富的是人才;勉强存在的国家,富的是权臣;即将灭亡的国家,富的是箱子、国库。管仲

3、的主张的大意是:对人民征收有度,耗费又有节制的,国家虽然小也一定安宁;对人民征收无度,耗费又没有节制的,国家虽然大也一定灭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四个人的主张都是围绕民富国强展开,体现了关注民众生活的共同特征。故答案为B项。A项,四位思想家反对的是过度征税,不是反对征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发展社会生产的信息,排除;D项,荀子的思想体现出富国强兵的思想,但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

4、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 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政治的一统要求思想的一统,故B正确;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初期社会的发展,A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变化,C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D错误。4.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两汉私人讲学

5、的历史叙述。记述出处(吴章)治尚书经,教授尤盛,弟子千余人汉书云敞传(疏广)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汉书疏广传(夏恭)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常千余人后汉书文苑列传(刘茂)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后汉书独行列传由此可见,当时A. 官学制度遭到一定破坏B. 重学风气推动士人阶层壮大C. 经学世族传承中华文脉D. 四书五经的社会影响力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叙述的是私人讲学内容,但并不能说明官学制度遭到破坏,排除A;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汉代时期学习人数增多,说明士人阶层的扩大,故B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经学世族传承中华文脉,排除C;四书五经的说法出现在宋代,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5

6、.宋明时期某思想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A. 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 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 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D. 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从“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可以看出这位理学家认为,认知世界需要探求身外之物,并逐渐根据内心的标准进行评判与端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没有体现理和气的关系;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知行的关系;D选项错误,这是明清时期的理学发展。6.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

7、念。这说明南宋A.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儒家伦理中强调的 “孝”、“有序”、“男女尊卑”等观念,在南宋时期融入到通俗教育读本中,大量发行这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儒家思想和伦理观念在这一时期朝着世俗化发展,推动了其向大众的普及,D项正确;有大量通俗读物出现,不能说明当时道德败坏和社会动荡,与学术氛围浓厚的的书院教育无关,更不是受商业影响的农业生产活动的体现,ABC三项错误。7.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

8、公也。”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A. 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B 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 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D. 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材料即体现了王夫之对传统的反思(批判继承),故选C项;材料信息未体现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但没有主张建立平等、民主的政治,排除B、D两项。8.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

9、、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 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B. 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C. 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D. 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的发展表现。材料中的“事事关心”、“爱国”等处可以看出经世致用的思想,结合材料中“引起学者普遍响应”可以判断出,B项说法最合题意;材料中并不能看出江南经济和手工业发展的现象,故排除A项;C项说法正好与题意相反,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学者的学风造成的影响,而非官方的推动,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9.对于雅典民

10、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A. 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B. 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C. 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 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闲暇乃是智慧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实际是强调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片面强调平等会使国家出现问题,故选A;材料没有提到雅典的法律问题,排除B; 柏拉图主张哲学家王,故排除D。材料没有直接的行政管理问题,排除C。【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

11、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 宣扬相对主义认识论B. 实际提倡运用人自己的理智C. 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D. 肯定人性,反对基督教神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普罗泰戈拉处于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他提出“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这实际上是对当时神的信仰的怀疑和一定程度上的否定,主张把研究对象放置于人世间,体现了一定的人文精神。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相对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古代庄子的观点,而且该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信息点,排除;D项

12、,材料只是对神的信仰产生怀疑并有否定神的存在的倾向,但真正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是文艺复兴,不是智者运动,排除。11.15世纪之前的欧洲,肖像画是国王、教皇、圣人和其他社会体系中高高在上的那些大人物的专享。到了15世纪,人们喜欢将家庭成员的肖像挂在家中展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们追求生活上的自我满足B.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C. 科技发展导致绘画水平提升D. 宗教改革开阔了视野【答案】B【解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对人的肯定核对和对神的否定,即是由于人文主义复兴和发展,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绘画水平提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3、;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而非宗教改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2.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 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C.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D.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宗教改革反对教皇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这说明宗教改革具有反封建的斗争性质,故选C。由材料“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可知,韦尔斯认为宗教改革重点不在于反教皇本身和反宗教,而在于以“君主”为代表的封建制度,排除AD;君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制度,B项

