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政策和成就,“科教兴国”的原因和影响。2理解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梳理 点拨 巧记课前自学 基础梳理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2)方针: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_文化教育。(3)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的教育管理制度。(4)结果: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_教育的转变。大众的社会主义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1)教育方针
2、向_和工农子女“开门”,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等,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_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_、_、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工农人民大众德育智育(2)实施措施刘少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倡导“_”与“两种劳动制度”,以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在办学体制上,国家采取_的方针,新建一批多科性工业大学和多种专门学院。(3)成果1965 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_。奠定了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
3、干力量。两种教育制度多种形式办学国民教育体系从新中国成立到 1965 年,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起步阶段,为国家造就了大批人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背景(1)“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形势一片混乱。(2)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3)1968 年底,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持续的知识青年“_”运动。上山下乡2表现(1)各地开展了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热潮。(2)教学体制:实行所谓“_”。(3)改革学制:缩短学制,将小学与初中合并或将初中与高中合并。(4)招生制度:实际上废止了从高中直接升入大学的传统做法和
4、高等学校的_制度。开门办学升学考试3影响(1)使 中 国 在 一 个 时 期 内 出 现 了“文 化 断 层”“_”的局面。(2)全国文盲、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人才断层【易错提醒】“教育革命”不具有进步意义,是失误。“教育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教学体制、学校领导体制、学生学制和招生制度进行的一系列不科学的改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一些举措。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新生。2发展教育(1)1977 年,恢复了_制度,同时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
5、等制度。(2)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面向_,面向_”,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3)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_”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4)1980 年以来,教育立法进展较快,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高考现代化世界未来科教兴国3主要成就(1)基本普及了_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中等_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3)成人教育成绩显著。(4)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九年义务职业教育1正确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国际竞争的实质
6、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2)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4)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2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19491952 年,接管旧教育,建设新教育。(2)19531957 年,按苏联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工作。(3)19581965 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实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使半工半读和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4)“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轻巧识记】现代中国的教育1共同纲领规定
7、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21954 年 9 月,一届人大通过的 54 年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 1965 年中国教育事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文化大革命”使教育事业受到冲击,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1968 年底开始了“上山下乡”运动,“教育革命”也在展开,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1970 年中
8、央恢复高校招生,改用“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招生办法。“文革”使中国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41977 年 12 月恢复高考招生,1983 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方针。1995 年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探究 突破 升华互动探究 重难突破要点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史料探究史料一:新中国头 17 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1965 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高时增长1965 年在校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
9、长高等学校434 所1947年的1.1倍67.4 万人1947 年的 3.3倍中等学校80 993 所1949 年的14.1 倍1 432 万人 1946 年的 6.9倍小学1 681 000所1949年的4.9倍11 626.9 万人1946 年的 3.9倍史料二:史料三:1983 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成为新时期教育的基本方针。史料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
10、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头 17 年教育发展怎样的状况?学生试答:提示:新中国确立了教育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 1965年,初步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2)史料二反映的现象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学生试答:提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3)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个面向”的实质是什么?“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学生
11、试答:提示:实质: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意义:这一方针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对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起了历史性的指导作用。(4)依据史料四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学生试答:提示:原因: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措施:恢复高考、提出“三个面向”,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等。史论升华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提出的背景(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中国进
12、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3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的 17 年,教育事业在艰难探索中前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遭遇挫折:“大跃
13、进”时期,“教育大跃进”的口号打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濒临崩溃边缘。(3)迎接挑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教育事业迎来了春天。4新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1)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3)从基本国情出发。一、学习思考1(教材 P88)提示: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时期,1957 年由毛泽东提出。2(教材 P89)提示:可以
14、搜集老照片或“文革”时期相关的图书资料,也可以自由采访“上山下乡”的当事人,整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正确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教材 P89)提示:因为高考的取消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从 1966 年到 1977 年,应该参加高考而没有参加高考的人,有一亿四千万。高考的取消几乎整整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恢复高考的 30 年间,我国大中专学校共录取学生 3 600 万人。高校录取比例由 1977 年的不到 50%增长到2007年的57%;到2006年底,我国高校入学率已达 22%,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是顺
15、应潮流、大快人心的事情,其意义早已超出高考本身。它让一代代中国人明白: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这也是邓小平留给中国的一笔宝贵遗产。4(教材 P89)提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二、自我测评(教材 P91)1提示:“文革”中教育遭到严重破坏。长时期“停课闹革命”和所谓“教育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
16、“人才断层”的局面。大批知识分子下放农村,经受劳动锻炼,被迫中止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大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接受“再教育”,失去了文化深造的机会。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2提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逐步纳入法治轨道。初期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初、中级建设人才。1983 年起国家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成人高等教育五大系统,弥补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不足,为培养高等专业人才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从 1986 年开始,中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调
17、整改革阶段。首先在全国各地逐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积极倡导“希望工程”,到 2000 年底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其次,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实行普教、职教并举,采取“民办公助”“国有民办”和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形式。职业技术教育的广泛发展,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局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合理的中等教育格局。最后,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提倡多种形式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实行统招、定向、委培、招生“并轨”,招收“走读生”“自费生”,实行“双向选择”“自谋职业”的毕业生分配制度等,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 P9
18、1)提示:原因:(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2)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人才的培养。(3)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因此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主要内容”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对点 反馈 巩固对点检测 当堂反馈对点 1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解析:当时新中国已经
19、成立,革命任务已基本完成,从教育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经济建设,人民教育是其性质。答案:C2(2018沧州月考)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 年,中国的 25 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工业化的人才,所以导致工科人才比例增加,故 B 项正确;A 项主要是文化方面
20、措施;C 项中传统教育不符合材料主旨;D 项是 20 世纪 80 年代和 1995 年提出的。答案:B对点 2“文革”中的“教育革命”3(2019山东邹平月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一位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 7 月 8 日的高考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学术问题被当做政治问题来看待,很多知名学者和大学教授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A 项正确;文革期间,教育一片混乱,学生搞串联、贴大字报
21、、批斗等活动,不可能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B项错误;1966 年高考被废除,C 项错误;文革期间大学没有扩大招生规模,D 项错误。答案:A对点 3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4邓小平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是()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提出高等教育“211 工程”计划解析: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答案:C5(2018沧州月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
22、创造能力的理论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完善了教育立法 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B CD解析:与陶行知有关,所述内容实际上在民国时期即已出现。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规,所以是正确的。答案:B6(2018安平期末)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奋起直追的源动力,下列属于我国重视教育的举措有()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与经济大跃进同步,实施教育大跃进战略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A BC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7 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都体现出我国重视教育,故正确;实施教育大跃进战略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B、C、D 三项错误。答案:Aword部分:请做:课时跟踪检测精题优选 增强实力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