14、的表述显然不是本质,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欧的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表示转折部分的语句,解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关联词及时圈画。13.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A. 认为政体构建要关注理性发展B. 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C. 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 强调开明君主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共和会产生党争”“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等

15、信息可知,在伏尔泰眼中,共和政体会带来党争的危害,故要实行开明君主制,由理性的哲学家做国王,即政体构建要关注理性发展,故选A。由材料可知,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而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启蒙思想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他们批判封建等级制度,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重在强调理性的作用,并未就政体进行全方位比较,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4.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A. 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B. 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C. 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D. 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答案】B

16、【解析】【详解】孟德斯鸠对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的批判,集中在三种体制的“腐化”最后都走向了“专制”上,结合所学可知,为反对“腐化”和“专制”,孟德斯鸠在他的国家学说里提出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所以B项正确;“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不是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不是孟德斯鸠这一分析的核心,只是一种感叹,A项错误,“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都是卢梭的主张,CD两项错误。15.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你认为后者思考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A. 构建民权政府B.

17、 批判神权统治C. 鼓吹人性解放D. 主张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思想家试图以“社会契约”的方式构建出民权政府来保护每个人的人身和财富,故选A。BCD属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共同点,排除。16.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这表明唐宋文化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D.

18、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唐宋上承前朝文化,下启后世文化发展,前后融会贯通的特点鲜明,故D项正确;A项中的文化精华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应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7.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下列书法作品反映的风格、精神气质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B. 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帖,充满理性色彩C. 笔画祥备,结构形体严整,规范而标准,极具实用价值D. 兼具规矩和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

19、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答案】C【解析】【详解】是金文,而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故A错误;是行书,“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帖,充满理性色彩是金文的特点,B错误;是楷书,特点是笔画祥备,结构形体严整,规范而标准,极具实用价值,故C正确;是隶书,而“兼具规矩和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点,D错误。18.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盛誉元杂剧:“元剧自文章上言之,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王国维积极肯定元杂剧的主要依据是A. 元杂剧反映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B.

20、真实记载了元朝政治黑暗的历史C. 深刻体现了元朝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 元剧是元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元杂剧。根据材料“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可知元杂剧反映了当时人的思想观念和世态民风,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元朝政治黑暗的内容,故B项错误;元杂剧所反映的是元代社会的现状,基本没有涉及政治主张,故C项错误;杂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材料强调的是杂剧因为记录社会现象而体现的历史价值,故D项错误。19.据记载,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

21、、木香的传入等。这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A. 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B. 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C. 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D. 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反映了唐代中印、中阿医药学交流频繁。根据所学可知,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中外医药学文化的交流。故答案为D项。A项,朝贡贸易体制的虽然在当时盛行,但是材料主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立意,而非朝贡贸易,排除;B项,政治格局统一是医药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也是唐代文明昌盛的政治前提,但是材料并未涉及到当

22、时的政治环境,排除;C项,唐代医学管理制度虽然较为健全,这也是唐代医药学发展的原因之一,但是材料并未提及,而且材料强调医药学的发展水平,并非单纯的讲述医学的发展,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0.中华文化悠远浩博,从孕育产生到恢宏壮大,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现了不同的特征,下列对明清文化概括最为妥帖的是( )A. 集成与转型B. 奠基与经典C. 鼎新与革新D. 经世与玄思【答案】A【解析】

23、【详解】本题考查不同阶段文化特征,结合课本只是可知明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成期,也是向近代文明的转型期,故A正确;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奠基与经典是先秦时期,故B错误;鼎新与革新是隋唐时期的文化特点,故C错误;经世与玄思是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故D错误。21.19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在1819年,“激进主义”在1820年;社会主义在1832年;“保守主义”在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等都出现于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40年代出现。这些“主义”的出现表明A. 文化学者力图建构思想体系B. 民主化进程保障思想自由

24、C. 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指导D. 工业革命开启思想多元化时代【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是各种“主义”涌现的时期”,表明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实质是文化学者想构建多元的思想体系,A正确;思想自由有利于民主化进程的发展,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C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的发展,因此D错误。22.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俾斯麦的拥护者(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

25、争”中获胜。经济上,自由主义盛行。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工业革命的深入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B. 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宗教改革和铁血政策作了辩护C. 进化论对适者生存、生存竞争的强调与时代倾向相适应D. 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催生了达尔文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俾斯麦的拥护者(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经济上,自由主义盛行,说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生存竞争与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经济竞争政策相适应,故C正确;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

26、义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不符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排除A;1517年宗教改革,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因果倒置,排除。23.“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A.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C. 提倡“中体西用”D. 倡导“维新变法”【答案】D【解析】“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即经学,诸子学,西学

27、,把儒家思想和西方学说结合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符合“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24. 某学者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偏离了方向”的表现不包括A. 前期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维新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力图把人的思想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正是体现人的价值,维护人的自由权利,A项符合要求。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更

28、强调政治斗争、民族独立,BCD错误。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25.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其创作背景可能是A. 中华民国成立B. 五四运动爆发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 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C【解析】【分析】民国七年为1918年,根据“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判断可知是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故C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AB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关键要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29、。公元年=民国年+1911。【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A. 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B. 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C. 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D. 有利于实现民生幸福【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来看,孙中山认为铁路的修筑可以促进中国境内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铁路修筑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排除A项;铁

30、路修筑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但材料信息是从促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联系来说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铁路修筑与实现民生幸福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27.在抗战当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宣扬“一次革命论”“马克思主义不适宜于中国”等等。针对这种情况,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上,毛泽东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环境提出要建立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国的口号。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文化:在政治上,强调革命要分两步走。这一讲话A. 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B. 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

31、想C. 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D.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答案】A【解析】【分析】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表现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清楚认识,对整个中国未来发展问题的一个判断,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C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材料时间过晚。【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8.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

32、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批抨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要是1978年5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形成的,并不是1978年6月邓小平的全军会议讲话引发的,故排除;根据“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

33、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可知,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正确;根据“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可知,邓小平讲话批抨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正确;故选C。29.“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4、求真务实。”材料中的“”是指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 邓小平理论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可知,材料先后分别涉及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思想,而这些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故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而不是理论指南,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不能反映材料整体,排除CD。【点睛】本题最容易

35、犯得错误是抓住材料的关键词然后以局部代替整体,这也提醒学生抓关键词的方法是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30.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他们害怕外国帝国主义威胁和外国共产主义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A. “双百”方针提出经营者革命B. “双百”方针提出福利国家C. 人民公社运动“人民资本主义”D. 人民公社运动罗斯福新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强调文艺自由,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使资本主义

36、不断增加平等,故B正确;经营者革命指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管理所有业务),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与“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无关,排除A;根据“20世纪50年代”,可以排除D项中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根据“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缩小自由,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联系所学“双百”方针的内容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

37、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8、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与欧洲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起因:自然科学的发展。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

39、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或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自然科学得到发展。(3)选择: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等西方文明的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择: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解析】【详解】(1)起因:依据材料“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来看,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注重尊重人的价值,而启蒙

40、运动则推崇理性。(2)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来分析中国与欧洲差异的原因。即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不断的发展,文化上中国儒家学说占据统治地位,而欧洲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的解放。(3)本题主要考查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著作应当有不同的理由。即选择: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等西方文明的冲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择: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

41、想准备。32. “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历史,去感受过去一个世纪中三位历史伟人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所进行的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核定地价,解决社会问题。 材料二: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清室推翻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在压制的”材料三:一九二七年革

42、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选自毛泽东思想材料四:“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有何意义?材料二的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什么进步之处?(2)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什么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

43、东又创造性提出了什么理论?(3)材料四中所说邓小平的“新的理论”指什么?他在国家统一、当今世界主题方面还有什么贡献?(4)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答案】(1)思想:三民主义;意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理论指导等);进步: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思想。(3分)(2)工农武装割据(或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分)(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3分)(4)与国情结合,实事求是;注重理论的继承和创新(2分)(言之有理就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分析,这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三民主义思想,三民主义

44、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从材料“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在压制的”可以看出,孙中山提出了反帝的要求。(2)从材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看出这是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抗战时期,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又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3)邓小平提出的新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应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在国家统一方面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主张和平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4)20世纪重大理论的成果都是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的目标的,与国情相结合,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总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考点: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点评:20世纪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产生了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些相关的知识也需要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